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工作效率更高,只需讓自己的大腦「走神兒」

2020-12-11 沫嘯長風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聚精會神做了一天的方案,老闆看了一眼就被打回,熬夜熬成熊貓眼,統計的數據還是漏洞百出,一個星期有5天都在天上來回飛,卻一個單子都沒有籤下來。

為了專注工作,你甚至經常放棄與家人團聚。可是這麼努力的你,卻還在原地踏步,最後落得個身心俱疲。因此,方法不對,再努力都是白費!

工作不是永遠只有一種模式,只有那些懂得管理工作節奏,能夠在高度的精力集中和有意的走神之間隨意切換的人,才是優秀的人。

《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一書顛覆了我們對於專注的定義,作者斯裡尼·皮利認為過度專注並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削弱自己的力量,不斷消耗大腦的能量,讓我們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只專注於當下,而忽視未來的機會。

斯裡尼是一位全能型學者,既是知名腦科學家、精神病學家、高管培訓師,他還是知名作家、音樂家、詩人、主題演講者,他甚至開創了神經培訓領域。

他為什麼在多個領域全面開花呢?就是掌握了科學的工作節奏,既要會專注工作,又要會走神。

一、在工作中「走神」,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經常對做事容易半途而廢、淺嘗輒止的人嗤之以鼻,認為這樣的人付出的努力遠遠不夠,不會有多大的前途,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過於專注可能會讓我們錯過真正重要的事。如果太專注於工作,反而會讓自己錯過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約好下班後和許久未見的朋友見面,為了工作竟然忘記了;答應每天留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卻被工作全部佔據了;約定年底回家看望長輩,忙於工作錯過了時間。

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工作將自己的私生活塞得滿滿的,而忘記了工作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未做,錯過了只能遺憾。

專注就像一束手電筒的光,雖然明亮,但狹窄的光線只能照到你的前方,以至於周圍的事物你可能會忽略看不見。

其次,「走神」可以讓我們在需要專注的時候思維更敏捷。由於做事行為習慣和認知,我們可能會一整天都要求自己保持專注,不允許有半點懈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工作,內心也會更充實。

但事實並未如此,如果大腦一直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則會耗費大量的精力,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無法清晰的思考、失去做事的興趣,相反,工作效率也會打折扣。

我們常說「得不償失」,就是這樣,越想幹成一件事,反而越容易失敗,就是太專注眼前,瞎使勁,不抬頭看路,導致精力被提前消耗。

只有將緊張的狀態切換到放鬆狀態,大腦才有時間復原,讓你之後能夠煥然一新地再次回到專注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勞逸結合。

最後,「走神」可以讓我們拓寬視野。還是以手電筒的光束為例,走神就像是讓聚焦的光束向四周擴散,以便讓你的視野更寬廣,能看到重要的事物和細節,或審視過去,告訴自己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走神可以整合過去、目前和未來的信息,幫你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把你生命時間軸上的各個點連起來。

也許你在走路時突然頓悟,思緒從當前的事情上跑開了。幾個星期都沒有搞明白的事情,一下子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思路變得異常清晰。

因此,學會走神也是一項技能,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學習如何打磨和駕馭它,不讓它在你的生活裡肆意妄為。

二、讓大腦「走神」的5種方法

大腦是高耗能組織,雖然只佔身體質量的2%,卻要消耗20%的能量。大腦一直處於高速運轉狀態,會調動神經元頻繁活動放電,每次放電都需要消耗能量恢復電勢差為下次放電做準備。

如果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有可能引起罷工,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感到疲勞,工作效率下降,若想讓大腦保持一個好的狀態,就要主動讓大腦「走神」,那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種方法:遐想。當你產生一些奇怪、虛構或假設性的想法時,試圖講給別人聽,可以是頭腦風暴法。

邀請同事或朋友一起圍繞自己的想法,進行思維發散,天馬行空的任意設想,可能會產生更多想法、點子和辦法。

我們的大腦有自動聯結功能,你會發現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突然間找到了更好的解決辦法。以前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現在知道了底層邏輯。

因此,任由自己的思緒飄蕩,可能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第二種:做白日夢。要對自己的白日夢做好規劃,這是一種可控制的走神,即有意識、有計劃地遠離手邊的工作,可以增強我們的好奇心,提高敏銳性,探索自己的設想、感受和感知。

