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這份精神障礙診療規範將對患者帶來重大影響

2020-12-11 精神心理專家何日輝

隨著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的患病率不斷攀升,規範的精神障礙診療對於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質量非常重要。

近日,為了儘快補齊精神專科醫療服務能力的短板,進一步提高精神衛生規範化醫療服務水平,切實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國家衛健委公布了《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

附:《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封面、目錄及編寫專家組名單(點擊圖片後可放大)

(來源:國家衛健委網站)

01、

此次《精神障礙診療規範》的發布和公開意義重大。不僅對廣大精神科醫務人員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也相當於為普羅大眾、尤其是病患家屬群體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了解窗口,有利於他們加深對精神心理障礙和傳統精神科診療模式的認識。

沒錯,我認為這次公布的《診療規範》不光面向醫務人員,普羅大眾、尤其是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家屬群體也有必要認真閱讀。

因為精神心理障礙和精神科診療模式都非常特殊,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患者、家屬能對此有更多了解,將極有利於與醫生建立「治療聯盟」,加快患者的康復。

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一旦社會上發生惡性傷害或自殺事件,經各媒體傳播後幾乎人盡皆知。這類事件披露得越多,就有越多人感到疑惑:為什麼現在經濟水平提高了,患有精神心理障礙的人反而更多了呢?

其實這不一定是由於以前患病的人少,現在患病的人多。也有可能是更多人對精神心理問題更加重視,願意到醫院求治,所以確診率也就提高了。

可確實,如果光從患病率這個數字上看的話,最近幾年的增加趨勢令人擔憂。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中精神障礙的患病率高達17.5%。這意味著每近6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我們每個人的親朋好友中很可能就有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

而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經濟波動等社會因素也會整體增加社會上的焦慮氣氛,令更多人罹患精神心理障礙。這也是今年以來,國家衛健委對國民心身健康愈加重視的原因之一。

精神心理障礙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對於個體、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就以抑鬱症來舉例,它已經不僅是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而且是人類社會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人類第二大「殺手」。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若其中一人罹患了精神心理障礙,尤其如果患者是孩子的話,這對家庭帶來的負擔、傷害及痛苦都是極其巨大的。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幹預,這種破壞甚至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即便精神心理障礙如此常見,危害如此嚴重,但大眾對精神心理障礙的認知仍比較匱乏。

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今年10月接受採訪時指出,我國大約有70%的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治療

還有,即使患者去醫院了,可能出於病恥感或缺乏自我覺察,他們看的並不是精神心理科,而是因各種軀體化症狀輾轉各個科室。再加上,大部分其它科室的醫生缺乏相關培訓,對精神心理障礙缺乏意識,漏診、誤診的情況時常發生。國內一項調查發現,就診於綜合性醫院的抑鬱症患者的漏診率高達8成!

再退一步來說,即使患者找到了精神心理科,滿懷期待地準備接受治療,他們也未必能獲得令人滿意的就醫體驗。

據統計,國內僅有約4萬名精神科醫生,其中兒童精神科醫生不足500人。這遠遠不能滿足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醫療需求。

若患者的目標是比較好的診療服務,那麼診療缺口更大。因為優質的精神心理醫療資源一般集中在一線、強一線城市,對於其它城市的患者而言,往往需要長途跋涉去就醫,每次複診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及成本。

即使掛到了很好的醫生、專家的診療號,患者和家屬往往發現,醫生能分給每個病號的時間最多不過10來分鐘。也就是往往只能完成最簡單的問診、診斷和開藥,其餘的話幾乎都來不及講。

如果患者和家屬想跟醫生聊更多,獲得更多個性化的意見,只能付出更多經濟和時間成本,尋找更加優質的資源。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這往往超出了他們的承擔範圍;對於經濟寬裕的人家來說,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優質的精神心理診療資源在我國極其匱乏,真是有錢都買不到。

因此,在優質精神科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下,患者及家長學習一些精神心理學知識顯得格外重要。

只有這樣,患者、家屬才能對疾病儘量保持著理性、客觀的認識,免於恐懼;才能在就醫過程,選擇更加適合患者的醫生和康複方案;面對就醫、服藥時出現的一些狀況,才能更理性、積極地應對。

像此次發布的《精神障礙診療規範》中,就有不少我們一再強調的、患者和家屬應該掌握的知識要點。比如:

- 部分第二代抗精神病藥也會作為心境穩定劑用於治療雙相障礙,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排斥抗精神病藥;

