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他承託著人的所有想法。他在想什麼?他打算幹什麼?他會怎麼做?怎麼能讓他買我的東西呢?怎麼能獲取她的芳心呢?怎麼能讓他聽我的呢?他關係著每一個人能否有效佔取他人資源的利益企圖。
心理學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他蘊藏著無窮的能量。人的潛能有多少?自己的潛能有沒有開發出來?如何開發出自己的潛能?自己適合幹什麼?該往哪個方向發展?自己會實現什麼樣的成就?他關係著每個人能夠實現什麼樣的人生命運。
心理學之所以迷人,還因為我們不夠了解他。未知的東西必然會引起我們的興趣和好奇。這本身就是心理的屬性。心理到底是什麼?心理到底長什麼樣?心理到底是怎麼構成的?
我們要想了解心理,就必須首先要知道他是由什麼構成的。心理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我們從小到大,看到的每一件東西,遇到的每一件事兒,都會通過我們的認知將他複製到我們的頭腦當中,形成一個個與反映對象一樣的主觀反映模型。
我們對反映對象了解的深一點兒,多一點兒,這個模型就複雜一點兒。我們對反映對象了解的淺一點兒,少一點兒,這個模型就簡單一點。
反映對象被我們複製到主觀世界當中形成反映模型後,我們還需要根據與反映對象的關係把這些反映模型分派在主觀世界的不同區域。
比方說對我們來說是危險的就放在屬於危險事物的區域。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就放在屬於安全事物的區域。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就放在屬於有益事物的區域。對我們來說是無益的就放在屬於無益事物的區域。
這就賦予了這些不同的反映模型以特定的意義。這就形成了我們對不同反映對象的不同態度。這就是構成我們心理的基本單位——觀念。
就拿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家庭成員來說吧。我們通過認知把他們反映成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兒、帥哥、美女等等。我們可以通過他們每個人不同的外貌,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將他們區分出來。這是反映模型,是概念。
但是,是因為我們與他們每個人各自不同的關係使得他們分別成為了你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妻子、兒女。你對他們的態度是不同的。這是觀念。
概念代表的是不同的反映模型,而反映模型成為觀念後才具有實際意義。所以說,構成我們每個人心理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個以反映模型為表徵的觀念。
知道了觀念是構成我們思想的基本單位,我們就可以根據觀念的屬性描繪出我們的觀念圖譜,也稱為心理圖譜或性格圖譜。看看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先畫一個圈。這個圈是由實線構成的。有點像我們的腦袋。因為腦袋是圓的麼。他代表兩個世界。圈內代表我們的內心世界,即主觀世界。圈外代表我們要反映的世界,即外界,也是客觀世界。這個圈我們把他稱之為界。他區分了外部與內部;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外界與我們的內心世界;
這樣,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外界的每一個事物,準確的說是我們接觸到的每一個事物。我們通過認知,了解、認識了它。形成了一個反映模型,也可以是感覺、知覺或概念。它就好比是一個點。我們根據與它的關係,把這個點落在界外。
界與這個點的直線距離則代表了我們與它的關係。如果關係緊密,則離界近一點。如果關係比較疏遠,也就是說我們不是那麼的在乎他,則離界遠一點。這樣一來,我們根據外界事物與我們的關係,在界的外面標出各種距離不同的點來。
距離近的代表與我們關係比較緊密。我們經常關注它。他的一舉一動都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比方說這裡面一般女朋友都比老媽近一點。
特別是剛談戀愛的時候。她有一點頭疼腦熱,甚至她的一點不高興就讓你魂飛魄散。開始琢磨自己到底是做錯了什麼,哪裡不對啦。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相思成災。而這個離得較遠一點的母親,重病了,甚至你都不知道。而殊不知,你在你母親的心目中卻是最重要的。她把你放在了距離最近的位置上。這樣一來,在界的周圍就形成了不同分布的這些點。
