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繞頸,幾乎每個寶媽都有聽說過,一般最常見的是臍帶繞頸一周。那麼,臍帶除了纏繞胎兒頸部外,它還可以纏繞胎兒的其他部位,比如四肢、軀幹。然而臍帶繞頸是胎兒出現最多見的一種,約佔纏繞胎兒部位中的90%左右。
臍帶繞頸,顧名思義,它是指臍帶圍繞胎兒頸部,其中以繞頸 1 周者比較多見,繞頸 3 周以上比較罕見。臍帶繞頸3周以上,可能會給胎兒健康造成影響。
通常孕媽媽做B超檢查時,發現B超單上報告中描述有以下幾種中的其中之一,比如:頸部皮膚可見 U 型壓跡、頸部皮膚可見 W 型壓跡、頸部皮膚可見鋸齒狀壓跡。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時間會問醫生,臨床醫生可根據B超報告單上的提示得知胎兒臍帶繞頸的圈數,醫生可能會和你解釋,U型壓跡提示臍帶繞頸一周,比較常見,注意胎動就好,W型壓跡提示臍帶繞頸2周,注意胎動,必要時結合胎心監測和吸氧,鋸齒狀壓跡提示臍帶繞頸3周或3周以上,這個比較危險,密切觀察胎動,按需吸氧及胎心監測。
我當時孕22周做四維彩超時發現了臍帶繞頸一周,以為後期他會自己繞出來,可是到臨產時,寶寶還是維持現狀,不過不影響我順產。一般對於臍帶繞頸一周的胎兒,孕媽媽不要過於擔心,也不用過於焦慮是否能順產,其實是否真正能順產要看臨產時產婦自身條件和當時狀況,所以不要過早考慮分娩方式,以免給自己帶來壓力和負面情緒。
為什麼容易出現臍帶繞頸呢?這主要跟子宮空間大、胎兒過小、臍帶過長、羊水過多、胎動頻繁有關。剛剛也說了,臍帶繞頸1周最為常見,一般繞頸一周,比較鬆弛不影響順產。纏繞較鬆弛的話一般也不會給胎兒造成危險,孕媽媽發現臍帶繞頸也不必過分擔心,有時寶寶在宮內活動後可自行繞出來,過段時間複查超聲時可能就沒有臍帶繞頸了。但如果出現臍帶繞頸的過緊、圈數3周以上就很危險了,會造成胎兒供血不足,宮內缺氧、甚至胎兒宮內死亡的風險。
雖然臍帶繞頸是非常常見,但也要看繞頸圈數及鬆緊程度,應聽從醫生建議。胎兒缺氧早期會突然出現頻繁的胎動,晚期會出現胎動減少甚至消失,所以孕婦通過自行數胎動來判斷胎兒安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應該每天進行及記錄胎動次數。
胎兒出現臍帶繞頸孕媽媽應注意護理:孕7個月以上的孕媽媽建議左側臥位,可增加子宮胎盤的血流灌注,有利給胎兒輸送氧氣,每天勤數胎動,一般12 小時大於 30次為正常,每小時小於 3 次可能胎兒出現缺氧現象,應需就醫吸氧、監測胎心,孕媽媽孕周大於32周則需要結合胎心監護。按需來做,吸氧一般一次半小時,如果出現臍帶繞頸圈數過多且過緊,必要時,建議聽從醫生建議提前終止妊娠。
所以,胎兒出現臍帶繞頸觀察胎動尤其重要,產檢更是重中之重!有異常應立即就醫,母嬰安全第一!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栩栩寶貝)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