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大腦)更善於思考?

2020-12-13 G先生

大腦有兩個區:長期記憶區和工作記憶區。①工作記憶區,主要是意識和思考區,做的是「加工」工作。②長期記憶區,主要是存儲區域,它存儲著大量事實性知識(事物真實情況的知識)和過程性知識(也就是與原有知識連結的部分,通俗來說就是怎麼辦的知識)。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會先調用長期記憶區來做決策,這樣的效率最高。但長此以往也會犯經驗主義錯誤,特別是你的記憶倉庫長期不更新的情況下。所以,雖然大腦不喜歡思考,但還是不能讓大腦太偷懶,還是要多進行思考。

一、大腦的運行機制是這樣的: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啟動的是記憶,不是思考。

大腦為了避免思考耗費精力,會讓記憶來完成思考的事情,因為大多數問題我以前已經解決過了,不用重新開始思考,調用記憶庫裡經驗,這樣效率也會更高。比如說,你上班路上,該走哪條路,該在哪裡換乘地鐵,你自然而然的就去做了,指揮你行動的不是思考,而是記憶。

學過開車人的都知道,一開始開的時候,怎麼打方向盤,離合器踩多深,什麼轉速換擋,剎車踩多重,轉彎的時候,方向盤要打多少度,都要全神貫注的思考,但一段時間練習以後,就可以不假思索,輕鬆自如了,邊開車邊吃薯條,邊聽音樂都沒什麼障礙了。

不管做一系列的事情過程有多複雜,重複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習慣成自然,行為動作就像進入」自動駕駛「一樣。但是,一旦你超出了記憶裡的經驗,要啟動思考了,沒法」自動駕駛「的時候,那行為動作就會一下子就慢下來了。

比如說,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無論是出行、還是飲食、或者語言障礙等,每做一個決定時,你都無法直接從記憶中調取信息,用記憶經驗來解決問題了,只能時刻保持思考,這就會耗費大量的精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國旅行的很多人會感覺很累,因為你時時刻刻保持思考的狀態,耗費了你大量的精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戀人旅行的時候會更容易吵架的原因,因為在旅行的時候,思考耗費大量精力,兩個人大腦都要保持思考,如果意見不統一,就會更加的煩躁,那通常就會把煩躁的情緒撒到最親近的人身上。

二、如何才能豐富大腦的記憶庫呢?

上面內容,我們認識到了「存儲的記憶」對大腦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把信息、知識存儲到記憶庫(長期記憶區)中呢?

關於記憶,認知科學有一個重要的原理: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也就是說,經過你深度思考過的東西,通常就記住了,而且大腦會把它放到長期記憶區。而沒有經過深度思考的東西,通常只會放在短期記憶區。

關於具體的記憶方法,分享過太多了,比如檢索記憶,間隔重複記憶,再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編碼定位記憶、撲克牌記憶等等,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了看。

三、我們要想更好的思考,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識是前提!

大腦要是實在沒辦法調用「長期記憶區」的數據,就會選擇「工作記憶區」,也就是意識和思考的區域。當遇到複雜信息時,大腦會先做搜索,然後再通過背景知識進行信息關聯、合併,再然後才是思考。

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事實是,你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這導致了你的理解和思維速度跟不上,從而讓你覺得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

比如非常考驗思考能力的頭腦風暴。我們在開頭腦風暴會的時候,有的人跟得上,有的人到後來就蒙了。蒙圈的人不一定是他們思維能力差,而是他們的大腦裡沒有你那麼多的記憶信息、背景知識,所以他們需要一直保持思考,一直在各種信息裡合併,尋找關聯,還沒等他真正開始邏輯推演,大腦的帶寬就下降了一大半了,於是就卡住了。

很多學生聽不懂老師講的課也是一樣,並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他們大腦裡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背景知識」。

再比如:我手裡有一顆糖,我跟你說這顆糖吃起來像花生,你容易理解吧,那我要說這顆糖吃起來像鸚鵡肉呢?你是不是就無法理解了,因為你記憶裡根本就沒有關於鸚鵡肉是什麼味道的信息,那這時候我說,哦,就像是烤雞翅的味道,你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結論:大腦對於一個事情的理解,會優先調用長期記憶裡的信息到工作思考區,如果調用不了,搜索了半天沒找到,那就沒有辦法思考了,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理解了。

