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s Hope」小小藝術家畫展第12期,第11期畫作的主色調是暖色調,暖色調本身會給人帶來溫暖感幸福感,是非常討喜的顏色,但這一期的畫作會有比較多的黑色。
因為聽媽媽們說她們平時會很關注母嬰博主,看到一些母嬰博主寫關於孩子畫黑色就代表黑暗邪惡什麼的,讓她們感到害怕擔憂,所以在此有必要再次重申:任何時候都要避免以偏概全,避免從一個局部試圖去武斷地解讀孩子的畫,而是要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帶著好奇,把它當成一個溝通和了解孩子的契機,去直接問問孩子。
這比單純地聽母嬰博主,甚至比去問老師問專家來得更加直接有效。
的確,當孩子精神上比較畏怯,或是受到打擊,感情被遏制的時候,孩子是多會用黑色來表達,但是當孩子在觀察和分析事物等知識性活動很旺盛的時候,孩子也多採用黑色來表達。所以,要從整體出發,在基於了解全面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判斷。
現在請放下所有的限制,放下技巧性的好不好,具象性的像不像,放下我們對於顏色固有而表面的狹限認知,來一起聽聽孩子們講「畫」吧。
01
伊伊 王澤伊 4歲《水母抓小魚》 西安
伊伊說這幅畫畫的是超級大的水母和小魚在一起玩,後來水母餓了要抓小魚吃,然後小魚們就逃跑了。
媽媽寄語:一開始看到其他孩子畫的都是藍色綠色或者紅色的彩色海洋,而伊伊卻畫了黑色的海洋,想到一些母嬰博主說的話心裡一陣緊張。還好小羊老師及時告訴我因為那天講到深海是沒有光的,很黑很黑,所以才能發現很多會發光的動物。小羊老師的解釋消除了我的緊張和擔憂。當最後看到伊伊畫的成品是深色的大海配上金色的水母時,一下子就被她的色彩搭配驚豔了。想到伊伊一開始學畫畫的時候,每次上完課冰冰老師講解的時候,我都十分佩服老師可以在一個亂糟糟的圖案中看到孩子的想像力和進步。今年的伊伊不斷地在進步中給人驚喜,希望以後學畫的日子,她能夠依舊保持屬於自己的獨特想像力,依舊充滿對繪畫的喜愛。
伊伊媽媽是個對孩子留心關注的媽媽,所以才會在第一時間看到伊伊的海洋是黑色時感到意外,會帶著好奇主動向老師詢問,經老師解釋才了解原來是伊伊小朋友有很留心聽老師講話,才會記住深海裡很黑很黑,所以才能看到好多會發光的動物。而伊伊把老師的話用自己的畫筆非常如實地呈現了:黑暗無光的深海,散發著金色光芒的水母。
而且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留心去看的話會發現,雖然伊伊用了黑色,但是伊伊只是用黑色來描繪了一個底色,畫的主體是金色自由遊動的水母。而這個黑色的底色反而更好地襯託和渲染了流動的金色,如果換了別的底色,也許反而不能帶來像遊動的金色水母那樣帶給我們視覺的衝擊。
遊來遊去的金色水母先是和小魚們自由地玩耍,然後金色的水母餓了開始抓小魚們,小魚們四散逃開。這就是一種來自海底世界的生命力,海底世界的食物鏈哦。伊伊的畫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小七哥哥發給我的一張畫《沙漠中的駱駝》。
小七 龔子宸 8歲《沙漠中的駱駝》義烏
小七哥哥的駱駝和樹也都是黑色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一看見黑色,就狹限地認為這幅畫就是不好的,進而覺得孩子也是不好的。
你知道嗎,小七他說駱駝和樹是黑色的,那是因為陽光照下來了。就像你去看日出的時候一樣,因為陽光照下來,人看上去都是黑色的。因為小七的媽媽是攝影師,媽媽經常帶著他滿世界邊遊覽美景增廣見識邊拍照,所以我想小七對於光和影的理解由於受到媽媽的薰陶,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更加敏銳。
因此,我們不能忽略這些最基本的事實,簡單粗暴狹限地去評判孩子,如果你願意帶著好奇直接去問問孩子駱駝和樹怎麼是黑色的?孩子不僅會告訴你為什麼,甚至會給你普及一下攝影知識哦。比如下面這張照片
小七畫中運用的攝影知識:逆光拍攝效果展示圖
