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鞭炮不焚燒香紙 湘水緣陵園倡導文明祭祀

2021-01-15 湖南頻道

4月4日,湖南湘水緣長生陵園舉行集體公祭儀式。

這是湘水緣第十次舉行大型公祭活動。

市民用綠色環保的方式參與祭祀,寄託哀思。

  紅網湘潭4月4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豔)不放鞭炮不燒紙錢,取而代之的是奏雅樂、讀祭文、鞠躬、獻花,今日,湖南湘水緣長生陵園舉行集體公祭儀式,萬餘人擯棄焚香燒紙的習俗,用綠色環保的方式參與祭祀,寄託哀思。

  湘水緣長生陵園位於湘潭縣楊嘉橋鎮金橋村,陵園踐行節地生態安葬,推出五位一體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包括壁葬、草坪葬、樹葬、墓位葬、花壇葬。為帶動祭掃市民樹立環保祭掃理念,所有參加祭掃的市民可以用手中的冥幣換取服務臺準備的黃菊,還可以將對故人的思念發信息至公墓門口的電子顯示屏,以綠色新穎的方式倡導綠色環保祭掃。此外,陵園方還提供了信紙、明信片,請祭掃市民現場寫下寄給故人的信,通過投放進標有「天堂信箱字樣」的郵箱,託寄哀思。

  「通過這種集體民俗公祭的形式,可以節省許多諸如燒香、燒燭、燒紙錢、擺供品等繁瑣的習俗環節,用比較隆重、簡約、文明的形式,來紀念先人。」湘水緣長生陵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擴軍介紹,這是湘水緣第十次舉行大型公祭活動,倡導市民通過綠色環保的方式寄託對故人的思念。連續10年來,湘水緣不斷提升和升華「更生文化」,舉辦莊嚴、肅穆、典雅、文明的清明集體公祭大典,使綠色祭祀和綠色殯葬形成良性互動,充分體現人文紀念特色和生命傳承功能。

  綠色殯葬賦予了湘水緣自然生態美,在這裡,整個墓園看不到黃土,32萬多棵羅漢松、70.4萬餘棵桂花、300多棵大香樟、500餘畝櫻花、200多畝杜鵑,普種於景區各苑墓位間、道路旁、廣場邊,鬱鬱蔥蔥,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今日,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2萬平方米,集殯儀服務與餐飲休憩一體的湘水緣圓滿人生殯儀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告別廳以天圓地方的概念,運用圓弧與方形,劃分不同層次的空間效果,創造主題建築構架,倡導儒家遵循天地之德、以孝為本的生命哲學。