1、所以,一位好老師在講抽象概念的時候,通常會做更簡單的類比來幫助學生理解。同樣的道理,要理解一個抽象概念,你自己也需要做一些類比來幫助理解,要用你以前知道的具象知識來幫助理解新的抽象的概念。

2、所以,不用懷疑我們學那麼多知識,了解那麼多信息、看那麼多書到底有沒有用。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這輩子遇到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都讀書的,一個也沒有」。因為他們在吸收實事性知識,把它們存在了長期記憶裡,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的調用,那麼就會比普通人更加高效、更準確,那看上去就會比普通人更聰明。

我們常說想像力很重要,但知識更重要!因為有了知識才可以想像,才能夠解決問題、決策、激發創造力!如果 沒有大量事實性的知識、沒有知識體系,有效的思考是無法展開的!

3、我們該如何學習,並做到學以致用呢?

其實就是4個字:刻意練習。對於學習來說,刻意練習不是做低水平的重複,而是對知識進行歸納、演繹、深度思考,對知識進行遷移,做到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刻意練習的目的就是把思考轉化成記憶,把「工作記憶區」空出來做更多的思考。

補充:什麼是刻意練習,為什麼要刻意練習,如何學會刻意練習?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大腦是不喜歡思考的,相比思考,大腦更喜歡用記憶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樣效率更高。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多做思考,思考是為了把信息存入長期記憶區中,而這些記憶又可以促進我們做更好的思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文/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學習和訓練

