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老師說這孩子學習不夠專注,家長需要幫孩子提升一下專注力。關於專注力的問題,我們成年人也同樣有著這方面的困惑。尤其是在工作中,注意力總是被一些閒雜瑣事而分散,總是不能專心地完成一項工作。
有時候總想著,我先刷5分鐘朋友圈,5分鐘之後開始工作。沒想到一個5分鐘、兩個5分鐘、三個5分鐘過去了,還是沒開始自己的工作。
好不容易投入到工作中去了,這時候一條微博信息響了。我特別關注的明星發動態了,先看看發的啥,就1分鐘。不知不覺10分鐘已經過去了。
再次投入到工作中,不一會兒又口渴了,先去茶水間喝杯茶吧,休息一會。
一上午時間過去了,發現自己一件工作都沒有完整的完成。又開始抱怨,怎麼做了那麼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專注力,一個人的專注度越高,工作效率就會越高。相反,經常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所打擾,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工作效率自然就會降低。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闢地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許多學習差的學生的共同特點。我們經常會把專注力這個詞用到孩子身上,認為注意力需要從兒時開始訓練才會有成效。
但是成年人的注意力也是可以逐漸養成的,專注力是我們所擁有的、用來完成工作任務的最強大的工具。
我們每次進行一項工作之前,總會提醒自己要專注地去完成這項工作,可是有時候並不能滿意地及時完成,這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不夠專注。
專注力這個問題其實是與我們的能力以及工作性質是相關的,工作中有時候之所以不夠專注,是因為以下這3個方面。
我們每個人的專注力是不同的,有的人可以同時做好兩件事情,有的人只能專心做好一件事情。據實驗分析,我們也最多只能同時完成並做好兩件事情。
在《專注力》一書中介紹,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蒂莫西·D·威爾遜估計,我們的大腦每秒鐘可以從感覺經驗中接收到1100萬比特的信息。在這1100萬比特信息中,我們的大腦每次可以有意識地處理和關注的信息僅僅為40比特。
由此可見,我們的專注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每個人對於目標的關注度也是非常有限的。
「注意力空間」是指我們用於瞬間關注並處理信息的心智容量,它是我們大腦的「暫時存儲器」或者剪貼板,當信息被處理時用來暫時存儲信息。
例如,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我們不僅要認識文章中的文字,還要思考其中折射出的道理,以及我們所領悟到的意義。我們的大腦能注意到的都是我們的注意力空間所起到的作用。
注意力空間大,我們所接受的信息就會相對多一些;反之,就會相對的少,注意力空間相對狹窄。
美國心理學家米勒關於有關短時記憶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時記憶中的刺激項目大約為7個,人的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組塊。
我們的大腦在短時間內可以儲存多少信息,也決定了短時間內我們的專注度可以輻射的範圍。儲存信息的有限性,也標誌著我們在一定時間範圍內處理事情的能力是有限的。
那麼,接下來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對工作的任務的目標關注,以使自己的專注力有所提升,讓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相信我們每個職場人士都想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那麼想要提升工作效率就要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專注力在我們做任何一件事中都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在關心什麼,你就會對它專注力更高,就會更有動力和激情去做這件事情。
1. 控制分心,避免被不必要的事情打擾工作
領導早上交給我一項任務,這項任務對於我而言非常簡單,今天中午下班之前完全可以順利地完成並且可以很好的反饋給領導。所以,在做這項任務時,我並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關注。因此,我就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打擾,很容易被別的事情引起分心。
我們之所以會成為分心的受害者,是因為分心物比我們正在做的工作更有吸引力。我們的大腦沒有對分心物產生抗拒,反而會被它所吸引,從而導致工作分心。
沒有控制好分心,是因為在做這項工作時我沒有規定具體的時間來一次性完成它。如果我給自己定一個時間限制,1小時內完成並且做出反饋,中間就很有可能不會被其他事物所打擾。
提前清楚分心的事情,提前做好預防。那麼,我們對正在做的工作的專注度會更高,效率也會相應的有所提升。
①簡化我們的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辦公環境還是電腦頁面信息對於我們在進行一項工作時都有一定的影響。
面對一張雜亂無章的辦公桌,你能夠靜下心來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辦公桌上擺著各種你喜歡的水果和零食,你確定在工作的時候會抵抗住誘惑?
電腦上登著微信、QQ、微博等各種社交軟體,你確定在它們頭像閃爍的時候,不會點開看嗎?
