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和泛讀科普:耽誤孩子那麼多年,你真的掌握這幾點規律了嗎?

2020-08-25 魚sir選課筆記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我國早期古代先賢一直信奉的傳統信條。

明詩人林鴻也道:「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也正是此意。

「文字即信息、閱讀全靠腦」是當代科學的一種常見理念。

對於啟蒙孩子英語的家長來說,刷分級讀物已經成為英語啟蒙界的一股清流,如何刷,如何有效率的刷,成為縈繞家長許久的難題。

因此,「精讀」和「泛讀」兩種耳熟能詳的閱讀方法也逐漸進入人們的眼帘。

一、精讀」和「泛讀」的概念

1、精讀:

這種主要是以掌握閱讀方法、發展閱讀能力、理解文章內容、積累知識為目的的讀書方法。

即精細深入地閱讀。要求「字求其訓,句索其旨。」

精讀的練習也是相當多的,閱讀文章回答細節問題、為文章填空、給段落取標題、打亂文章段落順序讓你排序的等等。

但凡接受過社會主義九年義務教育的,應該都明白其中的痛楚。

說白了,精讀約等於閱讀理解。

2、泛讀:

顧名思義指廣泛地閱讀,特點是讀者更關注整體含義,而非個別詞句,更加尊重孩子學習自身的意願。

泛讀可以從分級閱讀入手,再進階到章節書本。這個階段需要看各種不同的書。要從量變到質變,是需要大量的積累。

泛讀真的是符合British Council(英國文化協會)所提倡的「enjoyment」,即興趣而讀。只要是孩子想讀的,都給他讀,多多益善。

也就是進行大量地原版閱讀。一般精讀,是區別與泛讀而言的概念,指深入細緻地研讀。

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要認真讀反覆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鑽研,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做到透徹理解,這就是精讀。

精讀和泛讀是兩種不同的閱讀方法。

它們各有特定的目的, 然而總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精讀為泛讀準備條件,泛讀則鞏固和發展精讀的成果。

2、精讀和泛讀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魚sir認為精讀和泛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比較大的差異。

1、對孩子學習的注重點有所不同。

精讀課文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均衡性,為泛讀的基礎能力進行開拓、強化,學生通過有選擇地自主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所以說,精讀是基礎,泛讀是發展,是提高拔尖。

2、學習重心不同。

精讀課文傳授方法、教給策略,泛讀課文遷移方法,舉一反三。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泛讀只是補充;但是就閱讀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泛讀才是主導。

3、具體學習模式不同
1)精讀:需要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細扣字眼,在這個基本式的基礎上。比如可以用創設情境,反覆誦讀語法知識點,穿插老師或者父母的評讀的思路進行學習。

精讀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它約等於閱讀理解,但是並不是閱讀理解。國內英語的閱讀理解,並不能做到這種思維訓練。

2)泛讀課:就算是多多益善,但不能「佛跳牆式」的一鍋亂讀,而是一種「爬梯式」閱讀。這也是為什麼國外各種閱讀測評(如STAR測評,藍思指數測評)非常盛行的原因。

所以,泛讀要做的是「記錄」,記錄所讀的內容,按照合理的難度梯度去安排每個階段、足夠多的閱讀。

3、如何開展精讀和泛讀?

講到這裡,很多家長會問:那麼如何開展精讀和泛讀呢?

「精讀」的完成對於家長或者老師的依賴度非常高,這也就決定了我們選擇「精讀」的三大指標:


1. 內容篇幅比較短,不宜過長。

2. 難度要略高於孩子的現有水平,作為一種挑戰性閱讀。

3. 針對性要強,要帶有明確的閱讀目標或任務。


生活中常見的雜誌、科普文都符合,此外像家長經常接觸的

RAZ、海尼曼、牛津閱讀樹這類題材豐富的分級閱讀,有一些就可以拿來做精讀。

而「泛讀」,前面也反覆強調,是由興趣驅動的。

著名的木桶效應中曾提到:

一隻木桶,裡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


而孩子是為了在泛讀中獲得閱讀的喜悅感。因而為了保證「泛讀」最短模板的長度,提高孩子的興趣下限,最好遵循以下幾個標準。

1. 難度適中,生詞量不超過10%。

2. 不必糾結孩子在其中學到什麼,只要孩子喜歡即可。


因此,故事題材、知名兒童小說都可以做泛讀。可以參考各大雜誌評出的top10、前百的經典圖書,都是適合拿來做泛讀的。

4、精讀和泛讀怎麼搭配?

