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四十不惑」: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內鬥文化

2020-12-20 第一財經

雲計算成功讓2B的IT企業喊了數十年的數位化轉型從口號變成當務之急。如今,微軟、亞馬遜、SAP等外資以及國內的阿里雲、華為雲等都在主打各自的數位化轉型業務。而微軟無疑是這波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數位化轉型浪潮的受益者。

業界曾以為年逾四十的微軟已經老了,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微軟會錯過一切,而這幾年微軟憑藉雲計算業務證明自己還有機會。

由於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布局失利,微軟的市值在2013年底~2014年初跌到3000億美元以下,不到輝煌時期的一半。但微軟並沒有像諾基亞、摩託羅拉等當年的巨頭一樣走向衰落。在過去4年多的時間裡,微軟市值從2000多億美元上漲到8000多億美元。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日,微軟市值成功超過蘋果,實現了自2002年以來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作為微軟副總裁,克裡斯汀·約翰森(Kristin Johnsen,下稱「約翰森」)領導著 16000 多人組成的微軟全球服務團隊,為客戶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對於微軟在數位化轉型服務上的競爭力,Kristin Johnse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微軟的特色是先實現自我改變然後再改變客戶。

克裡斯汀·約翰森(Kristin Johnsen)

微軟的自我革新

作為2007年至今一直在企業服務部的微軟人,約翰森最直接的感受是,2007年以前微軟企業服務部門主要是做產品部署,微軟銷售了軟體,然後服務部門去做軟體的部署實施,但現在企業服務部門是在幫助客戶做數位化的轉型。「這從本質上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只是在IT的層面跟客戶打交道,現在等於幫助客戶在推動整個業務和產業的轉型。」

而這背後,雲計算業務的崛起改變了微軟的業務結構甚至是企業文化。

約翰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之前微軟定義自己是一個提供技術的公司,微軟向企業提供軟體服務,從軟體開發到賣出去,每一個部門都是獨立工作的。但云計算打破了這個模式,雲計算要求微軟要持續地提供服務,這意味著每個部門必須共同協作。此外,在文化方面,微軟也必須要改變之前的各個部門各自為政,轉而向客戶提供線性服務。

但對於眾多微軟老員工而言,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任務,因為需要改變大家此前固有的思維方式。微軟全球企業傳播團隊總經理Yunsun Wee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微軟曾經的考核機制是讓員工總要分個高下,因為只有少部分員工能升職加薪。史蒂夫·鮑爾默在他執掌微軟的最後一段任期中,曾嘗試引入「One Microsoft(一個微軟)」概念,希望能夠建立起跨團隊的合作與分享。但最終讓「One Microsoft」企業文化落地的是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據悉,納德拉上任之後採取的首輪行動之一,就是要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閱讀馬歇爾·羅森伯格的《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這一舉動被解讀為納德拉計劃用不同於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的方式來經營公司,轉變微軟長期以來的內鬥文化。此外,為了激勵員工之間的協作,重新在公司內部凝聚共識,納德拉還宣布公司以團隊成功而非個人成績作為評判標準。

中國企業AI優勢和不足都很明顯

2013年,當微軟尋找鮑爾默的接班人時,彭博社甚至寫了一篇《為什麼你不想成為微軟的CEO》,以此佐證當時微軟CEO的位置並不好坐。但納德拉上任後的表現「打臉」了一切,短短4年多時間,他將微軟的市值從2000多億美元帶向8000多億美元。

此外,納德拉展現出的獨特個人魅力和管理風格也成功將微軟帶入了與蓋茨時期、鮑爾默時期完全不同的階段和境界。2018年,知名評級網站Comparably發布了2018年美國前50名最佳執行長名單,有29位CEO來自科技公司。其中,納德拉榮獲第一,谷歌CEO皮查伊第三。

