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完孩子」,父母怎麼做,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2020-08-13 Danney媽媽

吼孩子,應該是大多數父母都曾有過的體驗。


孩子剛出生到兩歲前的這段時間,父母的心態大都是這樣:眼前這個小人兒,怎麼那麼那麼地可愛,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可是,隨著「可怕的兩歲」的到來,大人和孩子之間,會重新進入到下一個交往環節,不再那麼「母慈子孝」。而是,變成了「敵對關係」:眼前的這個小傢伙,化身為小戲精,總會讓我們在耐心被完全打磨掉的下一秒情緒失控,試圖用「吼」來發洩出自己心裡的火,以及瞬間打壓住孩子的調皮搗蛋。


「吼」過一次,如果,父母意識不到這種方式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那麼,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然後,就演變成「吼順嘴了」。




「吼」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破壞親子關係的親密;


我們成年人尚且不喜歡被別人懟話,更被說吼了。孩子也是一樣,他們對我們大人的肢體語言,語氣甚至表情動作都有很敏銳的感知。「吼」的次數多了,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疏遠。


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我們都知道,寶寶的如廁能力一般是在一歲半左右開始訓練的。完全掌握如廁這個能力,每個寶寶所需要的周期是不一樣的。周期長的寶寶,三歲多可能還會經常尿褲子。而且,即使已經「精準」掌握了這項「技能」,在以後的成長期間內,「倒退」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說:孩子在3歲左右,可能已經完全會自己上廁所。等到3歲半,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經常尿褲子的現象,過一段時間,這種現象消失,再過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又再次出現。


這種成長中的反覆「前進」,「倒退」再「前進」再「倒退」的現象,不僅會出現在「如廁」能力方面。在寶寶的睡眠規律上,也經常會這樣。


之前,看過一個有關孩子尿失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孩子,她在3歲多的時候,如廁能力還沒有完全掌握,偶爾尿褲子,都會被父母說甚至吼。可父母的這種做法,並未讓他們女兒尿褲子的這種情況得到改善。相反,這個女孩「尿褲子」的情況「愈演愈烈」,乃至長大後變成了尿失禁。



被多次「吼」過的孩子,會越發地叛逆;


「吼」多了,孩子呈現給我們的是:面無表情,不做任何回應。其實,心底裡或許已經在無聲地反抗。積蓄久了,就會變成叛逆。


孩子也會模仿大人的處理方式;


大人一著急就大吼,孩子往往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那麼,他們以後在遇到麻煩,社交衝突或者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也會認為,發一通脾氣,吼幾聲或許就能解決問題了。因為,媽媽就是這麼做的。



怎麼可以做到「不吼」


以下是我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總結的幾條:


保持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狀態好了,精力充足了,才能更有智慧地和孩子「鬥智鬥勇」。


父母及時充電,多學習育兒知識;


不要沒有限制地去掏空自己,沒有水的井,即使拼盡全力往上抽,也抽不出多少水來。


在我們情緒失控的時候,也許習得的這些育兒知識和方法,會幫我們及時地按下「暫停鍵」,大腦裡立馬能蹦出應對措施。



先冷靜冷靜,深呼吸,或者獨處一會;


那時那景,獨自在心裡復盤,找到令我們情緒失控的原因,在仔細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找到原因後,也許我們就能理解孩子的行為。那麼,接下來,和孩子的溝通復盤,可能比剛剛不顧一切的「大吼」更有說服力。


想想甜蜜的瞬間


如果,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實在找不到孩子行為的原因,那也可以嘗試著想想孩子平時可愛,感動我們的瞬間,或許也能及時免除一場吼孩子的「情景劇」。只要我們大人的情緒得以疏通,「火壓」降了下來,接下來的溝通,都會很順利。



最後的最後,如果的如果,我們那一刻實在實在沒忍住,吼了孩子。


那麼,請記得「補救」。


給孩子一個抱抱,告訴他:媽媽很愛很愛你,媽媽剛剛發脾氣,是因為不喜歡你剛剛的行為。但,這並不能阻礙媽媽超級愛你的心。


緊急補救以後,仍然是復盤。和孩子一起回憶剛剛發生的事情,讓他們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對。也一起溝通媽媽剛剛的處理方式是怎樣地不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這樣以來,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連接,不僅會變得更加緊密,他們也會從中感受到很多社交方面的認知,這可是一舉兩得啊。



願我們都能做一位「溫柔而堅定」的媽媽,願我們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我是和女兒做好朋友,主張科學養育的安瀾Danney媽媽,Danney是我寫文的靈感來源。喜歡我的內容就點讚+關注吧!)

