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煉選題和解釋研究目的?

2020-12-09 BMCSCI

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每天都會出現大量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有些是需要通過專門研究或專業人員參與才可回答或解決,有些則隨著時間推移而自我發展和自我解決。由此說,作為專門的人文、社會和自然或工程技術的科學研究和研究成果——論文或報告,其並不是也不可能覆蓋上述所有問題。事實上,哪些問題可以用於科學研究是有一定原則的。與此同時,特定的問題往往有時候就自帶特定的研究思路或某種約定俗成的研究方案。但是,重大的創新性研究卻不是這樣的。

一、題目來源

對於想申報一項基金項目或撰寫一篇論文的研究者而言,選擇一個好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有了明確的研究問題,簡潔準確的題目陳述對項目評審或論文能夠獲得發表機會也是很重要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如同一個人的外表形象一樣。假如編輯或審閱人讀不懂一篇論文的題目或是不能快速地從論文題目中明白該項研究的主要目標或內容的話,那該篇論文或申請書就離「回收站」不遠了。

要研究的問題從哪裡來呢?無外乎兩個:

一是直接經驗,另一個是間接經驗。這兩種來源並無優劣之分。事實上,間接經驗其實還是來自直接經驗,只不過因為經驗感知者發生了變化而改變了稱謂。由此,也可以說,問題的來源最終是直接經驗。可是, 對專門研究者或是院校教師來說,因為時空的限制,他們不能有很多機會和條件去接觸或感知直接經驗。於是,間接經驗有時便成為一種現實之舉。

就教育教學研究而言,有關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和師生交往等教與學的存在就是典型的直接經驗。相對而言,基於宏觀和中觀層面的教育政策及管理議題則既有直接經驗的成分,也兼備間接經驗的某些特徵。現實中,院校教師們在申請研究項目或撰寫論文時,往往喜歡或傾向於選擇那些宏大主題。這種做法其實是不明智的,它不但沒有發揮出教師們的特長和優勢,恰恰是啟動了劣勢按鈕。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色研究」這樣的題目就根本不適合教師們去研究和撰寫,它適合於智庫或校長去研究。

概言之,從教師的職業特點出發,教師們應該儘量去選擇那些與自己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相關的議題並在其中選擇值得研究的問題或對象。這些議題對教師而言,就是鮮活的直接經驗。有時候,研究者也會從間接經驗中選擇議題或問題。這麼做,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因為研究者缺少直接經驗或沒有機會獲取直接經驗。在讀的全日制研究生們就是這種情況。正因如此,研究生在選題時經常會把真實的假問題作為論文題目。

有了可靠的值得研究的問題,能夠清晰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至關重要。一般而言,課題或論文名稱在表達上首先要簡潔。為此,要儘可能地用最簡單的句式和最少的字。假如研究對象是 A 的話,常見的句式可以是:A是什麼?為什麼是A?如何成為 (或改革、變革) A?影響A 的因素有哪些?等等。其次,名稱的表達要力求準確。準確的要求是指不能讓讀者產生歧義或疑問。最後,論文名稱一定要使讀者感受到清晰的問題。任何一項研究或一篇論文一定要試圖回答或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可是,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缺乏問題意識的論文名稱。例如,素質教育研究。試想,假如你第一眼看到該名稱的論文,你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作為期刊論文的名稱, 這種表達太寬泛了, 沒有恰當、直接地反映出作者在該文想要回答或解決的特定問題。除非你的研究對象或問題涉及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或是你的研究「容量」較大,抑或是一本專著。否則,就不能用這種邊界模糊的表達作為論文的名稱。恰當的表達可以是: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評價、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研究、素質教育的政策演變,等等。

二、問題分類

可以按照某種規則將所研究的問題予以歸類。這樣做的好處是便於為不同類別的研究課題或論文確定適合的研究方法或是結構。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常見以下四種類型。

1.描述型研究

這類研究旨在通過描述、歸納等手段和方式來揭示教育教學中的未知現象,其最終目的在於向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有關信息。如,高職院校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障礙研究,等等。與其他類型的研究相比,描述型研究是研究中最基本的也是初學者入門的研究類型。描述型研究的關鍵特徵是其所揭示或歸納的結論或發現必須是前人未曾完成或留有研究不足或缺陷的。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 「是什麼」或「怎麼樣」。

