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腦聰明起來,連自己都怕

2021-02-15 印象筆記

請先看一道數學題:

某次知識競賽規則如下:在主辦方預設的5個問題中,選手若能連續正確回答出兩個問題,即停止答題,晉級下一輪。假設某選手正確回答每個問題的概率都是0.8,且每個問題的回答結果相互獨立,則該選手恰好回答了4個問題就晉級下一輪的概率等於幾?

答案是:0.128。你算對了嗎?這是一道高考數學題,那一年的你,能瞬間解開。

再看一幅圖


這是一篇小學生日記,翻開你的日記看看,說不定你還寫過更有趣的文字,好玩到自己都不認得。

想像一下,假如有一種藥,能讓你隨時想起自己一生所學習、經歷、閱讀、思考過的所有內容,這樣的你該有多厲害呀?

電影「永無止境 Limitless (2011)」裡,男主就吃了這樣一顆藥。

男主一開始是鬱郁不得志的小說家,吃了這藥之後忽然成為文思泉湧、判斷力與創造力驚人的天才。


原因就在於這顆藥是讓男主角可以在每一個需要的時候想起自己一生所學習、經歷、閱讀、思考過的所有內容,並且在大腦內重新組織連結。

於是當他寫小說時可以旁徵博引自己過去所有累積的資料,當他分析股市時可以統整過去所有的案例來做出更好的分析。

簡單的說,這顆藥讓男主角:把過去自己所有的累積,善用到每一個當下情境

1. 不是你沒有才能,而是你沒有善用自己過去的累積

也就是懂得「跟過去的自己取經」。更進一步想,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像是「永無止境」電影裡一開始的男主角,我們或許覺得自己缺乏創意、覺得自己效率低落,但這不一定是我們才能不足,而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善用自己過去的累積」:

文章需要多一個引證,卻忘記自己幾年前讀過的書裡有這樣的資料。

策劃需要一個新想法,卻忘記自己幾年前曾經有類似的思考與筆記。

問題需要一個解決法,卻忘記自己曾遇過、看過類似問題並解決過。

簡報需要很多個點子,卻沒辦法善用過去自己筆記過的所有小靈感。

工作需要一個新計畫,卻沒有善用自己過去曾做過的類似工作架構。

2. 工作與思考上的雙重時間浪費

這些時候,比起「重新去找」、「從頭再想」,我們若是可以「跟過去的自己取經」,那麼是不是就像爬階梯一樣,過去的自己如果能累積成持續上升的階梯,我就可以持續的往上前進,而不會每次都要從第一階開始踏步。

我們太習慣捨近求遠,花太多時間從頭開始,遇到什麼工作都先開始找新資料、新方法,卻沒有好好珍惜與利用之前花時間累積的東西,這可說是「雙重時間浪費」:浪費了過去明明我認真努力過的時間,也浪費了現在我必須從頭努力的時間。

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擁有「第二大腦」這樣的知識庫就是必要的,讓我們身上的第一大腦,與印象筆記構建的第二大腦一起同時運轉,就類似「永無止境」電影裡吃了藥的男主角一樣,當我們可以跟過去的自己取經,並且在翻越高山時永遠都「先從已經累積的地方開始往上爬」,那麼我們理所當然可以爬得比別人更快更高。


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如何利用印象筆記有效率建構、系統化使用自己的第一大腦與第二大腦的實際經驗

1. 過去:如何累積過去的自己?