你接觸的事物越多、閱歷越豐富,這些點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我們把這些點用線連接起來。這樣就在界的外面又形成了一個圈。
這個圈並不一定規則。只能說它近似於一個圓。因為我們所反映的外界事物與我們有著不同的關係,關係不一樣麼。這個圈就代表著這一時期、這一階段我們的性格特徵和行為模式。這個圈與界所圍成的這片區域就代表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量,那就是我們的格局。
你能掌控多大的能量,成就多大的事業,就是由這個格局來決定的。比方說,一百塊錢你把它放在了這個位置。它代表你有100元的格局。同樣是這個位置。他卻放了1000塊錢。這就代表他有1000塊錢的格局。這就決定了當你偶然間拾到了100塊錢的時候,你可能會把他藏起來,據為己有。而他則並不太在意。而是會去看看是不是誰丟的,儘量找到失主。
我們與外界事物的關係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外界事物對我的關係。拿需求關係來講,就是說我對外界事物有多大需求。
還有一種關係,就是我對外界事物的關係。即外界事物對我有什麼需求。對於不同的外界事物我們的價值也是不同的。
比方說對於你所在單位。你從事著自己的工作。你需要企業付給你薪水。這是你對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你又相當於企業的一個零件。沒有你這個零件,企業就不能順利的運行下去。這就是企業對你的需求。這就是你的價值。你相對於這個企業就有一份屬於你自己的價值感。這也是你對這個企業的自尊。倘若有你沒你都一個樣兒。你想你還有什麼存在價值。你還好意思在這待下去麼。
同樣,相對於你的妻子你有作為丈夫、作為男人的自尊。相對於你的孩子你有作為父親的自尊。相對於兄弟姐妹,你有作為兄長的自尊。相對於其他一切事物,你都有一定的自尊。即使是一隻寵物狗,無緣無故的向你吼叫,你也會憤怒。因為相對於他,你也有自尊,不容侵犯。
倘若這隻寵物狗非常聽話,見到你就來追你和你親熱。你說你得感覺到多大的滿足啊。你現在是不是特別能理解那些飼養寵物的人了啊。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在性格圖譜中把相對於外界不同事物我們不同的自我價值觀念標記出來。他在我們的內部,在界內。
那些我們認為相對於他自我價值大一點的就離界的距離近一些。說明對於對方來說我們的價值比較大,比較重要。那些我們認為自己相對於他自我價值小一點的就離界的距離遠一些。說明對於對方來說我們的價值就小一點,不是那麼太重要。比方說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價值感最強最大。所以距離也應該是最近的。對於妻子來說,就稍微遠點,現在這女的都是女漢子。對於父母可能就沒了,沒準你現在還得要他來照顧呢。等等。
這樣在界內也會標記出許多這樣的點來。他們相當於我們所接觸到的事物我們對他的不同的價值意義,也即我們的自我價值觀念。
我們把這些點也用一條線給他連接起來。這樣在界的內部也形成了一個近似圓。這就是我們的自我價值。
自己對外界的作用越大,這個圈就越大,自我價值感就越強。界與這個圈所共同圍起的這個區域則代表了我們另一個十分重要的量,那就是我們的心胸。我們常說一個人心胸寬廣或一個人心胸狹窄就在這裡。
通過圖譜可以看得出來。那些我們認為自己比較重要的地方就離界近一些,這個地方就窄一些,心胸就窄一些。那些我們認為自己不太重要的地方就離界遠一些,這個地方就寬一些,心胸就寬一些。
這一點很好理解。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對於你的孩子,特別是作為一個父親。你覺得你給予了他一切。你撫養他,照顧他,教育他,沒有你他就活不了。相對於他你的自尊心是最強的。這就容易造成你的專橫。獨斷專行,霸權主義。對孩子要求苛刻。更不可能容忍孩子侵犯你的自尊。一旦自尊受到侵犯肯定怒不可遏。這就是為什麼人常常對自己的家人親人表現的非常刻薄,而對外人卻表現的異常寬容。
自尊心越強,心胸則越狹隘。人越自大,心胸也越狹隘。當一個人自大自狂時,一定會表現出相當狹隘的心胸。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剛愎自用,桀驁不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提倡謙虛呢。
這樣一來,整個心理圖譜的大致形態就出來了。他相當於一個環形。最外面的這個圈代表一個人的心域大小、心境大小。不是有句廣告語麼,「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說的就是這個。
