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個段子:「很重視的友情對方卻不看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高票答案舉了李白和杜甫的例子,說杜甫寫了十首關於李白的詩,而李白卻送了五首詩給孟浩然。段子引發熱議,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在上月落幕的《中國詩詞大會》上,16歲的漢服少女武亦姝也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時間甚至掀起了一陣小小的古典詩詞熱。如果你也追過這個節目,應該會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大家覺得是常識的詩句,賽場上卻又很多人答不出來,包括「停車坐愛楓林晚」「舉杯邀明月」這種常見於語文課本的詩,照樣有不少人搞錯。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應該會有不少人腦海中出現一句」讓我上我也行」了。
你上你行不行不好說,但早在21年前,中國就曾出現過一款古風詩詞解謎遊戲《大唐詩錄》,其中包含大量的唐詩名家和作品,如果你能通關那款遊戲,距離上節目應該八九不離十了。
上世紀1990年代,PC上的冒險解謎遊戲正值巔峰,當時知名的此類型遊戲包括盧卡斯藝術的「猴島小英雄」、雪樂山的「國王秘史」和Westwood的「凱蘭迪亞傳奇」。
然而直到1995年,中國玩家能玩到的中文冒險解謎遊戲只有第三波漢化代理的「凱蘭迪亞傳奇」系列和自主研發的《楚留香傳奇之血海飄香》。
1996年,《大唐詩錄》問世了。
《大唐詩錄》由南京英業達(沒錯,就是臺灣那家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代工商)旗下的runner小組製作。那時雖然已經進入CD-ROM時代,但受限於當時的PC配置,遊戲還都是256色的畫面,不過由於遊戲採用了中國水墨山水畫風格的畫面,再加上動聽的音樂,讓玩家並不會感覺畫面的粗糙,反而有古色古風的清新脫俗感。
遊戲的標題畫面與1995年的《仙劍奇俠傳》一樣,是在一副書法捲軸上顯示草書標題,選擇畫面則是一個做舊的扇面外加一敦煌飛天神女像。「見龍在田」是開始遊戲,這個短語出自《周易》,可以將其翻譯為「初露頭角」;「離開」按鈕則是以書畫作品上的印章形式來展現的。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的「詩文賞析」功能,讓玩家通過作者、詩文名、創作年代,佳句,格律等關鍵字來檢索;當你查到具體的詩歌后又可從詩畫欣賞、白話注釋、吟誦、評析、作者簡介等七方面看詳細介紹。
作為一款寓教於樂的詩詞遊戲,製作者在教育性這塊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遊戲因此在1997年獲得臺灣第三屆「金學獎」,這個獎項由官方教育機構頒發,旨在表彰那些優秀的教育產品。
《大唐詩錄》的劇情現在看來則十分老套:講的是皇子在宮中被人擄走流落民間,化名鐵中玉,長大成人後根據「長生殿」的線索探尋自己身世的故事。玩家在遊戲中跟隨主角邂逅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著名詩人,親臨廬山、黃鶴樓、大雁塔、終南山等詩中名勝。
遊戲有「修為值」的設定,玩家答出謎題或者完成任務都能獲得修為值,修為值以算盤的形式(穿越了,算盤是北宋才發明的)顯示在屏幕的右下角。其值會直接影響到遊戲的最後結局:通關後修為值在2000以下主角將成為乞丐;2000-3000是尚書;3000-4000是皇帝;4000以上則是高僧。
值得一提的是,裡面加入了不少的分支劇情,這些劇情構思巧妙,且都是能從書上查到出處。玩家通過遊玩這些劇情,不但可以獲得修為值,還能學到不少的唐詩。比如那個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的劇情:
《大唐詩錄》大部分謎題都和唐詩及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甚至包括五子棋、八卦陣、華容道等內容,相當考驗玩家的相關知識。美中不足的是,遊戲性相對稍弱,有些謎題也稍難,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如果不去買遊戲雜誌看攻略,一般人很難通關。
《大唐詩錄》的全部操作用滑鼠即可完成,遊戲還加入了當時少有的全程真人語音,詩朗誦的語氣也非常到位,主角鐵中玉的配音演員更是請到了為1987版《紅樓夢》中賈寶玉配音的瞿佳,讓人印象深刻。
《大唐詩錄》後來隨熱門報刊《電腦商情》和《電腦愛好者》等配套光碟附贈,很多玩家因而接觸到這款遊戲。runner小組在製作完《大唐詩錄》之後,又在1999年推出大富翁類遊戲《虛擬人生》和ARPG《春秋英雄傳》,再後來就沒有什麼聲音了。
到90年代末期,冒險解謎遊戲式微,進入21世紀後,國產單機遊戲逐漸沒有了市場,這款遊戲也變得不為人知,但仍人在懷念這款21年前的老遊戲:在貼吧裡,有人製作了可兼容Windows 7的版本,還有人要將其移植到Android平臺上去。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年有著這麼一款「骨骼清奇」的遊戲。
關注」遊戲研究社「公眾號後發送以下關鍵詞,可看到更多好玩又專業的內容:
神考據 | 街機 | 任天堂 | 社長說 | FC | 紅白機 | 長鼻君 | 黃油 | 魔獸 | VR | 守望先鋒 | 精靈寶可夢 | 陰陽師 | 行業 | 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