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孕育那些事兒
隨著孕周的增加,胎兒的活動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不僅可以伸伸胳膊、踢踢腿,360度轉體這類高難度動作也不在話下,所以難免會使臍帶纏繞在胎兒身體上,纏繞的部位可為胎兒的頸部、軀幹及四肢,其中臍帶繞頸的發生率最高。
那麼臍帶繞頸很危險嗎?發生臍帶繞頸後,準媽媽會有什麼感覺?必須要剖腹產嗎?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胎寶寶的臍帶繞頸。
臍帶繞頸很危險嗎?
臍帶繞頸是產科比較常見的併發症,據統計,每4~5個胎兒中就有1個會有臍帶繞頸,其中以纏繞1~2周較為多見。它的發生多與臍帶過長、胎兒小、羊水過多及胎動頻繁有關。
臍帶繞頸是造成圍產期(分娩前後幾周)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為臍帶是連接寶寶和媽媽的橋梁,能幫寶寶從母體獲取營養物質和氧氣,如果出現了臍帶繞頸,寶寶就有可能缺血、缺氧,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如果時間過長,還有可能導致胎兒窒息、甚至死亡。
在分娩過程中,胎寶寶還可能因為臍帶繞頸而出現先露部位下降困難、胎頭旋轉受限等情況,影響產程的進展。如果在下降過程中,臍帶拉的過緊,可能會危及寶寶的生命。
不過,有臍帶繞頸並不代表寶寶一定會有危險,如果臍帶較長並且纏繞較松時,通常對胎寶寶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臍帶較短且纏繞的較緊時,就有可能危及寶寶的生命,而且臍帶纏繞的圈數越多,後果就越嚴重。
發生臍帶繞頸,準媽媽會有什麼感覺?
大多數情況下,臍帶繞的都不會很緊,而且有可能在寶寶活動過程中得到自行解脫,不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影響,所以,媽媽們通常不會有任何感覺。
但當臍帶纏繞的比較緊的時候,寶寶會感覺到不舒服,他便會不斷動來動去來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準媽媽就會有胎動比較頻繁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在孕28周之後,準媽媽要每天按時計數胎動的原因了。
不過臍帶繞頸並不能通過媽媽的感覺來診斷,我們醫生通常是藉助B超檢查來發現的。如果臍帶繞頸1周,在B超下就會看到寶寶頸部有「U」型壓跡,繞頸2周則有「W」型壓跡,繞頸3周及以上則呈「波浪樣」。
還要提醒一點,B超下看到的U」型壓跡或者」C」型壓跡,並不意味著一定是臍帶繞頸,還有可能只是臍帶搭在了寶寶脖子的周圍。
有臍帶繞頸,還能順產嗎?
有臍帶繞頸≠剖腹產!大多數有臍帶繞頸的準媽媽都能成功順產,不信您看,下圖這位來自廣州的、被臍帶」五花大綁「的寶寶,就是通過陰道分娩降生的。
那麼,臍帶繞頸的孕媽,什麼情況能順產?什麼情況又必須剖腹產呢?
這需要看纏繞後剩餘的臍帶長度。正常情況下,臍帶長度在30~100cm,當纏繞後剩餘的臍帶長度小於30cm時,順產就會有一定危險,這時就需要剖腹產了。不過由於臍帶在子宮多是迂曲盤繞的,所以,剩餘長度通常沒辦法測量,醫生只能在準媽媽分娩過程中,嚴密監測胎兒下降的情況以及胎心的情況,才能最終決定。
胎兒臍帶繞頸預防方法:
定期數胎動。
孕媽媽養成每天數胎動的習慣,能有效的避免胎兒臍帶繞頸。每天早、中、晚固定一個自己最方便的時間數3次胎動,每次數一小時。數胎動時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側在床上,把雙手輕放在腹壁上,靜下心來專心聆聽胎兒的活動,並仔細記錄每次胎動次數。當胎兒胎動過多或過少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做好胎心監測
孕媽媽最好做好胎心監測,這是預防寶寶臍帶繞頸的有效方法,在做胎心監測時,要有家人的陪伴,最好遵醫囑,進行定期的監測。
適當活動。
孕媽媽在孕期要做適當的活動,不能總是坐著不動,在活動時要避免過於猛烈,比如散步、遊泳、孕婦體操等都不錯,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有家人的看護,儘量在安靜的環境下活動。
孕媽媽多休息
孕媽媽一定要保持足夠的休息,這樣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胎兒養成較好的活動規律,避免胎寶寶長期處於過度興奮、活躍狀態,就會大大減少臍帶繞頸的危險。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