最裡面的這個圈代表的是一個人綜合的自我價值觀。覺得自己對外界很重要。對家庭,對單位,甚或是對社會,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麼他就越大。這個我們剛才在做自我價值觀念介紹時已作了說明。
界呢,一般不代表什麼意義。他就代表心理內部與外部的區分。他是你從生下來,來到這個世上就有的。是遺傳來的。先天就固定在那了。
關於這個遺傳也有個說法。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這個界大一點,他便有利於形成更廣闊的格局,更開闊的心胸。這就說明為什麼有的人天生心胸開闊、性格開朗。這都是有原因的。你像劉邦。劉邦為何能夠戰勝項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劉邦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心胸。還有象大宅門裡的白老七。生來一聲笑,天生就是一個性格特異之人。
界與最外面這個圈共同圍成了一個人的格局。所以我們把最外面這個圈稱為格局線。
格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是一個人通過對待外界各個方面各種事物的態度整合而成的。是系統的整體湧現特徵。這個東西在西方心理學中是找不到的。他們也搞不懂這個東西。
格局表現在外,呈現在我們性格特徵上的就是一個人的膽量、理想、野心、抗幹擾性。格局大者,目標遠大,理想遠大,野心勃勃。為了目標,勇往無前。不拘泥於小恩小利,胸懷大志。
格局大者,膽識過人。膽子大,沒什麼不敢幹的。劉邦、項羽都是膽大的主兒。你說有啥他倆不敢幹的。所謂量小非君子,膽大出英雄。英雄就要有英雄的氣概,英雄就要與英雄的味道。
格局大者抗幹擾能力強,不易受情緒影響、幹擾。心無旁騖。毛澤東,只要能讀書。無論什麼場合都不受影響。無論遇到多大的事兒,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睡眠好,炮彈快炸到床邊了,他睡得還香著呢。這就是一個人的格局。
界與最裡面的這個圈共同圍成了一個人的心胸。所以我們把最裡面的這個圈稱為心胸線。
心胸是什麼。心胸是容萬物的度量。宰相肚裡能撐船。他同格局一樣,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是通過人的各種自我價值觀念整合而成的。心胸寬廣者對外表現為勇敢,自信,謙虛,豁達,寬容。
勇敢不同於膽量。膽量是指面對外在困難與危險的態度。是外界觀念、反映觀念。而勇敢面對的是自我,是自我觀念。
勇敢者不怯懦,敢於表達,不怕丟面子。不怕自尊受到傷害。敢於面對自己。不怯懦才為真勇敢。他可比膽量大難能可貴多了。為什麼人們總說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戰勝自己呢?戰勝自己就是戰勝自己的自尊。戰勝怕自尊受損帶來的羞愧。戰勝虛榮。戰勝自卑。
心胸廣者,必然謙虛。心胸是自我價值觀念向內的收縮,控制,內斂。是靠內在意志力、自制力內斂而成的,是靠修行換來的。他不同于格局。格局是通過對外擴張而獲得推廣和發展的。心胸則完全依靠個人的修為、德行一點點收斂而成。所以,心胸開闊之人必然謙虛。
劉邦與項羽格局都不小,但為什麼劉邦最後做了皇帝。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劉邦還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心胸。
劉邦這個人很謙虛。像張良、韓信、酈食其等許多人都曾當面指出過劉邦的不足。劉邦都會虛心接受。後人常評價劉邦為流氓、無賴。其實不然。劉邦的心胸是相當寬廣的。
除了膽子大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很勇敢。從不怯懦。在劉邦造反之前,只是個亭長。40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根。混得很衰。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個屌絲。但他從不怯懦。不管多少人,對方是什麼身份。他都會誇誇其談。弄得好像自己跟太陽似的,別人都得圍著他轉。
相反,心胸狹隘者自尊心受不得半點損害,不能容忍不利於自己的言論,受不了委屈。否則就會斤斤計較,耿耿於懷。看到別人倒黴就高興,看到別人幸福就妒忌。
我們細細的品味一下這個性格圖譜。最外面的這個圈(格局線),是不是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啊!我們對外界事物的一個態度,對萬物的一個態度,整合起來不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麼?