第二大腦就像是筆記,但他的意義比筆記更重大,也更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我的印象筆記累積了超過 8 年以上的個人經驗、資料與知識,而它的作用會一天比一天更有效,當我把自己的閱讀、學習、思考、想法和需要的資料都放入第二大腦時,就是在建構一個更完整,並且隨時可以向他取經的「過去的自己」。

除了大家一般會把工作筆記放入印象筆記外,我也會把自己的胡思亂想、讀書心得、電影心得等等各式各樣對這個世界的體會,一一寫進印象筆記中,這些看似不重要的筆記,其實都會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激發出現在的自己所需要的靈感。

就好像 2011 年當我第一次看完「永無止境」這部電影後,我寫下我的心得放入印象筆記 ,我怎麼會想到 2015 年的 4 年後當我需要上臺分享第二大腦學習經驗時,我在搜尋印象筆記的過程中找到這個過去的自己所想所思的段落,回憶起這個好例子,並且可以活用到未來工作上。


跟過去的自己取經,找回那些我明明曾經擁有,但大多數都被我遺忘的知識,就是讓我可以比別人「更快更有效思考」的秘密武器。但是要擁有這個強化第一大腦的第二大腦,首先必須要建立好的收集資料習慣。

我自己無論在剪貼網頁資料、撰寫閱讀心得時,有幾個關鍵步驟跟大家分享:

閱讀時順手摘要、劃出重點在哪裡

比起剪貼他人資料,更重要的是加上自己的筆記

收集時順手搜尋其他相關筆記,並做出連結或合併

單純的累積或收集其實也會有幫助,但是比起一個收集「他人資料」的他方資料庫,建構一個「自己曾經想過」的個人知識庫,後者的意義更重大,幫助也更大。

這部分我曾經在過去很多篇文章裡分享過實際的做法,而上述這段可以說是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意義所在。

2. 現在:如何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我的工作上常常需要思考,策劃一本新書、建構一套方法理論、分析一個趨勢、撰寫一篇文章、找到這個任務最好的執行方法等等,「動腦」可以說是我工作的本質,而如果你的工作也是以動腦的知識競爭為主力,那麼或許我下面的經驗對你會有所幫助。

我發現當我必須去思考時,瞪著空氣想,總覺得自己腦袋空空(這就是第一大腦常常有的癥結);但是馬上上 Google 去搜尋新資料呢?大多時候我發現那會讓我花費非常多整理新資料、閱讀新資料的時間,而且還要花更多時間去歸納與推理新資料的結論。

那麼,如果我先回頭去「找過去的自己出來一起思考」呢?

這時候情況將會大有改善,只要前面所說的第二大腦累積了足夠的時間與容量,那麼我常常會發現自己之前曾經思考過類似的問題並且有過一些推論、發現我之前曾看過類似文章並已經畫出重點、發現我之前曾想做類似事情並且有了初步規劃。

這時候如果我可以從歸納過去的自己已經累積的這些資料與知識開始,建立出初步的大綱架構,然後才在不足處去尋找新資料,我發現這樣的工作流程會讓時間縮短、效率加倍,而且成果更好!因為需要動腦的事情,千錘百鍊的累積常常更經得起考驗。

過去的自己充滿了驚喜,只要我們善於找自己對話。

而這裡有一個實際操作上非常重要的關鍵步驟,那就是我在思考任何事情時,都會把思考的過程本身也記錄在印象筆記中,不是記錄思考的結論(因為大多數思考通常都沒有結論),而是在思考過程中就即時的把所有零散想法都寫進印象筆記後再慢慢歸納推理:

思考一件事情時,先搜尋印象筆記,找出過去類似想法

優先從過去已經有的想法筆記開始累積,不斷補充強化過去的資料

思考過程把想法寫成清單,而不是在腦中運轉

一邊寫,一邊在筆記重新組織想法

比起建立一個新的自己,強化「過去的自己」幫助更大。寫筆記、思考策劃也是一樣,比起一直產生零散的新筆記,我更喜歡找出過去想到一半、寫到一半的筆記,然後用現在的想法繼續去補充他們,在優先跟過去的自己對話的過程中,讓過去的自己持續強大,這是更有效率的建構充滿知識性與創造力的自己的最佳方法之一。


3. 未來: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總是會在分享高效率筆記方法的講座中詢問大家一件事情:「好的筆記的第一個條件是什麼?」這時候有的朋友會說在筆記上做圖表、把重點有邏輯的整理等等,這些都很重要,但如果「筆記寫完後不會使用第二次」,那什麼筆記方法都不算真正的有用。

