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工廠可以與哪幾種業態相結合,助力工業研學旅遊轉型?

2020-12-18 奇創旅遊集團

上期文章,我們介紹了工業研學的發展背景,並以觀光工廠為主要形式,研討了觀光工廠的特性及工業研學的開發要點。觀光工廠在傳統產品製程參觀的基礎上,強調展現產業知識、產業文化、休閒質感及企業文化。本文,我們通過臺灣「觀光工廠」系列案例,分析觀光工廠的開發要點,為觀光工廠的實踐研發提供可借鑑的意義。

觀光工廠通過企業工廠置換為旅遊資源,是打開研學市場的典型。臺灣觀光工業工廠轉型文創產業,以本質文化內涵為基點和核心,不斷的推出迎合當下潮流的產品,將工業生產主題體驗、親子研學教育、創新業態延伸(主題博物館、主題餐廳、主題樂園等)、特色旅遊購物相結合,創造出新的經濟活力。

一、臺灣巧克力共和國

巧克力主題工廠

位於桃園縣八德市,佔地2500坪,耗資3億,2012年建造成東南亞第一座巧克力博物館,建築外型以現代簡約線條,置入大量源自巧克力的創意概念,並融入綠能與環保概念。巧克力共和國提供巧克力文化、知識、歷史並結合觀光旅遊,期許成為寓教於樂的巧克力殿堂、臺灣最新地標——從巧克力生產,製作,包裝的全流程展示,到親子互動的巧克力DIY項目。巧克力共和國依靠自身成熟的巧克力生產技術,轉化為旅遊資源,並開拓巧克力課程,巧克力製作體驗等項目,吸引了大批親子遊和前來嘗鮮的遊客。

3大功能區

一層為商業區,二層為巧克力知識區,三層則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DIY體驗區。

動靜結合,寓教於樂

展場內,展示了巧克力3500年的歷史及可可相關農作的詳細介紹,並將可可果如何變成美味巧克力的過程娓娓道來。宏亞食品巧克力觀光工廠除了自行參觀,也可透過工作人員有趣的導覽,吸收豐富的知識,更可報名參加巧克力DIY課程,透過專業人員帶領,製作獨一無二的巧克力。舊有工廠生產線參觀步道,則將宏亞明星商品——77乳加、大波露、起酥線等生產線公開,讓大家能親眼目睹這些陪伴大家長大的商品生產的過程。走一趟宏亞食品巧克力觀光工廠,猶如讀了一本豐富的巧克力書籍及烘培產業的專業教科書。

特色產品與趣味活動

①動手能力培養:在老師的帶領下製作巧克力棒、巧克力點心(獨特臺灣風味與世界可可結合),巧克力製作之旅:可自行妝點喜愛的圖案,在專業甜點師傅細心有趣的教導下,通過巧手體驗後,完成獨一無二的巧克力

②特色趣味季節活動:2019巧克力抓周迎福氣、一起GO PARTY等。

二、臺灣紙箱王

「紙製品」主題工廠

位於臺中市,臺灣紙箱王的前身,是冠球印刷行業下的製造品牌,經過一輪產業轉型之後,紙箱王品牌正式成立,在臺中大坑,高雄火車站等設立了以「紙製品」為主題的博物館,門市店等。

文創產品,創意體驗

全臺獨一、手法精湛的紙品創作,囊括生活中的各種創意巧思;從堅固耐重的紙箱桌椅、寫實富有創意造型紙燈飾、到可以烹煮的紙火鍋餐碗…等,建構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紙的異想世界;高聳林立在園區中的世界地標,打造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紙藝世界地景;逼真寫實的紙箱動物展示區,透過紙的特性與獨特的結構設計技法,呈現全臺唯一的紙箱動物園;讓人人都看得懂,無門檻的紙藝創作殿堂。紙箱王獨具創意的產品塑造,也吸引了大批死忠粉,紙箱王也針對目前的市場環境,在銷售創業紙製品的同時,開啟「紙箱小學堂」等教程,滿足顧客的製作欲望。

造勢活動不停歇

①穿學士服即可免費入園!! 打卡拍照周周抽免費入園卷②文創、數位、3D、藝術【臺灣文創藝術博覽會】(7大特別邀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灣木雕協會、臺灣陶藝學會、臺中市雕塑學會、朝陽設計學院※1000件國內外藝術家創作展出50場以上藝術表演15000坪展覽空間)③2019春遊 新社-大坑 臺中深度文化之旅。

三、果風小鋪Sophisca·臺灣

作為臺灣第一家專門生產糖果的企業,為了迎合本土化發展, 菓風小鋪於2012年精心打造了集售賣與DIY製作為一體的菓風糖果工廠。除了銷售各類高顏值的糖果產品之外,菓風糖果工廠還特別開設了親子遊活動,通過展示糖果的製作過程,家庭參與製作等方式,讓單純的糖果工廠變得有互動性,更加有趣,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能收穫到樂趣。