2.預測型研究

這類研究旨在對某教育現象在未來某一時間點或時段的狀態予以預測。預測的前提和基礎是依據該教育現象在當前或之前某一時段的表現狀態或基本信息。如,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趨勢研究、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的應用趨勢研究,等等。預測型研究的關鍵特徵是基於當前看未來,其所給出的結論在當前是沒法驗證或判斷的。但這並不是說,這種研究沒有價值。相反,科學的基於數據挖掘和分析而來的結論恰恰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從而幫助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儘可能地減少失誤。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未來「會怎樣」或「成為怎樣」。

3.改進型研究

這類研究旨在通過尋找和發現那些阻礙或促進某教育教學現象存在或發展變化的影響因素並最終給出改進性的建議或方案。這類研究更多時候是聚焦於教育政策或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某些方案或制度。如,影響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及促進策略、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阻礙因素及促進策略,等等。改進型研究的關鍵特徵是尋找影響因素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案或政策建議。因此,該類研究更多時候涉及的是政策諮詢或管理諮詢。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怎麼做」或「如何做」。

4.解釋型研究

這類研究重在對教育教學現象的產生、發展和變化規律予以總結、概括或歸納。其關鍵特徵是揭示出抽象的規律或對現象予以概念化的命名以便人們能夠更為準確地認識和理解。如,慕課的本質與理論基礎研究、信息技術時代職業教育的本質與特徵研究,等等。解釋型研究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理論研究, 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 「為什麼」或「為何這樣」。一般而言,某教育教學現象如果能夠被解釋或發現規律的話,也就意味人們已經能夠對其描述、預測和使用介入因素。由此說,解釋型研究是建立在以上三種研究類型基礎之上的。

研究者一旦將其所研究的問題按上述分類予以定位的話,這將有助於其接下來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也將有助於其設計研究方案。因此,可以說,對問題類型予以定位在研究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環節之一。