而當你了解了原來孩子是從他的哪個視角去繪畫時,你再看畫會發現其實整幅畫都是被金黃色的一望無垠的沙漠所鋪滿,並且被一輪光芒萬丈的黃色太陽所照耀,沙漠中的樹和駱駝,難道我們看不到孩子心裡那份頑強的生命力和堅韌的堅持嗎?努力地像樹一樣,哪怕在沙漠依然向上揚生,努力像「沙漠之舟」駱駝一樣,哪怕環境惡劣,卻能忍飢耐渴的那種最原始的旺盛生命力。
02
果果 劉昱辰 10歲《夜晚的叢林》西安
果果媽媽寄語:靜謐的夜晚,月光下一隻小兔子在吃蘑菇……果果在我心中,就是一個小小的藝術家,她喜歡兔子和月亮,她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然後用她的畫表達出來她細膩的小心思。她的每一幅畫,我都特別的喜歡。她的色彩運用很大膽,沒有束縛,讓人羨慕。我想也許只有在畫畫的時候,她才能無拘無束地做自己吧,這也是我想讓她一直畫下去的原因。藝術的世界裡沒有規矩和對錯,希望她將來能畫出更多表達自己內心的作品。
從果果媽媽的寄語裡,看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崇拜信任,以及莫大的接納和允許,看到了一個母親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可以無拘無束地做自己,用畫去表達自己的內心。
在媽媽眼裡,果果就是繪畫大師,孩子所畫的每一幅畫都代表了彼時彼刻孩子最真實的心聲,是在平凡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因而對媽媽來說這就是大師了。
難道不是這樣嗎?
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日子裡不僅無法發現美,還總是唉聲嘆氣,諸多抱怨呢?有多少人能像果果這樣在平凡生活中,從每天重複見到的人和景中發現美呢?這個能力難道不是大師級別的嗎?
而恰恰這個「發現美」的能力,就是孩子未來獨立面對這個真實世界裡的不美好,比如不公平、種族歧視、瘟疫、暴行、饑荒、背叛時最好的平衡自己的武器。
而無法從平凡生活中「發現美」的人是因為眼裡根本就看不見美,而這恰恰是在面對真實世界不美好時壓倒人的那根不起眼的稻草。這樣無法看見美的人,他不會覺得每天早上能活著醒來是一件多麼偉大而美好的事情。每天早上全球有大約25萬人在睡去後再也沒有醒來,也就是說會有2,3百萬的人一睜眼會因為失去至親而痛苦萬分。
可是看不見美的人,哪怕知道這些,他依舊不會覺得能活著醒來是一件多麼偉大美好的事情,因為他的眼裡只能看見不美好的存在。
所以,從平凡生活中「看見美」、「發現美」是一種「雖平凡卻非凡」的能力,是一種看似「無用」卻「最有用」的軟實力。
果果媽媽溫柔而堅韌地,幾年如一日地,為果果創造一個可以讓她一直這樣真實表達自己內心畫下去的環境,一個能無拘無束做自己的環境。看上去可能你覺得果果媽媽太過於隨性而對孩子繪畫的專業性沒有要求,但是恰恰這樣你看似隨性沒要求的堅持是最最難做到的。
正所謂less is more,做加法很容易,但是做減法很難。這要求媽媽能不受外界社會評判標準和攀比之風的影響,這要求媽媽在家庭其他成員也許甚至包括老公的反對之下,依然要溫柔地堅持,只為了做減法減到一點:接納並守護孩子與生俱來的「獨特性」和「獨立性」。媽媽為了守護孩子的「獨特性」、「獨立性」而去堅持不懈,幾年如一日地持續奉獻自己的智慧和情感。
正是因為有了果果媽媽這樣兼具情感和智慧的奉獻,果果的筆觸才會如此的飄逸自由。如果你留心觀察你會發現果果筆下的灌木,樹枝,花朵,藤蔓,哪怕是蘑菇都是一種微風吹過下的搖曳生姿。果果筆下的所有東西都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動態的,是流動著的生命力啊,而且這種生命力不是張揚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恆久溫潤般的存在。
藍色靜謐的夜色下,黃綠色的灌木,藤蔓,綴滿紅色果實的棕色樹枝和嬌豔欲滴的花朵,在金黃色的月光下浪漫起舞,它們是在跳生命之舞。你發現果果畫中那隻小兔子了嗎?灌木叢後,紅色蘑菇旁邊那隻若隱若現的眼睛就屬於那只在月光下吃著蘑菇的小兔子哦,這樣心思巧妙的安排,又細膩又高級。
雖然這幅畫是孩子在欣賞了盧梭的《叢林》後去畫的,但是孩子飄逸靈動的筆觸,畫中所呈現的自由、富足卻讓我一下子想到另外一幅曾經看過的畫。