菓風小鋪觀光工廠轉型文創產業,通過糖果工藝展示、交互式體驗,讓孩子獲得社交能力提升和生態生活教育。

產品設計

菓風小鋪新竹麥芽糖工房及宜蘭糖果工房出售各類高顏值、有賣點的趣味糖果,其中工廠內部的DIY研學項目是一大賣點。

DIY教學:親子可以同樂的DIY手作教室,提供了巧克力DIY的活動,每個家庭、朋友都能享受自己動手做的成就感。經過指導,每個人都可以做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手工巧克力,不僅好吃也好玩。

現場教學:交互式體驗,讓菓風的DIY項目幾乎場場爆滿,為此,公司專門安排了生產人員,在工廠的透明車間裡,向大家展示糖果的製作過程,緩衝等待的時間。製作過程讓一起參與體驗,剛出爐的手工糖就直接給予現場觀賞的民眾試吃,親眼所見且現場吃到的體驗。

生態教育:踏出工房後,最令小朋友感到好奇的,就是前面池塘水溝內的蝌蚪,這也是另一個生態教室,是家長教育小朋友生命教育最好的地方。螢火蟲是夜晚的精靈,不論是帶著伴侶或是全家大小一同欣賞,帶著小朋友做環境生態教育。

巧克力DIY:小朋友透過模具和DIY彩繪筆,可以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在家長的陪同協助下,完成讓自己開心且好玩又好吃的作品。巧克力可以自由搭配糖果和棉花糖,不僅點綴巧克力本體讓顏色繽紛亮麗,也能讓巧克力更富有多層次的口感。

開發要點

工業研學以觀光工廠的形式展開,後期依靠特色文創產業賦能轉型,通過「五感」體驗和在地化包裝打造具有互動體驗和教育意義的活動場所,文化情感內核、互動體驗包裝缺一不可。

1、產業有基礎

觀光工廠多數都有「某某第一」的名號在,例如:全臺第一座微生物主題博物館、首創全臺第一支三星蔥蛋卷等等,有強大和牢靠的產業基礎,在加以特色點綴,成為觀光工廠的核心所在。

2、產品有特色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按照核心產品+衍生產品+配套服務的邏輯,核心產品即為企業本身的產品,衍生產品則圍繞核心產品展開,諸如花旗參的冰淇淋、羅董豆奶的手工豆花等,在這些觀光工廠中最常見和重要的配套服務就是導覽解說,部分食品工廠還有餐飲服務。

3、文創衍生有創意

臺灣觀光工廠從地方品牌建立與發展的角度切入,運用訴說品牌故事的方式,向更多消費者呈現臺灣當地的美好的人與事物,展現出公司的經營價值以及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懷,提高了消費品的附加價值,用原創故事為消費者創造值得回憶的感受已成為主流。羅董LOTON有機豆奶、三星蔥蛋卷、燈泡珍珠奶茶、人參冰淇淋……這些新奇的組合和新的技術手段是這些觀光工廠的巨大吸引力。

4、互動式體驗激活工業旅遊

觀光工廠不是產品的賣場,而是產業的秀場,是通過塑造多維感官體驗來抓住顧客的注意力,結合「傳統再造」、「體驗經濟」、「藝文展覽」等元素,再加上寓教於樂的活動,改變其消費行為的「表演舞臺」。

在互動體驗方面,DIY手工製作是最普遍的方式,各種DIY、簡單的產品製作學習、趣味的課程開發等寓教於樂,同時也是最好的產品宣傳,最能夠讓遊客浸入產業文化的方式:DIY製酒;DIY商品包裝、制餅;製作蠟藝等等。再輔以遊戲、教學課程、品嘗等形式,共同構成深度體驗體系。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渴求對科技的認知,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讓科技能夠逐漸走入尋常人的生活。科普活動、科技體驗在研學旅遊中更具吸引力。下期文章,我們將著重介紹科技研學,緊隨新的形式、總結開發經驗。