什麼是「筆記寫完後不會使用第二次」?就是無論我當下寫下什麼靈感、想法、資料,如果除了寫下的這一刻外,我再也不會翻開來看第二次,那跟沒有寫下筆記有什麼兩樣?因此我認為好的筆記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被使用第二次」。

這時候就算前面講的一邊思考一邊做筆記的方法進行到一半、沒有想出結論、沒有想出更好的推理,這些都沒關係,只要留在我們的第二大腦中,然後未來有一天我有新的體悟、新的刺激時,我可以找回這則進行到一半的筆記,然後補完他:

這就是把過去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連結在一起,通常這樣可以整合出更好的自己。

在印象筆記這樣的數位第二大腦中,有兩大功能是我在實作上必備的,這兩大功能說穿了很簡單,只是我們有沒有善用:「搜尋」與「連結」。

搜尋」就是第二大腦的回憶機制,第一大腦一定不記得這些回憶,但在第二大腦中只要不斷反覆搜尋,那些舊的筆記、想法、資料就會反覆的重新浮現,這就是「讓筆記起碼使用地二次」。

連結」類似維基百科裡的詞條連結,我可以把過去、現在的不同筆記相互連結在一起,構成一個思考的體系,找出每一個不同時間點的相互關係。 試想看看,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一定會有不同的啟發與想法,如果可以把每一個階段的自己組合起來,構成立體的思考,那麼我們的思考不僅會更有效率,也會更加深入與廣闊。


第二大腦循環運作的四個流程

印象筆記這樣的第二大腦運作流程只要建立起來,他就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正向循環,讓第二大腦產生輔助第一大腦的加倍效果:

累積:首先把資料、體驗、思考、回憶放入第二大腦中儲存;

觸動:於是在需要時可以進入第二大腦找出之前的思考;

改變:在之前的思考上進行處理,從累積的基礎進行升級;

升級:強化後的思考又重新放入第二大腦儲存,等待下一次利用。

這一個有機的第二大腦循環,就會成為在這個知識競爭時代裡對你最有利的武器,因為這樣的系統化思考有兩大特色:

