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21年度世界大學排名。美國有8間大學列於前10名內。參與該排名的大學共計1527所,覆蓋93個國家和地區。是泰晤士排名史上大學數量最多的一次。
排行榜的前10名大學,依次序為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芝加哥大學。
附表:
不久前,軟科也發布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2020 年排名覆蓋 54 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 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中國內地共有 253 所高校上榜,上榜總次數 2220 次,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
英國進入前十的依然為2所大學——劍橋大學(3)和牛津大學(9);前五十的還有UCL倫敦大學學院(16)、帝國理工學院(25)、曼徹斯特大學(36)、愛丁堡大學(42)以及KCL倫敦國王學院(47)。
附表:
關於世界大學排名,排行榜有很多,國內的、國外的都有,目前公認的權威排名有四個,分別是USNEWS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和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看排名必須看排名的指標,排名指標不一樣,排名的結果肯定不一樣。每個排名有自己的評分標準與側重點。
在選擇學校時,同學們不要單純看學校的名次,更要讀懂排名的評分標準,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所學校。
下面介紹一下這四大排行榜及參考的權重指標:
1、QS世界大學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由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第一次發布於2004年。2004-2009年間與泰晤士高等教育雜誌(THE)合作推出排名,2010起兩家分開,各自發布排名。目前QS和愛爾蘭出版社ELSEVIER合作。
考量的因素如下:
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佔40%
全球僱主評價,佔10%
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數,佔20%
教師/學生比例,佔20%
國際學生比例,佔5%
國際教師比例,佔5%
QS公司極為看重大學聲譽,包括「學術聲譽」與「僱主聲譽」兩部分,公司堅持賦予「聲譽」最高權重,並不斷對聲譽評估方法改進,聲譽是QS大學排名區別於其他世界大學排名的重要特徵。
在論文與論文被引用情況統計排名時,大部分研究者認為該指標是反映大學科研情況的最佳指標,並賦予極高權重,而QS公司卻只賦予該指標20%的權重,因為公司認為現有文獻計量法存在著學科偏見,該方法對於人文社科類院校和小規模行業型大學極為不公平,因此QS更注重行業主觀評價而非文獻統計兩的客觀評價。因此企業僱主招聘可著重參考QS排名。
QS過於注重軟性「聲譽」指標而輕視硬性「學術」指標,由於多家媒體機構曾表示過對於軟性聲譽調查問捲來源質疑,使得QS排名權威性受到一定影響。
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THE是一家英國媒體機構,它的排名榜單是2010年才新出的,除了提供主要的綜合排名及學科排名外,其還在2011年起推出附屬的《世界大學聲譽排名》。路透社 (Thomson Reuters) 機構是其世界大學排名的唯一數據提供商。
考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教學水平(學習環境):30%
科研(論文發表數量、收入和聲譽):30%
文獻引用(研究影響):30%
國際視野(教授、學生、研究):7.5%
產業收入(知識轉化):2.5%
整體來看,THE的考量偏重教學和研究能力,幾乎90%都是在考察教學和論文,屬於「傳統學霸型」榜單。如果你是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霸,希望在學術的道路上有長期發展,那麼THE的榜單會是個不錯的參考。
對比於QS排名,泰晤士報排名同樣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多數硬性指標體系偏重於論文發表等科研成果,原因為相關資料庫的權威性使得科研成果指標易獲取且具有可比性,而其它項目如社會服務、教學質量等指標沒有完善公開的資料庫供排名選用,所以泰晤士報排名與QS排名由合至分,各有側重,互為補充軟硬性指標,使得兩者同時登入世界四大排行榜。
3、軟科世界大學排名
這個排名,俗稱「交大排名」,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研究發布的,始於2003年,初衷是尋找中國大學和世界名牌大學在科研上的差距。
ARWU排行榜通過四項不同的指標對大學進行排名,其中教師質量和科研成果又分為兩個指標:
教育質量: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佔比為10% 。
教師質量:獲諾貝爾科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折合數,佔比為20%;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量,佔比為20%。
科研成果: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佔比為20%;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佔比為20%。
師均表現: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佔比為10%。
簡而言之,軟科比THE還要學霸,就是看學校的科研和論文成果。
由於ARWU關注的主要出發點在於對大學的科研成果和學術的表現狀況得研究和分析,對於排名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的數據統計較少,在很大程度上來說,ARWU的排名數據可以看作為一種出發點,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一種對高校教育的看法。
4、U.S. News 排名
U.S.News榜單始於1983年,是被引用度最高的高校榜單,尤其是每年的Best Colleges 榜單幾乎是留學學生必備的選校參考寶典。
考量的因素如下
本科學術聲譽:22.5%
畢業率和新生返校率:22.5%
師資力量:20%
新生水平:12.5%
經濟實力:10%
畢業率表現:7.5%
校友捐贈:5%
從評分標準來看,U.S.News考察的的確也很綜合,學校的學術、師資、財力水平、學生滿意度都有涉及,不過因為師資、財力、校友捐贈等其實都算是money能夠解決的問題,所以這份榜單也一直被大家吐槽是可以用錢刷排名的榜單。
值得補充的是US News專注於美國國內排名與專業排名,在美國國內大學排名更有經驗,掌握豐富全面的美國高校數據,但其世界排名年限並不長,更像是泰晤士報排名與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中和,缺乏自己獨特的指標體系與側重點。
看完以上四個榜單,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是公認的最具有權威的榜單,也依舊有自己的弊端所在,各位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