這裡要強調一個問題,精讀和泛讀要如何搭配使用呢?

二語習得專家克拉申博士(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二語習得理論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i+1語言輸入假說。

克拉申認為:

「當外語學習者接觸到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時,語言習得才可能實現。」


如何理解「i+1」理論呢?

i表示孩子的現有水平,即孩子可以理解的部分;1是指孩子可以自然獲得新的語言知識的部分。

我們將其運用到閱讀上,如果孩子要在閱讀中獲得能力的增長,一定要保證閱讀中孩子可以理解的部分是可以確保得到1這個部分的獲得的。

要習得新的語言結構,僅僅靠幾道練習題、幾篇短文是不夠的,它需要連續不斷地有內容有趣味的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等一套「組合拳」才能奏效。

結合這個原理和中國孩子閱讀的習慣,魚sir建議精讀和泛讀的比例為1:5。還是那句話,泛讀的數字越大越好,不要再低於5了。

5、關於精讀和泛讀的一些誤區

1、精讀效果一定比泛讀好嗎?

魚sir回答:並非如此。 孩子的綜合閱讀能力,是精讀和泛讀兩者相互結合的產物,幼兒早期最重要的是量的輸入、積累和沉澱。

切勿為了「題感」而偏向「精讀」,也消磨了孩子對閱讀的熱情。

2、孩子總讀那幾本書,好像沒什麼效果?

根據認知心理學家研究指出,3-6歲的孩子對喜歡的東西一定具有重複的傾向。與其懷疑孩子是否是一無所獲,不如反思一下是否是在選材上有失偏頗。

在3-6歲早期閱讀的階段,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解決孩子讀的問題,一定要讓先愛上閱讀。在這之後,我們再去考慮,是否讀得不夠深入,是否讀的太慢了等問題。

3. 我看我孩子拿著點讀筆,好像都會了?

分級讀物所謂的「會」,不是純粹拿著點讀筆點讀,而是嚴格意義上的自主獨立閱讀。是整體而言,孩子的閱讀是流暢的。

總而言之,精讀和泛讀要相輔相成,互精讀是主體,泛讀是補充,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精讀是基礎,泛讀是應用。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精泛齊進,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孩子的英語綜合水平。

