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記》: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擺平自己

2020-12-25 騰訊網

很多人知道《山月記》都是因為這一句話:

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於是我漸漸地脫離凡塵,疏遠世人,結果便是一任憤懣與羞恨日益助長內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這句話曾在知乎上引起幾萬人點讚,可見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

終其一生,我們在努力與懈怠中來回糾結,在認同自我與懷疑自我拉鋸內耗。

01

世上每個人都是馴獸師,而那匹猛獸,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山月記》是日本作家中島敦根據中國唐代傳奇小說《人虎傳》改編寫成的一篇短篇小說。

講述的是一個叫李徵的人,頗有才名弱冠之年就考上了進士做了官,但是生性狂狷不屑於對長官卑躬屈膝,又不願與稗官小吏為伍,在官場過的比較鬱悶,他想著自己既然有才氣,不如辭官,鑽研詩文,日後成為一個名留青史的大詩人,於是就歸隱了。

但是成為大詩人哪有那麼容易呢,加上他自尊心比較強,不願意出去與其他文人討論,生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他內心既自大又自卑,這份自大說起來也是為了掩蓋其內心的自卑,於是就只是閉門造車,加上本身靈氣也是有限,也不是那麼不顧一切刻苦努力的人,最後並沒有成為一個有名氣的詩人。

還因長期不工作導致家庭沒有收入,眼看窮困潦倒,妻兒衣食無著,最後只得出來繼續從官,從低做起,但這個時候他以前的同僚同學,都已經有了較大的成就,而自己還要屈居於他們之下,強烈的自尊心讓他羞憤不已,最後竟然在一天晚上發瘋,化虎而去。

我看完這個故事時,驚訝於人類性格上的不足對人的毒害竟如此之深,並也因此,深覺,每一個成功的人是多麼的不容易。

我們常說,人要麼就一股腦的無知,自大,自己總算能安然自得。

要麼就看透人事,承認自己的平庸,並甘於平庸。

或者雖然看到自己的平庸,但仍願意努力拼搏,相信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最怕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才華撐不起野心,過於著急追求結果,卻又不願意刻苦沉澱,那真的是要命。

李徵變成虎後,經過長期的反思,他也終於體會到了:「世上每個人都是馴獸師,而那匹猛獸,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然後一切都來不及了,他沒有辦法再成為人,再努力雕琢自我。

02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擺平自己。

蘇辛在她的散文集《度光陰的人》裡曾說:「活在世間,要做的事千千萬萬件,但最重要的事卻只有一件:擺平自己。」

李徵的故事,我們其實或多或少從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們很多人一邊不甘於普通,一邊又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成功。

所以既沒有好好享受生活,又沒有好好沉下心為夢想而奮鬥。總想著,如果有人告訴我,我的目標是什麼,怎麼樣才可以成功,我一定好好努力。

可是,不是因為有結果你才去努力,而是因為,先有努力,才有結果。

李徵在變成虎後,曾反思自己無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華不足之卑劣的恐懼和不肯刻苦用功的無恥之怠惰而已。他說:「才華遠遜於我,卻憑磨礪精進而卓然成家的詩人,不止凡幾。」

沒有人生來完美,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的性情,或自大,或自卑,或猶豫不決,或莽撞衝動,如果我們不能看到自己的問題,戰勝自我性情上的不足,我們本身就不太可能獲得幸福或者成功。

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以為的一成不變。

有人一開始不好,但是他願意勤勞的雕琢自己,那麼也可以成才。有人一開始很好,但是如果不加以雕琢,也會淪為一塊平凡的石頭。

這就看,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戰勝自己。

一個人只有戰勝了自己,經常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並願意虛心學習,鑽於改變,精於思敏於行,才能在成功之路上越走越遠。

03

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誠然,《山月記》裡的李徵是因為虛妄的自大以及內心的自卑,影響了自己的一生。

