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坐「A股第一寶座」的貴州茅臺股價再創新高,8月14日和15日兩天盤中都突破500元大關,創造了A股股壇的傳奇,同時,飛天茅臺的市場零售價水漲船高,多地甚至驚現1800元零售價。茅臺股價和零售價在今年上半年「雙宿雙飛」,幾乎亮瞎了國人的雙眼。
而與此同時,茅臺一系列「鐵腕措施」穩過雙節、黃牛僱人排隊買茅臺的報導又頻見報端。茅臺今年股價飛天背後究竟有怎樣的邏輯?茅臺營造的「極度繁榮」背後又掩蓋了怎樣的真相呢?
茅臺股價售價「雙宿雙飛」
自2016年10月份以來,茅臺股價一直上漲,4月份突破400元大關,如今盤中又破500元大關。資料顯示,8月14日,茅臺開盤 485.21元/股,最高500.1元/股,破500元大關,後微降,報收499.83元/股。8月15日,茅臺開盤500.11元/股,最高501.1 元/股,報收495.97元/股,盤中再次破500元線。此外,茅臺以6230.36億元的總市值當之無愧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酒企,佔據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市值的半壁江山。
而除了股價飛天吸睛無數,茅臺近日始終沒離開輿論的視線還因為茅臺高層在各大場合頻繁亮相,宣布控價限貨、穩過雙節的「鐵腕措施」。資料顯示,
8月13日,茅臺負責人宣布,在8月15日-9月30日之間,茅臺將投放市場至少4500噸茅臺酒,高於去年同期的40%以上,這意味著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前,茅臺每天在市場的投放量在100噸左右,而據了解,以前雙節時段的8月份的投放量為每天80噸,9月份的投放量為每天90噸。
實際上,從今年4月份開始,茅臺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控價措施。資料顯示,2017年4月下旬,茅臺先後對16家貴州市場違約經銷商和66家國內違約經銷商通報並追責;5月3日,茅臺董事長袁仁國在市場工作座談會上要求經銷商守好兩條價格紅線,即53度飛天茅臺全國批發價格1199元/瓶,市場零售價格1299元/瓶;近日,雙節臨近,茅臺率先在北京70家銷售網點拿出50%供應量來維持1299元/瓶的價格紅線;而且這場限價限量活動目前已蔓延至全國17個省市。
然而,茅臺的一系列市場控價的「鐵腕措施」似乎毫無成效。資料顯示,目前茅臺在全國各個地區的零售價處於1500元-1800元之間,早已衝破了茅臺在5月3日市場工作安排中訂立的零售價1299元的價格「紅線」。
在雙節限價措施前就有白酒經銷商對中國商報記者反應,雖然確有1299元的零售價格紅線,但消費者「能以1500元的價格從經銷商手裡拿貨就很不錯了,如果再買一瓶還需要再加300元錢」。
圍繞茅臺的「盛世王國」恢弘壯麗,但這樣的火熱背後也有些蹊蹺。記者查閱茅臺集團往年的股價和飛天茅臺的零售價獲悉,自2012年以來,茅臺股價每年都有漲有跌,但每次漲跌一般最多持續幾個月,且漲跌幅度並不大,相對而言,比較符合市場及茅臺自身的基本面。而自2016年10月至今,茅臺股價已經連續上漲近11個月,從2016年9月底的288元/股到如今的近500元/股,漲幅很大,並且,眾多券商機構都維持茅臺股價將繼續上漲的預期,甚至一路看高到600元/股。
而在零售價方面,2006年-2011年飛天茅臺價格持續上漲,2012年曾一度飆升到2000元/瓶,後由於國家遏制三公消費以及茅臺經銷商暗中囤貨等原因導致價格下跌,2014年跌破1000元/瓶,後繼續下跌到800元/瓶,2016年後開始微漲,2016年8月份以來價格飛漲。
可見,前些年茅臺的股價和飛天茅臺零售價並沒有一定的相關性,而2016年10月份以來,茅臺股價和飛天茅臺零售價「雙宿雙飛」,協同上漲,此外,股價上漲周期之長、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令人匪夷所思。這背後究竟隱藏了怎樣的真相呢?中國商報記者多次聯繫茅臺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並沒有收到對方的任何回復。
