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有兩個區:長期記憶區和工作記憶區。①工作記憶區,主要是意識和思考區,做的是「加工」工作。②長期記憶區,主要是存儲區域,它存儲著大量事實性知識(事物真實情況的知識)和過程性知識(也就是與原有知識連結的部分,通俗來說就是怎麼辦的知識)。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會先調用長期記憶區來做決策,這樣的效率最高。但長此以往也會犯經驗主義錯誤,特別是你的記憶倉庫長期不更新的情況下。所以,雖然大腦不喜歡思考,但還是不能讓大腦太偷懶,還是要多進行思考。
一、大腦的運行機制是這樣的: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啟動的是記憶,不是思考。
大腦為了避免思考耗費精力,會讓記憶來完成思考的事情,因為大多數問題我以前已經解決過了,不用重新開始思考,調用記憶庫裡經驗,這樣效率也會更高。比如說,你上班路上,該走哪條路,該在哪裡換乘地鐵,你自然而然的就去做了,指揮你行動的不是思考,而是記憶。
學過開車人的都知道,一開始開的時候,怎麼打方向盤,離合器踩多深,什麼轉速換擋,剎車踩多重,轉彎的時候,方向盤要打多少度,都要全神貫注的思考,但一段時間練習以後,就可以不假思索,輕鬆自如了,邊開車邊吃薯條,邊聽音樂都沒什麼障礙了。
不管做一系列的事情過程有多複雜,重複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習慣成自然,行為動作就像進入」自動駕駛「一樣。但是,一旦你超出了記憶裡的經驗,要啟動思考了,沒法」自動駕駛「的時候,那行為動作就會一下子就慢下來了。
比如說,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無論是出行、還是飲食、或者語言障礙等,每做一個決定時,你都無法直接從記憶中調取信息,用記憶經驗來解決問題了,只能時刻保持思考,這就會耗費大量的精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國旅行的很多人會感覺很累,因為你時時刻刻保持思考的狀態,耗費了你大量的精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戀人旅行的時候會更容易吵架的原因,因為在旅行的時候,思考耗費大量精力,兩個人大腦都要保持思考,如果意見不統一,就會更加的煩躁,那通常就會把煩躁的情緒撒到最親近的人身上。
二、如何才能豐富大腦的記憶庫呢?
上面內容,我們認識到了「存儲的記憶」對大腦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把信息、知識存儲到記憶庫(長期記憶區)中呢?
關於記憶,認知科學有一個重要的原理: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也就是說,經過你深度思考過的東西,通常就記住了,而且大腦會把它放到長期記憶區。而沒有經過深度思考的東西,通常只會放在短期記憶區。
關於具體的記憶方法,分享過太多了,比如檢索記憶,間隔重複記憶,再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編碼定位記憶、撲克牌記憶等等,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了看。
三、我們要想更好的思考,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識是前提!
大腦要是實在沒辦法調用「長期記憶區」的數據,就會選擇「工作記憶區」,也就是意識和思考的區域。當遇到複雜信息時,大腦會先做搜索,然後再通過背景知識進行信息關聯、合併,再然後才是思考。
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事實是,你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這導致了你的理解和思維速度跟不上,從而讓你覺得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
比如非常考驗思考能力的頭腦風暴。我們在開頭腦風暴會的時候,有的人跟得上,有的人到後來就蒙了。蒙圈的人不一定是他們思維能力差,而是他們的大腦裡沒有你那麼多的記憶信息、背景知識,所以他們需要一直保持思考,一直在各種信息裡合併,尋找關聯,還沒等他真正開始邏輯推演,大腦的帶寬就下降了一大半了,於是就卡住了。
很多學生聽不懂老師講的課也是一樣,並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他們大腦裡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背景知識」。
再比如:我手裡有一顆糖,我跟你說這顆糖吃起來像花生,你容易理解吧,那我要說這顆糖吃起來像鸚鵡肉呢?你是不是就無法理解了,因為你記憶裡根本就沒有關於鸚鵡肉是什麼味道的信息,那這時候我說,哦,就像是烤雞翅的味道,你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結論:大腦對於一個事情的理解,會優先調用長期記憶裡的信息到工作思考區,如果調用不了,搜索了半天沒找到,那就沒有辦法思考了,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理解了。
1、所以,一位好老師在講抽象概念的時候,通常會做更簡單的類比來幫助學生理解。同樣的道理,要理解一個抽象概念,你自己也需要做一些類比來幫助理解,要用你以前知道的具象知識來幫助理解新的抽象的概念。
2、所以,不用懷疑我們學那麼多知識,了解那麼多信息、看那麼多書到底有沒有用。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這輩子遇到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都讀書的,一個也沒有」。因為他們在吸收實事性知識,把它們存在了長期記憶裡,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的調用,那麼就會比普通人更加高效、更準確,那看上去就會比普通人更聰明。
我們常說想像力很重要,但知識更重要!因為有了知識才可以想像,才能夠解決問題、決策、激發創造力!如果 沒有大量事實性的知識、沒有知識體系,有效的思考是無法展開的!
3、我們該如何學習,並做到學以致用呢?
其實就是4個字:刻意練習。對於學習來說,刻意練習不是做低水平的重複,而是對知識進行歸納、演繹、深度思考,對知識進行遷移,做到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刻意練習的目的就是把思考轉化成記憶,把「工作記憶區」空出來做更多的思考。
補充:什麼是刻意練習,為什麼要刻意練習,如何學會刻意練習?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大腦是不喜歡思考的,相比思考,大腦更喜歡用記憶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樣效率更高。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多做思考,思考是為了把信息存入長期記憶區中,而這些記憶又可以促進我們做更好的思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文/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學習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