所以說,世界觀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一個單獨的觀念。他是一個整體。是由眾多觀念元素整合而成的。這就是為什麼哲學對世界觀的定義總是那麼讓人糾結不清。
因為他是一個整體,是無數個體共同整合而成的,是不能分解的。一旦分解開來,他就不復存在了。從圖上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得出來,一個人的世界觀決定了他個人格局的大小。
我們再來看看最裡面的這個圈(心胸線),是不是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啊!你在外界事物面前是一個什麼樣子(客觀人生觀)?你認為你在外界事物面前是一個什麼樣子?(主觀人生觀)你期望在外界事物面前是一個什麼樣子(理想人生觀)?外界事物對你的需求程度有多少?你有多大的價值?他們對你的態度又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再來看看中間這個標準圓。這不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麼。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你又實現了,達到了什麼樣的價值高度?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不都是依據這一核心價值來建立的麼?他是構建一個人格局與心胸的價值尺度。
自我價值觀念佔據了性格圖譜的核心區域。他構成了一個人觀念體系的重心。別看它小,但他至關重要。他的失衡很可能會造成整個身心的失衡。
自我價值感過大。如果沒有謙虛之心來限制,人則容易驕傲、自滿、自大、自負、虛榮。自我價值感過小,如果沒有心胸的緩衝,又會變得自卑、敏感,甚至是極端。
自我價值的滿足與否決定了你是否幸福。在中國哪部分群體最幸福啊?當官的。這個是做過科學調查的。
你說當官的也不許你發財,受點賄還提心弔膽的,遇到緊急情況還得帶頭向前衝。很多忙的家都顧不上。
領導是不是總說,累,真累。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沒事兒還得給寡婦挑水。每天都有應酬,還得喝那麼多酒,身體都累毀了。真不想幹了,真幹到頭了。那你說你下來,我上。你歇會兒。你看他幹麼?肯定不幹。
因為他受人認可。出門前呼後擁,別人都得圍著他轉,別人都得求著他。有權力麼。有錢的人多了,有錢的有幾個不圍著當官的轉。對吧,不老實,不聽話,不給面子就收拾你。
心胸與格局共同構成了我們的胸懷。他佔據了性格圖譜的整個外圍區域。他是一個人觀念體系的主幹。同時也是評價一個人性格優劣的最重要標準。
胸懷裡裝的是什麼?心理的三大支柱——認知、情感、意志。他們構成了一個人的能量。意志只有同認知、情感結合到一塊兒才會發生能動作用。形成能量。
能量支撐著胸懷。胸懷又制約著能量的發展。能量是認知深度的意志方。對於高智商、肯付出的人來說,它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參微信公眾號綠色心靈2018《認知基因》)
但為什麼聰明的人那麼多,而成功的卻只有那麼幾個呢。這就是由人的胸懷決定的。一個人的能量必然要與他的胸懷成正比。你的能量高,但胸懷小,必然限制你的發展。
假如你智商300,但你不思進取,壓根就沒有什麼事業心。只想老婆孩子熱炕頭。把小日子過好。一天半斤白酒逍遙自在,賽過神仙就夠了。必然不會有什麼大的發展。你雖然可以看到機遇,但做事膽小如鼠,畏首畏尾,必然止步不前。
倘若你有遠大的抱負,可惜能量又跟不上。必然眼高手低。低不成高不就。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總想幹大事兒,又不去努力。總想著天上掉餡餅。滿口的理想、抱負,我要怎麼怎麼。到最後怎麼也不怎麼了。
情感是對我們與反映對象關係的反映。我們從格局線或心胸線上的任意位置向界的方向分別引出兩條弦。撥動這條弦,產生振動,這就是我們的情感。
弦的振動頻率代表了我們的情感體驗強度。他與刺激量成正比,與弦長成反比。
意志支撐起格局和心胸,拉長了弦的長度,必然降低情感的反應強度。這樣情感在控制行為的作用中就小。人就表現得偏理智。
相反,意志力跟不上,胸懷支撐不起來,弦長就短,情緒反應就強烈。人的行為就更多的受情緒所控制,偏情緒化。