做白日夢的三個步驟:

a.給自己設定一個走神的時間段,從你決定停止專注時開始。比如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

b.進入走神之前的「脫鉤點」,有意識地察覺自己開始走神;

c.真正放下了正在專注處理的工作,切換到了走神狀態,思想漂浮在輕盈的白日夢裡,內心完全鬆懈下來,放任自己神遊,因為鬧鐘會把你拉回現實。

當我們的工作處於一籌莫展時,此時,你要做的就是放下手頭文件,或者離開電腦。接著選擇一項不費腦力的活動,比如聽歌、澆花、眺望遠處,不管做什麼都要放鬆下來。

並自我開導,勸自己別為工作停滯不前感到內疚和沮喪,並提醒自己,暫時的放鬆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好好休息吧。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是想著工作的事,試試做些身體運動,把自己拉回走神的狀態,稍作幾次練習,你很快就學會了。

第三種:自言自語。與自己的大腦開展對話,經研究發現,自言自語作為減壓策略是有效的。用第二人稱的自言自語效果更好,把自己稱呼為「你」或者直呼名字。

女子網球運動員塞雷納威廉士會在比賽時,大喊一聲「加油,塞雷納」,而不是「加油」。大量科學研究表明自言自語可以重塑個人想法,比如把「我沒用」改為「我需要」「為什麼我總是會碰到這種事」改為「和我同樣處於劣勢的人是怎樣克服這些缺點實現目標的」。

只要正面、積極地想問題,你就能得到圓滿的答案。自言自語還可以讓你停下來,重新評估現在做的事情,並在必要時糾正路線。養成這樣的習慣,可以讓你時不時停下手裡正在處理的工作,進行自我檢查。

第四種:冥想。就是一個沉澱思維沙子,給自己思想洗洗澡、排排毒的過程,讓自己全身心放鬆下來。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Shauna Shapiro博士,曾在Ted演講上提出:作為一名教授和科學家,我研究人們如何改變自我,如何進行自我改造,我發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正念冥想。

同樣,《哈佛幸福課》中塔爾博士也說道,冥想是幸福的處方良藥。每周6-7次15分鐘的冥想練習,能讓人的大腦得到靜謐休息,更容易感染到積極情緒。

眾所周知,賈伯斯、科比、馬雲等大佬都推崇冥想,可見冥想的好處之多。賈伯斯說:「冥想是人生成功的秘訣。」作為普通人該如何進行冥想呢?

找一個舒適且安靜的地方,用你喜歡的姿勢,趴著、躺著、坐著都可以,只要別睡著。根據現實情況對冥想的時間長短進行設置,用手機當鬧鈴,但是別忘了把手機調成靜音狀態。

閉上眼睛,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呼和吸上,仔細感受呼吸所帶給你的最細微的感受,用心去體會它,不必考慮其他。

剛開始冥想的時候,你需要關注的就是呼吸。但是,只要是人都會有走神的時候。當意識到思想「脫軌」了,不是刻意遏制想法,而是慢慢地回歸到呼吸上。

這是一個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冥想時,我們可以得到心靈地解脫,可以更好地培養專注力,變得更高效。

三、如何建立科學的工作節奏?

1.使用鬧鐘。在工作中,你可能不會自覺地將走神時間放進日常工作中,但設定鬧鐘可以提醒你做真正該做的事情。

每天拿出一小段時間來練習走神,可以設定10分鐘鬧鐘,也可以讓鬧鐘來提醒你休息時間到了,不管你在幹什麼,請立即停下來。

我們可以選擇讓思想走走神,還是出去散步,甚至打個盹兒,都可以。

2.創建時間表。研究表明,人每天都把近一半的時間花在了與手頭任務無關的精神漫遊上。我們為什麼不駕馭好自己的精神力量呢?

創建一張時間表能夠幫助你規範精神漫遊,從而更好的利用它。結合你給自己制定的工作計劃,按需填充時間空隙,安排預約,時間表則可以隔斷日常工作和走神時間。

這有點像使用番茄鍾工作法,每專注45分鐘就可以走神15分鐘,每天的第一個專注時間段可以比其餘的稍長。

比如你可以先專心工作1個小時後,休息一會;但此後,就要儘量做到每專心工作45分鐘就休息15分鐘。休息期間可以自由走神,讓大腦放鬆下來。

除了較短的休息外,還可以在周內安排一些活動,比如哪天晚上和朋友聚餐,或看一場電影。沒有固定的時間,但一定要安排自己做一些與工作和慣例之外的事情,每周至少一次。

接下來,還可以給自己安排長一點的假期,在度假時保持身心放鬆,這是屬於你自己的時間,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總結:

