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人生裡,只有一件事是絕對重要的!

2021-02-18 紫涵書院
在你的人生裡,有很多重要的事,但只有一件事絕對重要。在世俗的眼中,成功與否很重要,健康與否很重要,教育程度很重要,富裕與否也很重要,它們會影響你的整個人生。這些事情的確都很重要,然而相對而言,它們不是絕對的重要。改變生活環境並不能幫你找到平和,而在最深的層面認清你是誰,卻可以。在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或者「我們」的個人感覺,這掩蓋了你的本質。如果你無法認清自己的內在本質,終其一生,你都在製造痛苦,就是這麼簡單明了。有時很多常用的表達,甚至語言結構本身都揭示一個真相:你說:「他失去了生命」或者「我的生命」。聽起來好像生命是一件你能擁有或丟失的東西一樣。事實是你並不擁有生命,你就是生命本身,是萬物合一的生命,是遍及整個宇宙的合一的意識。這個意識以一顆石頭、一片草葉、一隻動物、一個人,一顆星星或一個銀河系的短暫形式來體驗它自己。你能在內在感受到自己已經理解了這一切嗎?你能感受到自己就是這一切嗎?你需要時間來完成生命中的很多事情,比如學習一項技能、建造一座房子、成為一個專家,或泡一杯茶。然而,對於生命中最根本的事,時間是不起作用的。這件事就是自我覺醒,需要你超越自我,超越你的姓名和肉體,超越你的過往和故事,去認清自己到底是誰。你無法在過去或未來找到自己,唯一能找到你自己的時刻就是當下。當你看著一棵樹,你了解了這棵樹;當你有一個想法或感受,你認識了這個想法和感受;當你有一個喜悅或痛苦的經歷,你體驗了這種經歷。這些只是看起來正確無誤、平淡無奇的陳述。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們的結構包含了一個微妙卻又基本的錯覺。當你使用語言時,這個錯覺無法避免。思想和語言創造了一個明顯的二元論和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個體。事實是,認識那棵樹、那個想法、那個感覺或經驗的人,並不是你。這些事物和感受來源,是你的意識或覺知。當你經營自己的人生,你能看清自己就是意識本身嗎?你說:「我想了解自己。」你就是主體,你就是認知,是萬物得以被了解的意識。意識無法了解意識,意識包含了所有需要被了解的東西,是一切認知的起源。這個「我」,這個主體,無法再把自己變成認知或意識的客體。所以,你無法變成自己認知的一個客體。當你在心裡把自己當成一個客體時,虛假的小我身份便產生了。「這就是我」,你說。於是你就開始和自己建立一種關係,告訴自己和他人你的故事。當你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永恆的平和感便油然而生,充滿生機。你可以稱之為喜悅,因為充滿生機的平和正是喜悅的特點。這是認識到你就是生命本質的喜悅,你就是在生命擁有形式之前的本質;這是存在的喜悅,你可以以真實的自己存在。就像水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一樣,意識也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可以被「固化」成物質,「液化」成大腦和思想,或「氣化」成無形又純粹的意識。純粹的意識呈現之前是生命,這個生命通過你的雙眼觀看這個世界,因為你就是意識。認識到這點,你就能在萬物之中發現自己。這是一個完全清醒的覺知狀態。你不再是一個承載著沉重過去的實體,不再是詮釋一切經歷的概念屏幕。停止以詮釋的方式觀察這個世界,方能覺察到事物的真實本質。有一個警覺的寧靜領域,知覺在此產生。經由你,無形的意識覺察到了它自己。很多人的生命被渴望和恐懼所驅使。渴望是需要給自己增加更多的東西使自己更加完整;恐懼是害怕因為失去什麼東西而變得弱小和遜色。這兩者掩蓋了一個事實:存在無法被給予或奪走。此刻,完美無缺的存在已屬於你。如果可以,請你「觀察」一下你的內在,看看自己是否無意識地製造了許多衝突,你內在與外在的衝突,你的思想和情感與那一刻你所處的外部環境的衝突。你能感受到內在和外在的現實情況相對抗時,是多麼的痛苦嗎?一旦你認清這點,你也就意識到,現在你可以自由地放棄這徒勞的對抗,放棄這內在的戰爭狀態。如果用語言表達出每個時刻你內心的真實感受,那麼每天你要說多少遍「我不想在這裡」?當你被迫無奈地待在你所處的地方,如堵車路段、工作場所、候機大廳或一個人身邊,你會是什麼感受?當然,有些地方你的確可以一走了之,甚至這是最合適的選擇。然而,大多數情況下,離開並不是一個選項。在上述所有的例子中,「我不想在這裡」的感受根本毫無用處,給你和他人徒增不快。接受這點真的很難嗎?你真的需要在心裡給每一個感知、每一個經驗貼上標籤嗎?你這幾乎狀況百出、矛盾不斷的人生,你真的要和它建立一個應激反應式的喜歡或不喜歡的關聯嗎?或者這只是一個根深蒂固卻可以被你打破的思維習慣?要打破這一習慣,你什麼都不必做,只需允許這一刻以它真實的面貌呈現。這個習性反映的「不」能夠加強小我,而「是」可以削弱它。所以你的形式身份,即小我,無法在臣服中倖存。沒錯,但是你做的這些事情質量如何?開車去上班,談客戶,操作電腦,打雜跑腿,你的日常生活就是處理無窮無盡的瑣事。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投入了多少?如果你察覺到這些不情願,你能放下它,並全然投入到所做的事情當中嗎?

