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吼過孩子,孩子不聽話、磨蹭、頂嘴、功課不好、調皮貪玩,加上家長工作壓力大,心裡總有煩心事,因此孩子只要不聽話,父母就開吼,但往往吼完孩子後馬上又後悔不已。
北京一所小學做了一項調研,發現有五類家長最被孩子嫌棄,愛吼叫的家長排名第一。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對孩子還可能造成心靈傷害。
多多今年3歲了,小傢伙非常喜歡粘著媽媽,每次和爸爸媽媽出去玩,總是要媽媽抱。
一天,多多過來讓媽媽抱,因為前一天和爸爸剛吵過架,媽媽心裡正不痛快,於是生氣地對多多吼道:「抱什麼抱,天天抱不煩嗎?」
話剛說出口,媽媽就後悔了,看著多多眼裡的淚花,心裡非常難受,於是趕緊蹲下身抱著多多說:「寶貝兒,媽媽錯了,你先去自己玩好嗎?媽媽給你做好吃的,乖。」
多多趴在媽媽懷裡,然後,在媽媽的臉上親了好幾口,然後,自己乖乖地去玩玩具了。媽媽非常感慨:這絕對是親生的,被吼完還親媽媽,一點都不記仇。
很多家長可能也有類似的經歷,孩子明明剛被吼過,但轉眼就和爸爸媽媽「和好」了。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最親密的人,孩子對父母的愛,真摯而純粹,孩子愛父母甚至遠比父母愛孩子要更深。
曾經看過一個綜藝節目,讓孩子和父母互相給對方打分,結果,很多孩子都給父母打了滿分,因為在孩子眼裡,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最完美的。
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出生後接觸最多的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最依賴的人,所以儘管被父母打罵訓斥,他們還是想親近父母,與父母發生肢體接觸,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確定自己不會被父母拋棄。
儘管孩子不記仇,但是父母卻絕不應該因此而肆無忌憚地對待孩子,而是應該珍惜孩子對自己的愛,並學習孩子的寬容之心。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永遠不缺打罵,甚至有的父母認為,「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打罵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並不代表這種做法可以隨意使用。
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被父母吼罵過後,雖然孩子不記仇,但是這並不代表父母的這種態度對孩子沒有傷害。研究表明,經常被吼被罵的孩子,容易沒有自信心,長大之後脾氣也會變得特別暴躁。
所以,父母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吼罵孩子,不要辜負了孩子對父母的一片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