果果的畫讓我一下子就想起這幅畫,因為站在這兩幅畫前我同樣感受到畫中人沒有任何憂慮,一種富足和自由的感覺。
03
溫馨 宋辰瑄 7歲《茂密的森林》西安
這幅畫也是老師在讓孩子們欣賞了盧梭的叢林後所畫,你會發現同樣的主題,同樣的色調,每一個孩子筆下也都是千人千樣,彰顯個性。
與果果的飄逸靈動不同,溫馨筆下的樹林是帶有大自然本有的秩序感的生機勃發,是一種種子經過耐心等待,勇敢從泥土底下破土而出後蓬勃向上生長的旺盛生命力。而且兩幅畫,一幅表現的是月色下靜謐的樹林,一幅表現的是太陽光照射下蓬勃生長的樹林。
而之所以溫馨會畫這麼生機蓬勃的樹林,其實是有原因的,媽媽說:溫馨是一位喜歡小動物,對事物有強烈好奇心的孩子。所以媽媽就以孩子的這個性格特質為契機和教溫馨畫畫的老師溝通,因勢利導,及時耐心地培養孩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媽媽說:從第一次的愛護動物課程中開始啟發孩子,過程中我一直保持和老師的溝通,然後和孩子開始有意識地不去看馬戲表演,有意識地開始不用塑膠袋等等,溫馨反饋的行動帶給我們驚喜!包括後續執行的垃圾分類,溫馨都能很好地去運用。
正如溫馨所說,她想通過這幅畫希望大家一起好好保護森林,這樣大家在夏天就可以更涼爽,因為森林給我們帶來陰涼,給小動物們美麗的家!
看這幅畫除了感受到蓬勃的生機,深淺不一的墨綠,深綠,藍綠,草綠色以及那些流水激起的白色水花,溪流中大小不一的灰色藍色的石頭還給炙熱的陽光下的我們帶來了一份清爽的感覺。
而讓我們感到平和和放鬆的除了因為顏色是綠色之外,我想還因為另一個原因吧,那就是這些秩序井然的圓形的茂密的樹冠。這些圓形的樹冠在畫中佔據了很大的比重,能讓我們經由圓形體驗「永恆「,幫助我們回歸到自己的內心,從而讓自己放鬆下來,去恢復被繁重事務消耗的體能。
孩子無意識地在畫作中的呈現,往往讓我們驚喜,我們何曾想過用一個個圓形來表達茂密的樹冠呢?而7歲的孩子她也許根本就不懂圓形有「永恆」,有「幫助人們回歸內心安寧」的作用,但,那也許就是溫馨無意識在畫中表達她自己彼時彼刻內心的情形吧。
下次當你感覺被繁重的事務消耗盡了體能時,不妨看看溫馨的這幅畫,讓你的肌肉得到放鬆,在看畫過程中恢復被消耗的能量。或者也可以去到像畫裡這樣的森林中去為自己賦能,去森林裡徒步摘摘蘑菇應該也會很享受吧。
當然,如果去森林徒步比較難以實現,你也可以去到就近的公園,甚至來到一棵有著茂密樹冠的大樹旁邊,靜靜地站在大樹前面,感受著你吸進樹葉釋放的氧氣,樹葉吸進你釋放的二氧化碳。
當你能感受到自己與樹葉這樣你呼我吸,我呼你吸的生命循環時,也許你自然就會明白萬物一體的原理,會自發地去熱愛自然,保護森林,保護環境,保護小動物們。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nowwakeup@126.com,投稿時請註明孩子的姓名年齡性別,以及孩子對於ta這幅畫的表達哦,哪怕只是一個詞,一句話都可以。因為「Art Is Hope」項目的初衷就是聽孩子講「畫」,最大限度地傾聽和尊重孩子的心聲,開啟一種心(新)的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關於作者:思怡,80後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 Woman,從最初級的buyer做起,3年不到的時間成為義大利top2的某零售連鎖集團的中國地區負責人,後受聘於香港top10的某貿易公司成為該集團最年輕的高級經理。隨後自主創業,在自主創業之前從未寫過一份簡歷,都是工作找上門。後因經歷了一次瀕臨死亡的手術經歷,投身於心理學的學習和實踐,以身試驗,致力於把所有學到的知識技能變成自己發自內心認同的事,並通過日常生活把它們做出來、活出來。餘生欣喜若狂做自己,守持「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原則,把自己所有的「KNOW HOW」切實投入到踏踏實實的每一步中,為更多的人服務。
- END -
Now醒來成長社原創文章
文:思怡 視覺設計:冰冰 編輯: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