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精神疾病患者需求有變,服務模式和人才...

2020-12-16 騰訊網

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國首次組成了精神科醫生作為單獨的醫療隊,前往前線支援。「有時是治癒,常常去關切,總是去安慰」,應激後的安撫,成為防控疫情時「最溫情的告白」,也凸顯了精神衛生的重要性。

近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與曼朗醫療戰略合作協議相關活動上,與會專家提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精神疾病譜也有所變化,抑鬱、焦慮患病率明顯走高,填補精神衛生行業人才空缺之時,探索全新醫療模式成為必須。

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增大 人才培養需跟上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徐一峰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服務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表現得特別突出,此前業內專家基於全國5萬多人的調查發表於《上海精神學》刊物,其中發現,三分之一的人群有強烈心理壓力(stress)。這篇文章於四月上旬發表,迄今已被引用159次,由此說明心理健康的需求量相當巨大。

精神疾病譜正在發生變化。目前,我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中,重性精神障礙(包括雙相障礙)不超過1.5%,精神科住院患者構成比發生了急劇變化,過去精神分裂患者99%,而今下降至70%左右,另外30%多為抑鬱、焦慮、強迫症等。

專家解釋,以抑鬱症為例,這並不是個人性格或心理素質差而導致,普通的安慰對患者而言基本無用,甚至有時還會產生負面影響。形象地說,抑鬱症更像是大腦的「重感冒」,綜合因素造成精神壓力扣動了大腦中已存在的「抑鬱扳機」,引發一系列情緒、睡眠、飲食等功能障礙與紊亂。

針對普通人群出現的緊張、壓力症狀(understress),需要及時提供調整、治療諮詢,這一人群數字佔比約為10%。有專家指出,上述人群尚未處在入院指證範圍,需求應由心理治療師來滿足。

目前,我國缺少大量心理治療師,供需明顯不平衡。高端精神科醫生規模可謂「杯水車薪」,針對心理治療師的大規模人才培養計劃還需及早提上日程,以此滿足群眾需求。

引入國際精神心理服務,攜手公立醫院深度合作

《上海市精神衛生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0 -2030年)》明確指出:上海要建設國際一流水平的精神衛生體系,率先從兒童、青少年、圍產期女性等領域入手,重視人才培養。

業內專家透露,根據規劃,上海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2025年將達到4.8人/10萬人口,2030年將達到5.6人/10萬人口;心理治療師數2025年將達到1.3人/10萬人口,2030年將達到3.2人/10萬人口;三級綜合性醫院開設精神醫學相關科室並開設常規門診比例,2025年將達到75%,2030年則將達到95%。

除卻人才儲備將大幅增加外,服務模式同樣也在創新。作為全球領先的精神心理醫療集團,曼朗醫療是澳大利亞第二大私立精神心理醫療服務提供商。此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曼朗醫療牽手戰略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將在多學科團隊協作、診療機制、學科發展等方面建立緊密務實的合作體系,實現優勢互補。

雙方同時還將展開前沿臨床診療模式的探討與分享,促進學科發展、針對疑難病例,通過會診、遠程支持、專題病案討論等形式提升臨床診療能力;建立雙向轉診、會診、就醫綠色通道等便利機制與流程,不斷拓展和深化服務能力,為我國群眾提供更為優質、便捷、多樣化的精神醫療衛生服務。

