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湖北赤壁正揚小學內75歲的校長吳震球在和一個學生對話。
75歲高齡的吳震球已是滿頭白髮,還奮戰在教育第一線,擔任著其創辦的湖北赤壁正揚小學校長。
吳震球17歲開始教書,站在三尺講臺上38載,登上教師界最高榮譽殿堂;55歲時因工作變動,南下任一所大型民辦學校常務副校長;60歲時回赤壁借款創辦正揚小學,打造自己心中的「教育王國」。
這樣一位名滿赤壁的特級教師,深知《義務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學校和教師按照確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意味著:在一二年級砍掉數學課,就可能涉嫌違法。
可他在72歲時又冒了這個「大不韙」:實驗班的學生一二年級不上數學課,三年級開始上。騰出來的課時上說話、閱讀、藝體、常識等課程。
3年多過去了,實驗班的「小白鼠」已上四年級,數學平均分比普通班高出11.5分;語文平均分比普通班高15.3分。
這種現象雖贏得了教育主管部門和專家的肯定,但外界質疑聲沒斷過。
12月5日,吳震球對上遊新聞記者(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說,「外界說我違法是有道理的,但我的理解是我在推行課改。我就喜歡和娃娃們呆在一起,一天不見他們就難受。來正揚小學上學的學生家長都是信得過我的。質疑就質疑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2月5日,湖北赤壁正揚小學三年級學生使用的數學第一冊。
六個理由
小學課程,吳震球什麼都會教,尤其擅長數學。不過,最會教數學的他卻篤信:一二年級不該開數學課。
「一下學兩門,上午沒學好下午學,下午沒學好明天補學。老師批評,家長責罵,同學笑話,十天下來,不快樂了,產生厭學。」吳震球告訴上遊新聞記者,幼兒園時,孩子的主要任務是遊戲,在玩耍中學習。一年級一直是語文、數學兩門主課「並開」,使得幼小銜接坡度過陡,低年級學生負擔過重壓力過大,不利於學生身心正常發育。
吳震球介紹,低年級年齡階段孩子的思維特徵是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讀讀背背、唱唱跳跳,不適合學習以邏輯思維為主要特徵的數學。打個比喻:一年級教材中有個9+4,教材要求:看9想4,把4分成1和3,9和1湊成10,10加3等於13。這是典型的邏輯思維鏈,超越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
「他人讀題依賴症的影響潛移默化,有些孩子到了中學,做題還有不認真審題的現象。」吳震球介紹,一二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基本上是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學校老師讀題、在家裡家長讀題、考試時監考老師讀題。這樣一來,不讀題學生就不會做題,這樣容易形成讀題依賴症。
現如今的一二年級數學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學前教育學會的,有一部分是孩子自然成熟的生活嘗試,這些沒有必要編入教材浪費學生時間,「認知人民幣,孩子這麼聰明,會不知道一塊和十塊錢的區別?」
「先易後難,先簡後繁是規律。之前的教材中都是先認識正方形再認識正方體,現在的教材先認識正方體再認識正方形。」吳震球說,一二年級教材中個別內容違背常理。
吳震球的第六個理由是:教材中數學知識呈現級次過多過細前後跨度太大,妨礙學生系統掌握數學知識。
12月5日,湖北赤壁正揚小學,一名過生日的學生給校長吳震球分享蛋糕。
26年前的實驗
這六個理由深深存在吳震球的腦海裡。26年前,他就開始了第一次實驗,那時他是實驗小學校長。
1992年,縣城最好的小學實驗小學,招了5個班的學生。吳震球找到了時任教委主任的胡學鏞,講了他的課改想法:「一二年級不開數學課了,讓娃娃們多點時間學語文、多教他們幾首歌曲……」兩人一拍即合,在5個班中隨機安排2個實驗班。
上遊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課改實驗被納入了湖北省「八五」教育科研立項課題。
在鹹寧經商的吳偉是實驗班的學生,他對這段過往的記憶尤其深刻。「一年級時,別人在做數學作業時,我沒作業,我就偷跑出去打『魂鬥羅』,玩得很開心;到了二年級,我媽發現我好多簡單的算術法都不會,她很著急,我哪管那麼多,我說是老師不教,不怪我。到了五年級,就趕上了普通班的進度。我現在雖然經商,可我還是愛好國學,朋友調侃我是儒商。」
吳震球回憶,那一屆,實驗班的孩子語文成績一直都比普通班的要好。他們到了三年級,數學成績比普通班的要差;到了四年級,只差一點;到了五年級,基本持平;到了小升初時,兩個實驗班的語數成績人平分高於普通班三至五分。
正當吳震球想大幹一場時,他的工作發生了變化,實驗沒有繼續下去。
「幾十年來,我心裡一直沒放下的是,這項實驗沒有繼續下去。」吳震球回憶起這段往事時,眼神中流露著遺憾。
12月5日,湖北赤壁正揚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
再次實驗
2003年,吳震球又回到了赤壁,借款創辦了赤壁正揚小學。到2015年時,該校已成為湖北省知名民辦小學。
吳震球覺得條件成熟了,他又開始了課改:一二年級不上數學課,三年級才開始上。
秋季剛剛開學,一年級三個班的學生家長都被請到了學校。當吳震球宣布消息時,家長們炸了鍋。
學生楊宸郡的爺爺楊向玉回憶說,聽到這個消息,家長心裡很是擔心。吳校長講了三個理由:要靠讀題,老師、家長、學生都累;孩子的認知還是靠形象思維;初中到了初二才開物理,初三才開化學,為什麼小學一二年級不能只開語文。