「一次只做一件事。」禪宗大師如此定義禪的本質。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著全身心投入到所做的事情當中,全神貫注於這件事。這是一個臣服的行為,也是一個被賦予力量的行為。全然地接受,是對自己最大的祝福全然接受現實情況,會把你帶到一個更深的層面,在那裡,你的內在狀態和自我感,都不再依靠大腦或「好」或「壞」的評價。當你對「如是本性」俯首稱「是」時,當你全然接受了這一刻時,你會感到內在有一種平和的空間感。表面上,你或許依舊會因為陽光燦爛而心花怒放,因為陰雨連綿而愁眉不展,或許依舊會為贏了百萬大獎而歡呼雀躍,為傾家蕩產而悲痛萬分。然而,無論是開心快樂還是難過悲傷,都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它們只是你存在的表面上浮過的漣漪。不論外在條件的性質如何變化,你的內在始終平和、泰然。對現實情況說「是」揭示了你內在的一個更深的層面,它既不依賴外部條件,也不依賴思想和情感不停波動的內在條件。你依舊會和他人相遇,會捲入各種經歷,參加各種活動,但是卻沒有了小我的欲望和恐懼。換言之,你不再期待某種情形、某個人、某個地方或某件事來滿足你,帶給你快樂。它們轉瞬即逝、並非完美的本質被你全然接受。令人驚奇的是,當你不再對它們抱以不合理的期望時,每種情形、每個人、每個地方和每件事都變得令人滿意,而且更加和諧、更加平和。當你全然接受當下,當你不再和現實情況爭辯,強迫性的思考會逐漸減少,並被警覺的寧靜所取代。你完全清醒,然而大腦卻不再以任何方式來標註這一刻。這內在的不抵抗狀態,帶你進入比人類大腦無限偉大的無條件的意識。
這就是為何當你放下內在的抵抗時,反而時常發現周遭的一切變得更加美好。

【源愛天使】紫涵:18735194913(同微信)

