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夏,邢曉帆,童裝,周羿燊,童星,電商,培訓點,周念麗,家長,-上海...

2020-12-19 東方網

  原標題:貓步裡的童年

圖片說明:在一家培訓學校,老師正在糾正小模特的形體問題。陳凱姿攝

圖片說明:T臺上的小模特(潮童星學院供圖)

  東方網2月27日消息:慄子的姐姐說,自從媽媽瘋狂愛上童星阿拉蕾後,就立志把妹妹變成另外一個阿拉蕾。2016年10月,剛滿4歲的「素人萌娃」阿拉蕾參加了湖南衛視真人秀《爸爸去哪兒4》,網上人氣高漲。那時,慄子還不到3歲,連話都說不好。

  懷著「一定要讓孩子成名」夢想的慄子媽,苦於無人脈無資源,只有最基本的辦法:幫慄子提前報好各種培訓班,打聽任何能夠被關注的渠道。其中最滿意的,是敲定了去一所童模培訓學校,進行「全方位」塑造。

  慄子小,但從她眉頭緊鎖的神情可以看出,母親的決定讓她很不愉快。進行模特培訓的一個月裡,她哭、鬧,把最喜歡的玩具枕頭熊扔進了廁所馬桶,還用彩色筆把書房雪白的牆壁塗得亂七八糟。當家人發現以前總是笑呵呵的慄子變得鬱鬱寡歡時,才發現她的精神出現問題,後來醫生診斷孩子患了抑鬱症。

  小區裡的人都說是家長坑了孩子。鋪天蓋地的早教培訓廣告、「出名要趁早」的教條、自己的虛榮心……慄子媽說,如果能夠重來,她希望慄子現在是一名愛玩積木、喜歡動畫片的小姑娘。

  2月17日,是慄子進行心理治療的第15天。那一天,從上海虹橋開往杭州東的高鐵上,5歲的佳佳發現車廂門口上方的提示屏上,清晰顯示著自己最愛的童裝品牌。他拉著奶奶的衣角說,他在商場裡見過很多小朋友都穿這個牌子的衣服走秀。佳佳說的「小朋友」,正是童模。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童裝產業蓬勃發展、二孩政策的放開,童模的需求量在增加。」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沈茉莉告訴記者。而這一需求,還延伸到了影視劇和廣告等行業,形成多個產業鏈。

  隨即,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幌子,各類童模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不少家長把頭削尖了往最熱門的報名人群裡擠。

  這一擠,往往讓他們孩子童年最美好的時光,在貓步裡度過。

  爭奪戰

  最初給慄子報名童模培訓的時候,連力逐明星夢的慄子媽也發覺不對勁。

  班上幾乎所有長相乖巧、膽子大、有表演興趣的孩子,都立即被服裝廠商、童星經紀公司和電商相中。

  「沒有人不想在這些具有明星潛力的孩子身上做點文章。」一家童模經紀公司的客戶經理向記者透露。在他眼裡,這是一條投入和產出性價比很高的產業鏈。

  不少童裝企業都希望藉助童模的可愛形象展示產品,在孩子們被經紀公司挖掘前,就希望提前籤約,以免夜長夢多;而觸覺敏銳的經紀公司更加強勢,在手握多個廣告合同的前提下,迅速「霸佔」看上的孩子;在電商眼裡,童模更是必要資源。淘寶58萬多家童裝店鋪裡,蘇浙滬廠商佔據大多數。一名店鋪老闆透露說,電商大多會招募童模拍攝廣告畫冊,有些家長為了孩子有機會試穿時裝、上畫冊,連勞務費都不要。

  童模經濟開始在多個行業蔓延,除了傳統的童裝、童鞋產業,電影、電視劇、雜誌、車展、房產、電商、網絡直播等也盯上了童模。童模培訓點越來越多,魚龍混雜。

  浙江龍泉人趙夏希望改變這一局面。

  十年前,趙夏從杭州師範學院音樂表演專業畢業後,創辦了自己的藝術工作室,其中就有形體藝術培訓。十年後,當幾乎所有培訓機構都嗅到了之前被嗤之以鼻的模特培訓的商機時,趙夏依然堅持以教學為主、拓展為輔,如今她成了杭州一家童星學院的創始人,在全國擁有70家分校。

  而這個數字在多如牛毛的培訓點面前不值一提。服裝業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僅一座城市就有上千家早教培訓機構,大多數都開設了「體型培訓課」,也就是「童模課」。除了學費上「撈金」,期望學員走出去為自己宣傳,進而提升機構名氣,才是這些培訓點最迫切的需求。「這個市場目前是亂的,充滿了太多錢的味道。」趙夏說,大家都在爭奪,而無法靜下心來真正做教育培訓。