如果你對孩子的學習方法有任何疑惑,或者想了解其它線上機構,歡迎

頭條留言私信

隨時找我聊一聊。

ps:本次評測結果僅供當前階段參考;機構服務和課程質量會因運營、師資等變化而存在波動,歡迎家長們和我交流,反饋孩子的真實上課感受。

相關焦點

  • 聰明家長掌握3點規律,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不強求孩子在閱讀練習中,以閱讀了多少本來評判閱讀能力是否進步,而是看泛讀和精讀的技巧孩子是否能掌握。於是有家長問了:怎麼才能區分精讀和泛讀呢?泛讀對培養閱讀興趣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家長常對興趣的培養有些誤解,認為我要求孩子看什麼書,孩子才能看什麼書。而孩子自己選擇的閱讀物,是影響學習的。比如漫畫、繪本等等,文字少的書都不利於語文學習。這才是把成績和閱讀進行了捆綁。只有孩子感興趣的閱讀物,才能發揮對語文學習的最大效益。我們在擴大孩子知識量的閱讀目的中,一定是離不開泛讀的。
  • 精讀or泛讀?孩子的英語閱讀該如何規劃?
    在孩子的英語閱讀之路上,不管選擇什麼閱讀材料都避不開「精讀」和「泛讀」的規劃,這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對英語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鯨寶就和大家聊聊精讀泛讀的那些事兒。精讀和泛讀,孰輕孰重?在很多家長看來,精讀比泛讀更難、更重要。因此會選擇在泛讀一段時候後,開始著手搜集精讀該怎樣進行的信息。
  • 英語學習的精讀和泛讀——家庭英語教育
    很多家長糾結家庭英語閱讀到底是精讀還是泛讀?先說什麼是精讀,什麼是泛讀吧。所謂精讀和泛讀的概念來自於大學時的專業課程,精讀離不開泛讀做奠基,泛讀離不開精讀做升華。泛讀好理解,extensive reading 廣泛地閱讀;通常也指一般性閱讀。
  • 英語最重要的是閱讀,但精讀和泛讀到底應該怎麼選?
    「精讀」既然千般好,那我們又為什麼要重視「泛讀」呢?那是因為,你不可能長時間堅持「精讀」。每天「精讀」三五篇文章也許還受得了,但如果讓你「精讀」所有的文章,恐怕只會迅速殺死你的學習興趣。還記得當你做一些事情,只為這件事情有意思嗎?好比騎自行車或者跳舞,你知道即使騎得不好,或者舞步不對,也沒有關係。「泛讀」就是這樣,它只是為了獲得樂趣。
  • 精讀與泛讀哪個重要
    先泛讀,系統地了解知識和掌握學習的方法;再精度——選擇你最感興趣或最需要掌握的地方學。關於英語精讀和泛讀的一篇文章掌握英語,快速,是現在我要做的。投入時間和精力,要求每天有收穫,一周,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持之以恆。
  • 蘭登精讀+牛津泛讀!推薦大家最適合中國孩子的分級閱讀課
    因為,自然拼讀是抽象的規律,需要在閱讀中來運用。特別是有了一定自然拼讀基礎的孩子,更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鞏固自然拼讀知識,並通過閱讀來擴充詞彙,學習句式句型和閱讀方法,為今後實現自主閱讀打好堅實的基礎。 為什麼要精讀章節書呢?
  • 泛讀比精讀更有助於理解?
    但在實際的閱讀學習中,我發現很多時候泛讀比精讀更有助於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1.思路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我們的大腦更喜歡完整和連續的東西。泛讀一目多行,即使是閱讀晦澀艱深的專業材料,讀不懂什麼意思,卻不妨礙了解文章大體講what,這是完整;泛讀的過程是連續的,從頭到結束,所以思維也是連續的。
  • 拿到一篇英語文章,如何泛讀和精讀?
    精讀和泛讀是兩個不同的學習方法,會依據你學習的目的來選擇。無論是精讀還是泛讀,都一定要先通讀一遍文章。 精讀[左上]特別要注意段與段之間銜接的語句,體會連詞和承上啟下的句子的運用。3. 精讀每一句話,做到深刻理解。如遇重點句型,可以摘抄到筆記本上,並用此句型結合生活和自己的經歷,多寫多說幾個,將它變成自己的知識儲備。4. 看如何表達一個論點,又是用哪些句型來表達論據的。
  • 2019考研英語閱讀:泛讀+精讀
    備考閱讀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閱讀最能檢測考生的功底:詞彙辨析、長難句解析、邏輯關係、題型分析能力以及篇章分析能力,所以時間和精力都要有意識地投入到閱讀中來。從閱讀理解的英文翻譯「Reading Comprehension」便可看出「讀」在攻克閱讀中的重要性。本文針對「泛讀」和「精讀」給考生提出備考建議。一、 泛讀讀什麼?
  • 小孩小學學習要點之一,精讀、泛讀缺一不可
    隨著小孩上學逐步步入正軌,課堂的作業和課外閱讀材料慢慢多起來了,再加上之前給小孩報的一些輔導班,一時之間很容易手忙腳亂,有點無所適從;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把當前的信息理一理,甄別出重點,這樣才能避免慌亂。回顧自己的求學生涯,比較失敗的一點是搞了較多的泛讀,太多的書本沉迷於讀完看完,而不是反覆琢磨去吃透,這樣就容易一翻開書本什麼都知道,一關上書本什麼都講不全。
  • 讀伴閱讀小天才、步步閱讀,兩款精讀+泛讀兼具的英語閱讀APP,幫助孩子在家就能開展精讀的學習
