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驕子」——七十年代末,縉雲人的讀書經歷~~~

2021-02-19 縉雲優生活

百度中是這樣解釋「天之驕子」的:「【引申意義】在八十年代,天之驕子多用來褒喻大學生,尤其是大學畢業生……」

1978.10.25入學報到後,不僅被人譽為「天之驕子」,而且自身也時以「天之驕子」自勵——感覺那是一種社會責任,那是一種歷史使命。

 

我們的校園寄居在麗水地區農科所(現在實驗中學所在)的地域中。教學樓是一幢二層的房子,食堂是用油毛氈臨時搭就的四周都是田疇的簡易房,宿舍是農科所的幾排紅磚小矮房(當然,一年後即遷入三巖寺)。

簡易的建築,簡陋的環境,並沒有影響我們的學習積極性。彼時,社會上使用率最高的一句話是「把被耽誤的10年時間補回來」。我們也是這樣想的,我們更是這樣做的。

在那孤單的教室裡,我們找回了當年聽課的感覺。面對《現代漢語》、《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古代漢語》、《古代文學》、《外國文學》、《世界文學史》和《寫作》這些專業基礎課,我們是那樣地專注聽講,那樣地認真筆記,那樣地如饑似渴,簡直就像一塊乾燥的海綿浸入學問的海洋盡情地吮吸知識的甘露。即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些公共課,也是毫不馬虎。

筆記非常認真,不僅內容全面而且力爭重點突出,不僅字跡清楚而且字體蒼勁;不僅自我完善而且完善於他人。甚至,筆記本都有學科與編號,井然有序。我同桌遂昌陳的筆記本,全用白紙裁釘而成,不僅節儉而且顯得大氣。

 

我們都有早晚自修,但時間上早上我們會更早,晚上我們會更晚。

當時的中文系,有大量的文言名篇要背誦。

不僅先秦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天問》要背,而且秦漢賈誼的《過秦論》(上、中、下)、李斯的《諫逐客書》、晁錯的《論貴粟疏》、曹植的《洛神賦》要背,甚至唐宋韓愈的《師說》、《馬說》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洵的《六國論》、曾鞏的《墨池記》、王安石的《祭歐陽文忠公文》、蘇軾的《喜雨亭記》、《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都要背。

面對繁重的背誦任務,即使是記性好的同學也勉為其難,年齡偏大(當時同學年齡相差懸殊:小的十七八,大的三十二三)記憶力減退的同學就真有些力不從心了。於是,只能早上起早些,摸著黎明前的黑暗來到教室朗讀——有時詩為證:

天將曉,

雞未啼,

朗朗書聲迎晨曦。

 

《過秦論》,

《墨池記》,

為學就該爭朝夕。

 

一遍遍,

一句句,

為善不辭費心力。

 

有時為了背完那一篇,同學們吃完早飯回教室了,還在那裡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吐,被戲喻「還在『擠牙膏』啊?」

晚自修時間,忙完各門作業已幾近放學,又抱起那佶屈聱牙的文言文輕讀起來。讀著讀著,教室同學逐漸減少。接近深夜十一點了,仍有十來位同學還在「秦孝公據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志……」、「是以牧民之道,務以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臣……」,且夜彌深書聲益加宏亮遠揚。——也有我半是揶揄半是自嘲的打油詩為證:

 

夜半鐘聲響,勸君少空忙。

燈下多枉然,不如早上床!

 

辛勤的付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我們的學科成績幾乎都在85分以上,達到「優秀」級別。尤其是寫作課,大得朱和舫老師的青睞,不僅幾乎每篇作文都要謄抄在稿紙上張貼在《習作園地》,而且不少篇章都被老師在講臺上褒讀。其中「詩歌」作品,不僅常常作客於校學生會主編的文藝刊物《括蒼》,其中《獻給空中英雄》曾獲中文系詩歌創作一等獎,甚至是同班陳H蓓同學參加「省普通話朗誦比賽」榮獲第17名的「誦本」。

當然,我們也有調皮,也曾「油條」。我們曾經「翹考」——你沒看錯,是「翹考」,那可是比「翹課」更為嚴重的違紀行為。

那是大二上學期期末,剩下最後一堂《現代漢語》未考。我與學兄趙Z瑞在教室複習,看見窗外的雪花越飄越大越飄越緊,甚至地上漸漸地積起了一層薄雪,心想「馬上就會『封路』,馬上就會停車。不及時回家,恐怕就要在麗水在學校過年了……」

趙兄一提議,兩人一拍即合,馬上放下手中課本,根本不曾請假就跑回寢室拎起小包往汽車站趕。雪花飄飛中搭上開往縉雲的客車,在雪花飄飛的縉雲洋橋北頭縉雲旅館前搭上三溪人吳金土駕駛的中型拖拉機,順利回到三溪老家,提前一天過起了寒假。