  對於經紀公司而言,常規做法是舉辦一場場選拔賽或設立大小秀場,通過所謂專家評分進行招募。前提是,參加活動的小孩需要家長支付參賽費用。

  「說到底是花錢買機會。」慄子媽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讓不具有任何優勢的慄子能登上一家大型商場的T臺,她給舉辦方交了3倍的參賽費用,硬是把走路時還含著指頭的慄子送上了秀場。

  趙夏說,即使在她開辦的以教學為主的培訓學校,仍有父母希望孩子學模特博一舉成名,以「秀孩子、長面子、賺票子」。

  夢工廠

  慄子直到最後倉皇逃離時,也沒有實現母親「見明星、參加大型時裝節」的夢想。

  「我希望家長不要帶著某種功利心理把孩子送進來。」趙夏反覆跟家長們講這個道理,勸他們不要懷著明星夢來報班。

  然而在一些家長的意識裡,這確實可以稱作「夢工廠」。在家長圈裡,趙夏學校的模特新生班12課時1000多元、最高40課時8000多元的學費,是老百姓能接受的合理價格。這些課程兩年時間可以學完,學校並不進行過多商業運作,可每年培訓出的2萬多名學員,依然有相當一部分被電視欄目、影視劇組和廣告公司挑選,成為形象代言人或者小演員,「在天貓的童裝頁面裡,超過一半的童模出自我們的培訓學校」。形象氣質好、專業特長多的孩子還會成為「童星」,在劇組演戲,報酬從十幾萬元到百萬元不等,正如慄子媽當初期待的那樣。

  在培訓教室裡,5歲的徐寬奶聲奶氣地叫著爸爸。可當徐寬站上培訓室的模擬T臺,髮型時尚的他立即收起滿身的孩子氣,像個小大人。

  和其它培訓機構一樣,趙夏的學校也認為,讓孩子站在舞臺上、聚光燈下,自信心會油然而生。鑑於此,她的學校每年要組織、聯繫100多場活動,供孩子們練習和展示。

  師範畢業的趙夏一直認為自己首先是老師,其次才是商人。從決定放棄熱門藝術培訓項目、專門做兒童形體培訓的那一刻起,趙夏把「老師」的身份看得更重要。編訂教材、研究課程,千方百計普及兒童形體培訓,這種觀念在數年前是備受質疑的。

  「大家都以為我瘋了,誰會那麼無聊,要去學一個走來走去的課程?」那時候,人們對模特培訓有著根深蒂固的誤解,認為它的形式就是走。而實際上,兒童形體培訓是幫助人矯正站姿、走姿的形體塑造課程,有可能影響到人的一生。

  趙夏根本沒想到,當時只是「任性」想給孩子們矯正聳肩、內外八腳、坐姿歪等壞毛病而堅持的項目,時下被各大培訓機構炒得熱火朝天。

  一些家長按捺不住了。良莠不齊的培訓機構或演藝公司,瞄準的正是這部分父母的「炫子」心態,趁機渾水摸魚。

  慄子就是其中一名「被消費」的孩子。在母親替她報名後的一個月裡,培訓機構不注重培訓,而是頻繁地強制孩子參與某些商業機構的走秀。生性怯懦的慄子,惹惱性急的母親,只換來了一頓頓叱罵。

  起跑線

  慄子媽說,自己是個例。因為,並非每位家長都是從一開始就想讓孩子成為明星才報培訓班的。

  事實上,包括趙夏學校在內的童模培訓點,報班的大部分是80後家長。有些人秉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執念,有些人愛美,有些人則熱愛攀比。一家培訓機構的班主任告訴記者,現在報班的年輕家長們在微信朋友圈「不間斷曬娃」,比較來比較去,生怕落下風。