    其實,想要真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還需要在Close Reading(精讀)方面多下功夫。美國CCSS課標中對精讀也有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從幼兒園到Grade12,每個孩子都要學會如何精讀。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在孩子閱讀的時候,不僅要學會問問題、研究文字和語言,還要能搞明白文章結構和邏輯,還要學會分析人物特點等。
  • 7-9歲學英語全面發展階段,精讀泛讀都不可少,爸媽要準備好這些
    報班還有一個好處,枯燥無聊的精讀在很多小朋友一起進行時,顯得不那麼無聊。與此同時,在家的泛讀依舊不能停止,孩子的「習得」要繼續,關於「習得」和「學得」我們在第一篇文章中講過。我認為,在這個階段,「習得」還是要大於「學得」的,也就是說,孩子看自己喜歡的英語動畫片或繪本還是要多餘孩子在英語班中學習到的,大量的泛讀還是很重要的,這個大量給個具體的數字就是「300」本分級閱讀繪本。
  • 閱讀有三種方式:泛讀、精讀和常規閱讀
    這裡我們主要談三種閱讀方式:粗讀、精讀和常規閱讀。粗略閱讀是指粗略的閱讀。哪些書適合廣泛閱讀?一些增加知識和常識的書,比如《十萬個為什麼》《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閱讀這類書籍的目的是增加相關知識,你可以選擇粗略閱讀。你也可以仔細閱讀好的內容。精讀是指仔細閱讀。
  • 泛讀與精讀相結合,快速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理解,相信學習英語的人都知道,這一類是必考的題類。從小學到大學,從單元測試到高考,逢考是必出的題目,也是必考的題型。閱讀理解的難度也是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度不斷提高。方法就是很簡單,平時注意精泛讀相結合提高閱讀能力。什麼是泛讀,顧名思義泛讀是快速閱讀的一種,主要就是不用理文章中每句話的意思,只要大致知道文章所講內容就行了。比如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哪一方面的內容,是工作,學習還是講述某一個人的,從哪些方面講,講了多少點。只要知道大意就可以了。泛讀能節省大量閱讀時間,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捕捉到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 噓,爸媽別打擾那個抱著一大堆書在讀的小孩,TA在學習泛讀呢
    會泛讀的讀者,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而是一整句話、一個句群甚至一整個段落地讀,並且能快速地從這些語句和段落中識別出重要內容,所以和只會精讀不會泛讀的人相比,他能讀得又快又多。你可能會想,這不就是現在特別流行,但也經常被人詬病的「淺閱讀」嗎?當然不是。
  • 英文原著閱讀有用嗎?找對方法,孩子學英語和學中文一樣輕鬆!
    功利性閱讀目的經常表現為「從這本書學到了多少單詞?」、「這本書佔用了多少做題的時間?」等。帶著這些問題來閱讀,遲早會成為一個負擔,因為你無法看到清楚看到這些量化的結果!讀英文原版書的源動力應該是讀書,讀懂書,讀好書。理解力和詞彙量是順帶的結果。
  • 給老師和家長的閱讀課:牛津大學出版社幫你解鎖泛讀、精讀和自然拼讀
    牛津大學的目標直指研究、學術和教育的一流水準,出版社則通過在全世界開展出版活動來推動這一宗旨的實施。五百多年來,牛津大學出版社通過高質量的研究與出版活動,已發展成每年在50多個國家出版4500多種新書的世界最大的大學出版社。Chris畢業於曼徹斯特城市大學,並在四川大學完成中文專業進修,在過去10年中,他一直在中國進行的英語教學和培訓。
  • 精讀還是泛讀?閱讀沒有「量」,談何「質」變?
    還是精讀好?」那今天就寫一寫我的看法。對於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因為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閱讀量大的孩子,閱讀質量就不高嗎?顯然不是吧。閱讀量大並不會降低閱讀質量。閱讀質量的高低跟閱讀時的專注度,以及孩子閱讀時的狀態相關,跟閱讀量大不是負相關。
  • 精讀還是泛讀?閱讀沒有「量」,談何「質」變?
    如果一開始就只精讀幾個字句,永遠都是在原地打轉。大量的閱讀,即使一開始有些地方不懂,可以先跳過去不理會,等到閱讀的內容和數量積累多了之後,慢慢就會轉到意思,也就漸漸能夠理解以前不理解的地方,閱讀經驗的累加,才能越來越能讀通文章,體會含義,轉到重點。所以,千萬不要把順序搞反了,精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前期大量的泛讀更是重點。
  • 培養孩子「精讀」習慣,可嘗試CROWD提問法
    而抓不住重點是因為很多家長忽視對孩子"精讀"習慣的培養,在剛開始為孩子做閱讀啟蒙時,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接觸書,讓孩子"泛讀"沒有問題,但當孩子已經逐步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再不培養孩子的"精讀"習慣,那麼看再多的書也沒有用。那麼什麼是"精讀"呢?我們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精讀"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