- 雙相障礙治療前要檢查甲狀腺功能、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以及氧化應激損失指標、女性卵巢 B 超等,這不是醫生亂開檢查單;

- 規範的抑鬱症藥物治療包括急性期、鞏固期和維持期,倡導足量、足療程的全病程治療,切勿擅自減藥、停藥;

- 目前療效肯定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這些治療對輕、中度抑鬱障礙的療效與抗抑鬱藥療效相仿。

《診療規範》裡還詳細介紹了抑鬱症的核心症狀和附加症狀,大眾可對照進行初步的自我測評,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精神心理問題。但涉及診斷,則必須到規範的精神心理科就診。

還有,《診療規範》指出,目前雙相障礙是我國精神衛生防治網絡系統需要報病和管理的六類嚴重精神障礙之一,但同時要注意患者相關法律權益的保護。以往的「六類重性精神病」在這裡不再提及,是有助於消除病恥感的一大進步。

總之,對於患者、家屬來說,這份《診療規範》乾貨滿滿。

話說回來,這也不得不感激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資源共享。過往,這類診療規範的文件僅僅只在醫療部門內流傳。醫生是該領域的知識壟斷者,患者及家屬都是「小白」,對醫生說的話毫無預判能力和心理準備。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對我們精神科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督促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和進步。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權威性被大大削弱,患者和家長可隨時基於他們看到的信息而提出疑問、甚至是質疑。

如果我們精神科大夫仍抱著「到底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聽我的就行了,老老實實吃藥!」的心態,這是非常不成熟、不理智的,甚至可令醫患關係惡化,患者得不到有效幹預。我們精神科醫生應該保持謙卑、平和的心態,一邊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多實踐多學科診療(MDT)模式,一邊儘量耐心地做好解釋,切實地解決患者、家屬的疑問和難題。

02、

不過,再次必須強調,患者及家屬在閱讀《診療規範》時,必須明白該診療規範的觀點是基於精神醫學或精神病學所提出的,極少涉及疾病背後的心理社會因素。換言之,《診療規範》僅代表國內精神醫學或精神病學的經驗和意見,有一定的局限性。

患者和家屬尤其是要對其中的一些表述和觀點保持理性。比如,《診療規範》中仍白紙黑字地註明「雙相障礙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遺傳度高達 80%」。

如果不明就裡的患者、家屬看到,可能要被嚇壞了,遺傳度高達8成,那患者哪裡還敢組建家庭、生兒育女?

但看過我們相關分析的讀者知道,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甚至可以說是落後的。大家根本沒有必要誠惶誠恐。

還有,《診療規範》闡述抑鬱症、雙相障礙的病因時,雖已註明病因不明,但仍用大段文章介紹生物層面上的發病機制,對於心理社會因素的介紹只有寥寥幾句。這折射了傳統精神科對心理社會因素的輕視,至少,大部分精神科醫生不認為心理社會因素是根源。

但我們晴日心身醫療基於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經過多年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技術(TPMIH)的實踐,反而發現心理社會因素是抑鬱症、雙相障礙的主要病因。兩者的病灶,都在於患者成長經歷中形成的病理性記憶。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中,抑鬱症的主要根源是疊加性的心理創傷;

雙相障礙的主要根源是疊加性的心理創傷為主,病理性正性情緒為輔。

當病理性記憶得以高效化、精準化的修復,兩種疾病的諸多症狀也能大幅度緩解,甚至快速消失。

當然,我們的技術難以複製,能服務的患者家庭實在太少了,對患者、家屬的特定要求也相對較多。換言之,對於絕大部分患者、家屬來說,積極地接受主流精神科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再結合專業的傳統心理治療、運動療法、營養療法,實施綜合化幹預,這是最實際的康複方案。

另外,此次發布的《診療規範》雖長,但也難以面面俱到,只能介紹最常見、最重要的相關信息。如果患者、家屬發現精神科醫生並未完全按照《診療規範》來進行幹預,這並不一定是醫生不專業。

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同,每個患者不同的疾病階段也有所不同,對於臨床經驗豐富的精神科專家來說,《診療規範》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他們更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作出更個性化的判斷。如果患者、家屬有所疑惑,可以找合適時機理性地與醫生探討,這也是醫患雙方「治療聯盟」的積極意義之一。

希望廣大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父母多了解、多學習、多思考,抱著積極、理性的心態去幫助孩子戰勝疾病!

