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行業圈被海信的一則快訊激起千層浪。6月28日,海信電器正式宣布,與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億元,成立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加速電視SoC晶片和AI晶片的研發。我國電視行業領域內晶片技術的升級與競爭進一步加速。
中國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電視市場,十大全球電視企業,中國能佔一半兒。但是,在過去深入到電視行業生產一線會發現,規模數據的光鮮,並不能遮擋中國電視市場卻是「缺芯少屏」的尷尬境遇,電視的核心部件——屏和晶片,需要依靠大量進口來補足。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國內電視屏幕、晶片企業逐漸崛起,尤其是4K電視晶片領域,湧現出了一大批電視晶片廠商。
身為國產電視行業中的品牌領袖,海信早在2005年就成功推出了中國首顆高畫質電視處理主晶片——「信芯」VPE1X。跟這款晶片的名字一樣,海信為中國自主晶片研發事業注入了極大的信心,電視晶片國產化也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其後的十多年時間裡,海信重點依託海信電器的電視產品為核心,在數字視頻處理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陸續取得了一系列的顯著成果。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憑藉敏銳的行業嗅覺,海信早早就開始了網絡數位電視SOC晶片的研製,並在2013年推出了第一代產品,成功實現了傳統電視向數位電視的轉換。
繼數位電視之後,智能電視再度來襲。不同於傳統電視,電視晶片已成為智能電視的「大腦」,晶片的性能,決定了電視機的畫質、音質、運行速度、解碼功能等,是電視機的真核所在。
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智能電視保有量即達到了1.93億臺,同比增長31.9%。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智能電視存量超過2.8億臺,佔市場比例近60%,智能電視到達率將逐步攀升到70%,這意味著國產晶片廠商的佔有率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同時,人們對電視的要求也不只是看劇這麼簡單,更多來自於一線的消費需求開始倒逼晶片企業技術升級。放眼整個經濟市場,無論是哪個行業,將最核心的價值掌握在自己手中,遠比向別人所求走de更穩、更快。
在海信高端電視產品的銷售帶動下,海信智能電視SoC晶片自主研發優勢愈加的凸顯。在此契機之下,海信也趁熱打鐵聯合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成立晶片公司,共同投入五億元加速電視SoC晶片和AI晶片研發,整合海信現有的晶片研發團隊、此前海信收購的東芝電視晶片研發團隊以及宏祐圖像科技的團隊,掀起新一輪電視「造芯」升級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