本文為奇創旅遊規劃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研學+旅遊丨臺灣觀光工業工廠轉型文創產業
    研學目的地的打造,對於有旅遊資源和沒有旅遊資源的目的地來說,都是一次機遇。對於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目的地,自然是一則利好消息,而對於缺少旅遊資源的,以工業為主要發展動力的目的地,是否就要望「研學」而興嘆,白白錯失這一片龐大的市場?恰恰相反,沒有自然資源的目的地也可以做旅遊,以產業為基礎,發展產業研學、帶動周邊旅遊經濟。
  • 從「觀光工廠」到工業研學
    這些工廠力求突破營運瓶頸,紛紛效仿已在歐美、日本蔚然成風的「觀光工廠」和日本的「工廠見學」,轉型為保有生產製造又開放廠區觀光的「觀光工廠」。「觀光工廠」是一種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遊景點,以工廠生產設施、生產流程、工人作業等工業生產風貌作為旅遊項目,配以相應的解說、導覽、DIY體驗等服務,讓遊客獲取觀光、休閒、科普、手工製作、購物等多元化體驗。
  • 研學旅遊丨工業研學旅遊目的地打造案例
    自2016年研學旅行的政策出臺後,研學目的地的打造也進入了一個「白熱化「的狀態,研學+旅遊的結合為大眾旅遊產業更新升級又填新瓦。我們也一直在為大家分享有關研學目的地打造的相關案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7個臺灣觀光工業工廠轉型文創產業,以本職文化內涵為基點和核心,不斷的推出迎合當下潮流的產品,將工業生產主題體驗、親子研學教育、創新業態延伸(主題博物館、主題餐廳、主題樂園等)、特色旅遊購物相結合,創造出新的經濟活力。希望為我國的研學旅行項目經營者在如何下利用自己的產業優勢發展旅行項目,甚至開展研學旅行帶來啟發。
  • 福建觀光工廠:工業與旅遊新業態的融合之路
    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工業旅遊作為一種全新業態被廣為提倡。悄然興起中的觀光工廠,便是工業旅遊的重要形態之一。它基於傳統工業的生產場景、工藝、設施,輔之以解說、導覽、DIY等服務,讓遊客獲得有別於傳統旅遊的體驗。作為介於二產與三產的中間形態,觀光工廠一方面豐富了旅遊產品體系,另一方面為傳統製造業轉型提供了新的路徑。
  • 臺灣宜蘭,觀光工廠模式研究,工業研學目的地開發五大標配
    隨著傳統工業在改造升級中退出舞臺,利用這些工業遺產開展工業旅遊,不僅能夠保護工業遺產,也能夠為地方經濟的轉型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因而成為東北很多城市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手段。工業研學作為工業旅遊的多元化表現形式,拓展了工業旅遊的範疇。工業研學成為工業旅遊重要的發展模式。
  • 工廠變成觀光勝地,工業旅遊為全域旅遊添彩
    「觀光工廠」是一種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遊景點,以工廠生產設施、生產流程、工人作業等工業生產風貌作為旅遊項目,配以相應的解說、
  • 福建觀光工廠:打造工業與旅遊的融合之路
    中國網7月6日訊 作為較早引進觀光工廠業態的省份,福建於2015年啟動省級觀光工廠評定計劃。兩年間,福建省共有兩批共59家觀光工廠進入這一名單。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工業旅遊作為一種全新業態被廣為提倡。悄然興起中的觀光工廠,便是工業旅遊的重要形態之一。
  • 臺灣工業旅遊之觀光工廠
    觀光旅遊,這是傳統旅遊的一種叫法,那工廠旅遊呢?觀光工廠!這其實就是工廠的旅遊,所以我們一看,這觀光工廠其實就是工業旅遊,這個概念並不貼切,所以並沒有推廣開來。而工業旅遊這個概念貼合工業場所用來旅遊的妙用,所以,工業旅遊流行開來。
  • 福建企業轉型升級,一大批觀光工廠等你來玩
    近年來,在工信等部門的牽頭上,我省引導製造業企業創新業態模式,推進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工業旅遊新業態,一大批觀光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德化,陶瓷行業的龍頭企業——順美集團建立陶瓷文化世界,佔地面積210畝,集陶瓷生產研發、文化創意、創作體驗等為一體 。
  • 安東尼觀光工廠店助力打造珠三角「織夢小鎮」
    其中,紮根張槎14年之久的安東尼(國際)有限公司,近年以「全國絲光棉針織服裝產業品牌示範區」骨幹企業的姿態,積極培育新業態、開闢新戰場,推出安東尼觀光工廠店引領張槎針織產業轉型升級。結合當下大熱的「工業旅遊」概念,安東尼(國際)將旗下一個服裝賣場改造成了集體驗、觀光、特惠購物休閒一體的觀光工廠店,並於2017年正式開業。該店總建面超7000㎡,雙層規劃,從棉花種植到衣服成品,從DIY設計到服裝的個性化定製,都可在此體驗。店裡還設有書吧、咖啡吧等,顧客可在此小坐休息。在應對電商衝擊方面,該觀光工廠店亦獨具優勢。
  • 研學旅遊
    報告指出,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遊產業跨界融合,研學旅行市場需求不斷釋放,未來3~5年中國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將超千億元。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的工業發展速度較慢,但有不少工業品牌,未卜先知,果斷轉型觀光工廠項目;今天的臺灣觀光工廠,已經逐漸成為了親子遊,研學遊的首選。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臺灣的幾個優秀觀光工廠項目。