相關焦點

  • 精神分裂症及焦慮障礙診療新進展|引「精」聚「點」 ·第24 期
    本次「新 · 思界」國際熱點會,邀請到魯豫兩省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內科知名專家齊聚鄭州,共同探討2020年精神分裂症、焦慮障礙診療的新進展。本文擷取精華內容,整理如下: 一、精神分裂症診療新進展 精神分裂症影響全球近1%公眾的健康,位居世界十大致殘性疾病之首[1]。
  • 精神障礙診療需要避免哪些誤區?
    導讀因為對疾病知識認識的局限性,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在疾病診療過程中急性腦器質性疾病繼發的精神障礙在發病期不認識親人,分不清時間、地點,但絕大多數精神病人意識是清晰的,不存在意識障礙,甚至有的精神病人還會有條不紊的工作,一點都不糊塗。
  • 規範特應性皮炎診療創新藥讓患者廣受益
    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這一領域,爭取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同時也要加強對特應性皮炎等皮膚病的科普宣教,將新成果應用於臨床,以期造福更多皮膚病患者。」特應性皮炎好發於兒童,以劇烈瘙癢為主要症狀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保護、排洩、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
  • 上海長虹醫院專家表示男科慢性疾病源於未規範診療
    在物價、房價、油價持續性上漲的今天,男性朋友面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很多男性在工作中感覺壓力大或精神緊張,相伴而來的是經常會出現焦慮、失眠多夢、乏力、易疲勞的現象。男性由於工作過於勞累不堪重負而導致的家庭悲劇頻頻上演。儘管如此,男性健康還是常常被社會所忽視。
  • 癌痛患者福音!國家衛健委發布最新版癌痛診療規範
    原標題:癌痛患者福音!國家衛健委發布最新版癌痛診療規範   9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癌症疼痛診療規範(2018年版)的通知。癌痛患者有了更規範的治療了! 將疼痛程度用0-10個數字依次表示,0表示無疼痛,10表示能夠想像的最劇烈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選擇一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數字,或由醫護人員協助患者理解後選擇相應的數字描述疼痛。按照疼痛對應的數字,將疼痛程度分為:輕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 楚蘭菊:最新精神心理疾病診療方案
    著名中醫精神科疑難病專家楚蘭菊現任——北京廣安門中醫醫院客座教授,從事中醫診療疑難型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失眠症、焦慮症等已經有超過60年的經驗。她家學淵源,自小就養成了做事,做人的好習慣和優秀的品質。這使得她在後期的從醫過程中,能夠將每一個病例,每一種疑難型患者都總結歸類,形成了寶貴的研究成果。  憑藉著多年的經驗與成就,楚蘭菊主任多次應邀前往美國、德國、日本、上海、香港等地參與學術交流高峰論壇,她發表了很多對精神疾病的看法和觀點,以及總結出來的臨床經驗都非常有參考價值,贏得了各界醫學者廣泛認可。
  • 我國精神障礙患病率逾10%,患者「危險性」評估無統一標準
    家庭政府社會均有監護責任記者:精神衛生法規定,監護人應當對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護管理。與此同時,精神衛生法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精神衛生工作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衛生工作所需經費,將精神衛生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我國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庭監護現狀如何?
  • 抑鬱症、雙相障礙患者的遊戲障礙只是表面,背後有更深的根源!
    很多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青少年都有「網絡成癮」的表現,其中,玩電子遊戲是最常見的形式,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共識》的原文,其中能看出不少遊戲障礙的臨床診療現狀和難題。
  • 焦慮障礙是精神疾病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近年來,從政府官員、企業員工到學生,因焦慮抑鬱自殺輕生的個案頻發,各類因精神疾病而放棄生命的新聞不絕於耳。「適度焦慮是生活中的一個正常部分。」廣東省神經心理學組組長、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指出,「當焦慮嚴重幹擾每天的生活,持續存在、不合理且無法抵抗,影響個體的生活、工作甚至社交時,便有可能是焦慮障礙,需要引起重視。」
  • 提高對睡眠障礙的識別和診療能力 2020「睡眠醫學中國行」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11月29日訊(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何紅 何莉)為進一步推動睡眠醫學的發展,提高醫務人員對常見睡眠障礙的識別和診療能力,開拓對睡眠新理論與新技能的視野,11月26日到28日,「2020睡眠醫學中國行」暨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睡眠障礙非藥物治療理論與實操》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
  • 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規範(2018年版)的...
    探索建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社區康復機構、社會組織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復服務模式,完善醫院康復和社區康復相銜接的服務機制。結合轄區實際建立「對口幫扶」等工作制度,在轄區組織開展精神衛生科普宣傳、患者診斷覆核、病情評估、調整治療方案等。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主動與同級政法部門協調,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服藥率納入當地平安建設的考核指標,提高患者救治管理水平。
