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9日訊(記者 任俊峰)記者從李滄區政務網獲悉,樓山後河上遊整治工程目前主體完工。改造後的樓山後河上遊環境大為改觀,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處休憩、遊玩的好去處。
樓山後河發源於丹山、圍子山,流經灣頭村、東南渠村、樓山後村,沿途匯大小支流10餘條,穿過環灣大道向西匯入膠州灣,全長6.64km、流域總面積21.06km。樓山後河作為李滄區的一條主要河流,為青島市區最大水系之一,是市區主要的防洪排澇河道。
因樓山後河河道上遊為自行開墾的耕地,整個河道縱坡較陡,行洪斷面不足,衝刷嚴重,水土流失現象明顯,存在嚴重的防洪安全隱患,水質汙染嚴重且髒亂差反映集中,作為城市河道無水可觀,同時,在最近的幾十年中,內澇、城市整體生態安全、河流自然功能的喪失、河流與市民生活逐漸疏遠、沿河土地利用性質和格局的綜合效益低等,嚴重製約了區域發展。
2011年起,李滄區啟動了樓山後河上遊綜合治理工程,該工程西起城陽區界,東至重慶中路,該段全長約1970米,設計河道寬度18~35m。該工程按照原設計方案於2014年在完成了文昌路至規劃七號線段(700米)整治工程建設,剩餘河段整治工程隨周邊地塊開發逐步推進,2019年,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李滄區開展了剩餘段河道整治建設工作。兼容並蓄,推進項目建設與海綿城市建設相融合本次樓山後河上遊綜合治理工程在符合城市整體發展規劃及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基於海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整治過程中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與低影響開發設施,充分採用雨洪集蓄利用,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恢復了樓山後河作為城市水系在城市防洪、排水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的「海綿」功能。
為徹底解決汙水入河問題,李滄區首先開展了河道全線水體調研和汙染源普查工作,通過在河道治理上完善市政管網、保障周邊汙水有出處的截汙幹管和區域支管建設模式,還採取工程措施與管理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共計完成汙染源治理7處,實現汙染源頭治理,從根本上保障河道水體無汙染物進入。
為打造多層景觀效果,實現人水親和。在河道整治過程中,沿線共建設攔水壩17座,親水景觀橋5座,綠道4000餘米,景觀樹種採用了大量的雪松、櫻花、榆葉梅等鄉土植物,在河床底部種植蘆葦,荷花等耐水植物,增加鳥類、魚類活動的溼地空間,在河道中適當穿插小徑、橋梁,形成景觀豐富、形態各異的親水環境,恢復樓山後河水濱生態系統。目前樓山後河上遊已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目標。
>22280841 2020-09-09 20:41:30:0 任俊峰 視頻:鳥語花香小橋流水 樓山後河上遊整治工程完工 1 91772 青島社會 青島社會 http://news.qingdaonews.com/images/2020-09/09/4d84c2e8-ceb7-4c3d-9954-b12fb2039281.jpg 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20-09/09/content_22280841.htm http://news.qingdaonews.com/wap/2020-09/09/content_22280841.htm 青島新聞網 1 /enpproperty-->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