是年寒假,心中總有幾分忐忑,但總往好的方向想:「任課老師李立進是縉雲籍,總不至於做得太絕……」

果然,新學期開學不久,一天課外活動時間,正在打桌球的我被同學告知「李老師請你去實驗室補考《現代漢語》,現在,馬上。」

我來到時,趙Z瑞已經在。我們進行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補考。

兩天後,李老師發回試卷,我的補考成績是86分。

後來想想,挺對不起李老師的,也挺對不起「天之驕子」。

畢業入職為師終身,時而想起慚愧每每。

 

相關焦點

  • 七十年代的農村,我們是如何上學讀書的
    七十年代的農村,我們是如何上學讀書的我大概是在71年2月份(春節之後)的某一天,開始報名上小學一年級,當時我是6歲過一點。那個時候沒有學堂,我們相鄰兩個大隊的學生共在一個廟裡讀書,桌子板凳要自己帶。那個廟不是我們大隊的,我外婆家就住在廟墩下面。
  • 七十年代末的長沙 裝著電梯的火車站 又一村製作的另類生日蛋糕
    七十年代已經安裝了電動扶梯的長沙火車站天心閣,三國時代長沙城的遺址在又一村飯店裡舉行生日聚會的年輕人,飯店裡師傅做的生日糕點有點與眾不同。位於長沙坡子街的火宮殿,可以說現在已經成為長沙小吃的一張名片。70年代末的時候這裡有職工160人沒,可以容納1000人就餐。
  • 推薦十篇主角在七十年代的愛情小說!
    01、《七十年代穿二代》 作者:麻辣香橙小說簡評:現代女大佬穿越到1978,穿成了受氣跳井的小媳婦,男人跳出農門讀大學去了,公婆一心把拖後腿的兒媳掃地出門。02、《奮鬥在七十年代》 作者:山楂丸子小說簡評:潘陽一夕之間回到七十年代,變成她爺爺潘兆科,不但家徒四壁,一無所有,還有五個蘿蔔頭圍著她要吃的要穿的。潘陽似被雷劈中般難以接受,震驚之餘,還得要想辦法餵飽這群蘿蔔頭,眼看蘿蔔頭們挨個長大,還得給他們蓋房子……。
  • 90年代大學生真實生活老照片:當時的天之驕子,寢室生活是這樣
    20世紀90年代大學生真實生活與歷史老照片:這組老照片記錄了90年代大學生的青春,他們大多出生在70年代,那個時代的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那個時代的大學生走向社會後,有的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還有很多上市公司的CEO。圖為兩名男生拿著卡拉OK本和麥克風在宿舍唱歌。
  • 七十年代末的天津 每個地方都留著時代印記 老天津一眼便能想起
    七十年代末當時天津的轄區面積1.12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00萬。海河從這裡入海,緊鄰渤海灣,是河北的出海口,這裡也是京山鐵路、津浦鐵路的交匯點,所以天津是當時陸上運輸的重要節點。
  • 七十年代末,黑龍江最大貪汙犯被判死刑,貪汙的金額竟然多的嚇人
    七十年代末,黑龍江最大貪汙犯被判死刑,貪汙的金額竟然多的嚇人大家都知道人的能力越大就說明他擔當的責任也就越大。在當時的80年代這麼多錢藏在個人的腰包裡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了。當時的老百姓聽到這個新聞之後是非常震驚的,覺得她根本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裡。對她的最終槍決,大家都是拍手叫好。
  • 穿回七十年代,奶奶是孫女控,父親疼女兒,她被寵成寶,年代文
    哈嘍大家下午好啊,今天小編為大家送上的小說推薦是5本年代文,穿回七十年代,奶奶是孫女控,父親疼女兒,她被寵成寶!(點擊上方免費閱讀)《我成了六零後》——老羊愛吃魚小說點評:穿回七十年代,奶奶是孫女控,父親疼女兒,她被寵成寶!寵文+種田文,作者文筆不錯,就是這本小說與其說是年代文,但其實更像架空文,一些細節經不起推敲。
  • 七十年代民辦教師養老文件下發?
    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件事,你想去的地方,你喜歡的人,你嚮往的事物,都和你有著很遠的距離,原因是什麼。因為你和讀書之間的距離,就是你和你喜歡的事物之間的距離。離讀書越遠,自己就越淺薄。就算不是為了錢,那就是增長自己的見識,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會擁有更多的選擇。
  • 在禁書年代的讀書經歷
    任賾/文我們這一代人,公認是讀書少的人。除了老三屆高三的同學,都沒有能完成中學六年學業。從1966年6月起學校的圖書館就關閉了。但是,在那個年代,我們要想讀書,只好犯禁,思想上犯禁,行動上犯禁。就從我說起吧:因為想讀書,我曾經「rua」書多次。我也知道其他知青的一些故事。現在就把我和一些朋友的共同回憶儘量依實記錄下來,或可看作是更大範圍知青讀書現象的一個樣本。非隨機樣本,取決於許多具體境況,未必反映全貌。一最初是文革中,在學校。
  • 女主手握空間利器,翻手覆雨,在七十年代發家致富!異能+七零文