  • 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舉辦「餵養與進食障礙診療操作規程培訓班」
    12月18日,經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作組、河北省繼續教育管理委員會批准,由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舉辦的省級繼教項目「餵養和進食障礙診療操作規程培訓班」開班。▲慄克清進行講座。本培訓班面向國內、省內從事精神心理衛生工作者、精神專科醫院醫生和護士、綜合性醫院心理科醫生和護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學校輔導員、社會工作者等,同時也面向各綜合性醫院的消化科、心內科、內分泌、營養科等專業科室醫務工作者,旨在提高廣大臨床醫師、護理人員對「餵養和進食障礙」的認識和診療水平。
  •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精神疾病患者需求有變,服務模式和人才...
    精神疾病譜正在發生變化。目前,我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中,重性精神障礙(包括雙相障礙)不超過1.5%,精神科住院患者構成比發生了急劇變化,過去精神分裂患者99%,而今下降至70%左右,另外30%多為抑鬱、焦慮、強迫症等。
  • 合肥治療精神障礙的醫院
    合肥治療精神障礙的醫院 時間:2020-07-04 15:23 合肥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醫院 精神障礙患者很多都是智力比較底下,像個小孩子一樣,只能簡單認知一些事情、做一些行為和說一些話。
  • 《規範行動》學術年會成功召開 推動中國肝癌規範診療事業發展
    提高患者總生存,肝癌規範診療任重道遠 中國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居於惡性腫瘤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全球每年超過一半的肝癌新發和死亡病例發生在中國[1]。以外科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是目前我國肝癌治療的有效手段,但是肝癌具有起病隱匿、進展迅速、惡性程度高且易復發轉移的特點,約80%的肝癌病人首次確診時已為晚期,僅有約三成的患者存在手術切除的機會。
  • 網際網路成為抑鬱症患者尋求幫助新選擇 醫聯將打造領先的精神心理專科
    會上,醫聯正式宣布其在精神心理領域的布局,建設七大核心能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精神心理專科項目。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17年2月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約有3.4億人患有抑鬱症。
  •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成立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設有消化心身、心臟心身(雙心醫學)、疼痛心身、老年神經精神、兒童心身、睡眠醫學、情感障礙以及重性精神障礙、心理危機幹預等學科專業和亞專業。  中心整合了國內外重要精神醫學資源,與上海交大、中國醫學科學院、美國哈弗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潛心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精神領域新藥的開發與臨床試驗、以及精神醫學研究的成果轉化。
  • 隆安縣:紮實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工作
    各鄉鎮衛生院配備1-2名醫務人員兼職從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篩查、建檔和隨訪管理工作,落實排查、檔案管理、隨訪等工作制度,建立了科學規範的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立和掌握精神行為異常識別清單,嚴格按照篩查制度每年開展疑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排查,對排查診斷出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逐一建檔,做到早發現、早管理、早治療。落實管控措施,對再管患者按照底數清、病情清、去向清「三清」,治療落實、監護落實、康復落實「三落實」的管理原則嚴格管控,嚴防脫管漏管。
  • 「雲觀兩會」加強管控精神障礙患者、嚴懲涉醫違法犯罪……這些要...
    胡梅英代表:加強對精神障礙患者的依法管控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主任護師胡梅英(資料圖)全國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惡性案件發案數據顯示,隱蔽患者突然發病傷人已佔一定比例。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主任護師胡梅英5月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建議對精神衛生法進行修訂,織密精神障礙患者管控法網,實現對精神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針對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對精神障礙患者歧視,患者及家屬諱疾忌醫以及屢有發生的隱蔽患者、高風險患者突然發病傷人等實際狀況,胡梅英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 睡眠障礙發病率38.2%,市中醫院睡眠障礙診療中心成立
    12月6日,溫州市中醫院睡眠障礙診療中心掛牌。有睡眠障礙的患者今後不僅可以在門診樓5樓一站式搞定就診、檢查、治療全流程,還可享受國內專家的診療服務,中國睡眠研究會中醫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浙江省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張永華將定期來院坐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