相關焦點

  • 父母怎麼做,才能將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父母離婚了,孩子會遇到很多的困擾。同學和鄰居會不經意地對孩子提起,你的爸爸媽媽是不是離婚了?有時候,孩子跟爺爺奶奶住一起,或者他們的爺爺奶奶不知情,也或許孩子是跟姥姥住一起,老人們也會難免按自己的角度埋怨對方,或者會說孩子爸爸或媽媽的壞話。
  • 《爸媽學前班》:父母吼一聲,孩子毀一生!
    然而,就在晚上,她看到了女兒寫的作文,作業本上,稚嫩的字跡寫道:「我當時心裡好害怕,好想抱緊媽媽……」閨蜜說自己看完這篇作文,早已淚流滿面。是啊,幾歲的孩子,在面對自己至親之人,也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時,往往是依賴與親暱,而最親的人卻對孩子的小需求選擇以「吼」相待,咱們父母可曾想過,孩子幼小的心靈可否承受,這樣的重聲打擊。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朋友和小恩說,當時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孩子會不願意再相信父母,所以會刻意地和父母拉開距離,甚至會在心中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父母的語言暴力」,發現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環境中成長的自述者。
  • 記住這5招,讓頭皮傷害降至最低
    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染髮燙髮不但對發質有很大的傷害,對人體也有致癌的危險。那麼怎麼做才能兼顧漂亮和健康,將傷害降至最低呢?3.一年染髮別超過兩次有資深美髮師表示,一年內染髮別超過兩次,尤其是老年人,頻繁染髮只會加重對人體的傷害4.不需要每次都全染這個主要適用於有白髮的老人,或者少年白的年輕人,第一次全染,第二次只要把新長出的白髮位置染上即可,全染的話會對上次已染的發梢造成再次傷害
  • 經常吼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學會「五步法」,教你不吼不罵管教孩子
    不要以為經常吼孩子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只是短暫的,不要在意識到無法彌補的時候才追悔莫及。父母在吼孩子之前,可以設想這樣一個畫面,如果是自己的上司經常性對自己採取這種以暴制暴的管理方法,自己會怎麼想,會作何反應。小孩子的心靈更是脆弱的,父母可能並未放在心上的一吼會令他們產生恐懼、畏難的情緒,會導致他們安全感的缺失。從而不利於孩子今後的身心發展,嚴重的會使他們做任何事時都感覺如履薄冰。
  • 孩子被大吼後,若出現這種表現,說明可能已經自卑了,父母要自省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對寶寶的傷害也是極大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吼完孩子十個媽媽有九個後悔的,卻還是經常犯生活中其實很多媽媽在吼罵完孩子之後,雖然說心裡的氣都撒了出去,可是事後回想起來,難免或多或少會有後悔的情緒。
  • 不吼不叫,才能真正體驗做父母的美好
    尤其是在看了美籍作價羅娜·雷納《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之後,更是受益匪淺。父母之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表象原因多半是孩子沒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可能是在催促他趕緊放下玩具吃飯三次之後,也可能是同一個題反覆教了兩遍還是錯誤,還可能是做錯了事卻對父母的說教充耳不聞。
  • 父母生氣吼了孩子,如何修復?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很愛孩子,其實孩子愛我們比我們愛她要多得多。事實上,即便我們學習完掌中大腦的知識,當情緒來臨時,也還是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父母是人,不是神。那麼,當我們控制不住情緒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從錯誤中恢復的4R,有以下四步:第一,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要知道,孩子的內心本就沒大人成熟,他們聽到家長吼罵時下意識的行為就是緊張和恐懼,久而久之會影響性格塑造,容易讓孩子出現情感障礙,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形成一種膽小內向的懦弱性格,而這種傷害將跟隨孩子一生。
  • 孩子被「吼」著長大,這2點傷害最大,孩子不說卻會恨你一輩子
    但是其實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是暫時解決了問題,長久這樣,會給孩子心靈上帶來極大的傷害。小玲本身是個極其溫柔的女子,無論做什麼都非常的有耐心,對家裡的長輩們也是非常的尊敬,公公婆婆都很喜歡她,結婚一年以後,小玲順利的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家人都非常高興的迎接這個孩子,婆婆直接住在小玲家裡,方便照顧她和孩子,休完產假以後,小玲就去上班了。
  • 經常被吼的孩子會有什麼後果?答案讓人意外,快停止別再吼孩子了
    前兩天孩子玩小車的時候,頭皮蹭破了一點,按理說家長應該先安慰孩子,看看傷勢如何,同事卻一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吼了孩子一頓。孩子楞在原地都不敢再哭了,但是後面幾天都不和媽媽說話,看來家長吼孩子對孩子心靈的傷害還是很大的。那麼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會成長為什麼樣子呢?
