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質上來說,糖尿病其實是一種糖代謝和內分泌障礙所引發的代謝紊亂疾病。
當患上糖尿病之後,就可能會被多種併發症列為重點發展目標,由此而使患者的各個器官及神經系統處於危險當中。
在一些糖尿病患者身上,經常性的會表現出腳部腫大的症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哪些原因會引發糖尿病患者的腳腫問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糖尿病性腎病
在引發糖尿病下肢水腫的諸多因素當中,糖尿病性腎病是極為突出的一個原因。
在腎臟受到損傷的時候,由於尿蛋白露出且腎小球無法對其進行有效過濾,就容易引發低蛋白血症,進而出現腳部水腫,腿部水腫等症狀。
2、糖尿病腦血管病水腫
糖尿病很有可能會引發腦血管方面的病症,由此而出現側肢體水腫的症狀。
這主要是由於神經血管營養供給不足,靜脈血液回流受到阻礙,進而導致一側肢體出現水腫的症狀。
3、糖尿病神經病變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當出現神經病變的時候,肢體就會失去交感神經的支配,由此而使末梢的血管擴張。
在這種情況下,動靜脈的分流就會生成,使得血流量不斷增多,慢慢的引發雙下肢出現靜脈淤血,最終導致腳腫的症狀。
除此之外,當出現神經營養障礙的時候,也會使局部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增加,這不僅會出現腳部的重大問題,而且還常常伴隨有腳部的疼痛感和麻木感。
4、糖尿病性心臟病
在糖尿病的諸多併發症當中,心肌病和冠心病也是比較常見的類型。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腿部腫大的時候,通常都和心力衰竭有關,最常見的就是右心力衰竭。
所以當出現腳部或腿部腫脹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做心電圖檢查,從而確診心臟是否出現了缺血性改變。
5、藥物因素
在糖尿病患者服用了一些降糖藥物之後,就會使抗利尿激素的釋放受到刺激,進而引發水鈉瀦留,這個時候也極易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肢體腫脹。
這種症狀通常會發生在用藥之後,如果停藥的話,腫脹症狀會得到有效改善。
6、糖尿病性甲狀腺功能減低
當患者出現糖尿病合併,甲狀腺功能減低的時候,也可能會引發腳部或臉部的水腫。這個時候大家不妨用自己的手指對水腫的部位進行按壓,就會發現沒有出現凹陷性的改變。
在一般情況下,糖尿病合併甲狀腺功能減低,還會引發大便乾結、身體畏寒以及嗜睡等症狀。
7、糖尿病性水腫
對於身體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由於缺乏適量的運動,導致靜脈回流受到影響,這也容易引發下肢的水腫問題。
在排除其他病變之後,就需要考慮手腳水腫是由於肥胖所引發的,這個時候要積極地進行體重的控制,由此而使水腫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發現自身出現了腳部水腫問題的話,就需要考慮是以上7個因素所引發的。
糖尿病患者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飲食的攝入,對每天的總能量進行把控,同時還需要做到均衡營養,多吃一些含有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的食物,這樣不僅能夠使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同時還可以避免飲食單一而引發的營養不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