今年以來,晶片製造無疑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更有相當多的人在問:造晶片真的那麼難嗎?
造晶片到底是難還是不難?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的因素很多,很難用一兩句話講清楚。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從技術上了解「造晶片到底是怎麼回事」。
儘管現在已經有很多介紹晶片製造的文章,但許多都是大而化之,看完仍然一頭霧水,有幾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最近我仔細讀了點晶片製造相關的資料,終於找到了這幾個問題的答案。
問題一:晶圓為什麼要是圓形的?
這張照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展示的是晶圓,也就是晶片製造的基礎原料。各種資料都介紹說,把晶圓切割,經過光刻加工,最後得到晶片。
來自視覺中國
但是等一等,仔細想想我們見過的晶片成品,幾乎都是方形的,很少有圓形的。那麼,為何要把圓形的晶圓切割成一個個方形?把晶圓做成方形的,不是能減少邊邊角角的浪費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從晶圓的製造開始。
晶片製造的晶圓,主要成分是矽,所以也稱為「矽晶圓」。這裡說的「主要成分」,指的是矽的含量達到極高的比例,比如「十一個九」,也就是99.999999999%。二氧化矽與焦炭混合加熱,可以得到純度為98%左右的粗矽,再經過鹽酸氯化和蒸餾,就可以得到高純度的多晶矽。
注意,這個時候得到的還只是多晶矽,它的晶體框架結構是無序的。多晶矽可以用於光伏產業,但不能用於晶片製造。原因在於,晶片製造需要穩定的晶體框架結構,每個部分的電學特性都必須相同,然後才方便加工。所以,還需要有辦法把多晶矽轉換為單晶矽。目前,半導體行業常用的辦法是柴可拉斯基法。
按照柴可拉斯基法,先在坩鍋中把多晶矽加熱到熔融狀態,然後加入「晶種」,此時晶體就會「生長」,矽元素不斷附著於晶種,得到越來越大的單晶矽晶體,也就是「晶棒」。不斷旋轉晶棒並向上提拉,同時坩鍋以反方向旋轉——當然,坩鍋轉速、晶棒轉速、提拉速度、坩鍋溫度都需要極為精確的控制,最後就可以得到一根較大的、圓柱體形狀的純淨的矽晶棒。
上圖:柴可拉斯基法加工過程。下圖:晶棒成品(左端為晶種)。來源:維基百科
把這根晶棒按橫截面切成薄片,就得到了晶圓。因此,晶圓就是圓形的。
問題二:EUV光刻的難點在哪裡?
有不少文章都提到了,最新的ASML光刻機採用EUV對晶圓進行光刻,原理類似幻燈片投影,臺積電就是藉助這種工藝完成了7nm甚至5nm晶片的生產。而Intel棋差一步,仍然停留在DUV的工藝,所以遲遲不能挺進10nm晶片的生產。
那麼,EUV難在哪裡,為何強如Intel也不得其門而入呢?
實話說,我不知道為什麼Intel沒有攻克,但了解EUV的工藝之後,我必須承認這真的很難。
EUV,也就是「極紫外線」,波長為13.5納米。要發出這種光線,比較好的辦法是藉助等離子體——一種氣態的熔融金屬。在2000年前後,業界比較看好的是採用放電等離子體光源。不過,最後聖地牙哥的Cymer公司的辦法勝出,也就是採用二氧化碳雷射照射直徑為30微米的錫顆粒。
2007年的時候,Cymer的光源還只能提供30瓦的不穩定功率,但到了2014年,已經可以穩定輸出250瓦的功率,這樣基於EUV的大規模生產製造才具備可行性。不過早在2012年,光刻機生產商ASML就已經收購了Cymer。
如今,在ASML光刻機內部,先把極高純度的金屬錫加熱到熔化,再將其噴到真空之中。噴出的錫看起來好像一條線,其實是高速移動的,直徑為30微米的錫珠,產生的速度是每秒鐘5萬顆。然後,先用雷射照射這些錫珠,使其變為粉餅狀,產生更大的表面積。再以高功率的二氧化碳雷射照射這些粉餅,這樣就得到了高熱等離子體,放射出極紫外線。
要補充的是,這個過程中,小的錫珠也可能組合成大的碎片,所以必須及時用高壓氫氣將它吹除,否則它可能會凝固,影響生產。
雖然光刻機由ASML提供,但ASML更像方案集成商,並不會包打天下。比如極紫外線光源,ASML自己負責提供噴出錫珠的設備,整體方案來自位於德國Ditzingen的TRUMPF公司,它也是這一領域的唯一供應商。該公司的方案能持續產生40千瓦功率的二氧化碳雷射,最終得到200瓦的極紫外線用於真正的光刻,但整套系統的功率高達1000千瓦,其中大部分都用於散熱。
在2017年的一次採訪中,在TRUMPF擔任CTO的Peter Leibinger說:「如果我們失敗了,摩爾定律也就失效了。當然,離開了TRUMPF世界仍然會轉,但是沒有它,晶片行業就要停擺。」
TRUMPF的CTO,Peter Leibinger,身後就是產生極紫外光的設備。來源:TRUMPF官網