    女主手握空間利器,翻手覆雨,在七十年代發家致富!異能+七零文大家好,歡迎來到花棗影視!茫茫人海相遇是緣,想必大家在生活中有閒暇的時間都會選擇看一些電子小說吧,那麼今天小編就給你們分享一下三本精彩的異能+七零文:女主手握空間利器,翻手覆雨,在七十年代發家致富,看看有沒有你們鍾意的小說~快來看看吧~第一部《七零紀事》——梨泫秋色簡介
  • 羅伊·雅各布森:六十年代挪威與七十年代上海的三文魚
    羅伊·雅各布森六十年代的挪威與七十年代的上海走走:這個故事所發生的年代,以及那個時候的挪威是怎樣的情況?羅伊·雅各布森:1960年代初期,二戰之後的挪威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時和挪威一起處於歐洲底部的還包括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等國家。在此之前的1940年代和1950年代,挪威迎來所謂的社會民主主義風潮,但是到六十年代他們才發現石油,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挪威走向繁榮。
  • 盤點十本超火的完結年代文,女王不在家《福寶的七十年代》上榜
    今天小編要推薦給大家的是盤點十本超火的完結年代文,女王不在家《福寶的七十年代》上榜1,書名:《七零年代文工團》 作者:臧白小短評: 女主前世是舞蹈演員,穿越後成為北京胡同裡的一個普通女孩,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軍區文工團,後來又進入總政歌舞團。男主是女主在文工團的戰友,是軍區副司令的兒子。
  • 七十年代港臺街拍,半個世紀前的流行,引領時尚的年輕女子
    【尖沙咀街拍】六十年代以前,老一輩港臺人的內心歸屬於傳統的中國文化、生活方式。他們穿皮鞋、高跟鞋,長衫、旗袍;男油頭、女燙髮非常普遍。六十年代以後,他們的後代受西方基因影響,仿效歐、美、日服飾,引領時尚風潮。
  • 年代文《福寶的七十年代》:蠢萌錦鯉小福星的舒心生活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年代文,《福寶的七十年代》,蠢萌錦鯉小福星的舒心生活,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書名:《福寶的七十年代》作者:女王不在家進度:已完成 風格:年代文、穿書、家長裡短、爽文《福寶的七十年代》就推薦到這裡了,如果你也喜歡這類小說,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也可以選擇收藏關注。往期回顧,請點擊下方。
  • 七十年代同齡人進來交流如何教育孩子成才
    我在農村長大,我是七零後,耳聞目睹了不少教育孩子的案例,在七十年代,體罰孩子的佔多數,而條件較好的家庭很少有體罰孩子的,見證了有些家長獨斷專行,打罵孩子多了,培養出的孩子性格懦弱,所以我曾經發誓不去打罵、體罰孩子,但事實證明我失敗了,孩子教育很失敗,不知道大家的經歷是怎樣的,有沒有經驗可以分享。
  • 午間閱讀 | 在禁書年代的讀書經歷
    那種經歷中,「rua」書行徑令人抱愧,精神追求令人讚嘆。但是,在那個年代,我們要想讀書,只好犯禁,思想上犯禁,行動上犯禁。就從我說起吧:因為想讀書,我曾經「rua」書多次。我也知道其他知青的一些故事。現在就把我和一些朋友的共同回憶儘量依實記錄下來,或可看作是更大範圍知青讀書現象的一個樣本。非隨機樣本,取決於許多具體境況,未必反映全貌。一最初是文革中,在學校。
  • 軍嫂空間文,她被空間帶回七十年代,成了他心尖上軟乎乎的小媳婦
    導讀:軍嫂空間文,她被空間帶回七十年代,成了他心尖上軟乎乎的小媳婦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雷雷的小說推薦頻道,現在越來越多書迷們喜歡軍婚小說,很多小說都是那麼的精彩,書友們百看不厭。今天雷雷跟大家推薦一些好看書籍,接下來推薦的是好看的軍嫂重生文,小編最喜歡第一本《重生七零末》她被空間帶回七十年代,成了他心尖上軟乎乎的小媳婦,虐渣賺錢不用愁。一起來看一看吧!第一本——作者:夜落千語《重生七零末》簡介:她被空間帶回七十年代,成了他心尖上軟乎乎的小媳婦。某人卻攬過她的肩:渣渣們交給我,你負責嫁給我就行!
  • 「年代文」《八零年代掌中嬌》《七十年代白富美》等小說
    1 穿進年代文裡的女軍醫2 七零小軍嫂3 七十年代白富美4 八零年代掌中1 穿進年代文裡的女軍醫作者:冬日奶茶完結,約43萬字【俏麗女軍醫VS冷峻上將】>2 七零小軍嫂作者:五葉曇完結,約59萬字3 七十年代白富美
  • 七十年代小學課本《語文》第七冊
    七十年代小學課本《語文》第七冊
  • 穿書年代文推薦!女主她在七十年代給反派的三個孩子當媽
    之前看的年代文都是家長裡短的,非常輕鬆溫馨今天給大家強烈推點不一樣的穿書年代文小說,《七十年代喜當媽》,女主她在七十年代給反派的三個孩子當媽,帶點刑偵情節的小說,不知道大家可否喜歡。《七十年代喜當媽》作者:海棠無眠進度:已完成 主角:趙麗芳、殷秀成超短簡介:反派一家相親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