但如果,在他為人的時候,他願意去看到自己的問題,並虛心向人學習,再不濟,多與同仁進行交流,也不至於走了極端。

但他沒有。

他不善與人交流溝通,也沒有想過去改善下自己的情商。而是乾脆辭官避世,類似於我們很多人工作不順心就逃避工作。

可辭官後,這個毛病仍舊沒有改。

他想成為一個詩人,卻不與人交流,不出去走親訪友,互拜詩貼。寫詩這種事情,不是說閉門造車就可以寫出來的。

像李白,要真的見了楊貴妃這樣的美人,才能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像杜甫,要真的深入群眾,見慣百姓疾苦,才能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李徵在變成虎後,偶遇昔日好友,曾將自己以往做的詩念給好友聽,好友聽後,覺得每一首都格調高雅,感嘆李徵作為詩人的資質確實一流,但是在某個地方還是缺了點什麼。我想,大概就是缺了點菸火氣。

不改變自己狹隘的性情,就無法寫出坦蕩瀟灑的詩文。

很多人遇到問題習慣性的選擇逃避,可是,我們的能力提升,還有心智的成長,都是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的。

美國開國先哲班傑明·富蘭克林說過:「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

面對問題,智慧的人不會因害怕而選擇逃避,而是果斷迎上去,坦然看待,直至把問題徹底解決。

你不去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疾病,而其關鍵在於不願意坦然面對問題。不是認為問題出在別人的身上,陷入自高自大,就是把問題全部歸咎於自己的身上,然後陷入自我懷疑。