相關焦點

  • 文明祭掃!遷安發布系列通告,倡導中元節文明祭祀!
    按照遷安市人民政府《關於禁止露天焚燒的通告》(遷政通字[2020]1號])要求,倡導廣大市民移風易俗自覺擯棄焚燒冥幣、焚香化燭、燃放煙花爆竹等傳統習俗,實行文明祭祀。禁止市民攜帶冥紙冥幣等封建迷信用品進入市殯儀館、天福陵園公墓,各鎮鄉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
  • 安寧倡導文明祭祀用鮮花換紙錢 掃墓燃放鞭炮少了(圖)
    安寧倡導文明祭祀用鮮花換紙錢 掃墓燃放鞭炮少了(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6年04月01日16:40 人民網昆明4月1日電 (徐前)4月1日,安寧連然街道大山公墓和金方街道雲盤山公墓已經陸陸續續迎來眾多祭掃的市民,與以往不同,今年的清明祭掃少了燃燒紙錢、放鞭炮的行為,取而代之的是鮮花。
  • 屯溪區:冬至祭祖移風易俗 倡導鮮花文明祭祀
    「主動摒棄不文明祭祀行為,大力倡導鮮花祭祀、網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新風……」在黃山市屯溪區陽湖鎮紫阜村,鎮裡的森林防火宣傳車上正在播放著《遵守禁燒規定 爭做文明公民》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
  • 清明節倡導文明祭祀 陵園開通「代客祭掃」寄託哀思
    徐志是吉林市佳龍陵園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整個陵園來說,今年的清明節不一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吉林省部分公墓採取封閉管理,暫停群眾聚集性掃墓祭祀活動。相關陵園隨後推出「代客祭掃」等服務,讓家屬通過網際網路遙寄哀思。  「每年的清明節期間,我們會接待3萬多人。雖然今年的祭祀形式不一樣,但是表達的感情是一致的。」
  • 中元節文明祭祀不忘防火安全
    在祭祀活動中,因焚香燒紙、燃放孔明燈等傳統習俗而引發的火災讓人觸目驚心。文明祭祀,杜絕火災我們應該怎麼做?1.暫停祭掃的地區,禁止在公墓、陵園外和小區、居民樓內焚燒紙錢,嚴防火災事故發生;允許祭掃的地區,倡導用植樹、獻花等文明方式寄託哀思。2. 公共建築、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易燃易爆場所、山林、草原等場所嚴禁祭掃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3. 不要在大風天進行祭掃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等明火祭祀活動。
  • (抗擊新冠肺炎)96000愛心志願者赴重慶龍居山陵園倡導文明祭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清明祭掃變得有些特殊,為響應政府號召,96000愛心志願者5日在重慶市龍居山陵園開展「抗擊新冠疫情,倡導文明祭祀」宣傳活動,重點推廣「雲祭掃」的思親祭祀方式。  該活動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山城志願服務中心、重慶市龍居山陵園承辦。龍居山陵園位於重慶市高新區白市驛鎮,自1999年開園至今已建成墓位51800座,安葬41821座。
  • 無煙陵園 文明掃墓
    無煙陵園文明掃墓
  • 冬至祭祀,文明相隨!
    記者從市城管部門了解到,今年從12月中旬開始,我市加大對市民焚燒冥紙的勸阻力度,緊緊圍繞「文明祭祀,平安冬至」的主題,引導市民文明祭祀、鮮花祭掃,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和喪葬陋習,增強安全意識,努力在全市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氛圍
  • 永州:中元節 文明祭祀是最好的緬懷
    紅網時刻8月24日訊(零陵分站記者 楊坤)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節日中元節,為倡導健康、文明的祭祀新風尚,減少環境汙染,連日來,永州市零陵區持續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專項行動,宣揚文明祭祀新風,引導市民破除祭祀中陳規陋習,確保中元節期間環境良好、社會和諧。
  • 文明祭祀迎冬至 移風易俗樹新風
    信服橋 舉報   「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在冬至來臨之際,為積極引導居民樹立文明
  • 文山這個陵園用「鮮花換紙錢」!倡導文明祭掃
    用鮮花祭奠親人,作為一種現代文明的祭奠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清明節即將到來,為大力倡導文明、綠色祭掃,廣南大田陵園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群眾可在祭掃時用紙錢換取鮮花進行祭掃,深受群眾好評。在廣南大田陵園門口,工作人員正在開展鮮花換紙錢文明祭掃活動,將前來掃墓群眾手上帶來的紙錢、香火收下,免費換上幾隻新鮮的菊花。郭年欣作為前來掃墓年輕人,她認為大田陵園開展的鮮花換紙錢文明祭掃活動很好,作為年輕人非常願意接受。
  • 大理市這些公共場所禁止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拋灑祭品
    關於禁止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拋灑祭品的通告為保護城市環境,破除祭祀陋習,樹立文明新風,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根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殯葬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現就禁止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拋灑祭品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 中元節文明祭祀切莫「惹火」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祭祖
  • 文明祭祀,勿忘防火安全
    這段時間   恰好是冬至祭祀高峰   上墳掃墓時火災誘發因素極多   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   一起來看下防火妙招吧~   燃放煙花爆竹 做到「三不一等」   1、不在禁放區燃放   燃放煙花爆竹,首先要留意當地市政部門的通知,在禁放區,不可以燃放煙花爆竹。
  • 乘車去掃墓別忘"滅火" 車站1小時沒收兩萬響鞭炮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臨近寒衣節,不少市民都會帶上一束鮮花、幾盤貢品前往陵園墓地祭拜,可是不少人有意或無意夾帶了不少易燃易爆品乘車。  11月17日記者從交運集團青島汽車總站了解到,當天早晨市內三個汽車站乘坐祭掃專線前往百齡園的市民達到500人次,其餘車站前往即墨、萊西、平度等地祭掃的市民也有所增多,散裝白酒、鞭炮成為檢查的重點,共計查出散裝白酒以及鞭炮40餘件。  同時為了倡導文明祭掃,車站還準備了鮮花來換取市民手中的焚燒類祭掃用品。
  • 中元節文明祭祀,嚴禁野外用火
    「文明祭祀·綠色中元」倡議書廣大城鄉居民朋友:秋風將至,又逢「中元」(俗稱「七月半」)。中元節是中國民俗中祭祀先人、緬懷逝者、表達情感的重要節日。然而祭祀活動中隨地燒紙錢、放鞭炮,火光四起,煙霧繚繞,既嚴重汙染大氣環境,還存在安全隱患。
  • 多措並舉倡導中元節文明祭祀
    原標題:多措並舉倡導中元節文明祭祀「中元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節日,其緬懷親人、追思逝者的意義不亞於清明節。固然,祭祀先人無可厚非,但傳統的燒紙錢香燭風俗卻值得商榷。為推動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祭祀,美化園區市容環境,近日,雨花臺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開發區執法中隊聯合開發區市容環境部,提前部署、多措並舉,集中治理中元節不文明祭祀行為,努力營造優美整潔、空氣清新的園區環境。
  • 中元節將近,從理性對待祭祀活動,談對傳統和民眾的尊重
    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將至,各地都在倡導文明祭祀。文明祭祀要求大同小異,但核心都是禁止焚燒祭品、燃放鞭炮,提倡所謂「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作為一個話題,要探討祭祀的文明性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話題分解為如下幾個部分:第一,什麼是祭祀?第二,祭祀的主要形式;第三,不文明的祭祀表現為什麼?
  • 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市民朋友們: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掃墓祭祖、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重要時節。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祭掃工作,降低因人群聚集引發的感染風險,全力推進文明殯葬工作,我們倡議:破除祭祀陋習,提倡文明祭祀。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根據《杭州市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濱江區範圍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 中元節:讓我們一起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倡議書全縣廣大團員青年朋友們:又是一年一度中元時,在中元節這個悼念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祭祀節日到來之際,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讓我們在緬懷英烈、祭奠逝者的同時,積極倡導社會新風尚,提升文化品位,進一步保護我們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