這就是認知、情感、意志的初步聯繫。(關於情感的介紹大家可參看微信公眾號綠色心靈2018-情緒的實質)。
在性格圖譜的格局線和心胸線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許許多多的凸起和凹陷。性格圖譜的格局線和心胸線並不是與界一樣標準的圓。他們存在各種各樣的凹凸不平。
這是因為我們與外界事物建立的不同關系所決定的。我們對外界事物有著不同的態度,以及我們對外界事物對應著的不同的自我價值,從而導致我們在某一方面格局、心胸的不同。
格局線上那些向外突出的部分正是我們的特長。心胸線上那些向內突出的部分正是我們的優勢。相反,格局線上那些向內突出的部分則是我們的弱點。心胸線上那些向外突出的部分則是我們的劣勢。
比方說一個看到美女就走不動道的人,他在這個位置格局是相當小的。好色就是他的性格弱點。同樣,貪婪、嗜酒、愛財、圖名都會成為人們的弱點。它通常表現在格局線上或心胸線上最明顯突出的位置。就象這樣,整個格局線被抻出或凹陷的非常明顯。這一部分就構成了一個人性格的明顯特徵。
從這個性格圖譜上不難看出最卑劣的性格特徵是什麼樣子的?是這個樣子的。他的格局圈非常小,而心胸圈又非常大。胸懷極度狹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眼小的跟針鼻兒似的。
這種性格特徵有什麼表現。極度自私。什麼也不是還常常自以為是。有點錢就不知道怎麼得瑟好了,見誰跟誰顯擺。受點損失就耿耿於懷。看不得別人比他好,嫉妒心極強。總吹牛逼吧,還老摳了吧搜。一到買單的時候就打電話,上廁所。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有,好像還不少。
相反,最優秀、最讓人欣賞的性格圖譜是什麼樣子的呢?是這樣。如圖。格局廣闊,心胸寬廣。這種人謙虛,恭敬,低調,虛懷若谷,寬容善良,不驕不躁,意志堅韌,高端大器上檔次。不拘小節,又心思縝密。不計個人得失,以大局為重。抱負遠大,自強不息。
偉人、英雄就應該有一個氣吞山河的氣概,就應該有一個叱吒風雲的氣勢。做得了風雲人物。泰山崩於前而處亂不驚,大敵當前而鎮定自若。否則這一生真的就浪費了。人生多短暫啊,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
從這種最優秀的性格特徵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胸懷之寬廣。並且在心胸線和格局線上也沒有太明顯的凸凹,趨於平緩。
你會發現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一切都顯得那麼平常。但又深不可測,讓人敬畏。很難找到他有什麼弱點。格局規整,滴水不露。並不像其他的那樣稜角突出,鋒芒畢露,參差不起,表裡不一。甚至是方位失衡,人格畸形。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約束、規範、修正自己。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可話又說回來了。什麼樣的該做,什麼樣的不該做呢?這就需要我們在思想體系中引入一個坐標系。表現在圖譜中就是這樣。
這樣我們就可以依據這一人生坐標來規範調整我們的觀念、行為,使其發展為一個最為理想的狀態。這就是觀念的整合。
每個人都有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都有迷茫的時候。每個人也都會經歷坎坷。特別是在思維剛剛成熟的初期。我們的各種觀念都是被動的隨著自己的經歷任性、自由生長的。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人生經歷不同。這就形成了每個人參差不齊、形態各異的觀念特色。有的自由散亂,有的稜角突出,有的發育不全,有的嚴重失衡。
這樣一來,無論在你的內部還是外部都會形成相當大的適應壓力。在外部,你因為稜角太多、太糙,難以融入社會,融入群體。看誰都彆扭,看誰都不順眼。心浮氣躁,缺乏耐心,經常發脾氣,造成人際關係的極度緊張。在內部,又極度空虛、自卑。總想證明自己,讓人刮目相看。可又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精神無所依託,找不到一點存在感。
