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臨近開學,家長都比較焦慮,低年級段的家長一般都會說:我擔心,孩子這麼長時間沒回到學校適應不了。也有家長會說,剛上小學,能不能適應?老師喜不喜歡?別給我惹事!也有家長摩拳擦掌,做好了輔導寫作業的準備。家長們有擔心,表明是關注孩子學習的。其實老師最怕的是什麼樣的家長?佛系家長,可能你會說,佛系還不好嗎?老師多輕鬆?其實並不好,佛系家長看似想得開,但真正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時,他們又會非常焦慮,一旦家長失去情緒控制,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基本學習效率就是零。
以輔導作文為例,二年級語文上冊開始學習觀察作文了。部編版語文教材裡,第一單元中的學習園地,就是觀察動物,說說動物的特點。這就是對二年級學生的觀察力練習。家長朋友們在輔導觀察作文中,走了很多彎路。買過蠶、小金魚、小烏龜,種過草莓、花生和豆芽,基本都以失敗告終,也就是觀察行為並沒有指導寫好觀察作文。飼養小動物的活也變成了家長的責任,孩子最後的觀察日記就是抄。這說明家長並沒有理解觀察作文的練習意義,也不會輔導孩子寫好觀察作文。小島老師分享3個小招數,希望能夠幫助家長朋友們輕鬆輔導孩子寫好觀察作文。
1、家長在輔導過程中不要否定孩子
我們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文的過程中,常有意無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否定孩子。看看家長們經常說的話:寫的什麼?你有眼睛嗎?怎麼就觀察不出來呢?什麼顏色,寫!什麼形狀!寫!味道!聞,這不就寫出來了?孩子在一旁哭喪個臉,不對,我們老師說了,不是這麼寫的,家長氣得不行。所以,在觀察作文的輔導過程中,家長要先認可孩子,再鼓勵,也就是引導提問,最後家長也需要觀察學習。
具體的小招數:家長要學會說,孩子,你已經觀察了挺長時間的了,一定很仔細,你說說看,隨便說說。那麼家長先亮明了態度以後,孩子,很放鬆,不緊張了。不然孩子覺得家長是在批評和訓斥,根本不敢表達什麼。家長的認可,其實是對孩子觀察力的一個肯定,孩子在觀察過程中,體會到了一種成就感,明白什麼才是仔細觀察,觀察對了,就能寫出作文了。
2、把引導觀察力沉澱在生活細節中
在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一個學習園地裡,就是觀察力的練習,是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說說動物的特點。不少家長會帶孩子去動物園,以為這就是引導孩子進行觀察了。可是觀察力的培養一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去過幾次動物園,養過一兩隻小寵物就能達成觀察力培養的目標,這是不可能的。只有我們家長把引導觀察力沉澱在生活的細節中,從一些小細節中,引導孩子學會觀察,才能培養好孩子的觀察力。
具體的小招數:家長在做飯的過程中,叫孩子過來幫個忙,洗個土豆,然後順嘴一說:你猜猜媽媽現在是什麼心情?孩子一聽,肯定會先觀察媽媽的表情,然後猜一猜,媽媽是開心還是生氣。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你看我的黑眼圈,我現在啊,很累呀,不過你幫我洗土豆了,我很開心,所以我的心情是很好的。家長短短幾句話,引導孩子觀察和體會,找到最後的觀察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力培養練習,而這樣的日常小細節,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可能就是一個1分鐘的對話,就能完成一次觀察力引導。
3、多看一些李子柒的視頻
作為語文老師,我不止一次讓學生觀看李子柒的視頻了,作為觀察訓練,李子柒的視頻特別的細節,而且她的同類內容:水稻的一生、大蒜的一生、黃瓜的一生、棉花的一生,真的是每一幀的素材都是很好的觀察力培養,而且旁白文字,結合24節氣來介紹植物的生長,對我們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語文素材積累和觀察練習。小招數3: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李子柒的視頻,在觀看前,拋給孩子一個問題,比如:媽媽小時候也種過大蒜呢,看看有什麼不同。在觀看的過程中,家長講一講,讓孩子去觀察不同。這就是觀察力培養的引導。
觀察力的培養,是寫好觀察日記的重要前提。家長想要輕鬆輔導孩子寫好觀察作文,自己也應該提高觀察力,了解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其實很多家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彙量就不好,在形容事物、輔導孩子觀察的時候,也會詞窮,技巧使用不當。那麼家長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做好觀察力的訓練。把這3個小招數,實踐到輔導孩子寫作的過程中,看看還有什麼困惑和不解,都可以給我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