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口罩成為中國人必備品,而在有「口罩大國」之稱的日本,也出現口罩緊缺情況,以至於專家上電視教民眾自製口罩。
日本白領戴著口罩去見客戶。(視覺中國/圖)
一人一年用掉43隻口罩
就在不久之前,口罩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微不足道的東西。也是經過媒體報導,我們才知道原來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2019年中國大陸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佔全球一半。不過,在疫情爆發前,我國口罩大部分供出口,國內年需求約8億隻,人均也就半隻多些。
而在日本,口罩幾乎是生活必需品。在日本公眾場合總能看到戴口罩的人,眼鏡店甚至會以「戴口罩不起霧」作為眼鏡賣點。在中國興起面部識別技術時,就曾有網友調侃,這招在日本行不通。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數據,2018年度(2018年4月-2019年3月)本國生產11.1億隻,進口44.3億隻,合計共55.4億隻,扣除庫存後,全年度消耗口罩55.21億隻。也就是說,日本人人均一年用掉口罩約43隻,「口罩大國」名副其實。而在之前,2010年度日本使用口罩總數為6.68億隻,8年來增長超過7倍。
千萬不能傳染別人
為什麼日本人需要那麼多口罩?日本那麼乾淨,常年空氣品質優越,也不需要戴口罩防霾呀。這大概要追溯到20世紀初的西班牙流感,日本的感染者達2300萬人,死亡人數達39萬人。此後,日本又遭遇了關東大地震後的霍亂疫情,日本社會日漸意識到保持公共衛生並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在冬春流感高發季節戴口罩,不光是為了防止被人傳染,也是為了防止自己傳染人。日本人普遍有「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覺,如果得了感冒還不戴口罩出門,在公眾場合打噴嚏散播飛沫,會被視為不負責任。
日本人日常出行,可謂名副其實的口罩大國。(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春天來了,要防花粉
戴口罩用來防花粉症。日本傳統建築大量使用木材,生長周期短的杉樹自然成為優質建材而被大面積種植,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杉樹開花時飄散的花粉會引起很多人過敏,打噴嚏,眼睛流淚。日本有約四分之一人口對花粉過敏,而很多外國人在移居日本幾年後也會患上花粉症。我有一位朋友旅居京都7年,幾乎整個春天都飽受折磨,杉樹花粉過後又有櫻花花粉,別人賞花遊園時就是她痛哭流涕之際。
日本的天氣預報專門有一項「花粉情報」。2020年九州、四國和本州東南部即將在2月10日左右進入花粉季,並持續到3月上中旬。在自己最需要口罩阻擋花粉之際,還向中國慷慨捐贈口罩,日本人這次的仗義感動了許多中國網民。
戴口罩的女生更美
然而,在花粉症也很普遍的歐洲國家、在流感感染近2000萬人的美國,戴口罩的人也不多,為什麼光日本人全民戴口罩呢?其實,相當一部分日本人戴口罩的原因與疾病無關。有個叫「社會人的教科書」的網站總結了口罩的以下作用:
一、防止喉嚨或皮膚乾燥。日本有一種類似眼貼的加溼口罩,在冬天暖氣房裡戴著睡覺確實舒服;
二、保暖禦寒;
三、擔心自己有口氣。
這幾條都比較容易理解。而日本女性還有更多理由戴口罩——