  33歲的邢曉帆從事日語翻譯,她6歲的孩子周羿燊已經在培訓學校學習了一年多的課程。

  「最初,朋友發了個童模培訓的連結給我,我又剛好在商場看到一個秀場,就讓孩子上去試試,結果孩子一點都不會!」邢曉帆說,愛美的家長都希望改善孩子的氣質。

  第一次走秀失敗後,難為情的周羿燊主動要求母親幫自己報班學習:「你得讓我學了之後再來走。」

  邢曉帆從來沒有幻想過要孩子當明星,目的就是一個:讓他氣質出眾些。就如現在,在學校同年齡的小夥伴當中,周羿燊的自信心特別強,很多人圍繞他周圍,「人氣很旺」。

  然而,在周羿燊矯正了體型、提升了氣質之後,也慢慢接觸到商業。僅僅學了一年,他就被邀請拍電影、MTV,還給歌手伴過舞,以及參加了演員的見面會。這讓邢曉帆在朋友圈賺足了面子。而且,報酬也不低,比如拍畫冊,一天最少也有幾百元勞務費。邢曉帆說,剛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除了培訓模特,現在還在上英語、國學和鋼琴等課程。

  作為周羿燊的全職「經紀人」,邢曉帆每次都要陪同孩子試鏡、走秀和拍攝。「當自己作為觀眾,看到孩子在T臺上自信地走著貓步,收穫掌聲,是最欣慰的。」那時候起,邢曉帆的想法有了一些微妙改變,尤其是去年3月一次全國等級比賽中,得了季軍的孩子讓她更加堅定了支持孩子以後創辦自己的工作室、教學舞蹈和走秀的信心。

  5歲的徐寬所在的培訓學校老師說,有的孩子1個月的拍攝可以達到20次以上。家長徐斌有些尷尬,身為服裝品牌包裝公司員工的他現在唯一的希望,是孩子通過培訓課,看到陌生人不再害羞,如果能拍一套畫冊、走一場秀就再好不過了。

  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沈茉莉認為模特班的興起,其性質與各種興趣班如英語、書法和樂器等是一樣的。她發現的一個現象是,各地少年宮開班,基本都是排長隊的,幾乎所有涉及小孩培訓的市場都十分火爆。

  90後家長吳坤差點走上了慄子媽的路。在小孩年僅1歲時,她就開始忙著報班。鑑於年齡太小,培訓機構建議她在家裡給孩子放映走秀視頻,培養孩子對色彩和節奏的感知度。

  「家長中,有一半確實需要對孩子形體進行改造和鍛鍊膽量、增加自信,但是盲目跟風和帶著功利色彩也佔到一半。」趙夏說。如今,家長們擔心的已非「是否會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要「贏在起跑線上」。

  馬拉松

  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前500米的第一名又能說明什麼呢?慄子媽說自己醒悟得還算早。

  趙夏也一直強調,希望家長「不要通過孩子賺錢」。每次開班前的會上,她都要跟家長反覆叮囑:「模特課的目的是矯正體型,培養身體協調性、自信度、優雅氣質以及提高審美情趣,其它都是次要的。」

  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聽得進去,不良後果也隨之出現:例如,一個孩子出名了,每年能掙百萬元,家長几乎都不再考慮讓孩子好好讀書。「這會讓他們人生的路走偏。」

  沈茉莉告訴記者,二孩政策放開,兒童多起來了,童裝需求就大了,童模也是現實的需要。而說到底,「既是產業鏈的需求,也是家長的需求」。

  慄子媽說自己最大的錯誤就是犯了「攀比症」:有時她寧可自己拿出錢,讓孩子多一些機會上臺表演,目的就是在「媽媽圈」裡比誰的孩子最可愛。

  教育學者熊丙奇接受採訪時認為,家長從小把孩子培養成童模的出發點不一,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成長規律,不要過多給孩子帶來負擔;要看孩子是否有相關藝術天賦,而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否則,追求打造孩子各種特長和不切實際的競爭力,會與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必要風險,得不償失。

  他說,早期教育選擇上,父母要合理評估,首先應該立足於健康的人格和身心的培養,為孩子未來長遠考量。

  「小孩在一般的人群中走路和在舞臺上走秀是不一樣的。一名3歲孩子在強烈的聚光燈下、眾人的眼光中成長,一旦失去關注就會恍然若失,無論是商業操作還是家長自願,都會極大扼殺孩子天性。」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繫心理教研室主任周念麗評價道。

  周念麗說,中國是個面子社會,不乏一些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的家長。「出錢買舞臺」,是自己爭面子、漲面子,滿足自己虛榮心而不惜犧牲孩子成長的手段。

  「任何的事情都有投入產出,但是在育兒過程中,父母的愛應該是不求回報的。」周念麗認為,早早期望孩子成為明星、獲取經濟回報的想法,會讓孩子變成私慾膨脹、做任何事情只問利益的人,這無異於揠苗助長,容易使孩子心理扭曲。

