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侃人生
圖:源於網絡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說道,「無論社會環境如何荒謬殘酷,個人都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人之為人的底線,絕非把責任推卸給『那個時代,所能了事;個人也時刻擁有選擇沉默和保持人性的機會,只要他能抵禦「話語權」的誘惑,站在「沉默的大多數」一邊。」
不是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我們耗費口舌去辯駁,每個人都有自己保持沉默的權力,不說不代表默認,說了也不代表反對,只是沒有必要去為了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去浪費時間罷了。學會善言不容易,學會沉默也很難,但或許,沉默,才是「說話」的最高境界。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話都是無法說出口的,有些人註定是你們軟肋,你無法對他惡言相向,更不能將自己的意見傳達出去,所以沉默是最好的選擇,不置一詞,保留自己的觀點,既不傷和氣,也不會讓自己麻煩。生活中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你會無言以對,更會無可奈何,承受一些突如其來的嘲諷,也會聽見一些不切實際的謾罵,我們沒有必要去和這些不知道真相的人去辯白,因為他們只會相信自己看到的真相。
可能有的人不喜歡沉默,覺得這是軟弱,是認輸,是屈從,可有的時候,沉默是威嚴,是謀略,是說話的最高境界。當你明白沉默的時候,成熟才剛剛開始,歲月無情,有些話說了之後會變成這一生都無法彌補的遺憾,善言之人禍從口出,無法把握好人與人之間的尺度,詭辯之人狡詐,誰都不知道他的一句話裡藏著多少的陷阱。
《存在的瞬間》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都不了解自己的靈魂,更別提是別人的靈魂,人類不能手牽手一同走過人生道路,每個人心都有一篇末開墾的森林,是連鳥的足跡都沒有的雪原。」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要學會-個人去熬過那山海的寂靜,要學會伴著漫天的星辰與時光沉眠。
沉默是心靈的寧靜,是流年的慷慨,人與人之間總是會有很多觀念上的不同,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能夠喜歡自己,也無法讓那些討厭自己的人理解自己,所以說了很多,倒不如不說,明白自己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站在自己的身後,不明白自己的人,又何必去解釋,人生起起落落,終會有人消失在你的時光長河裡。
沉默就像是長滿青苔的石階,你不知道在他的心裡到底經歷過多少的人來人往,也不明白他的目光中見過多少的悲歡離合,你只知道在他的靈魂深處,你見不到一絲的光明,因為他對這世界有太多的失望,明明深愛著卻永遠都不能將那份喜歡公之於眾,明明痛徹心扉卻要咬著牙笑得陽光明媚,明明知道眼前的虛假卻仍舊要裝作一無所知。
所以,選擇沉默,大概是對自己內心最好的安慰,不去揭露現實的殘酷,不去為難每一個真心在意你的人,沉默不是無話可說,也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對人心的看透,有些話說出了口是收不回來的,不經意間就會傷害那些你在乎的人,有時候你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吐露了出去,換來的不一定是別人的贊成,更多的大概是針鋒相對。
一個人經歷得越多,就越是會習慣沉默,就像扔進深海之中的一顆石頭,一眼望不穿它將要到達的目的地,除了濺起幾滴水花之外,又重歸寂靜,喜歡沉默的人就是這樣的深不可測,你不知道此時默不作聲的他心底到底在想著些什麼,你會小心翼翼地去探求他的意見,會無法忽略他的存在,所以沉默才是說話的最高境界。
其實沉默更多的在於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氣質,與世不爭,與萬物共生,當我們面對別人的質疑,誹謗的時候,或許會一股腦的熱血方剛,非要與對方計較個一二,可結果往往都會是兩敗俱傷,倒不如沉默應對,那些人看到自己的話對你並沒有半分的波動,自是會失了興趣,你也沒有為此而付出多大的代價。
太宰治曾說,「正因為如此,我自己既不抗爭也不能辯解。一旦別人說我壞話。我就覺得是自己誤解了別人的意思一樣,只能默默地承受那種攻擊,可內心卻感到一種近乎狂亂的恐懼。」是啊,每個人都不會願意自己一個人去承受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攻擊,可人世間本就是百無聊賴,總得找點事情來為自己添一份正義感,而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