一、顯臉小。跟寬大且統一尺寸的醫用口罩相比,日本一些型號的口罩呈V字型、造型立體,戴上以後能襯託得臉比較小,有「美容」效果,這些口罩也會在外包裝上標明醒目的「小顏」字樣;
二、朦朧美。口罩能把鼻子大、嘴巴大、有皺紋、有痘痘等面部缺陷都藏起來,別人也不容易看出自己的年齡,只露出「心靈的窗戶」,更能引人遐想。曾有日本綜藝節目在街頭採訪戴口罩的女性,讓她們在鏡頭前摘下口罩作為對比,有不少觀眾感嘆,一些女孩子的確是戴口罩時看起來更美啊……
三、藏素顏。在日本,女性出門要化妝是個普遍共識,否則會被視為對他人不尊重,極端者甚至在家收快遞也要化妝,連男朋友或老公也不能看到自己的素顏。但上班族早上出門時間緊張,來不及化妝怎麼辦呢?戴上口罩,這樣只需要畫眼妝和眉毛,省事很多,就跟沒洗頭時戴帽子一個作用。同樣的,男性沒刮鬍子時也會使出口罩神器;
四、防紫外線。日本女性非常注重防曬美白,夏天也不惜忍著炎熱戴袖套,口罩自然也是物理防曬神器。
日本女性佩戴的形形色色口罩之其中一款。(視覺中國/圖)
日本一個新聞網站曾經在東京街頭採訪100名戴口罩的路人,發現只有3成人是出於健康理由戴口罩。而那7成人戴的口罩,在日語裡有個專有名詞叫「伊達口罩」(伊達マスク)。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將伊達政宗愛好奢侈華麗的服飾,其家臣的甲冑甚至使用鑲金和在古代被視為高貴顏色的紫色,他的軍隊進入京都時,就連見多識廣的京都人也為之驚嘆。後來,人們就用「伊達」來形容那些潮人或是裝模作樣充門面的人。出於修飾臉型目的而佩戴的平光鏡或無鏡片眼鏡被稱為「伊達眼鏡」,伊達口罩同理。「歐美人戴墨鏡,日本人戴口罩,都是為了fashion」,有日本人這麼說。
是口罩還是面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怎麼就日本人要戴伊達口罩?畢竟口罩再透氣,總歸還是有點不舒服的。比愛美更深層的原因,是把自己藏起來。
在日本文化裡,與人交談時,應該及時對對方的話作出應和,還要配合做出驚訝、讚美、同情等表情,藥妝店甚至有輔助訓練微笑的小工具出售——累不累啊?累啊!怎麼辦?戴上口罩呀!對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本音」和「建前」這對詞,本音是真心話,建前是客套話,日本人習慣於在不熟悉、不親密的人面前說客套話,藏起真實想法,那麼,用戴口罩隱藏內心就很順理成章了。
還有社交恐懼症的人表示,戴口罩能讓自己感到安心,不會有「好像別人都在看我」那種心理壓力,還可以避免自己露出疲倦的表情時還要應對別人的詢問。口罩就像是一個防護罩,在他人和自己之間隔起一堵牆,減少人際互動。
NHK晨間新聞節目《早安日本》曾經做過一期「口罩依賴症」專題:沒有感冒也戴口罩;除了洗澡、睡覺以外幾乎都戴著口罩;運動時也戴著口罩;夏天也戴口罩;戴上口罩覺得安心;當著別人的面(脫下口罩)吃飯會感到痛苦;對自己的鼻子、嘴巴或痘痘感到焦慮;經常照鏡子;經常觀察別人的臉;在社交媒體上發自己的照片前,要拍很多張才得到滿意的——以上10個症狀如果佔了5個,就是患了口罩依賴症。節目採訪了一名24歲的大學生遙,她從高中開始戴口罩,就連拍畢業照也不脫下。
心理學家分析,口罩依賴症的背後,是對自己相貌的不自信甚至是厭惡,口罩是避免尷尬的防衛工具。有多少日本人患有口罩依賴症並無統計數據,但學者土堤內昭雄將之稱為日本的現代國民病。
車窗外的雪國和車廂內的口罩女生相映成趣。(駱儀/圖)
在新冠疫情過去之後,或許會有一部分中國人養成公眾場合戴口罩防流感或霧霾的衛生習慣。但我覺得中國人不會產生口罩依賴症,中國也終將是口罩出口大國、而非消費大國。
駱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