推進你的起跑點:你是從過去的自己累積的思考開始推演,而非從頭開始。 系統化的連結與整理:你可以統整自己不同的體會、不同的經驗,激蕩出全新整理。

「跟過去的自己取經」,懂得建構自己的第二大腦,讓自己更有效率的思考,一定會對現在工作與生活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電腦玩物 http://www.playpcesor.com 作者:esor huang(異塵行者),印象筆記獲得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朕沒騙你……要是瘋起來,連我自己都怕!
    但事實上,每一隻貓咪其實都有著與生俱來的「蛇精病」,它們要麼不發作,一旦發病基本就很難控制了!當然啦,這並不是萌貓對喵主子們有意見,故意去數落它們,如果你不相信,那麼不妨跟著萌貓一起來了解下。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說喵主子一旦瘋起來,估計連它自己都怕!
  • 讓孩子變聰明的思維遊戲書,讓大腦動起來
    最近給孩子入手了一套五味太郎的數學啟蒙書,變聰明系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是繪本也是遊戲書,讓孩子在遊戲中練習大腦,變聰明,非常適合3-6歲的孩子,有簡單的也有難的,讓孩子有信心,有挑戰力。,啟動兒童大腦核心動力。
  • 女生梳這個髮型,帥起來連自己都怕!
    背頭能露出精緻的五官,難怪最近又重新火了起來曾經以為是漢子專屬的大背頭,最近被妹子們玩的不亦樂乎!梳起大背頭的她們,撩起妹來自己都怕。曾經我以為大背頭就是型男的專屬。女孩子要想要梳大背頭,可能要跟她一樣帥才行!
  • 瘋起來連自己都怕的五位角色球員,神經刀JR史密斯不是最強的
    NBA的球員能力都不差,之所以有許多球員成為巨星,是因為他們的發揮很穩定,一般情況很強,高光時刻更強。但是有許多球員,他們的發揮不穩定,有時候狀態好的比肩超級巨星,有時候狀態全無令人頭疼,這類型的球員,最可怕的就是那種瘋起來連自己都怕的角色球員,這類球員,都有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 只比「基礎」的《大腦7》,怕是水哥、鮑橒、王峰來了都不配入座
    《最強大腦》這檔節目從第一季開播就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然而現在大肆宣揚全面升級的第七季真的能「起飛」嗎?
  • 孩子身上的「壞毛病」,可能都是「好兆頭」,意味著大腦很聰明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對自己的孩子給予厚望,總是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給孩子一個高品質的成長環境和生活。而其實這些「壞習慣」就有可能預示著,寶寶在長大後會更加聰明。「壞習慣」1:孩子認生在孩子還處於嬰兒時期的時候,會表現得比較認生,除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別人甚至連碰都不讓碰
  •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你知道從哪幾方面了解麼?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那股聰明勁兒會在許多事情上表現出來,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孩子聰明的4大信號,你家娃有嗎?但是作為父母,孩子共情能力強,你反而會擔心是不是有時言語太過激烈,傷害了孩子。當然,更高興的是,孩子經常說一些金句,做一些搞笑的動作,讓你不經意間捧腹大笑;甚至時而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覺得特別在理的話,反而向孩子學習。這又怎麼能看出孩子聰明呢?因為孩子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大腦中語言、感知區域會不斷發展,從而增強理解能力、反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變得更聰明。
  • 寶寶大腦幾歲會發育完全?三歲前出現這些標誌,恭喜你,娃很聰明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每個父母對自家寶寶都是「捧在手裡怕化了,抱在懷裡怕掉了」關注孩子每天的成長狀態,從吃喝拉屎,到行為舉止,事無巨細樣樣周到,要是發現哪一步慢了人家半拍寶寶大腦幾歲會發育完全?三歲前出現這些標誌,恭喜你,娃很聰明朋友小陸而兒子是個8個月的早產兒,剛出生時在保溫箱裡住了一個多月,每天小陸都往返家和醫院兩邊,看著睡在保溫箱的寶寶,心理壓力很大,擔心未來寶寶的生長發育出現問題,特別是孩子大腦發育。
  • 7個方法鍛鍊開發自己的右腦功能,讓大腦聰明靈活!
    想要讓大腦聰明靈活,鍛鍊開發自己的右腦功能很有必要。因為右腦活躍起來有助於我們打破各種各樣的思維定式,提高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那具體要如何開發右腦,協調左右腦的功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我們大腦的效率呢?這有助於建構整體知識結構,對大腦右半球機能發展有益。經常這樣做,本身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2、音樂和繪畫練習經常欣賞美術圖畫,以及親自動手繪畫;經常欣賞音樂或彈唱,增強音樂鑑賞能力。都有助於大腦右半球的功能開發。