相關焦點

  • 王財貴:人生只有一件事
    現在我們推廣的讀經教育,你聽了它的道理之後,請你要好好想一想。說這合不合乎人性。這是第一點。它合不合乎一個人發展的歷程。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件事,把你從「忙亂」拯救出來
    對於凱勒·帕帕森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我有以下三點感想:1.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我們要知道,同時處理幾件事等於同時搞砸幾件事。埃裡克說,如果我只有時間練習一個技巧,那就練音階吧。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精練」。做好最重要的事後,那其他事就會顯得容易許多,但是我們需要知道,我們不用做到完美,用一天的時間把所有的事都做一遍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所以把最重要的事做好,那麼其他事情不做成,也很正常。
  • 新年寄語,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成為第二種人
    你覺得應該怎麼排序? 正確的順序是重要緊急的事,重要不緊急的事,不重要緊急的事。 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最好一件都不要做。 而大多數人的順序是重要緊急的事,不重要緊急的事,重要不緊急的事。
  •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賺錢,賺錢,賺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什麼不能沒錢,沒錢寸步難行,生活中幾乎所有事情都要用錢解決。賺錢的好處:賺錢會讓你集中注意力,那些矯情、患得患失、吃不下睡不著、整天胡思亂想的行為統統消失。賺錢會讓你抗奮,當你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才知道其它的事情都是自尋煩惱,可以忽咯不計。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真正的高手,絕不會瞎忙
    答案就是,只做一件事。01 優先事務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說道:只有學會處理優先事務,目標才能成就生命,否則目標就毫無用處。02 對自己負責若想成功就不能做生活的犧牲品,只有對自己負責才能成功。我有一個朋友是個170多斤的胖子,他在口欲之事上從來不節制。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3個方法找到最重要的事,獲得成功高效生活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作者加裡凱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產公司之一「凱勒威廉士房地產公司」董事長。他著有多部的暢銷書,已在全球範圍內售出超過130萬冊。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高效未必是多做事,專注的分量也許更重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給出了我們答案:當你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繁雜的工作及無盡的瑣事時,當你對未來感到茫然無措時,只有堅守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當下應該去做的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一步步實現你的夢想。02從最重要的一件事開始,創造人生的多米諾效應如果陷入繁雜事務的泥潭中爬不上來,勇敢嘗試只做一件事,對於你來說,這件事是現階段最重要的。
  • 「聚焦法則」對你最重要的事,永遠只有一件!
    剩下最後一件事。這件事,就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做。這樣成功的機率就大一些。」齊白石少年時代,故居有個星鬥塘,塘下有菖蒲,常有蝦來去,他就萌發了畫蝦的想法,「餘畫蝦數十年始得其神」。自古以來,許多成功人士,都專注於一件事情。加裡·凱勒在超級暢銷書《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說,儘量縮小目標,專注於當下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就能夠獲得成功高效的生活。其實,最重要的事,永遠只有一件!
  • 人生只有一件事:「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尤其有什麼德?有什麼能?能夠讀這種書。         你想一想看,天下有人能夠用這種方法讀這種書嗎?芸芸眾生,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誰用這樣的方法讀這種書啦?你想一想看,你已經是十七八歲,二十來歲的人了,你以前讀過這種書嗎?以前用這種方式讀過書嗎?
  • 比賺錢更重要的3件事,你知道哪一件
    如果不知道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就會讓自己陷入到金錢的漩渦之中。就會影響自己的決策和發展,看好多人在職場中,都是因為金錢才限制了自己的發展。也就是你越想擁有更多的錢,最後你變得越沒有錢。這很好的再次驗證了一件事情,就是還有比金錢對你來說更重要的事情,如果現在你還不清楚的話,可一定要好好的了解一下,畢竟它關係著自己今後的發展:一、工作持續發展---不再為未來發愁,不用再擔心沒有活去幹了:如果你的工作幹到今天,明天就不知道幹什麼了,我就不信你心裡不會不著急。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學會提問
    久而久之,他人的「仇恨火山」爆發了,我們的臉也被打腫了,我們就再也不敢提問了,畢竟臉面(自尊)更重要。對於這種類型的「害怕」,我有兩點不贊成:第一,沒有」傻「問題。只有「天真的、無聊乏味的、令人不適的、表述不清的、邏輯混亂的......」問題。但這些和「傻」扯不上關係,在我的「偏見」之中,只要願意提問題,就表明我們對世界有好奇,渴望了解世界。
  • 讀北大公開課: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看清自己
    認識自己,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同時也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大部分人都習慣性先去找出別人的錯誤,卻不知道先檢討自身是否有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先檢討自身問題再去解決別人的問題,那麼事情就變得更加容易。
  • 《山月記》: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擺平自己
    02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擺平自己。 蘇辛在她的散文集《度光陰的人》裡曾說:「活在世間,要做的事千千萬萬件,但最重要的事卻只有一件:擺平自己。」 李徵的故事,我們其實或多或少從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人生只有一次,好好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也許現在的你,嘴角飛揚才是你無悔的選擇……好好善待自己,就是把每一天都好好過。不管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今天,都是限量版的。過去了,就回不去了。而明天的一切,就藏在今天的日子裡。無論我們是什麼年齡,好好善待自己,都是最重要的事。好好善待自己,才不會留下人生的遺憾。
  • 你其實不用那麼忙,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教學一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我與它相伴已有30年。一開始我告訴客戶何為市場,如何做決策;接下來就是在教室裡或銷售會議上教銷售員,有時則是一對一教學;之後教授商業課程,讓學生明白如何通過效率與戰略獲得成功。最近10年來,我開始就創建人生展開討論。我所教授的內容成為我後來指導客戶的內容,而我所寫的作品又為這兩者提供了支持。選擇一個方向,邁開腳步,看看自己是否喜歡這條路。
  • 重要思維:三條原則,做好一件事勝過十件事
    平庸的人生,始於忙碌,對人生最大的誤解就是做好每一件事。庸碌的人喜歡面面俱到,把每一件事都幹得漂漂亮亮。他們相信只要勤奮必能成功,整天忙碌奔波,盡力幹好每一件事,卻終生一事無成。他們僅僅知道成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卻不知道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做好每一件事。
  • 人生大事只有一件,就是「了生死」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有什麼比生死還重要呢?每天假如說沒有用功修行,就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苦惱、一種輪迴。你看世間人每天都為了爭名爭利,多苦、多累、多沒意思?爭了半天最後死了,什麼都不是你的,有如一場夢,世間人迷惑的時候他不知道。真正的悟道的人,活在一種明白之中、一種覺悟裡面,就像夢醒的人看見做夢的人。世間人就是天天在做夢,我們要了生死,就是要爭取早日醒過來。因為你理論上知道世間如夢,但是你功夫上做不到還是不行,到時候就犯傻,還是跟著夢去。
  • 我心裡只有一件事,就是...
    我心裡只有一件事,就是.....高三女孩在方艙醫院備戰高考在武漢方艙醫院裡高三女孩黃玉婷與病魔搏鬥的同時抓緊時間心無旁騖地看書、學習高考結束後因有方艙醫院治療的經歷她決定填報師範專業
  • 層次越高的人,越專注於一件事
    答案就是,只做一件事。這個觀點,在加裡·凱勒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中得到了詳盡的闡述,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是怎麼說的。1那些誤導我們的謊言對於「只做一件事」,不少人對它還有誤解,而這些誤解就是阻止我們保持「只做一件事」這個信念的原因。謊言①:每件事都很重要平等,就是一個謊言。
  • 改變你人生的12個重要信念
    改變你人生的12個重要信念(建議收藏) ; 2、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夠絕對一致,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會是一樣的; 3、沒有兩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模式會完全一樣,因此,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也會有一樣的結果; 4、一個人會做的事,另一個人不一定會做; 5、人與人之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