  近來,接連沒有通過藝考的童星林妙可成為熱門話題人物,周念麗認為這雖是個例,同樣發人深省。「根源或許是培養方式出現問題,家長忘記了初心。」

  一些家長最初抱著培養孩子自信、幫助孩子成長的想法報班,但後來出現了從眾效應,心態被越來越多「星光熠熠」的孩子所左右。

  「應該記清楚最初的目的。」

相關焦點

  • 童模月入十萬仍被母親打,背後有2000億童裝市場與混亂的童模行業
    久而久之,專業的童裝模特就此誕生。等到了2006年左右,廠商推出新產品後,都會請童模拍照、走秀。當時的童裝模特多數局限在地域圈層內,除了廠家自身的人脈聯繫外,也有地域性的中介,但基本沒有專門的經紀機構。國內當時並沒有專門的童模培訓機構,只有為了滿足家長「望子成龍」心態而開設的童星培訓機構。
  • 未來已來 2018中國國際兒童時尚周「國慶期間」登陸上海
    為推動中國童裝產業品牌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實現高端化、時尚化、科技化、國際化高質量發展,10月1日—7日,由中國服裝協會、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服裝協會童裝專業委員會、索銳時尚傳媒機構承辦的2018中國國際兒童時尚周將正式登陸上海,在陸家嘴濱江金融城、船廠MIFA1862拉開序幕。
  • 品質出眾性價比高,看蘇格童星SUGETOXING童裝如何脫穎而出!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扮的帥氣可愛,因此童裝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有許多優秀的童裝品牌被家長們青睞,其中蘇格童星SUGETOXING童裝成為了近期市面上的熱門品牌。蘇格童星SUGETOXING童裝是由湖州織裡奧丹服飾有限公司旗下經營童裝品牌,品牌自成立之後就迅速被市場所認可。不同於其他的童裝品牌,蘇格童星SUGETOXING童裝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和設計團隊,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的掌握消費者的最新需求,迅速佔領市場。
  • 聚力共進 2019織裡童裝時尚周開啟「國際童裝之都」新徵程
    自20世紀70年代末由家庭小作坊起步,發展到如今共有童裝戶1.3萬餘家,電商企業8000餘家,年產各類童裝14億件(套),年銷售額超550億元,織裡童裝佔據國內童裝市場的半壁江山。創新而謀變,謀變而奮進!如何轉型升級?如何讓織裡童裝走出傳統的生產、銷售、經營模式,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童裝+IP+設計」 第一屆中國(佛山)童裝時尚設計周12月盛情相邀
    核心提示:第一屆中國(佛山)童裝時尚設計周將於2020年12月25-27日在廣東佛山嶺南明珠體育館開幕,設計周旨在為佛山及珠三角地區的童裝企業提供一個集IP、設計與製造緊密合作的對接平臺,推動國內外優秀IP方、優秀設計師與童裝企業的跨界融合。
  • 聚力共進新時代 2019首屆織裡童裝時尚周開啟「國際童裝之都」新徵程
    11月21日-22日, 2019首屆織裡童裝時尚周在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盛大召開!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協會領導、來自國內外的童裝領域精英、國內各類龍頭母嬰類平臺以及眾多媒體齊聚於此,共同見證此次盛會的圓滿舉行。
  • ...紐約,家長,美國,香港,中國,汪,參賽費,童星,北京,少兒,-社會...
    原標題:3年花24萬,參加國際大賽多是中國娃……「童星」就是這樣誕生?  暑假到了,不少家長又開始給孩子報培訓班了。但培訓班也是魚龍混雜,不少是靠忽悠、哄騙甚至欺詐來拉人上鉤的,家長們一定得擦亮眼睛。
  • 社會話題|「童星培訓」別成「圈錢黑洞」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近日媒體調查發現,一些家長為了實現孩子的「演藝夢想」,一步步掉進了兒童才藝培訓機構和演藝經紀機構聯手設置的高價陷阱,上了當卻投訴無門。有受訪家長表示,花3萬元只換來5天培訓和2個上鏡鏡頭。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家長們繞不開的話題。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展示孩子的藝術才能,很多家長煞費苦心。
  • 2020小童星&上海國際時尚FashionShow圓滿落幕