相關焦點

  •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成立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焦慮、睡眠障礙是都市人最常見的三種心理疾病,但由於很多人症狀較輕微,意識不到這是一種病;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由於缺乏精神專業的醫生,也無法識別和處理這類患者。
  • 焦慮障礙是精神疾病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近年來,從政府官員、企業員工到學生,因焦慮抑鬱自殺輕生的個案頻發,各類因精神疾病而放棄生命的新聞不絕於耳。「適度焦慮是生活中的一個正常部分。」廣東省神經心理學組組長、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指出,「當焦慮嚴重幹擾每天的生活,持續存在、不合理且無法抵抗,影響個體的生活、工作甚至社交時,便有可能是焦慮障礙,需要引起重視。」
  • 睡眠障礙可能是焦慮與抑鬱的預警信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查冠琳 楊玲玲「並不是所有睡眠障礙都會進展為精神類疾病,有的只是單純的睡眠障礙。但需重視,睡眠障礙通常是焦慮與抑鬱的預警信號。」12月20日,在廣州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南方睡眠障礙及精神心理疑難病診治學習班上,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豔表示,新時代下,睡眠障礙患者的情況更複雜,因此應重視睡眠障礙早期表現,中醫藥治療睡眠障礙更有優勢。
  • 帶多種軀體化症狀焦慮抑鬱混症患者康復經驗,如何應對睡眠障礙
    帶多種軀體化症狀焦慮抑鬱混症患者康復經驗,如何應對睡眠障礙首先,祝大家雙節安康!,卻依然可以精神飽滿地玩一天而不累,而我們大人卻不行;有個理論說,其實人人都會做夢,只是大部分人不曾注意他所做的夢,故此想不起昨夜的夢,所以他認為他沒有夢; 而從幼兒的觀察看,從我們自出生以來,在最原始的狀態下,如果沒有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被賦以了一個睡眠的「閥門」-----那就是,當你困了,身體自然的調整機能就會讓你睡熟!
  • 事實上,抑鬱患者也會焦慮
    這二者之間的症狀也有很多重疊,如食慾下降、睡眠障礙、心肺和胃腸道不適、易激怒、疲勞等。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最近內心總是焦慮不安,並伴隨身體多種不適,這個時候就要引起注意了,因為你很有可能就處於某種程度的抑鬱狀態了。
  • 抑鬱、焦慮、強迫症,中國人的三大精神障礙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然而世界範圍內的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卻愈發嚴重。精神衛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越發到大眾的關注,抑鬱、焦慮、強迫症等精神類疾病也逐漸從邊緣地帶走入了大眾視線。其實抑鬱、焦慮、強迫等都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但是通過自我調節一般很快就能從中走出。
  • 老年群體精神抑鬱、睡眠障礙呈上升趨勢,這幾類人群更易睡不好
    據介紹,本次學習班邀請了國內精神心理與睡眠醫學領域、針灸科、皮膚科、內分泌領域的十餘名知名專家學者,立足於中醫,著眼於中西醫結合,探討精神醫學與心理疾病、睡眠障礙的中西醫診治。據悉,南方睡眠障礙及精神心理疑難病診治學習班迄今已連續舉辦六屆,以李豔主任為核心的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心理專業委員會以共同促進學科交流,學科發展為己任,以學習班為平臺,力求幫助精神心理群體醫生收益,提高省內精神心理治療的水平,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心理衛生服務的需求作出貢獻。
  • [視頻]睡眠專家:抑鬱和焦慮是失眠主因
    [內容速覽]據統計,目前我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3億,睡眠不良者竟高達5億人。在失眠人群中有73%的患者從未看過專科醫生或用藥物治療,失眠成為困擾很多人的精神疾病,並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
  • 孫燕教授:關注焦慮障礙患者的全病程治療,陪侍人同樣重要
    > 從事焦慮障礙及其他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和影像學研究;從事精神衛生教學及臨床工作多年,多次參加各種心理治療培訓,擅長臨床各類精神疾病的診斷、治療; 目前擔任山西省醫學會第八屆精神病學分會委員,山西省醫學會第三屆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山西省專家學者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一屆山西省心理諮詢師聯盟副主席,山西省心理衛生協會本土諮詢行為療愈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委員
  • 焦慮抑鬱患者康復經驗,如何才能去掉睡眠障礙中的噩夢
    將內心深處的自卑從潛意識升華到意識層面,面對接受並和解大部分抑鬱焦慮的人都受睡眠障礙的困擾是順德抑鬱焦慮自救同盟的專屬用書之一,有需要的朋友可私信索取。-------作者:梁澄簡介:曾經的帶有多種軀體化症狀的抑鬱焦慮混症患者;順德抑鬱焦慮自救同盟讀書會發起人
  • 個體化的治療失眠和焦慮障礙