走神是一種明智的放鬆方式,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更加靈活,休息、做白日夢、降低專注度,或許會讓你感覺自己正在浪費時間,半途而廢。

但如果你從「專注-專注-疲憊」切換到「專注-休息-專注-娛樂-專注-嘗試」的模式,你就可以從疲憊中抽離出來,利用走神給自己充電,以便下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根據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走神方式,從而擺脫困局、實現更高效地工作。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認為:愛發呆,易走神兒其實是聰明的標誌
    心理學家們關於發呆/走神兒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美國心理學之父William James就已經看到了走神的重要作用。雖然不少的研究指向了走神的負面性如導致消極情緒、適應不良等,但是心理學家們也確實發現了與走神有關的益處。
  • 工作時總是走神,不夠專注?用3個方法提升專注力,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經常會把專注力這個詞用到孩子身上,認為注意力需要從兒時開始訓練才會有成效。但是成年人的注意力也是可以逐漸養成的,專注力是我們所擁有的、用來完成工作任務的最強大的工具。我們每次進行一項工作之前,總會提醒自己要專注地去完成這項工作,可是有時候並不能滿意地及時完成,這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不夠專注。
  • 《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帶領我們適應大腦的工作規律
    有時人們太過聚焦,就是因為他們對想要達到的目的太過明確,以致於忘了自己的大腦也是需要休息的,否則你的大腦就像是一刻不停轉的機器,只運作、不保養,這其實是在傷害大腦的一種行為。換言之,散焦和聚焦的目的都是要為你的大腦以及你的創作事業服務,並不是為了把你塑造成只工作不休息的機器或是一溜號就很難再次投入到工作中的被動員工。
  • 在家辦公效率低?運用這套方法,讓你的工作效率翻倍
    今天是在家辦公的第七天啦,上午跟同事三金聊天談到辦公效率的事情。他說:「我的感受真的好比過山車一樣,剛開始在家辦公的前期幾天,那種感覺超好,甚至想著永遠在家辦公該多好啊。但現在我真的想回公司上班,在家裡真的不適合辦公啊。每次都會覺得工作任務不多,但白天被打擾,工作效率低,已經連續三天在家加班,熬夜至凌晨一點多。這種感覺太讓人恐懼了」。
  • 《有序》:4個方法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提升你的注意力
    心理學家丹尼爾列維汀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有序:關於心智效率的認知科學》結合注意力、記憶分類等神經理論,為你提出解藥。他認為,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重點不是避開眾多信息,而是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
  • 上課一定不能走神嗎?學霸就是上課不走神嗎?或許你大吃一驚
    走神可以是有意識的,比如我們會刻意地回憶以前的事情,或者規劃未來可能會做的事情。走神也可以是無意識的,我們會做夢、會幻想,這些事情不受大腦控制。有時,走神介於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例如我們會為特定的目的展開想像——也許為了刻意考慮某些進退兩難的局面。
  • 上課發呆走神怎麼辦?如何克服這些問題?
    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上課發呆走神,經常會把很多重要的課堂內容給耽誤了。學習是要有效率和質量的,光幹聽只能什麼東西都沒學會,還浪費了一天的時間。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成績只會越來越差。所以如何在課堂上保持高效率呢?一.上課走神原因。
  • 父母切記:克服「上課走神」有5個技巧,能幫孩子提升聽課效率!
    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於盯著孩子的分數說事兒,但從來沒有幫助孩子如何提升成績,更沒有仔細去了解過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具體原因究竟是什麼。其實,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不穩定或者下滑嚴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孩子的聽課質量得不到保證。
  • ...效率工作,唯有單任務操作——關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認識和體會
    今天新哥就來談一談我個人對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認識和體會。一、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一)高效率工作的核心就是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在一件任務完成之前,不要切換到另一個任務。任務切換不僅會拖慢速度,而且還會消耗大腦的能量。人腦與電腦不同,無法同時處理多進程。
  • 聰明人的大腦反而比較懶惰,專家:智力與大腦工作效率有關