聽完消息後,很多家長表示認同,經自願報名,有兩個班的孩子報了實驗班。
正常情況下,一周8節課時的數學課砍掉,增加說話、閱讀、唱遊、美工等課程;三年級開始,用第一學期學完一二年級和三年級上冊部分教材、第二學期學完三年級剩餘教材,從四年級開始按國家正常進度進行,實現4年學完六年內容的目標。
為此,吳震球編寫了三年級上冊的教材。他在教材的前言上寫著:「數學是科學之母……數學既然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在一二年級只學語文不學數學呢?今天,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不是所有重要的知識都要在起始階段學習;哪一個階段學什麼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規律逐步安排。老師問你們,吃飯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吧,但為什麼媽媽不給飯嬰兒吃,只餵奶給嬰兒吃呢……」
這本教材分為七個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質量單位的認識和計量;表內乘法和除法;長度單位的認識和測量;混合運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和周長;總複習。
這批2015年開始被實驗的「小白鼠」現在已上四年級。
12月5日,上遊新聞記者隨機詢問了四一班的5名學生,他們均說,上來就學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並不吃力。
多名受訪的公辦小學數學教師稱,吳校長編寫的這本三年級上冊教材是科學整合的成果。
12月5日,湖北赤壁正揚小學,校長吳震球在給教改實驗班的分享他的教育理念。
階段報告
今年11月26日,由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小微教授領銜的專家組來到正揚小學評估。
吳震球說,這次評估能夠順利進行,與赤壁市委市政府、教育局的重視分不開,「市委書記拉著我去了分管副市長的辦公室,副市長幫我對接了評估會的各項工作。教育局的領導到會發言,主持。」
能順利通過評估也是一波三折。
2015年秋季開學後,本有兩個實驗班,後來一些家長擔心孩子落下了數學課,打起了退堂鼓;到一年級下學期時,實驗班變成了一個。這些家長之所以堅持,是因為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吳震球的學生。
2015屆實驗班的孩子三年級期末考試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數學平均90.1分,比普通班高11.5分;語文平均90分,比普通班高15.3分。
「這個成績並不很真實。我普通班的孩子照樣是好孩子,他們不比誰差,是個別老師工作不太負責,一年半內我連續辭退了2個老師,造成了普通班經常換老師。我覺得欠他們的,現在我讓六年級畢業班的老師下到四年級去帶普通班。」吳震球說。
吳震球所說的並不真實的成績照樣說服了家長,2018年,待吳校長第四次開實驗班,學生家長爭著把孩子送進實驗班。
評估會結束時,與會專家湖北中小學素質教研中心主任靖國平評價說,中小學課程改革,是要讓孩子減負增效、提升學習能力。從正揚小學的實驗看,效果明顯。下一步,要加大實驗的樣本數,加強對數據的採集、分析,改進教學方法,對綜合素養進行觀察評價後,再逐步穩健推廣。
上遊新聞對話吳震球: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學課程是大勢所趨
12月5日,湖北赤壁正揚小學校長吳震球和身後的各種榮譽獎牌。
即便專家對正揚小學的課改給予肯定,即便當年的「小白鼠」數學成績不差反好,也消除不了外界的質疑聲:違反義務教育法、耽誤了孩子的數學課。12月6日,吳震球借用了屈原的一句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上遊新聞:義務教育法對如何開展教學有明確規定,砍掉數學課涉嫌違法。
吳震球:這樣說有道理,我能理解。但我認為我是在課改,在實驗,這並不違背義務教育法的精神。我砍掉了數學課時,讓孩子學說話、閱讀、藝體、常識等。這樣做的實質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接受知識的規律。課改之前,我就預料到要承受很多壓力,我會一直承受,還有我的教師團隊也會和我一樣承受。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上遊新聞:你創辦的是民辦學校,有聲音說你的課改是為了賺「資本」。
吳震球:正揚小學2003年就創辦了, 700多個孩子,其中的300多個孩子,要麼他爸爸媽媽是我學生,要麼爺爺奶奶是我學生。他們願意來我這裡,是因為認可正揚小學。我這裡是小班教育,又輕鬆又快樂。正揚小學早就不比公辦小學差了,我不需要賺資本,我「吳震球」三個字就是最大的資本。
上遊新聞:課改要是失敗了怎麼辦?
吳震球:2015年那屆參加課改的孩子在讀四年級,還有兩年,還沒到最後,一切皆有可能。但目前來看,他們數學並不比誰差。我也相信兩年後,他們也不會差。
上遊新聞:你覺得你的課改有全面鋪開的可能嗎?
吳震球:我相信有這樣的一天,不一定是我這個版本,但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學課程是大勢所趨。我今年75歲,我覺得我可以活100歲。我還可以課改25年,我一天不課改,渾身難受,對課改我有癮。這種癮就是想讓孩子學得更好,更快樂。
上遊新聞記者 牛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