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852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昨天,有寶媽在群裡說了這樣一段話:「孩子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她帶小朋友做遊戲的時候,我家孩子總是玩著玩著,就自己去教室前面拿玩具,要不就是突然就不動了,扭頭看著窗外,老師叫他,他接著做遊戲,過一會兒又幹別的去了。你們說他這是怎麼了?」
看了她的話,我就明白了她家寶寶的問題所在。因為表姐家孩子樂樂曾經也是這樣的,幾個月前,家長都去幼兒園參加活動,老師在前面講遊戲規則,其他小朋友都在認真地看著老師,只有樂樂,扭來扭去的,一會兒看看自己的手指頭,一會兒說要喝水,導致表姐全程都很尷尬,回家來跟我好一頓說。
但表姐也開始注意到孩子有些地方出現了問題。回家之後,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孩子是專注力低下。什麼是專注力呢?
孩子上課愛走神,專注力不夠?
專家指出,專注力是一項適用於任何事情的通用技能,掌握了專注力,做事就會集中高效,更容易成功。
而有的孩子缺乏專注力,容易分心、難以堅持,上學後成績通常較差,更容易沉迷於遊戲、短視頻等能帶來短暫感官刺激的事物。寶寶的專注力與生俱來,需要後天的保護、引導,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不打擾孩子
專注力需要持續性,一旦被打破,就很難恢復回原樣。一般來說,孩子專注力不夠,是家長的愛用錯了方式。
表姐回想了一下樂樂專注玩玩具時的場景,比如當他把積木一個個摞高的時候,表姐和老公總會說:「寶寶真棒,都搭這麼高了!」「寶寶想不想吃草莓呀,媽媽剛洗好的!」「這個不對,這個大的放在上面就掉下來了。」等等。
實際上,這些看似關愛的話語,就在不經意間迫使,他從高度集中變成了注意力分散的狀態,日積月累,樂樂的專注力就越來越弱。
作為家長,當寶寶在認真、專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時,不要輕易打擾他,要把選擇做什麼的權利交給他自己。如果寶寶邀請家長一起參與,那我們就幫助他將專注力延伸下去,比如寶寶在玩玩具的時候要我們參與其中,我們也要專注地看著玩具,摸一摸,表現出對它的興趣就可以了。
2、預留緩衝時間
如果在一些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打斷寶寶的專注,該怎麼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告知他們,然後給他們預留緩衝的時間。
比如說,有事需要外出,寶寶在畫畫,這時可以提前設定一個鬧鐘,然後輕輕告訴寶寶:「等會兒鬧鐘響了,我們就要準備出門了哦。」這種溫和的方式就可以給寶寶一個從專注狀態中抽出的準備時間,讓寶寶的專注力不會遭到強制破壞,更容易接受。
3、做專注訓練遊戲
平日裡,我們可以帶寶寶做一些專注力訓練的遊戲,既能讓寶寶玩得開心,又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專注力,一舉兩得。
比如有些學校在課堂上帶著孩子們玩的「開火車」遊戲,我們可以在家裡圍坐成一圈,爸爸、媽媽和寶寶各報一個地名,例如:武漢、南京、成都。首先由爸爸拍手起頭:「武漢的火車就要開!」然後大家一起拍手問:「往哪開?」爸爸說:「成都開!」這時寶寶就要接著說:「成都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再問,寶寶答地名,以此類推。
我們家就經常玩這個遊戲,每次都要比誰接得快,妹妹玩得特別認真,一聽到她的地名,馬上就接上。玩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她在看動畫片、看繪本的時候,不會動不動就跑去喝水、找玩具了。
如果你家孩子注意力也經常不集中,我非常建議《parragon兒童大腦神奇的專注力訓練書》,這套書四冊,從迷宮、數字、圖形再到綜合訓練,讓孩子邊玩邊鍛鍊專注力,一百來塊錢四冊,一本幾十塊錢,性價比很高。
4、營造利於專注的環境
想要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環境的營造很重要。
首先,如果家裡的玩具或者書籍的種類、數量太多,就會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寶寶玩了玩這個,又想玩那個,看了幾頁繪本,又發現那本好像也挺好的,就會難以全神貫注地做完一件事。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拿玩具,儘量只拿一到兩個,如果孩子想要更換,要把之前的放回原處,再拿其他的。如果是書的話,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換一本可以,但是你可以給媽媽講講這本書裡的故事嗎?你要讀完了才能換哦!」
另外,當孩子要做一件需要專注的事情之前,比如學習、畫畫,家長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把周圍的其他無關物品收起來,引導孩子樹立專注的意識。有條件的家長,
可以給孩子專門準備一個小空間,告訴他,在這裡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不會有人打擾。家長也要努力維持好這個小空間安靜獨立的狀態,幫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凌晨媽媽來叨叨:
美國著名思想家艾默生曾說:「力量的秘密在於專注。」專注力是孩子做事的必備技能,是引領孩子成功的必要動力。希望家長們能夠有意識地保護、提升寶寶的專注力量,幫助他們從小打下堅實的基礎,手握這把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充滿信心地走向更遠的未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海清兒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全能學霸如何煉成?全憑這項能力
教育勿操之過急,家長放下焦慮,是給孩子成長助推劑
右腦能刻意開發?美國研究院得出結論,和想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