  • 娃剛被吼完,轉身就抱著媽媽親,孩子難道不記仇嗎?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吼過孩子,孩子不聽話、磨蹭、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加上家長工作壓力大,心裡總有煩心事,因此孩子只要不聽話,父母就開吼,但往往吼完孩子後馬上又後悔不已。北京一所小學做了一項調研,發現有五類家長最被孩子嫌棄,愛吼叫的家長排名第一。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對孩子還可能造成心靈傷害。
  • 孩子被父母吼卻不會「記仇」,背後原因令人心疼,父母要了解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壓不住內心的怒火,對孩子河東獅吼。孩子早上賴床不起、晚上不願睡覺,被父母吼叫;孩子不小心打碎杯子、做事動作慢,被父母吼叫;孩子想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可能還會被父母吼。每次吼叫過後,很多父母又馬上後悔,但沒過多久又會進入「吼叫——後悔——再吼叫」的惡性循環。但父母都沒有留意到,每次吼完孩子,他好像還是依然愛著父母,並未因此「記仇」,孩子是真的不在意,還是另有原因呢?一位寶媽在群裡提到「吼聲教育」,她說自己經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對孩子大吼,可每次吼完就後悔萬分,因為不管她怎麼對孩子,都會得到孩子一如既往的愛。
  • 既然繞不開手機,該怎麼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既然繞不開手機,該怎麼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電腦、手機、平板等各種電子產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儘管育兒專家們一再強調,要讓孩子遠離這些電子產品,以免傷害孩子的視力發育。
  • 那些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1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父母不要不在意
    每對父母都有千百個吼孩子的理由在生活中,仿佛有千百個吼孩子的理由。教育孩子還是要找到困擾他們的地方,給出解決的建議,這樣孩子才能得到進步,才能變得更好。一味地吼孩子,只能是把問題暫時的掩蓋,而非永久的解決。對於家庭教育來說,這是一個」偷懶「的方式,也是一個」後患無窮「的方式。
  • 不要老是吼完孩子就後悔,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別陷入「死循環」
    今天周末帶著孩子去姐姐家玩,本來姐姐是去洗水果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吼起了孩子;經過一番,原來是姐姐在洗水果的時候看到孩子的玩具放到到處都是,一時沒有忍住就數落了孩子起來。看著孩子委屈的哭著,姐姐滿是心疼,連忙跟孩子道歉,安撫孩子。表姐覺得自己可能是進入了更年期:"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覺得自己最近這段時間的脾氣是越來越不好,尤其是看著孩子的時候。
  •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答案太驚人
    林林又被媽媽訓斥了,孩子哭著跑到我家尋找安慰,女兒急忙拿著小手巾給她擦拭淚水和鼻涕。還拿出了心愛的點心安慰林林。林林是女兒的好朋友,我也經常對林林媽媽說,不要吼孩子,對孩子成長不好。可林林媽媽說:「沒關係的,訓過孩子,一會兒她就忘了。還會媽媽的媽媽的喊我的。」因為孩子的不記,很多父母還是照舊吼孩子,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安靜下來,會聽話。
  • 不吼孩子忍不住,吼了又後悔!如何治?
    超過90%以上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出現怒吼、發脾氣、打孩子的現象,就好像他們所說的:在那個氣頭上,不吼忍不住,吼了又後悔!既然控制不住吼孩子,吼了後要注意什麼?1.向孩子承認錯誤,安撫孩子心理不管怎麼樣,每一次對孩子的吼叫傷害是非常大的,雖然事後我們會後悔,但是也不能夠彌補對他們的傷害,所以我們一定要誠懇向孩子道歉,同時安慰孩子。如果每次吼叫的情況都選擇性忽視,只會讓孩子再次重複你的行為模式。
  • 不怒不吼,如何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聰明父母這樣做
    不怒不吼,如何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有的家長說,「那就閉嘴,忍著……」似乎在很多父母心中,不發火不吼叫,孩子根本就不聽。 於是總有家長仿佛端著高音炮的喇叭,在孩子耳朵不停地吼,結果常常是兩看生厭! 為什麼會對孩子發怒吼孩子呢,你思考過這個原因嗎?
  • 父母經常吼孩子?如果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試試3種補救措施
    雖然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吼孩子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帶孩子這種事也越來越不容易。尤其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甚至不斷挑戰父母極限的時候,父母總有一天就會爆發。尤其對於很多急性子的父母,雖然明知道吼孩子傷自己也傷孩子,但是還是忍不住把這件事情當成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