回頭來說ASML,到目前雖然得到了極紫外線,但它是向四周散射的,還必須又辦法把它們收集匯聚到一起,才可以對晶圓進行光刻。要匯聚光線,改變光線的方向,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各種鏡片。但是,這些裝置對可見光有效,但是對極紫外線無效。極紫外線只能在真空傳播,而且無法被鏡頭聚焦。要控制極紫外光,只能藉助於布拉格反射器。
布拉格反射器,全稱是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也簡寫做DBR,是由多層反射介質構成的設備。
它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光線在經過特殊設計的反射介質時,如果其波長恰好為1/4波長,那麼介質的兩面反射光恰好相差1/2波長,則發生相消幹涉,實際上增強了反射光。通過設計不同反射介質的組合,可以單獨加強針對某一波段的光線的反射率。
如果介質的層數很多,而且反射波長變化很小,那麼對一個連續波段都有很強反射效果。照相機上的鍍膜也是應用這種原理,減少某個特定波長的反射量,讓更多光線抵達照相機的感光元件。
布拉格反射器的工作原理。來源:維基百科
ASML光刻機中的布拉格反射器採用矽和鉬作為主要原料,有超過40層介質層,每層的厚度只有不到4納米。通過精確控制介質的厚度和組合,原本四散射出的極紫外線就可以集合起來,匯聚為一束強的光線用於生產。
用布拉格反射器聚合極紫外線的示意圖。來源:ASML
前面說過,ASML更像方案集成商,控制極紫外線的光學元件都來自蔡司半導體。Zeiss SMT的工藝堪稱一絕,精度控制讓人嘆為觀止。打個粗略的比方,雖然反射器的直徑只有30釐米左右,但如果把它整體放大到整個雲南省那麼大,最厚的介質層也只有1毫米那麼厚。可以說,這是宇宙中最平滑的表面。
為了安裝這樣精密的設備,對空氣潔淨度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在美國航空航天署組裝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無塵房間,其清潔度達到了CleanRoom ISO 7,也就是每立方米的空氣中,大於0.5微米的微粒數量不得超過35.2萬個。但是,ASML廠房的清潔度必須達到ISO 1,也就是說,每立方米空氣中,小於0.1微米的微粒數量不得大於10個。
不同級別的CleanRoom標準。來源:維基百科
ASML的光刻機在裝配過程中。來源:ASML
相比之下,普通人生活的正常環境,其「汙染指數」是ISO 1的500萬倍。
除了空氣中的顆粒數量,溫度和震動也是要精確控制的。YouTube上有一個「探訪ASML無塵車間」的視頻,其中提到,溫度必須精確保持在攝氏21度,一旦出現任何偏差,都可能對精度造成影響。而且,ASML的廠房底下有1500根樁,每根長達23米,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廠房絕對沒有震動。
如果客戶採購了ASML的光刻機,則生產時也必須提供同樣的無塵環境。被拆成大塊的光刻機用六架飛機分別運抵,在生產環境裡重新組裝、校準,保證運作精度與製造時完全相同,然後才可以開始進行光刻。
如今,工業級別的極紫外線光刻設備只有ASML一家可以提供,ASML、TRUMPF、蔡司三家已經深度捆綁,無論是人員還是資源都做到了深度協同,在TRUMPF擔任CTO的Peter Leibinger甚至說「事實上就是一家公司」。2016年11月,ASML出資10億歐元,購買了Zeiss SMT公司24.9%的股份,並承諾在2022年之前投入2.2億歐元,支持Zeiss SMT的研發。
據報導,目前三家公司還在研發下一代極紫外線技術,預計投入7億歐元,其中就包括用於測試布拉格反射器的高真空工作室,保證其精度可以達到0.5納米,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達到的精度。
當然,造晶片的技術挑戰其實還很多,遠不止上面所說的這些。比如光刻膠,看起來「不起眼」,其實也是不可或缺的。三星半導體的實力也堪稱強勁,但是去年日本廠商一度對三星停止供應光刻膠,差點導致三星的半導體生產停滯……
我想說的是,如果要鼓勵造晶片,光靠「砸錢」和喊口號是絕對不夠的。比較理想的辦法,是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這個領域。
一方面,已經學成的人員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得到足夠的待遇;另一方面,也應當大力展開科普教育,激發年輕人和後來者的興趣,才能保證「後繼有人」——我始終認為,興趣才是志業最好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