    該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和學科帶頭人範長河教授指出,此次「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的成立,將為失眠、焦慮障礙患者提供系統綜合診療服務,幫助恢復正常生活。其實,大部分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亞健康和輕性心理障礙,應當關注輕症、防微杜漸,才能真正預防和減少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 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4,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來源:大話精神 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具有明顯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徵。根據烏普薩拉大學在PLOS ONE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情緒不穩定和性格內向是其顯著特徵。
  • 心理課: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類疾病患者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小編作為一名長期失眠患者,伴隨有輕微的焦慮和抑鬱,也感受的到作為失眠、焦慮抑鬱患者的痛苦,下面是小編自己的看法(不接受反駁)。作為失眠、焦慮、抑鬱症患者,我們最大的悲哀不是我們患了這些精神類疾病,而是我們偏執狹隘的思維方式,總是拒人與千裡之外。我們渴望有人幫助,但又時常拒絕別人的幫助。
  • 失眠和精神疾病有什麼關係?濟南神康給你解答
    社會壓力逐漸增大的今天,許多人都有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入睡困難、睡眠減少、睡眠過度和睡眠模式的改變,其中以入睡困難與睡眠減少最為常見,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失眠。失眠是大腦皮層細胞的興奮和抑制兩個活動過程的平衡發生了故障,或睡眠的習慣(節律)被打亂所致。失眠一般表現為睡眠總量減少或睡眠質量下降。
  • 「特色門診」關注睡眠障礙,重獲高質量睡眠
    常州二院睡眠障礙門診人的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良好的睡眠質量是健康生活的基石。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在夜間活動的時間明顯延長,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焦慮、抑鬱等異常情緒的發生迅速增長。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專家:抑鬱和焦慮其實是相伴而生的,抑鬱症一般會伴有焦慮的症狀,焦慮症也會伴有抑鬱的症狀。 焦慮症,是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的神經症,神經症表現為無明確對象的提心弔膽或運動性不安。抑鬱症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
  • 睡太多也是睡眠障礙!中醫調理睡眠有招
    此外,李豔還表示,睡眠障礙有時只是表象,很可能時候背後可伴隨更多其他疾病,比如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問題。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不同人群的精神心理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引起關注。「老漂族」心理問題應引起重視李豔介紹說,在廣東省中醫院睡眠專科門診的門診患者中,雖然有60%的患者為中青年群體,但這並不代表青少年和老年群體的患病情況更少,畢竟老年人群體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就診率可能遠遠低於10%。
  • 梅傑症候群患者你是否也有睡眠障礙?
    簡而言之,梅傑症候群睡眠障礙是指睡眠質量和數量的異常以及睡眠過程中的異常行為。這也可能是睡眠紊亂和清醒節律交替的標誌。 睡眠與覺醒的行為與其學習、情感、記憶等高級功能密切相關。它是人類的基本行為之一。目前,覺醒-睡眠的調節模式主要是通過覺醒系統和睡眠系統的自我平衡機制和晝夜節律機制來實現的。
  • 腦科學日報|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核磁共振可以很容易地檢測到這種滯後,也就是說,這是一條預測腦室擴大和大腦老化的潛在生物標誌,可以幫助患者和醫生迅速得到治療。腦室擴大是不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液體在腦室積聚,沒有得到適當引流使腦室擴大了。雖然正常範圍的腦室擴大不是一種疾病,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導致巨腦室和腦積水引起的痴呆。
  • 抑鬱、焦慮不是獨行俠,「組合出道」更可怕
    而你可能想像不到還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就是同時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 焦慮和抑鬱障礙共病 雖然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兩個不同的疾病,但人們近年來卻發現它們常常會同時存在,這種情況被稱為焦慮和抑鬱障礙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