本文作者韓映雄,馬遷。原文標題為《如何選題和陳述研究目標》,本文節選了如何選題這一部分,轉載:社科學術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寫論文,怎樣提煉選題和解釋研究目的?
    正因如此,研究生在選題時經常會把真實的假問題作為論文題目。有了可靠的值得研究的問題,能夠清晰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至關重要。一般而言,課題或論文名稱在表達上首先要簡潔。為此,要儘可能地用最簡單的句式和最少的字。假如研究對象是 A 的話,常見的句式可以是:A是什麼?為什麼是A?如何成為 (或改革、變革) A?影響A 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 如何確定研究性論文的選題與研究問題?
    如何確定研究性論文的選題與研究問題?很多人在說papercrazy帶來的更多是一些大學生學歷論文的一些寫作技巧與方法方面的相關報告 ,然而對於一些研究生學歷論文以及或是一些學術性較強的論文寫作方面的卻很少。今天papercrazy就此應廣大學者們的需求,關於研究性論文寫作做些分享,研究生期間最重要的工作莫過於學位論文的撰寫,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還面臨著小論文的發表壓力。
  • 如何書寫與評價選題報告
    無論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選題報告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選題背景及意義,文獻綜述,研究內容、目標與方案,前期研究成果,工作計劃,參考文獻。本文第一部分簡要介紹這方面的要求,第二部分給出國外一種評價選題報告的等級規則。
  • 文科論文選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如研究清代兩大代表性傳奇《長生殿》與《桃花扇》的異曲同工,即是橫向比較。 (3)社會調查法。學位論文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服務,選題的確定,應以社會需要為出發點,注重社會調查,從社會實踐中搜集第一手資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確立選題。真正做到選題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
  • 實證研究選題經驗分享
    說了那麼多,只為了解釋一點:如果你想選擇一個好的題目,就要抱著對自己和後人負責的態度。當然,除了抽象地理解一個好選題的特性,我們還應該懂得如何在龐雜的文獻中找尋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其實,這些經驗也是在不斷的文獻積累中逐步獲得的。每當你讀新文章時都應該問自己:「它到底做了什麼貢獻?我可以繼續做些什麼?」
  • 選題不是標題,而是選擇一個研究問題(附論文選題的三個步驟)
    (1)完成順序不同:選題是在論文寫作之前,標題是在論文寫完之後。從流程上來看,先有選題,然後才開始進行論文寫作,論文寫完及經過多次修改之後才會提煉出一個標題。 (2)形式作用不同:選題是論文的雛形,標題是論文的組成部分。
  • 論文選題如何以小見大?
    選題的大小選題還有大小之分,根據選題大小以及研究程度,可以分為四種情況:一種是大題小作,第二種是大題大作,第三種是小題大做,第四種是小題小作。這裡撇開大題大作和小題小作不說,主要對大題小作和小題大做這兩種情形做一些說明。
  • 課題申報時: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怎麼寫
    教師在課題申報論證時,需要撰寫「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對此很多老師都非常犯難。什麼是選題的意義?什麼是研究價值?兩者有什麼區別?如何撰寫「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在此,筆者結合個人的認識,和老師們交流一下,希望大家不再為此糾結。供批判。
  • 論文開題報告選題原則及目的
    作者:新風學術網 (1)選題合適是前提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因此選題應本著以下原則: 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綜合訓練的基本要求,難易度及任務量適宜。
  • 【研究方法】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的8個方法
    例如傳播社會學,公關心理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學科就是在學科邊緣結合部上開拓、發展的;而接受美學則是對受眾忽略的「無人區」的開拓和興起。在同一部門的各階段之間也存在這種機遇。比如中國古代文學的1234~1271年30餘年時間,雜劇、散曲如何發展?至今仍是研究空白,人們對此不甚了解。採用這種方法選題,要注意學科之間或學科內各階段之間的滲透性、互補性、承接性、轉折性、突變性等。
  • 王立新:歷史學者應該如何提出一個好的研究選題
    碩、博士階段是學者進入研究領域的起步階段,要想在以後的研究道路上走得長遠,紮實、規範的學術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在24日下午的會議上,主辦方邀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立新做了題為《史學論文寫作漫談》的演講,就年輕學人在論文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如何選題,是很多碩、博士生常有的困惑,王教授在演講中也特別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 第一次寫論文如何下手,論文選題是關鍵
    對於第一次寫論文的同學來講,大多數都是一臉懵逼,研究數日也無從下手,往往是一拖再拖,有的臨到交稿前突然靈光乍現,找了幾篇文獻參考整合一番,這樣的論文運氣爆棚可能會過,遇到稍微嚴格的導師,分分鐘被斃,所以我們還是不要抱以僥倖心理,那麼第一次寫論文如何下手呢?
  • 如何提出論文選題中的真問題
    選題  對於選題來講,沒有特定哪些選題好,哪些選題不好,建議首先要判斷選題是否是現實當中存在的真問題,需考慮研究問題的變量之間(時間、空間和邏輯)是否匹配。甄別問題的真偽對選題非常重要。其次,文章一定要有問題意識,有中國問題的意識。
  • 手把手教你如何搞定Dissertation選題和Research Proposal寫作
    很多同學已進入到畢業論文(dissertation)選題階段,接下來就是寫research proposal開題報告了。本文HotEssay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Dissertation怎麼選題和Research Proposal怎麼寫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正在為dissertation犯難的同學們。
  • 醫院成功舉辦「醫學教育論文選題與撰寫」工作坊
    12月11日上午,由中南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牽頭、湘雅三醫院教務部組織的「醫學教育論文選題與撰寫」工作坊在科教樓成功舉辦。本次工作坊特邀北京大學醫學教育研究所研究員、《中華醫學教育雜誌》編輯部主任殷曉麗主講,來自醫院各教研室的30餘名教師參加培訓。
  • 選題、設計與論文發表:高校輔導員如何做研究?
    選題、設計與論文發表:高校輔導員如何做研究?組織單位主辦學工部、研工部、團委、職就中心承辦重慶市陳蘭輔導員名師工作室主題第二期選題、設計與論文發表——與高校輔導員談科學研究主講人
  • 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教師想要提高科研能力,在未來競爭中站住腳,需要參加課題研究,但課題研究做起來沒那麼簡單,需要教師們多了解做課題的方法和技巧。那麼,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注意研究資料的積累4)成果表述生動活潑,清晰流暢2、課題選題選題是教師做課題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 研究目的≠研究目標,課題申報時,研究目標怎樣寫?
    因為一線教師主業是教育教學,而非科學研究。有些概念把握不準,實在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在此,筆者拿出「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標」這兩個易混概念,和一線教師一起辨析一下,為教師填寫課題申報書提供一些參考。開宗明義:研究目的≠研究目標一、什麼是研究目的所謂研究目的,用直白的話講,就是研究者(課題負責人)為什麼要開展這項研究。如果把進行這項研究的理由說清楚了,研究目的自然就明了了。研究目的指向於現實的問題。
  • 如何確定論文選題,有何注意事項?一文幫你搞定
    作者:學君 編輯:學妹 一、論文類型的選擇 關於論文類型的劃分,大致如下:基於研究目的可劃分應用性研究和學理性研究
  • 科研菜鳥——如何精確提出研究課題
    在遵循科學性、價值性、創新性、可行性和實用性五大原則的基礎上,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介紹如何選題:(1) 從個人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中選題對於研究者來說,最基本的品格是時刻保持對科研的熱愛和難以滿足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