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教學|板塊清晰 目標明確 操作有序——以四年級上冊為例淺析習作單元教學策略

2021-02-13 小學語文教學雜誌

五、主題習作,全面經歷,綜合練習


習作單元經歷了前面的四步走,真正走到「習作」板塊,完成習作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材編排「習作」板塊,就是要讓學生全面經歷習作過程,進行一次綜合性的習作練習。

1.自由選材,空間巨大

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萬花筒」,從主題上研究,就知道選材的豐富多樣性,第1、2自然段就告訴學生:

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些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有些是我們看到的,還有些是我們聽說的。

選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順序把這件事情寫清楚。

從習作提示看,我們能比較清晰地發現,習作單元的作文,比起其他單元,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巨大,「各種各樣」「親身經歷」「看到的」「聽說的」「選一件」這些詞語無一不在告訴學生,習作材料的廣闊天地,就像萬花筒一樣,五彩繽紛,千變萬化,選擇眾多。

2.題目參考,思維拓展

除了文字提示,教材還安排了習作題目做選材的參考:《捉蚊趣事》《一件煩心事》《她收到了禮物》《爺爺戒菸了》《照片裡的溫暖》《家庭風波》《教室裡的掌聲》《信不信由你》。

這些題目粗粗一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給學生選材提供一個參考,但細細研究,卻可以發現,這些題目並非僅僅只是題目,它對選材的方向、範圍、主題思想,都可以通過題目來拓展思維。

這些題目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題目即事情:《捉蚊趣事》《她收到了禮物》《爺爺戒菸了》。從這些題目中,學生可以看到文章寫的事情是什麼。因為題目已經明確告知了。

第二類,題目即中心:《一件煩心事》《照片裡的溫暖》。從這些題目看,具體文章寫了什麼事情難以確定,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有「煩心」,也有「溫暖」。

第三類,題目即想像:《家庭風波》《教室裡的掌聲》《信不信由你》。這些題目,即使仔細研讀,也始終無法確定文章寫的事情是什麼,也無法揣測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但是,學生可以發揮各種想像。藉助這樣的題目進行參考,學生選材的多維度和新穎度,都將得到極大的拓展和提升。

因此,從習作提示和提供的題目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本次習作選材的餘地是非常大的,有利於學生的自由發揮,從而完成「寫什麼事」的目標。

3.表格填空,提綱啟蒙

確定了寫什麼,自然要思考怎麼寫。教材安排了在寫之前,完成表格的填寫。(見表2)

這個表格恰恰跟筆者在進行精讀課文教學時運用的表格相反。前一張是從文章到表格,這一張是從表格到文章。前一張有文章內容可以整理,這一張沒有文章內容,內容在心裡,需要學生把思考的內容經過分析整理,並用簡潔的文字記錄下來。

從思維到文字,從無序到有序,難度提升,思路清晰,對完成習作是關鍵的一步。統編本教材學寫提綱,安排在五年級上冊。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安排的表格整理,就是習作提綱的啟蒙。這張表格很明顯就是為「把事情寫清楚」做準備的。寫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就已經能把文章的順序、脈絡理清楚了,就差最後一步落筆成文了。

4.同學互評,指向目標

「習作」板塊最後一步,教材安排了這樣的環節:

寫完後,讀給同學聽,請同學說說這件事是否寫清楚了,再參考同學的建議修改。

學生間互評,一直是習作教學的評價方法之一。那麼,這樣的評價是千篇一律的嗎?當然不是,對於習作單元的評價,編者一直圍繞著單元習作的目標編排教材。

「這件事是否寫清楚了」,簡單的幾個字,卻極富深意。怎樣算「寫清楚了」?到了習作單元的最後一步,寫清楚不僅僅只是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了,它還要看「經過」部分是否寫清楚了,是否用上了表示動作的詞語,是否在語言、心理、表情等細節方面也有所描寫……

從寫清楚事情,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一篇相對完整的精彩的習作就在學生的互評、修改中不斷提升,趨於完美。

