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特長,也可以解釋為因為熱愛,所以願意比旁人付出更多努力,每一個願意這樣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有特長」。
比如經常聽到的體育特長生、美術特長生就是這樣的,這些特長生真的在天賦上比其他人高很多麼?
其實不然,就拿美術特長生來說,這些特長生最終有幾個能成畫家的麼?答案是很少,少到都不用權威機構去統計其中的比例,只要百度上隨便搜索下就知道了。甚至這些特長生從學校畢業後走向的崗位都有很大比例與美術無關。
------- 給孩子更多選擇、更大空間 -------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什麼東西,我們是為了培養孩子的一種生活能力或者生活方式而去學習。
我們要在培養孩子擁有一種專業特長的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抵禦誘惑戰勝不良情緒,提高自己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優良品質。
給孩子更多選擇,更大空間是很重要的。
有這麼一個例子:
有一個漂亮的魚缸,裡面養著一些熱帶雜魚,兩年了依舊只有三寸之長。有一天,魚缸不小心被打碎了,人們便把這些魚養在了一個噴泉水池裡了,兩個月後,人們驚訝的發現,這些魚竟長大到一尺多長。
大家紛紛議論是什麼原因讓魚一下子長那麼大,有人說是噴泉裡的礦物質促進了魚的成長;也有人說是因為噴泉裡的水是活水,有利於魚的生長……
總之,眾說紛紜,後來,一位養魚專家一語道破了天機:那就是噴泉池要比魚缸大得多。
------- 孩子的特長都是後天培養的 -------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只能看到孩子是否具有某種天賦,而無法看到她有什麼特長。孩子的特長都是靠父母培養出來的,沒有孩子天生擁有特長。
------- 培養興趣的目的 -------
很多孩子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大人要讓他們學這個,甚至大人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要逼孩子學這個東西。
很多父母都是看人家孩子學然後就讓自己孩子學,至於學習的目的是什麼父母自己都不清楚,有的是單純的跟風,有的則是覺得多學多好,這樣怎麼能怪孩子不能堅持呢!
如果一個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一件事情,他又怎麼可能會堅持呢?他又能拿什麼來堅定自己持之以恆的信念呢!
-----明確學習目的才能更好的堅持-----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什麼東西,我們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習。
一個人能夠成功,不是要具有某種特長,而是具有某種成功的素質,而這種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從小對孩子培養特長開始。
當然更需要父母對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嚴格要求。一個沒有自控能力的父母也無法培養出一個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言傳身教永遠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另外培養孩子過程中需要制定許多計劃,來輔助孩子執行計劃,家長們可以用類似「小小計劃」這類兒童激勵類APP來進行培養計劃的規劃以及對孩子的監督。
總結起來,特長需要在孩子偏好的基礎上(不一定是學術領域),長期地練習,才有可能變成這個人的特長,在單一的考試成績之外,真正豐富這個人的維度,從而無形中擺脫成績比較的激烈競爭,成為人生畫布中亮麗的一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