相關焦點

  • 第34章 明白善於思考的重要性,掌握善於思考方法
    二,善於思考,是從事腦力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思維素質如果我國歷史中沒有吳承恩、羅貫中、施耐庵、蒲松齡在熟悉生活基礎上的善於思考,中國古代如何會創作出《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四大名著?如果沒有善於思考的能力,莫然等文學巨匠又如何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學有所成,源於善於思考
    讀書學習不善於思考,如同食物沒有被消化吸收一樣,不會成為自己的血肉一樣。要消化必須思索。那些學有所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善於思考,勤於思考,正確思考。有人把養成讀書勇於和善於思索的習慣,視為「無價之寶」。
  • 怎麼才能做到「有腦子」?《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創新你的思考
    對於如何創新思考這一問題,仍然沒有統一的理論和方法,這便是學校無法傳授它的原因。書中,探索善於創新思考的人所共有的個人特徵。l 堅定而機智l 敢於不同l 樂觀舉一個例子,善於清空大腦:我們經常形容自己的腦袋像一團亂麻,因為大腦中時時刻刻都在產生各種想法:希望男朋友送鮮花
  • 原來這樣思考,能夠讓大腦更具創造力
    書中為我們介紹了超越批判性思維的進化思維學——敏捷思考(SMART THINKING)。這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我們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找到更高效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敏捷思考(SMART THINKING)包括了三個層級:概念思維、創新思考和最優化決策。
  • 勤於學習知識,善於思考問題
    為了讓自己的能力出眾,只有堅持學習,勤於學習,博學多識,才能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學習是人生的指明燈,學習新的知識,讓自己的思想開明增長智慧。成功的人士都善於學習,在學習中吸取養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樂到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水平,來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跟上創新發展的步伐,才能讓自己所學的知識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 像天才一樣思考: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編者按:天才的創造力總是讓我們驚嘆,但對我們來說,學習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不是問題的內容可能更有用。Thomas Oppong建議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的大腦,更好地解決問題、思考不同的問題、每天建立更好的聯繫。
  • 理性+感性:做個善於思考的人
    眾所周知,人類的大腦有左右兩個半球,兩個半球完全分開,兩個半球由胼胝體連接,卻是完全分開的,而且左右半球都有其優勢功能。那為何,我們的大腦會有這樣的構成呢?可能,是讓我們在思考判斷的時候,有時候能夠將情感與理智分開,從某一個角度思考,有時候能夠全面地思考。
  • 放手,才能教出善於思考、樂於學習的孩子!
    但其實試過你才會知道,放手,才能養出善於思考、樂於學習的孩子!我的兒子馬睿讀小學五年級時,有次沒把作業寫完,於是就把過錯都推到媽媽身上,『都是因為你沒有提醒我要寫功課。』以往媽媽都會檢查他有沒有寫好作業,所以他當然期望媽媽這次也會如往常。
  • 備戰2020年高考,大家需要向尖子生學習:善於思考,酷愛鑽研難題
    備戰2020年高考,大家需要向尖子生學習:善於思考,酷愛鑽研難題高三的尖子生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聰明和愛做題。高三的尖子生記憶力好和思維敏捷,只要是自己做過的、老師講解過的題目,都可以很快地寫出答案來。善於做題,是高三尖子生優秀的根本原因。
  • 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所以,我就可以基於這些已經內化的流程和模式,把腦力花在對新方法、新事物的探索上面,專注於思考如何去優化它。如果你讀過 給大腦裝一個補丁 ,你一定會記得,我說過:大腦的本質是什麼?是一臺貝葉斯機器。我們每天生活裡的一切行為,都是在訓練它。
  • 如何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叔本華在他的《思想隨筆》裡,這樣寫道:從本根上說,只有獨立思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靈魂。看一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通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善於獨立思考的人,他們的眼神充滿從容和淡定。所以,一個人只有獨立思考,也只有一個常於獨立思考,做一個擅長獨立思考的人,才能擁有自己的個性。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就是:如何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 孩子不善於思考怎麼辦,家長這樣做教出來的孩子才更聰明
    孩子不善於思考怎麼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類孩子,每當學習的時候,自己也不願意去思考,總是依賴家長來給出答案,這讓許多家長非常頭疼。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呢?實際上,對於以上孩子總是依賴家長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們還沒有養成一種能夠自主進行思考的能力。
  • 大腦能停止思考嗎?看科學家怎麼理解無盡的思想循環
    你是否有這種感覺,晚上大腦不由自主的想很多事情,身體很累很想睡覺但是就是睡不著,越想睡越睡不著,我們試圖告訴大腦停止思考來阻止這種無休止的思想循環。但是我們真的能停止思考嗎?麻省理工學院大腦和認知科學系教授麥可·哈拉薩說,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思考」。他認為,思考其實是腦細胞間化學反應的結果,可以發生在意識和無意識層面。
  • 怎樣鍛鍊大腦,讓自己的思維敏捷、頭腦靈活?
    一、學習和練習方面我們大腦裡的神經元連接數量和方式,決定了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能力。我們的大腦裡有大量的神經細胞(神經元),連接這些神經元的是突觸,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信號,這些突觸之間會形成神經元迴路/連接。這些神經元連接就像我們城市裡的道路一樣,只有道路多且通暢,我們大腦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才能變強。
  • 當你的大腦停止思考時,看看這6個建議
    也就說明唯有保持大腦的活力,才能勝任不被他人輕易取代的工作,才能擺脫體力勞作的枷鎖。 所以,要想擺脫這種可能到來的「危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鍛鍊自己的大腦,讓它時刻保持活躍狀態。
  • 如何鍛鍊大腦,擁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聰明的頭腦,理解能力強、反應速度快。那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決定了你大腦的反應速度?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啊,首先要了解一下大腦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 你的大腦聰明起來,連自己都怕
    不是你沒有才能,而是你沒有善用自己過去的累積也就是懂得「跟過去的自己取經」。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如何利用印象筆記有效率建構、系統化使用自己的第一大腦與第二大腦的實際經驗。1. 過去:如何累積過去的自己?
  • 激發大腦的創造力 重新整理思考
    自己大腦的知識幾近枯竭。平時看過很多書,收集過很多知識,但到用的時候就是找不到。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比比皆是。那針對此種現狀《思考的整理學》給出了我們具體的方法。 如果大腦只是存儲知識的雜亂倉庫,就難以輸出打動人心的思考觀點。
  • 人類是如何思考的?靠的是大腦中的這種物質
    人類可能通過大腦的導航系統來思考。人類是如何思考的?這是神經科學中一直懸而未決的最基本問題之一。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MPICBS)和挪威Kavli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包括諾貝爾獎得主EdvardI.
  • 不要再說右腦型思考的人更富有創造力了,真相是...
    喜歡看書的朋友,肯定看過一個觀點,書上說「用右腦思考的人,常常是一個感性和富有創造力的人,而習慣用左腦思考的人,則被認為是善於分析和邏輯性思維的人。」這麼一說之後,有些人覺得自己是右腦型思考的人會很開心,因為我們都想做富有創造力的人;而那些覺得自己更善於處理數據和邏輯思維的人,也可能更加認定自己性格中理智而克制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