相關焦點

  • ...紀實觀察所得 ——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習作《寫觀察日記》為例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為了讓學生更樂於表達,體驗書面表達的成就感,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習作時,就可以從多個維度的動態支架,幫助學生跨越隔離帶讓口語表達向書面表達順利過渡,從而引導學生快樂書寫,表達真情實感。下面以四年級上冊習作《寫觀察日記》為例,談習作教學中通過多維動態支架的構建,幫助學生紀實觀察所得的教學方法。
  • 破解習作密碼 確保精準教學
    老師們覺得習作教學難,難在備課時習作目標定位不精準,因為目標不明確,教學時,時常拔高習作要求;教師不能準確解讀編者意圖,缺乏相應的習作指導技巧,不能藉助課文和習作例文教給學生表達技巧,教學單純為理解內容而教內容,習作教學陷入空泛無力的糟糕境地
  • 識字教學丨淺析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策略
    (文末附有操作步驟)淺析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策略張琴    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該教材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學段目標要求,細化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點,將目標落實到各個單元,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習作單元與綜合性學習單元應該怎麼教
    四年級到五年級均安排在每冊書的第五單元,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語文要素包括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四年級下冊習作單元語文要素包括按遊覽的順序寫景物;五年級上冊習作單元語文要素寫說明文;五年級下冊習作單元語文要素描寫人物。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習作單元的編排均按照這樣的體例進行:兩篇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到最後的單元習作。
  • 用好習作範文,提高習作能力,送3-6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範文,
    四步走過來,孩子對範文的解讀已經較到位了。 這時,再讓孩子把這篇文章與自己的文章進行對比,從而學習別人的長處,找出自己的不足。6.認真修改習作,汲取別人的長處。記得要保留自己的長處,內容為王。作文最忌一味生搬硬套,講究的是真實表達。
  • 《小學支援型習作教學》,幫助教師撬動學生寫作難的巨石!
    全書圍繞支援型習作教學主張和支援型習作教學實踐展開。教學主張包含教學概論、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三部分;教學實踐分為說課、課堂實錄、品課和診課四個專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一線教師提供可遷移的方法與策略。作者簡介
  • 「瞻」前「顧」後,整體設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整體解讀+目標細化+教學建議
    且在五年級上冊的二單元裡,重點要落實的閱讀要素是「快速閱讀」,也是強調通過「抓關鍵詞、帶著問題讀等方式」快速了解文章內容。基於以上對「了解課文內容」和「創造性複述故事」的解讀,本單元的閱讀(表達)訓練要素可以細化為以下學習目標:1. 能產生對民間故事的閱讀興趣,了解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基本特點,和老百姓嚮往美好生活、謳歌正面人物的樸素願望,願意主動接觸民間故事。   2.
  • 統編版教材單元整體教學的幾種實踐思路(一)常規思路
    >統編版教材單元整體教學的三種常規實踐思路 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把一個單元看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學習整體,在明確的學習目標統領下對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活動進行系統規劃,整合設計,關注聯繫,關注發展,充分發揮和落實單元學習價值,以清晰的路徑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5課《習作:猜猜他是誰》教學設計
    教學意圖一、教材解讀(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本次習作的話題是「猜猜他是誰」,這是統編教材的第一次習作,教學內容緊扣校園主題,指向學生真是的校園生活體驗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緊扣「猜」促進說、寫、評,降低習作的嚴肅性,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5課《習作:猜猜他是誰》教學設計