從內部實現自我變革之後,約翰森所在微軟全球服務部門員工如今在向客戶普及文化轉型的重要性。「給他們提供一種『變革管理服務』,因為微軟認為只有技術的轉型是遠遠不夠的,內部從運營流程到企業的內部文化都要轉型。」

不久前,由微軟和IDC在亞太區進行的一項針對人工智慧(AI)的研究顯示,到2021年,人工智慧將助力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2.6倍,並將員工生產力提高2.3倍。此外,78%的企業領導者相信,人工智慧將大大增強企業競爭力,到2021年,積極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企業,其競爭力將提升超過2.4倍。

該研究還顯示,中國市場上7%的企業已經將人工智慧納入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31%的企業正在嘗試將人工智慧部分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總計38%的企業已踏上應用人工智慧之旅。但目前階段,仍有超過60%的企業對人工智慧應用持觀望態度,或暫時沒有相關發展計劃。

在約翰森看來,目前願意在數位化轉型方面走在比較前列的基本上都是跨國大公司。這些企業擁有全球化的視野,因為需要在全球範圍內來跟其他企業競爭,所以要求它們在數位化轉型方面採取的手段也是全球化的。

相關焦點

  • 四十不惑(圖)
    文/厚甫    四十歲生日當天早晨,最早發來信息的是安。緊接著就是好友們的祝福簡訊,一個連著一個。  中午翠花邀去下館子,吃湘菜,山丘同去。翠花特意帶了定製的水果蛋糕,但不讓打開,囑咐:晚上給孩子吃。
  • 文化歪談:古時男人四十不惑,當下男人四十的你怎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他到了四十歲就不再迷惑人生是什麼?為什麼?做什麼?那現在的男人四十了怎樣了?在中華文化中,不管你學不學習孔老夫子的思想,他的一些「標準」、「理論」都在影響著你的為人處世。
  • 四十不惑與男人四十一枝花
    ,女人四十「牛屎粑」!新娘笑道:「我最喜歡堂哥這種年齡的男人,思想成熟、處世圓潤、有故事、有深度……」溫公道:「子曰『四十不惑』,吾伊始!」意思就是說,孔子說男人「四十不惑」,我才剛剛開始!言外之意就是說他會越來越吸引新娘。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總結為一個萬能句式,讓你輕鬆實踐非暴力溝通: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非暴力溝通。還是一開頭的兩個場景,我們嘗試一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對話:看到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媽媽可以這樣說:「你把玩具都扔在地上,我有點生氣,因為媽媽喜歡整潔,你現在可以把玩具重新放進玩具櫃嗎」?
  • 《非暴力溝通》:如何有效溝通化解語言暴力?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不僅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也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通過幾十年的實踐經驗,在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的同時,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
    說起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那便是《二十不惑》了。《二十不惑》是由檸萌影業領銜出品,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等人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成長劇。全劇以四名即將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的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一段與青春困惑和成長煩惱有關的故事。
  • 《非暴力溝通》:用愛和孩子對話
    雖然在《Marva Collin『s way》中也感受了這位偉大的黑人女教師是如何用愛去感化那些「不可教」的學生的,但遇到不聽話的孩子依然很苦惱。機緣巧合之下讀到了《非暴力溝通》,看完後,收益頗多。首先開始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模式,發現自己每次失去耐心之前並沒有嘗試去傾聽他們的想法,沒有好好和他們溝通。
  • 四十而不惑之解析
    讀過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第4章的朋友對裡面的內容應該記憶猶新,我們一起先看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今天重點談談「四十而不惑」,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探討一下孔子此句話背後蘊藏的道理。「惑」是什麼?惑就是「迷惑」,那「四十而不惑」就是告誡人們在四十歲這個年齡的時候學會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而不是人到了四十歲就不會被外界迷惑這麼簡單去理解。
  • 《非暴力溝通》:用愛的語言,治癒親密關係中的矛盾與自責
    他曾經提出了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並根據這個理論成立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馬歇爾博士將50多年的研究理論做了一次總結,把他對非暴力溝通的理論和實踐方法的理解完整的記錄了下來,著作了《非暴力溝通》一書,自出版以來暢銷至今,為許多人解決人際關係的衝突和迷茫,提供了指南針。書中認為,溝通是出於愛和相互理解,而不是為了讓對方順從自己,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