  • 門薩權威出品,全世界聰明孩子都在玩的思維遊戲《挑戰你的大腦》
    這個暑假,博雅小學堂推薦一套給小學生的燒腦書,中文名叫《挑戰你的大腦》。這套書從英國Calton出版社引進,英文原書名為《Train Your Brain Puzzle Book》。據說,這是全世界聰明孩子都在玩的思維遊戲,被稱為「少兒門薩」。
  • 別的狗子聰明的都要成精了,只有哈士奇還這麼二,果真智商是硬傷
    如果家裡的寵物狗聰明可愛那就再合適不過了,比如說下面這隻小白狗會幫主人開門關門,當它的主人真幸福啊!而且還能幫主人脫襪子拿拖鞋,真是非常的勤快了。並且還能自己收拾玩具,將一地的玩具都放到箱子裡,簡直是聰明的都要「成精」了。
  • 聰明的大腦帶你突破自我
    每個人的生活「高考卷」都不一樣,「作弊」「抄答案」的行為並不可取,然而,只要掌握了「考試技巧」、思考方式,你也能夠打開一片新視野,找到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道路,迎來屬於自己的「生活考卷」的「正確答案」。有一句諺語,赤裸裸地諷刺了正在思考中的人——「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誰也不知道上帝在笑什麼,但是如果你現在正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那麼不管上帝會不會發笑,至少我是會發笑。
  • 善用大腦運行規律,你也能養出聰明的孩子
    在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懂大腦的運行規律。大腦是具有「神經可塑性」的,0~3歲,孩子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叫做「突觸」,突觸的數目急速增加,到2歲左右達到峰值,甚至超過成年人。但之後,由於「大腦的用進廢退」,不常被刺激的突觸會削減,而經常刺激的大腦網絡的突觸會被加強。因此,給予大腦適當的刺激,可以修飾大腦的驅動力。
  • 開發寶寶大腦潛能,建議家長每天這麼做,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有個可愛、聰明的孩子,而取決孩子聰不聰明的因素其實就是大腦好的大腦發育往往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想希望藉此能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寶寶睡覺時,有這4個表現,說明大腦發育快,天生很聰明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個聰明又健康的孩子,但是小寶寶那麼小,又不像大孩子,可以從學習上,生活的行為上發現孩子的聰明。小寶寶我們無法從言行上看出什麼來,那怎麼才能看出寶寶聰明呢?其實,寶寶聰明與否實際上要看大腦發育的情況,發育的好寶寶才會聰明。大腦發育主要是在孩子睡著後,所以晚上早點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寶寶才會更聰明呢。
  • 英國人迷信起來,連自己都怕……
    都說中國人有日常迷信的小傳統,其實看似高冷嚴肅的英國人也不例外! △敲敲木頭求好運 許多迷信都有著奇怪又古怪的起源,並且大多數迷信都涉及超自然現象。它們的起源通常可以在宗教中找到。
  • 《最強大腦》也要保養好你的大腦
    《最強大腦》已來到第六季,每一季都看過,前幾年很多項目連題目都看不懂。雖然知道自己大腦已受損,但覺得就算自己最好狀態時也做不出來,那些選手驚為天人。今年再看最強大腦,感覺很多項目差不多可以做出來,一度懷疑是不是牛人已比完,現在比素人。看到很多清華北大等名校學生、數學競賽第一名、魏教授說按國際比賽標準出題,清楚最強大腦還是那個大腦,變化的是我的大腦。
  • 惟哇聰明小QQ都有哪些大腦喜歡吃的營養
    記憶力、思考能力以及我們的自理能力都與大腦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因此,致力於為人們帶來「健康+」、「美麗+」、「快樂+」的惟哇,怎會放任人體大腦提前衰老。  我們的大腦大約是身體中最累的器官了,它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處在活動狀態。因此,及時為大腦補充消耗掉的營養非常重要。在惟哇聰明小QQ中,腦磷脂、DAME等營養都非常充足,大腦能夠充分獲取到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能量。
  • 愛因斯坦的大腦為何更聰明?他死後大腦保存在哪裡?
    愛因斯坦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許多人都對他的智慧讚嘆不已。就在他死後,人們還把愛因斯坦的腦子取出以繼續研究。那麼愛因斯坦的大腦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呢?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大腦會更聰明呢?人們又把他的大腦取到哪兒去了呢?那麼就讓我們往下看吧。
  • 怕換了環境什麼都沒了?鬼和你怕的東西不都是自己嚇唬自己嗎?
    「你怕換了環境什麼都沒了是嗎?鬼和你怕的東西不都是想像出來,自己嚇唬自己嗎?」這是《士兵突擊》中袁朗給許三多說的一句話。在此之前,許三多已經一人堅守七連半年多!這裡有許三多最美好的回憶,有連長高城、有班長史今以及各個戰友,還有就是七連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個兵的誓言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