    教學意圖一、教材解讀(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本次習作的話題是「猜猜他是誰」,這是統編教材的第一次習作,教學內容緊扣校園主題,指向學生的校園生活體驗。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緊扣「猜」促進說、寫、評,降低習作的嚴肅性,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 教學目標丨統編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1-8單元教學目標及各課文語文要素
    但是根據編制教學目標的方法之一:如果每篇課文都要編制的相同的教學目標,為避免重複囉嗦,或用上位目標敘述,一般可不敘寫出來。故這些目標沒有在課文教學目標中呈現出來了(同樣也不在語文要素中呈現出來),但不等於不進行這些學習訓練,例如《草原》《窮人》。課後練習有這樣的學習訓練需編制教學目標的除外,例如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
  • 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我的「自畫像」》教學設計
    《我的「自畫像」》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習作,表達要素為「學習用多種方法寫出人物的特點」。仔細研讀統編教材寫人序列,不難發現從三年級上冊到六年級上冊寫人類習作的核心詞都是「寫出特點」,但每個年級的要求不同,存在明顯的梯度。本次習作之前,學生已經有過三次寫人習作的練習。本次習作《我的「自畫像」》,不僅需要抓住人物多個方面的特點,更要學習用多種方法寫出人物特點,這是學生習作的難點。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本冊教科書共安排了八個單元,其中六個單元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結構組成的單元,人文主題依次是:學校生活、金秋時節、童話世界、祖國山河、我與自然、美好品質。另外兩個單元比較特殊,第四單元「預測」是一個閱讀策略單元,是圍繞閱讀策略的學習編排的;第五單元「留心觀察」是一個習作單元,是圍繞習作能力的培養編排的。
  • 四年級上冊三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銀杏樹的葉子黃了
    本文是四年級上冊單元習作專欄的第28集。本專欄包括四年級上冊全部單元習作和課後小練筆,是必寫內容,希望這個專欄能給孩子們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幫助。專欄的一些內容也會在我的直播課中播出,歡迎觀看。這次的習作任務是三單元的內容,寫觀察日記,課本的寫作舉例中提到了秋天樹葉顏色的變化,在第10課《爬山虎的腳》課後提到了銀杏葉子,並準備了四幅圖片,和對應的日期及葉子的變化記錄,所以我們把兩個內容結合在一起寫一下。
  • 關於統編教科書閱讀策略單元的解讀及教學建議
    縱觀統編教材,不難發現,統編教科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從三年級開始,在上冊中選取了四種閱讀策略來編寫策略單元。具體安排如下:三年級上冊——預測,四年級上冊——提問,五年級上冊——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級上冊——有目的地閱讀。這四種閱讀策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呈階梯式序列化分布。
  •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本次習作要求是推薦一個好地方。通過自己的推薦,使讀者了解你所介紹的地方的特點,並喜歡上這個地方。教學難點1、把推薦的理由寫充分,把這個地方的景物寫清楚,寫具體,使人有畫面感。2、語句通順,敘述有順序,有中心。
  • 四年級下冊習作《我的「自畫像」》教學視頻+指導+範文
    》四年級下冊第2課《鄉下人家》四年級下冊第3課《天窗》四年級下冊第4課《三月桃花水》四年級下冊  口語交際1《轉述》四年級下冊  習作一《我的樂園》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四年級(下冊) 第1單元詞語聽寫四年級下冊第5課《琥珀》四年級下冊第6課《飛向藍天的恐龍》圖文講解+課文朗讀
  • 海小三年級組「小學起步習作教學策略研究」教學研討活動
    【海拉爾路小學】習作文本花開無聲,教學研討芳華灼灼 —海小三年級組「小學起步習作教學策略研究」教學研討活動1語感是語言的一種直覺能力,但訓練語感卻是一貫非直覺的過程。三年級的學生處於習作的起步階段,書面文字的表達需要受到規範、理性的訓練。針對如何培養好學生的習作興趣及能力,我校三年級教研組聚焦「小學起步習作教學策略」進行了教學研討活動。
  • 落實語文要素,達成學段目標
    如學《將相和》時,可補學三上《司馬光》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下《鐵杵成針》,都是歷史人物故事,可古今勾連。學第三單元民間故事時,可補學三下《守株待兔》四上《精衛填海》四下《囊螢夜讀》三則故事。B.整組補學巧安排,聚焦閱讀能力。以五年級為例,需補學的6篇文言文文體相似,篇幅短小,內容有趣,閱讀方法訓練循序漸進,很適合整組教學。
  • 四年級語文上冊一至七單元習作範文,積累寫作素材,收藏備用
    全冊一共八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篇習作。每個單元的習作主題和要求也不一樣。石頭姐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上冊一至四單元的習作範文,讓孩子讀一讀,積累寫作素材。關注我,每天更新更多更優質的學習資料,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私信獲取四年級語文上冊全部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