茅臺背後的「繁榮」迷霧
對於茅臺股價的咆哮飛漲,茅臺的業績優良確實起到了地基式的作用。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茅臺集團實現營收241.9億元,同比增長33.11%,淨利潤112.5億元,同比增加27.81%。
而茅臺的業績似乎一直都在扶搖而上。數據顯示,2011年-2016年,茅臺營收增幅分別為58.18%、43.76%、16.88%、 2.11%、3.44%、18.99%;淨利潤增幅分別為73.48%、51.86%、13.74%、1.41%、1%、7.84%,雖增幅放緩,但一直保持增長態勢。
除了業績良好,茅臺作為白酒類的奢侈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也是無可厚非,不過,這似乎都是茅臺從始至終固有的屬性,無法解釋茅臺2017年在股市和零售端的「反常」,那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對此,白酒專家蔡學飛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茅臺今年股價和零售價同時飛漲的根本原因在於茅臺大商渠道囤貨以及人為操作的資本市場追捧茅臺概念股。
確實,有白酒經銷商對中國商報記者反映,當前茅臺經銷商囤貨現象很普遍,很多經銷商都是「擠牙膏」似的出貨,因為當前茅臺的零售價還沒漲到當年的頂峰,經銷商普遍對價格的預期很高,囤貨以備後續賺取更多的利潤。
而茅臺廠商也存在一定的計劃性缺貨現象。據上述經銷商介紹,前幾天茅臺內部消息透露,現在茅臺酒廠還欠已打款的經銷商一百多億元的貨未發。茅臺集團有計劃的缺貨,是為了讓經銷商代理商們都賺到錢,以增強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來彌補2014年來市場調整期帶來的信心缺失。對此,茅臺集團相關負責人並沒有對中國商報記者的質疑作出回應。
業內人士分析,茅臺先把價格漲上去,維持一段時間,讓大家對目前的高價產生認同,然後提高出廠價,提高產能,產值也就上去了。
奇怪的是,茅臺一方面計劃性缺貨,一方面又對外宣揚其限價放量的「鐵腕措施」,茅臺究竟在下一盤怎樣的棋?業內人士分析,茅臺對外「招搖過市」其「鐵腕措施」是為了掩蓋其仍希望茅臺價格上漲的本意,此外,不排除茅臺廠商對於茅臺大商等熱炒茅臺股票給予了一定的默許。
而事實證明,茅臺的所謂「鐵腕措施」也確實於事無補。蔡學飛表示,茅臺的一系列措施不僅毫無成效甚至火上澆油。茅臺主動限價的措施使得茅臺經銷商和消費者形成了茅臺將會繼續漲價的強烈預期,造成了巨大的市場恐慌,導致了越限價經銷商越不賣貨的尷尬局面,進一步推高了飛天茅臺的零售價格和茅臺的股價。
此外,蔡學飛認為,茅臺股價飛漲的根本原因不排除人為炒作的因素,而參與炒作的機構不排除茅臺廠商、大商以及眾多投資機構。因為茅臺確實兼具消費品、投資品、奢侈品幾大屬性,具有實實在在的市場基礎和投資價值,加之中國股市近兩年持續低迷,沒有很好的炒作題材,茅臺作為具有市場基礎的消費類股票,又趕上中高端白酒集體回暖的大背景自然成為眾多投資機構的炒作標的。
可見,茅臺股價售價飛漲背後存在眾多的人為因素,「盛世王國」背後同樣存在「虛假繁榮」。正如此前有媒體報導,北京排長長的隊買茅臺的消費者大多是黃牛花錢僱傭的,這種行為在往年旺季也有,但今年尤為嚴重。
實際上,茅臺的稀缺性和消費需求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茅臺雖擁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其售價股價雙增長背後有太多的「虛」的成分,這種看似瘋狂的上漲其是在透支未來。
「當前茅臺大商囤貨、小商搶貨、消費者尋貨現象普遍,人為炒作帶來了市場上茅臺酒稀缺的假象,而市場反饋的對茅臺酒的極大需求也是市場恐慌性的、不理性需求的反映。」蔡學飛如是說。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