  • 臺灣工業旅遊(觀光工廠)概況
    觀光工廠其實就是當今的工業旅遊,臺灣人說的觀光工廠也就是產業旅遊,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部小編認為臺灣的翻譯還是比較正確的,小編在以前也曾闡述過這個觀點,工業旅遊其實翻譯成產業旅遊比較合適。世界的工業旅遊大概是源自歐洲英、法、德,轉入美日,進入臺灣,而今中國、俄羅斯等博採眾長,工業旅遊漸漸進入頂峰。下面我們進入正題,了解一下臺灣的工業旅遊概況。臺灣人眼中觀光工廠的緣起觀光工廠之源起可以追溯自十八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某座木器工廠開放予外人參觀,而成為當今普見於世界各國之觀光工廠的濫觴。
  • 福建著力"旅遊+工業" 再次命名30家"觀光工廠"
    據了解,培訓班邀請了臺灣明新科技大學林致遠博士作關於《觀光工廠規劃與故事營銷》講座,同時邀請了華僑大學旅遊學院黃遠水院長作《福建省觀光工廠建設與服務規範》專題輔導,福建省旅遊局政策法規處負責人對首批觀光工廠的創建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並對下一步工作做出具體安排。
  • 工業旅遊如何發展
    隨著,社會產業結構轉變與人們對旅遊資源的重新理解從而拓展出來的一種旅遊新概念和產品新形式。工業旅遊不僅是一種旅遊的創新,更是一種跨界的產物。工業旅遊把旅遊、科普、教育結合在一起,通過工業場景加上科普內容,以及教育知識,從而形成了一種合力,產出非常好的旅遊產品為企業提升品牌效益的同時,為社會提供了高質量的科普教育資源。
  • 串聯景點 泉州觀光工廠謀求「旅遊+工業」新突破
    這些天,福建省首屆觀光工廠培訓班在泉州舉行,100多位來自全省各地的旅遊部門代表、觀光工廠主管及部分高校旅遊專業專家齊聚晉江,學習泉州觀光工廠的好經驗,謀求「旅遊+工業」的新突破。近年來,隨著泉州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不少泉州企業紛紛結合自身特色產業基礎,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觀光工廠,開啟了「旅遊+工業」的新模式。
  • 串聯景點 泉州觀光工廠謀求「旅遊+工業」新突破(圖)
    這些天,福建省首屆觀光工廠培訓班在泉州舉行,100多位來自全省各地的旅遊部門代表、觀光工廠主管及部分高校旅遊專業專家齊聚晉江,學習泉州觀光工廠的好經驗,謀求「旅遊+工業」的新突破。­  近年來,隨著泉州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不少泉州企業紛紛結合自身特色產業基礎,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觀光工廠,開啟了「旅遊+工業」的新模式。
  • 工業研學旅遊「技能滿點」,「文旅+工業」助推經開闊步前行
    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居民的休閒旅遊消費需求日益提升,工業企業對旅遊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工業旅遊越來越受到重視,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遊客也開始走向工業企業的開放工廠、科技觀光園、遺址公園等,這其中,不少學生家長顯得尤為熱情,在企業的開放工廠,家長不僅能帶孩子感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
  • 臺灣盛行的「觀光工廠」是怎樣的旅遊體驗?
    「觀光工廠」是近年開始在臺灣流行的旅遊項目,其結合「傳統再造」、「體驗經濟」、「藝文展演」等元素,再加上寓教於樂的活動,成為春節等節假日臺灣全家出遊的熱門選擇。「觀光工廠」是怎麼興起的,在臺灣有哪些「觀光工廠」值得一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一下。
  • [專題研究]小微旅遊觀光工廠的異軍突起
    在國內,最早出現觀光工廠的是臺灣地區。早在20世紀60年代,臺灣傳統產業探索轉型升級,許多中小企業結合理念轉變、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等思路,賦予工廠深刻的文化內涵,把工廠與創意旅遊相結合,打造成獨具特色的「觀光工廠」。
  • 臺灣彰化官員:「觀光工廠」豐富在地旅遊產業、助企業轉型
    臺灣彰化縣政府官員:「觀光工廠」豐富在地旅遊產業、助企業轉型中新社彰化9月5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人們印象中的彰化是農業大縣,其實這裡也是很多大企業發跡的源頭。『觀光工廠』豐富彰化旅遊產業,讓更多人了解彰化,同時幫助在地企業嘗試轉型。」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副處長湯國榮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介紹,彰化不只有八卦山、鹿港小鎮等自然和人文景點,16家企業開辦「觀光工廠」也頗具規模。這使彰化逐漸形成有別於其他臺灣縣市的本地旅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