這會使你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覺得沒有人理解你,沒有人在乎你,沒有人關心你。仿佛整個人都生活在黑暗當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馬上就要到崩潰的邊緣。
這種經歷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這種痛苦別人是感受不到的。也正是在這種痛苦當中,在這種鬱郁不得志的等待當中,你才能夠學會靜靜的思考,學會反思自己,反觀自己。
出於生的本能,你會不停的尋找方向,尋找光明。不停地求索,探索。
就在這與痛苦不斷掙扎的過程中,或者是突然間的一個靈感,或者是偶然間的一次頓悟,又或者是受某一經典的啟示。讓你觸碰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它讓你豁然開朗。
如同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那一次頓悟一樣。你抓住了他,把握住了他。將這一信念紮根在你的靈魂深處。不斷滋長。建立起你的人生坐標,調整你的心胸,規劃你的格局,整合你的整個觀念體系。最終形成你的終極價值需求。這就是你的信仰。
這一整合的過程,我把他稱之為靈魂的革命。可見,靈魂的革命是精神危機達到一定程度時的必然產物。
他創造了一個人獨立完整的人格,為你開拓出一個全新的境界。明確了你的人生奮鬥目標。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你會感受到無盡的幸福與快樂。每前進一步都是對自我的一次實現。每前進一步都會激發你無盡的幸福感受。而在此時你才會真正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感受到心靈的歸屬。這就是馬斯洛的最高需求層次——實現自我。
也只有達到這一層次、這一境界,人的思想才可謂真正成熟完善。所以說人沒有信仰,人格是不健全的,就是精神殘疾。
中國人沒有信仰這一點挺要人命。我們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機械的用馬列主義去強姦你。而且從小就開始強姦。這樣只能達到相反的效果。讓人厭惡。你說有幾個人能明白馬列主義的。你從小學就開始讓人信馬列主義,這不是強姦是什麼。
這就導致我們從小對他的厭惡。失去了追求真理的興趣。這就是中國教育的最大悲哀。在我們還小的時候就扼殺了我們追求真理的興趣。
你說現在有幾個人,包括大學生,有幾個明白馬克思的。提到他就反感。這就導致我們的思想在該成熟的時候不能自然地成熟。不能按照自然規律而獲得整合。不能完成這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靈魂的革命。所以說很多中國人人格都是不健全的,都是殘疾。
我們國家經濟雖然發展了,國力也確實增強了,但實際上我們仍然是東亞病夫。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個民族的生命力並不只在於他的國力有多強,而在假如有一天我們真的成了亡國奴,不管我們成了亡國奴多久,我們仍然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這一點至死不渝,千古不變。這才是立國之本。
看看當下的人們,還有多少可以稱為人了。我敢相信,一旦日本人再次入侵中國,漢奸肯定比原來還要多。這個國家隨時都有可能覆滅。
信仰賦予生命新的意義。給予了你第二生命。給予了你新的精神生命。他標誌著人格的完善與成熟。
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再問你自己什麼時候才能長大的時候,你一定要告訴他,在你形成一個、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的時候,你就長大了。
觀念的整合一方面促使你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格。另一方面還賦予了你一個可以實現自我的方式。你可以不斷的超越自我,實現自我。
人生是短暫的。每個人的人生也只有一次。每個人也只有一次享受這萬千人間煙火的機會。如果不把這人生描繪的精彩一些,充實一些,怎對得起這三生因果,六世輪迴。枉來世間一次。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