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澶淵修和,本出真宗本意,觀其在道逗留,望敵驚心,一若身臨虎口,慄慄危懼。賴寇準力請渡河,敵氣少沮。化幹戈為玉帛,得以振旅還京,此非寇公之功,烏能至此?王欽若乃以孤注之言,肆其讒間,木朽蟲生,仍由真宗膽怯之所致耳。迨至天書下降,舉國若狂,欺人欺天,不值一提。
宋真宗畫像
宋真宗名叫趙恆,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繼位守城,雖早年輕症有一定的政績,但晚年昏庸,政治日益腐敗。並且他性格懦弱,對遼國屈膝求和,開了對遼國納幣輸絹的先河,此後送人年年納貢,百姓的負擔日益沉重,宋朝的國力也日漸衰弱。
趙恆是太宗的第三子,非嫡非長,然而最後坐上皇位的卻是他。宋太宗是繼承兄長之位稱帝的,他做了皇帝之後就對自家人嚴加防範,生怕有人覬覦自己的位置,結果兩個侄子德昭和德芳都英年早逝,弟弟延美抑鬱而終,長子元佐被逼瘋,次子元僖暴亡了。最終太宗冊立二十八歲的三子元侃為太子,並改名為趙恆。趙恆在製造三年繼位即宋真宗。
宋太宗趙光義劇照
繼位之初,稍有成效
宋真宗即位後很有奮發圖強的雄心,他一上臺就對政權核心人員做了一次大的調整,提拔輔佐他繼位的功臣,同時貶黜李昌林等人。他還下詔廣開言路,鼓勵群臣直言進諫。同時他又對中央政權的其他人員進行了調整,並且整頓吏治解決機構臃腫,貪汙腐敗,官吏擾亂選舉作弊等問題,並且約束皇親國戚和宦官的行為。
宋真宗在實行政治改革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發展農業,他曾說:「國家大事,足食為先。」所以他勸農課桑,賑濟災民,減免賦役,廣興屯田,獎勵墾荒。通過這些措施,真宗在位之初的幾年,宋朝經濟有了大的發展,出現了小康局面,被後世稱為「鹹平之治」。
宋仁宗畫像
懦弱皇帝,納幣稱臣
真宗雖然在內政上頗有才幹,但是在外交上卻很無能。他在深宮長大,養成了懦弱幽柔的性格,在對待鄰邦遼國的關係上,他缺乏態度的雄心膽識,甚至還不如兩次伐遼失敗的太宗,他的軟弱和消極在對遼問題上徹底暴露了出來。
景德元年遼國,率領大軍入侵宋朝,遼軍來勢洶洶,很快攻下了宋朝的兩大重鎮,嚴重威脅到宋都汴京的安全。在各位大臣的建議下,真宗硬著頭皮御駕親徵。因為皇帝御駕親徵,極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再加上遼軍深入宋地後援不足,糧草不濟,所以戰爭局勢很快發生了扭轉,宋軍反敗為勝。可是宋真宗很怕打仗,就憑藉戰略優勢和遼人一何,並且向遼繳納「歲貢」。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斷腕皇后述律平劇照
因為宋朝在自己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卻向別人屈服,所以「澶淵之盟 」對送人來說是個極其屈辱的條約,宋朝不但沒有收回煙雲16周,並且每年要送給遼人大量的財物,這也為後來宋朝每位皇帝都向遼納貢開了先河,從而給百姓增添了沉重的負擔。不僅如此,宋朝對待西夏方面也是這樣。
任用小人,熱衷迷信
真宗花費了巨大的精力才消除了外患。此時北宋朝廷內部矛盾尖銳,幾派人馬爭鬥不休,宋振東性格軟弱,就不喜歡耿直的宰相寇準,他當時啟用寇準只是為了幫自己渡過難關,於是宋遼之戰後主和派的王若欽,王旦等人就得到了真宗的重用,他們進讒言誣陷寇準。說當初寇準請皇上親徵,其實是拿皇上來「孤注一擲」,真宗就順勢罷免了寇準,從此朝廷就有王若欽等奸佞小人把持,這樣朝政就日益腐敗了。
到了晚年之後,宋真宗就更加懈怠,再也沒有鬥志了,他熱衷祥瑞,迷信封祀,天天求神拜佛,希望神仙保佑自己,不少小人就趁機鑽營。雖然宋真宗天天忙於求福,但最終他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了,在潛心元年跟蹤病逝。他在位二十五年,前期勤政,後期昏庸,他死後宋王朝的社會危機就逐漸暴露出來了。
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參考文獻:《宋書》、《資治通鑑》
本文為【凡哥話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