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在別人家小住的經歷…
但是很少有人把這段經歷拍下來,還拍成電影,還沒拍垮…
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最好是邊喝茶邊看的電影:《在京都小住》
京都,鴨川。
二十多歲的上班族佳奈,最近辭職了,待業在家。
這天,她接到了媽媽的電話:獨自住在京都的舅公,不小心弄傷了手…作為後輩,理應去關心一下。
反正也是閒著,佳奈拿著簡單的行李,去京都探望舅公。
見了面才知道,舅公只是小拇指的皮外傷…
來都來了,那就正好放鬆一下,在京都小住吧。
舅公倒也不客氣,給了佳奈一張地圖:去這裡、這裡、這裡…買鰻魚、買調料品…
佳奈不明白:去一趟超市就能解決,為什麼要跑這麼累?
舅公反問:你在魚店能買到蔬菜嗎?
佳奈在東京工作的幾年,不是地鐵就是公交,偶爾去辦個事也是導航先行。
騎著自行車、用地圖認路的出行方式,已經學生時代的事了…
但這樣的方式,在京都卻毫無違和感:並不特別寬闊,但乾淨整潔的街道、寥寥但禮讓的路人、家到商店的距離恰到好處…
第一次來京都,佳奈發現,這裡和東京,太不一樣了。
這裡的一切,似乎都「多此一舉」…
一般在超市以瓶裝出現的調味品,在京都,你能看到原料,在你面前舂成粉末;
在機械化盛行的食品行業,京都的一些油豆腐店,因為對豆腐厚度和口感的偏執,堅持手工製作;
儘管有自來水,但大家都喜歡出門打水,說是從這裡接回去的水,特別鮮甜;
一條街上,起碼有三家百年以上的老字號,店主們至少在第三代;
鰻魚店是第四代接班人,壽司店已經100年,路邊的點心鋪子裡,老爺爺已經做了五十年的和果子了…
每天,舅公都會給佳奈一張清單,讓她跑腿買東西。
晃著晃著,佳奈對這個陌生卻美麗的地方,越來越感興趣…
這天,準備出門的佳奈問舅公:我想吃好吃的蛋糕,您有什麼推薦嗎?
舅公回復得很玄:我不告訴你,你也不許上網找。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自己去找,才有意思…
《在京都小住》去年在日本上映,由木村文乃和近藤正臣主演,豆瓣評分8.1。
有網友評價:對京都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的傳承,表現得溫馨、治癒、平和、寧靜,看著女主騎著自行車到處晃,時間仿佛都慢了下來…偷得浮生半日閒,或許就是這樣雲淡風輕,又沁入心脾。
相比於直接稱它為電影,其實把它稱為「劇情式紀錄片」更加貼切:
除了佳奈和舅公,其它所有出鏡的,都是素人:當地的居民、店裡的第四五代接班人…
拍攝景點、建築時的角度、師傅講解店內產品時,有著濃厚的旅遊節目氣質;
有時候,店主還會不自覺瞅向鏡頭;
影片藉助佳奈的外來視角,帶出京都淳樸、魅力的一面。
沒有過多的劇情和起伏,只有一個外地人,在京都為期三天的閒逛。
鰻魚店、豆腐店、陶瓷店、書店、點心鋪子…
雖說是完成舅公給出的購買任務,但在一出一進的探索中,觀眾似乎和女主一起,被隨性的店主們,莫名地治癒…
去街角打水,遇到一個自發來打掃的大哥。
每隔一段時間,大哥就會來清理水池:大家都習慣了擰開水龍頭,就能有自來水的生活,但我覺得,從水臺這裡出來的水,是地藏大人的施與…每次舀進瓶子裡,都會讓我記得,要珍惜水源…
壽司店裡,傳承衣缽五十多年的爺爺,對食材懷抱著感激的心:以前獲取食材不容易,所以每當新鮮的青花魚運到店裡時,我都會感謝路上的一切庇佑…
幫助修復老物件的古董店老闆,可以把破損的地方修補完整,毫無破綻;
店裡擺放得最顯眼的,以為是鎮店之寶,結果只是老闆最喜歡的一件、並不怎麼值錢的物件兒…
他說:擺著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抬眼就能看見,這樣心情也會好啊。
竹筒流出來的清澈泉水、汩汩流入田間的溪水、隨著微風擺動的紅葉、水霧迷濛的瀑布…
顏色繽紛但並不奪目的花草、有趣的路人;
方正的街道,滴在淺井中的雨水…
空氣裡瀰漫著一股不緊不慢的平和感,讓人感覺,即使是迷路,也可以迷得優哉遊哉…
雖然佳奈明白,快節奏和慢步伐的地方,各有各的優點;
但只要置身在一個,慢悠悠的、允許被細膩品嘗生活氣息的空間裡時,愉悅感總會準時湧現。
在這個舉目望向外界,觸角延伸至地外文明的時代;
在這個不斷追求快速、效率的時代;
在這個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新事物的時代…
有的人選擇,用幾代人的努力,去保住一樣食物,一百年前的味道;
有人用古老的修繕技術,還原一個破損茶杯的本來面目;
用守護和崇敬的心,對待老房子、青花魚、山泉水…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總有人選擇,不辜負歷史的積存。
辭職的佳奈,原本是名設計師助理。
和大多數日本社畜一樣,她拼了命地工作:在便利店裡吃飯、在公司裡睡覺、為了趕項目,三天只睡幾個小時…
但事不遂人願,佳奈還是沒能成為正式的設計師,只好辭職…
待業一段時間,佳奈變得彷徨、迷茫:我會不會,根本沒資格、也不適合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她問舅公:我的人生,是不是很失敗?
舅公聳聳肩:我這一生,工作換了好幾份、還沒結婚就生了娃、也沒什麼說得出口的成就…
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失敗啊,活著的時候,多嘗試、多經歷,慢慢發現有趣好玩的事情,也是一種意義啊…即使是面對熱愛的事,也可以用輕鬆一點的心態去完成,不是嗎?
佳奈這才知道,原來舅公每天的「任務」,都只是為了讓自己放鬆和快樂的藉口…那些途徑的美麗風景,自己的所想所感,才是舅公希望自己,真正能完成的任務。
她想起在古董店裡,老闆所說的話:即使損壞的物件,也有它自己的價值…只要存在,就有它自己的美。
影片最後,佳奈離開了京都。
和她一起回東京的,是她本打算扔掉的畫筆,和成為設計師的夢想…
開了個小差之後,佳奈終於找到了繼續的勇氣和理由。
正如網友所說:日復一日的生活當然是枯燥的,倘若能從中找到將生活進一步升華的可能,為存在賦予意義,我們或許就能在這悲歡交織的塵世中,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