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遇到有四年級的學生和家長求助:國慶假期,老師布置了單元習作《小小動物園》,讓寫一寫「我家的動物園」,把家人比作各種動物,孩子不知道怎麼寫了。家長倒是興趣十足,紛紛當起了語文老師,引導孩子寫媽媽像「母老虎」,爸爸像「大猩猩」,如此作文引導,真的能讓孩子寫出優秀作文嗎?小島老師想說,寫不寫得了滿分作文要看天賦,但是家長的輔導目的跑偏了,倒是能影響家庭和親子關係。那麼不少四年級的同學,已經上完第二單元了,如果遇到老師布置了同類的習作練習,該怎麼寫呢?
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文上,往往會主觀代入很多想像,這無疑會影響孩子的判斷。我們看看單元習作的要求,在每一次輔導寫作文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先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仔細閱讀單元習作的要求,把要求理解透,我們才能寫出好作文。考試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不少同學之所以語文成績不理想,並不是寫作能力差,而是沒有能讀懂題目。
《小小動物園》的習作要求是什麼呢?請看我們的部編版語文課本第30頁:想一想,你的家人和哪些動物比較像?什麼地方像?每天生活在這個「動物園」裡,你感覺怎麼樣?給家裡的每個人都寫上一段,寫好了讀給同桌聽,看看有沒有不通順的句子。回家讀給家人聽,請他們評評寫得像不像。通過這段課本裡的習作要求,我們可以掌握3個寫作練習目標,就能順利寫出「我們家的動物園」了。
01寫家人給你的最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大部分四年級學生的家長,在遇到這樣有趣的作文題目時,都會非常主動來引導孩子進行寫作啟發。爸爸來幫助形容一段媽媽,媽媽來指導一段形容爸爸。彼此能抓住一些人物特點,但這不是孩子的最深刻印象,這是家人之間的觀察。從題目要求中,我們可以看到這3個問題:你的家人和哪些動物比較像?這就要求我們孩子首先要熟悉一些動物,這些動物的特徵他必須知道,並且能夠準確套用在家人身上。其次,問題:什麼地方像?也就是家長在面對這個第二個問題時,不是代學生來回答,而是需要引導孩子去觀察。
比如觀察媽媽,媽媽的眼睛和什麼動物比較像?媽媽做飯的行為和什麼動物像呢?觀察是一個過程,有的孩子可能套用得並不準確,這也不代表他們觀察力有問題,那我和「貓媽媽」生活在一起,是什麼感受呢?一定是引導孩子去觀察,最熟悉的家長,給自己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把這個印象寫出來,那麼用動物來比喻家人的寫作練習目的才能達到。這篇單元習作練習的就是我們的準確比喻、仔細觀察和情感的恰當抒發。
02通過人物的細節描寫表達像什麼動物
在這篇單元習作練習中,我們需要重點培養四年級學生的這個寫作能力:通過人物的細節描寫表達像什麼動物,也就是要觀察和聯想。家長們的引導,其實是帶主觀色彩的,並不能幫助學生主動去收集詞彙來形容、對比、想像。我們需要的是讓孩子有這樣的一個寫作能力,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神態的細節描寫來表達這個人物像什麼動物。
比如在例文段落中,小明抓住了爸爸的憨憨、胖胖,這是外貌的細節特點,以此來描寫表達爸爸像一隻熊。而小紅則用姐姐遊泳好,形容姐姐是一條自由自在的魚,這是通過對遊泳這個動作、形態來描寫和表達姐姐像什麼動物。那麼家長可以朝著這個方向,來引導孩子對人物的細節描寫展開聯想,套用好動物來表達對人物的印象和感受。而且這個比喻一定是貼切的,符合人物描寫的特點的。只要閱讀到這個特點,我們腦海中就會構建一個有趣的人物形象,這便是形容貼切了。
03按照寫作要求,作文要分段表達
我們再回到單元寫作要求上,「給家裡的每個人都寫上一段」「看看有沒有不通順的句子」「請他們評評寫得像不像」,這些要求告訴我們,這篇單元習作,重點練習的就是段落,如果老師布置的是一整篇作文,那麼這篇作文就要分段表達。家長可以輔導孩子從人物的特徵、動作、神態、甚至語言習慣、脾氣性格來比喻成某一種動物,培養仔細觀察,能夠抓住人物特點的寫作能力。
四年級單元習作《小小動物園》,通過分段式寫作,可以讓孩子梳理在寫作中,有順序地描寫人物的特點。掌握了這3個練習的目標,我們就能寫出優秀的作文了。這篇單元作文練習還是要針對句子的通順、比喻是否恰當來進行考察標準,家長不用自己判斷,當孩子寫完後,請孩子讀一讀,從讀作文的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四年級學生是可以獨立判斷,自己寫的句子是否通順和符合語言表達習慣的。
關於如何寫好單元作文,希望家長能夠了解,明確單元作文的寫作要求,那就是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了。關於家長在輔導《小小動物園》寫作練習中,遇到過哪些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