  • 學會非暴力溝通,拒絕語言暴力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有著50多年的實踐經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由於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指的是什麼?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麼?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習怎麼做官。又花了十五年時間,「三十而立」。在不斷地學習和碰撞中,到了三十歲左右,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和未來想法。注意這個時期形成的想法已經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不再是少年時期的空想。 然後來到四十歲左右的這個節點。
  • 非暴力溝通的使用總結
    書籍封面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對此溝通方法進行了細緻的討論,前7章主要是對非暴力溝通方法的講解,後幾章則更注重通過例子來進行分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想要改變他人本身就是一個十分狂妄的想法,通過強制措施確實可以在短期內達到自己的目的,然而,這也在被改變的人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和自己的交流也是如此,導致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慮,不願去體會自己的內心世界。
  • 男人四十不惑
    ,生死不惑。看不破生死,無以言不惑。於一個人來說,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於所有生靈來說,生為群體的延續,死是更替的形式。所以,託生於一己,那是小我,總不免對死的恐懼;寓生於族類,可成大我,然後有赴死的從容。    男人四十,真偽不惑。外物本身並無真假,只有表現形式的繁簡;惑是未發現的真實,偽是被遮掩的真實;偽惑的存在,只是自己的目光不夠透亮,或者出了偏差。
  • 為什麼說四十不惑?
    …人生總是經歷各種磨練中成長,當一切都經歷過,四十歲,人生好戲才剛剛開始!人生才剛剛拉開序幕!以前過的,是生活。以後過的,才是人生。而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一生也就這樣了。二為什麼說四十不惑呢?所以說 四十而不惑。
  • 四十不惑 不惑的我們
    四十不惑《不惑》全文每段歲月都有它的意義每串足跡 都是歷史站在時間的埡口無數次追根尋底想弄清每一件事想看透每一個人可日子過著過著才發現答案早就藏在了時光裡子曰:四十而不惑不再糾結於人來人往成敗得失不再侷促於塵世喧囂輕重緩急不惑之年有人把平凡做到極致有人把小家精心編織有人倔強地不懼挑戰有人大膽地走出舒適去看一看外面世界去尋一尋那個遠方
  • 非暴力溝通的魔法
    點開語音哦,超級好聽的xiaoxiao6 的天籟之音溝通就像空氣一樣被需要,但往往卻被我們忽視。有調查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溝通佔了70%,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沒有選擇最好的溝通方式。今天推薦的書《非暴力溝通》就將教給我們一種聰明而有效的溝通方式。
  • 四十而不惑?你真的不惑了麼?
    「四十而不惑」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三十歲,是人生的黃金階段,做事合於禮,事事能夠考慮周,身體狀況也最好;到了四十歲,不再為外物所迷惑;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懂得自然的規律法則;六十歲的時候自己可以聽得進不同意見;七十歲的時候可以從心所欲的幹任何事情,不會幹出出格的事。
  • 新書速遞 | 如何用非暴力溝通幫你管理情緒?
    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三部曲之《非暴力溝通·情緒篇》終於問世了!目前市面上由馬歇爾·盧森堡親著的三本書分別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兩性篇》、《非暴力溝通·情緒篇》。時至今日三部曲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可喜可賀!
  • 悅讀|《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非暴力溝通》一書的邏輯線很清晰,每章節的主題也十分明顯,因此回顧起來也比較容易。結合書中內容,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總結提煉。非暴力指的是暴力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因此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運用非暴力溝通來談話或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 《非暴力溝通》——兩句話四個步驟輕鬆搞定優質溝通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這本書《非暴力溝通》。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有著50多年的實踐經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