    在上海靜安區800秀場,少兒模特全國連鎖品牌小童星舉辦第二屆兒童時尚前沿盛會「2020小童星&上海國際時尚FashionShow」。本次活動匯聚了國內外設計師、設計行業高管、高校專家教授、創意產業研究者、設計類專業院校師生、藝術設計愛好者以及資深媒體等500餘人,共同見證這場的跨界原創設計盛宴!
  • 中國(佛山)童裝時尚設計周12月25日舉行
    中國(佛山)童裝時尚設計周將於12月25—27日舉行,旨在匯聚各方資源,推動佛山童裝產業往高端發展。佛山12月1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本次童裝時尚設計周詳情。  發布會介紹,作為「中國童裝名鎮」所在地,佛山現有6000多家童裝企業,8000多家上下遊配套企業,其中年產值超5000萬的童裝企業一千多家,但眾多生產製造型的童裝企業仍存在版權保護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創新設計、強勢品牌缺乏等問題,需要一個能與IP、設計、電商等資源進行有效對接的平臺。
  • BALLON ROUGE上海時裝周|一場巴黎式「浪漫搖滾」的盛宴
    BALLON ROUGE作為少數被邀請的童裝品牌,於4月16日再次亮相上海時裝周,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巴黎式的「浪漫搖滾」盛宴。  第三幕:巴黎式時髦 - LA NUIT  本次時裝秀上,BALLON ROUGE還首次發布了親子系列,將「浪漫搖滾風格」帶入了成人世界,由臺灣名模張珈瑜、國內多位名模和知名童星朱佳煜共同演繹
  • IP賦能童裝,助力產業轉型——2020中國(佛山)童裝時尚設計周即將...
    2020中國(佛山)童裝時尚設計周暨
  • 2019秋冬上海高級定製周即將開啟丨童裝&親子裝專場
    2019秋冬上海高級定製周2019 F/W SHANGHAI NEW COUTUREWEEK 童裝&親子裝專場品牌發布2019.06.09 SUNDAYMotito專場大秀Motito攜手童裝品牌千與
  • 2019秋冬上海時裝周童裝發布設計亮點解密
    2019秋冬上海時裝周KIDSWEAR童裝發布以時光「悅」臺為主題,帶你在天真爛漫與時尚摩登之間穿梭,不負時光,才能趣味橫生。在呈現了多元化的童裝潮流元素的同時,也詮釋了國力小超模,國潮正流行。WGSN聚焦盤點了上海時裝周細分童裝板塊趨勢情報及設計要點,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 2019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分析:未來2000億市場規模童模市場亟待規範...
    >童裝本身具有穿著周期短的特點,再加上電商近年來的發展,加快了童裝產品的流轉速度,線上童裝更像是速成的童裝(生產周期約為一周),隨之網拍童模的需求量逐年遞增。據了解,浙江省湖州市織裡鎮每年童模的需求量在8000人次,從全國童模市場範圍來說,已有將近百億級別的市場,加上衍生的童星培訓等,至少為近千億級別的市場。童模被虐事件背後,反映出了暴利的童模行業及童裝行業背後急功近利的風氣。業內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按照童裝行業的增長體量以及數千個童裝品牌的規模,這種風氣很可能短時間內難以遏制。
  • 調皮孩子、上海商派開拓平價童裝新藍海
    2009年初創業的調皮孩子童裝,借力上海商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易開店」,在2010年正式開啟線上商城業務,經過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成長為年銷售額達千萬的童裝貿易公司。線上商城現成為該公司的主要分銷渠道,佔據銷售額40%。
  • 100多家童裝店主聯名呼籲保護童模
    杭州培訓機構:一般孩子都是利用周末兼職,大多數家長不靠孩子掙錢,而是讓孩子童年的時候嘗試一下不同的經歷我們聯繫到了杭州比較有名的「潮童星」培訓機構董經辦糜老師,就一些問題做了解答。1.你們作為杭州比較有名的培訓機構,培養過很多童模。培養出的成功童模,都有哪些特點?
  • 跨界營銷+多渠道融合,高端童裝MISSOSE獲數百萬天使輪融資
    另一方面,海外許多奢侈品牌均有童裝線,Dior、Gucci、Chloé 等在童裝上表現搶眼,也印證了中國市場對高端童裝有著很大的消費需求。MISSOSE 就瞄準了這部分消費升級人群提供高端童裝,以明星、IP、跨界合作等帶動品牌知名度,同時用品牌大片、街拍專訪、插圖繪本等形式進行品牌強化。
  • 「3分鐘的多人表演」標價2萬,童星培訓機構給家長挖什麼坑?
    童星培訓機構給家長「挖坑」,需監管「填坑」以培訓機構為「選角」基地,用競賽選拔精確瞄準「獵物」,再打著才藝培訓的幌子,高價販賣所謂的演出機會、表演角色,進一步用「童星包裝」誘導籤約……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