    聰明人的大腦反而比較懶惰,專家:智力與大腦工作效率有關人類有不同的膚色有不同的種族,但是我們的大腦容量基本上就相似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智力水平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這說明我們的進化速度沒有分別,至少不會出現智人與尼安德特人那樣大的區別。
  • 收入更高的工作離妻兒遠,收入一般工作離妻兒近,如何抉擇?
    想選擇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並不容易,那麼,遇到收入更高的工作離妻兒遠,收入一般的工作離妻兒近,該如何抉擇呢?主要從以下三大方向考慮。第一,看自己的現實情況工作,對於不缺錢的人來說是樂趣、是價值,而對於缺錢的人來說是麵包、是生活必需品,那選擇工資高還是低,就要看我們有多缺錢,如果經濟緊張,非常缺錢,那當然首選收入更高的工作。
  • 工作總是摸魚、走神,你可能得了「成人多動症」
    你是否總是感覺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總是走神?複習功課時,不是左看看就是右瞅瞅,連窗外的鳥叫聲都比書本有趣得多?每到加班時,渾身不舒服,購物慾、食慾似乎都能瞬間擴大一百倍?工作容易走神、效率低下的上班族如果這些症狀全中,那你可能真的有病!這可不是在罵人,如果上述現象在你的生活中經常出現,並且已經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
  •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大腦)更善於思考?
    大腦有兩個區:長期記憶區和工作記憶區。①工作記憶區,主要是意識和思考區,做的是「加工」工作。②長期記憶區,主要是存儲區域,它存儲著大量事實性知識(事物真實情況的知識)和過程性知識(也就是與原有知識連結的部分,通俗來說就是怎麼辦的知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會先調用長期記憶區來做決策,這樣的效率最高。
  • "走神兒"的英文居然有這麼多?!
    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究竟如何用英語說「走神兒」? Out of it 這個短語的意思是不在狀態。Out of 後面其實是mind的意思,也就是腦子不怎麼轉了。   Absent-minded大腦缺席,當然是出於恍惚的狀態之中了。 Space cadet         cadet是學員的意思。Space cadet是說心不在焉,愛忘事兒的人。
  • 使用腦波韻律音頻技術,發揮大腦整體機能,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和記憶力
    腦幹的頂部是丘腦,它是包括許多細胞核的大區域,有些核傳送從感覺器官到皮層的信息,那麼在閱讀中腦是如何工作呢?根據學者們的研究,一個正常人閱讀時神經活動的路線大致是這樣的:文字符號以光波的形式反映到眼睛的視網膜,引起興奮後由視神經首先將該信號傳至丘腦,通過丘腦的一組細胞(即外側膝狀體)後再傳至視覺皮層,其中有些信號則往下傳到網狀結構。
  • 聽書:《大腦修復術》
    通過深度閱讀本書,你將知道如何正確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困擾,如何通過掌握正確的思維和生活習慣來提升學習和工作表現。學會如何隨時地修復大腦,從而擁有更具「免疫力」的強壯大腦,遊刃有餘地應對人生中層出不窮的挑戰。3.睡眠和注意力之間有關係嗎?
  • 如何有效提高專注力,避免走神?
    擁有專注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工作,更快地取得成功。可是,為什麼有人可以長時間地投入在工作學習當中,自己卻總是不自覺地走神,難道自己天生比別人差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專注力不是天生的,如同毅力一般,專注力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獲得的。 我們先來玩一個遊戲,舒爾特方格,該方法被認為是全世界範圍內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注意力訓練方法。
  • 孩子上課總是走神怎麼辦?首都兒研所特級專家白建萍講授講解如何
    人的注意是受大腦控制的,大腦皮層的一定區域受到外界刺激形成興奮區域,周圍的區域則受到抑制而處於相對不興奮的狀態。這個觀點,我們可以解釋偉:孩子為什麼會在課堂上出現「走神」的情形。孩子上課總是走神怎麼辦記錄法:給自己準備一個小本子,專門用來記錄走神的內容。漸漸地,你會對走神越來越厭惡,記錄本上的內容也會隨之越來越少。自我獎懲法:每次寫作業或複習功課之前,先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要完成什麼內容,越具體越好。
  • 孩子上課總是走神怎麼辦?首都兒研所特級專家白建萍講授講解如何
    很多家長可能都在為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問題而頭痛,下面濟南六一兒童醫院特邀專家白建萍教授就為各位家長介紹一下孩子上課總是走神的原因是什麼。人的注意是受大腦控制的,大腦皮層的一定區域受到外界刺激形成興奮區域,周圍的區域則受到抑制而處於相對不興奮的狀態。
  • 做事容易走神,工作學習遇瓶頸?4招教你提升專注力
    然而,他做事從不多想,只關注自己需要關注的,就像跑步,阿甘完全心無雜念地跑步,比起正常人總是擔心跑步的結果怎麼樣,他只關注跑步本身。他曾這樣告訴記者:「我媽媽經常說,出發前該把過去拋在腦後。」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專注而持續地做著同一件事情,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好運氣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