我估計我們大多數都很難做到面對上述情況無動於衷,所以說最好的控制自己分心的辦法就是簡化我們的環境。
辦公桌要簡潔乾淨,沒有其它事物所打擾;工作時,把社交軟體和其它網頁設置成免打擾模式。從對外界環境的控制,來控制分心,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②清理我們的內部環境
並不是所有的分心物都來自於我們的外部環境,同樣內部環境也會影響我們的工作進度,也會讓我們的專注力不夠集中。
在我們大腦內部也會積累了很多的想法,當我們沒有一樣一樣解決它們的時候,這些想法就會一直積累在我們的大腦中,讓我們產生焦慮的感覺。總是在做一件工作的時候,大腦中還會想著另外一件事情。所以,及時清理大腦中那些無關的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一些簡單容易處理的信息及時完成,對於比較難的並且重要的事情,要列出計劃目標,在計劃的時間內去完成。總之,內部環境不處理好,我們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
處理好外界和內部的環境,對我們控制分心有很大的優勢,能夠避免一大部分的事情的幹擾,專注力也會相應的提升不少。
2. 專注目標,讓自己的工作目標更加清晰
樹立目標是做一件事情的成功的開始,我們只有在一件事情確定目標之後,才會做得更加有動力、更加有激情。
在教育機構工作的小林老師,剛剛參加工作時,只憑自己的一時熱情幹得還不錯。可是過了一段時間,自己學生的成績也沒什麼提高,她反而沒有了任何興趣,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
但是,經過一次與老闆的交流,小林老師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她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在本學期末讓班裡的同學數學都可以提高10分。帶著這個目標一直努力工作,學期末時班裡的15個同學最高的提高了30分,最少的也是從90分提高到了98分。
通過上面小林老師的例子,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個有目標和一個沒有目標的工作差距有多大。沒有人不渴望成功,通往成功的道路就是這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所組成的。
我們可以把一項工作分解成幾個不同的小目標,每個小目標都能夠清晰的呈現出來。當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我們也會產生相應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正在幹什麼,這樣也會反饋給自己更好的專注於這項工作。
3. 強化訓練,專注力可以通過三個維度的訓練而加強
專注力更容易讓我們進入「心流」狀態,專注力可以給我們帶來自信和愉悅。當我們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一件工作時,取得一些成就時,在我們做下一項工作時就會更有動力。
A. 持久度
持久度顧名思義就是指我們在做一項工作時所堅持的時間。當我們在第一天讀書時可以堅持30分鐘,第二天就可以堅持40分鐘,持續一個星期我們可以堅持連續讀書一個小時。
這就說明我們的專注力持久度越來越高,說明我們的專注力也在相應的提升。
B. 深度
深度是指我們的大腦思考問題的深度,思考越深入,我們也會更加專注。深度專注力可以讓很多事情提高效率,很多工作能夠完成的更出色。
什麼樣的狀態才是真正的進入了人深度專注的工作呢?專注力的深度與我們大腦的運轉速度是成正比例關係的,當我們的大腦運轉速度越快,思考問題也就更加有深度,說明我們的專注力也會更好。
如果我們在做一項工作時保持心無旁騖並且不打不木不罷休的狀態,連續堅持40分鐘以上。這時如果你感覺到大腦疲憊了,那麼恭喜你已經進入了深度專注力狀態,這時候你也可以適度的休息一會兒了。
C. 轉移度
心理學中對注意轉移的概念是這樣解釋的:注意轉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
在轉移注意力的時候,需要我們的思維也快速跳躍,跳躍到新的工作中去。如果做不到快速跳躍,可能還會停留在上一件工作中出不來,就導致了新開始的工作不能集中注意力。
專注力的轉移也是可以進行訓練的,在多次訓練的過程中,堅持讓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清空大腦中前一項工作的材料,保持對新工作的活躍度,讓思維快速運轉起新工作。
強化訓練專注力的這三個維度,適當的將三個維度結合起來同時訓練,我們的專注力會提升地更快。
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專注力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能力。由於電子信息的幹擾,我們很難專注地去完成一項工作。總是會因為一點點瑣碎的事情而中斷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專注力高的人往往也是那個自律的人,在職場中就會略勝一籌。
想要提升自己的專注力,提高工作效率,建議嘗試以下這三種方法:
1.控制分心,避免被不必要的事情打擾工作
2.專注目標,讓自己的工作目標更加清晰
3.強化訓練,專注力可以通過三個維度的訓練而加強
當我們覺得每天過的都很充實的時候,每項工作都完成地很順利的時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時候,我們的專注力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