其實這類人,最缺乏的是對自我的認知和認同。

雖然李徵最後明白了,但是終究是遲了,野獸的狼性逐漸湮滅他的意識,直至不見。

而我們讀更多書的意義正在於這裡,在書中,通過見他人,反省自身。

相關焦點

  •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安穩和平靜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安穩和平靜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而不會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諷人之缺,責人之誤。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後,蘊含的是愛心和堅強,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懷。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若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
  •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一世為人,一生修心
    說一千道一萬,人生在世,就是一場修行,修煉的就是自己那顆心。當人在時間的長河裡磨礪多了,內心的需求,才會變得簡單純粹,是是非非,紛紛擾擾,不聽、不看、不想,才能心生清靜。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件事,把你從「忙亂」拯救出來
    對於凱勒·帕帕森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我有以下三點感想:1.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我們要知道,同時處理幾件事等於同時搞砸幾件事。做好最重要的事後,那其他事就會顯得容易許多,但是我們需要知道,我們不用做到完美,用一天的時間把所有的事都做一遍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所以把最重要的事做好,那麼其他事情不做成,也很正常。
  • 人生只有一次,好好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一路艱辛地走過來,要記住:如果這個世界上沒人善待你,你要懂得好好善待自己,千萬不要虧待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讓自己的生活,過得開心一點,幸福一點,才是現在你最需要做的事情。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有痛苦;有坎坷,也有坦途;有得到,也有失去。
  •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安穩和平靜,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02時間真好,驗證了人心,見證了人性,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假的,沒有解不開的難題,只有解不開的心緒。04挫折時,要像大樹一樣,被砍了,還能再長;也要像雜草一樣,雖讓人踐踏,但還能勇敢地活下去。沒有翻不過的火焰山,沒有渡不過的通天河,靠人不如靠自己,換一個活法,好日子更紅火。
  • 人活一世,你能相信的人只有3個
    一個人、一件事,能不能相信,或去珍惜其中的過程,都是要用心去驗證的。我始終都認為,所有的美好都來源於相信。可是在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去與之交心。有人可信,有人不可信,這就需要我們去用眼睛和心靈,去判斷對方可否與之深交。人生短暫,你只需要相信3個人。
  • 新年寄語,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成為第二種人
    正確的順序是重要緊急的事,重要不緊急的事,不重要緊急的事。 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最好一件都不要做。 而大多數人的順序是重要緊急的事,不重要緊急的事,重要不緊急的事。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真正的高手,絕不會瞎忙
    答案就是,只做一件事。01 優先事務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說道:只有學會處理優先事務,目標才能成就生命,否則目標就毫無用處。當這位病人初次來到山德爾的診所,他整個人都處於緊張、不安的狀態。他說,他的辦公室有3大張寫字檯,堆滿了報表和文件,事情似乎永遠都幹不完,快把他逼瘋了。山德爾聽過之後只給了一點建議:回去之後,把辦公室全部清理乾淨,只留下最重要的文件。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3個方法找到最重要的事,獲得成功高效生活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作者加裡凱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產公司之一「凱勒威廉士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 讀 中島敦《山月記》
    在抖音上看推薦《山月記》的視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一看才發現是一個短篇,在微信讀書上只有20頁左右,而且是免費的,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
  • 「聚焦法則」對你最重要的事,永遠只有一件!
    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果他可以像放大鏡一樣,將自己所有的精力聚焦一點,也會產生神奇的效果。史玉柱說:「聚焦,聚焦,再聚焦,把減法做到極致,把環節砍到極致。剩下最後一件事。這件事,就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做。這樣成功的機率就大一些。」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高效未必是多做事,專注的分量也許更重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給出了我們答案:當你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繁雜的工作及無盡的瑣事時,當你對未來感到茫然無措時,只有堅守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當下應該去做的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一步步實現你的夢想。02從最重要的一件事開始,創造人生的多米諾效應如果陷入繁雜事務的泥潭中爬不上來,勇敢嘗試只做一件事,對於你來說,這件事是現階段最重要的。
  • 人活一世圖什麼呢?在他們的「聊家常」中,答案可見一斑
    其實姨父自己家有不同品種的茶葉,但他在家喝得少,因為他喜歡熱鬧,獨處嫌麻煩,不愛搗騰泡茶。我相反,喜歡搗騰。正好,我家有一位老友新贈的白茶。認真泡上,悠哉樂哉陪姨父聊天。王金輝製圖姨父是很愛「吹牛」的人。當然,此「吹牛」非貶義,而是喜歡聊天之意。我們常「吹到牛皮天上亂飛,撿一張牛皮即可餐食」的境地。
  • 金庸:人活一世,不過是「大鬧一場」
    你無法改變這樣的開頭和結果,而你只能改變的,只有中間的過程。 在很多人看來,人生活到最後,不過是死亡而已,又有什麼活下去的意義呢? 這樣的想法,未免過於悲觀了。因為人活著,就會出現無限種可能。而這些可能帶給你的,終究是無上的感悟和收穫。
  • 說「焦慮」:人活一世,當與自己和解
    雖然正常人,不至於擔心天會塌下來,但反思自己、環顧他人,會發現大多數人的焦慮都來源於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人的一生,可以按「三段式」劃分,分為過去、現在與將來。當過去經驗和現狀不夠支撐自己對未來的期許時,焦慮就產生了。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學會提問
    真想解決的問題的話,就要不斷地去提問,找到那個最本質的問題,然後調集資源,審慎行動,即時反饋,最後復盤。否定問題,無非就是掩耳盜鈴罷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問的具體好處是什麼?那麼,提問對我們每個人自身未來的發展有什麼好處?
  • 《山月記》李徵:才華配不上夢想,實力跟不上欲望,人生悲劇!
    讀完這個故事,我陷入了極度悲痛之中: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一事無成,而是:自命不凡,卻一無是處;心比天高,卻志大才疏;空有志向,卻不能腳踏實地!03《山月記》這個故事,大致跟大家說完了,最觸動我心弦的是李徵這句話:「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於是我漸漸地脫離凡塵,疏遠世人,結果便是一任憤懣與羞恨日益助長內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 《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一場與自己的賽跑
    ——《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是一本心理自助類作品,它也榮登英國亞馬遜銷量榜首。作者卡爾·弗農曾經是一位擔心自己生病、擔心自己會死,焦慮到不敢與人接觸甚至無法出門的人。他運用了獨創的「焦慮再平衡」理念,在熱衷於「販賣焦慮」的時間,用切實可行的行動讓自己積極的生活。
  • 在你的人生裡,只有一件事是絕對重要的!
    在你的人生裡,有很多重要的事,但只有一件事絕對重要。
  • 人活一世,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擁有清淨心的人,失意事來能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能視之以淡。榮寵事來能置之以讓,怨恨事來能安之以忍,煩亂事來能處之以靜,憂悲事來能平之以穩。人活一世,總有太多夢想無法實現,人活一世,總有太多言語無可傾訴。每個人的一生中,有過悲痛,有過絕望,有過困苦,有的人放棄了內心,甘願被困境所擊敗,有的人內心堅定,將困境作為磨刀石,磨練自己,使自己內心強大。曾記得,在一部西遊題材影片中,有一句妖怪對唐三藏說的話:小和尚,人的惡,佛都渡不了,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