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題習作,全面經歷,綜合練習
習作單元經歷了前面的四步走,真正走到「習作」板塊,完成習作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材編排「習作」板塊,就是要讓學生全面經歷習作過程,進行一次綜合性的習作練習。
1.自由選材,空間巨大
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萬花筒」,從主題上研究,就知道選材的豐富多樣性,第1、2自然段就告訴學生:
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些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有些是我們看到的,還有些是我們聽說的。
選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順序把這件事情寫清楚。
從習作提示看,我們能比較清晰地發現,習作單元的作文,比起其他單元,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巨大,「各種各樣」「親身經歷」「看到的」「聽說的」「選一件」這些詞語無一不在告訴學生,習作材料的廣闊天地,就像萬花筒一樣,五彩繽紛,千變萬化,選擇眾多。
2.題目參考,思維拓展
除了文字提示,教材還安排了習作題目做選材的參考:《捉蚊趣事》《一件煩心事》《她收到了禮物》《爺爺戒菸了》《照片裡的溫暖》《家庭風波》《教室裡的掌聲》《信不信由你》。
這些題目粗粗一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給學生選材提供一個參考,但細細研究,卻可以發現,這些題目並非僅僅只是題目,它對選材的方向、範圍、主題思想,都可以通過題目來拓展思維。
這些題目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題目即事情:《捉蚊趣事》《她收到了禮物》《爺爺戒菸了》。從這些題目中,學生可以看到文章寫的事情是什麼。因為題目已經明確告知了。
第二類,題目即中心:《一件煩心事》《照片裡的溫暖》。從這些題目看,具體文章寫了什麼事情難以確定,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有「煩心」,也有「溫暖」。
第三類,題目即想像:《家庭風波》《教室裡的掌聲》《信不信由你》。這些題目,即使仔細研讀,也始終無法確定文章寫的事情是什麼,也無法揣測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但是,學生可以發揮各種想像。藉助這樣的題目進行參考,學生選材的多維度和新穎度,都將得到極大的拓展和提升。
因此,從習作提示和提供的題目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本次習作選材的餘地是非常大的,有利於學生的自由發揮,從而完成「寫什麼事」的目標。
3.表格填空,提綱啟蒙
確定了寫什麼,自然要思考怎麼寫。教材安排了在寫之前,完成表格的填寫。(見表2)
這個表格恰恰跟筆者在進行精讀課文教學時運用的表格相反。前一張是從文章到表格,這一張是從表格到文章。前一張有文章內容可以整理,這一張沒有文章內容,內容在心裡,需要學生把思考的內容經過分析整理,並用簡潔的文字記錄下來。
從思維到文字,從無序到有序,難度提升,思路清晰,對完成習作是關鍵的一步。統編本教材學寫提綱,安排在五年級上冊。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安排的表格整理,就是習作提綱的啟蒙。這張表格很明顯就是為「把事情寫清楚」做準備的。寫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就已經能把文章的順序、脈絡理清楚了,就差最後一步落筆成文了。
4.同學互評,指向目標
「習作」板塊最後一步,教材安排了這樣的環節:
寫完後,讀給同學聽,請同學說說這件事是否寫清楚了,再參考同學的建議修改。
學生間互評,一直是習作教學的評價方法之一。那麼,這樣的評價是千篇一律的嗎?當然不是,對於習作單元的評價,編者一直圍繞著單元習作的目標編排教材。
「這件事是否寫清楚了」,簡單的幾個字,卻極富深意。怎樣算「寫清楚了」?到了習作單元的最後一步,寫清楚不僅僅只是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了,它還要看「經過」部分是否寫清楚了,是否用上了表示動作的詞語,是否在語言、心理、表情等細節方面也有所描寫……
從寫清楚事情,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一篇相對完整的精彩的習作就在學生的互評、修改中不斷提升,趨於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