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父母,對待孩子有兩套標準,很明顯的就是對兒子和對女兒不同,也就是「重男輕女」的觀念。雖然很早就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樣」,依舊還是有家庭覺得生兒子更重要,沒有兒子就一直生,有了兒子和女兒,就會不自覺的差別對待。
但是一般情況下,父母都不會做得太過分,子女也只是心裡明白,不多做計較,放在心裡就好了。只是有些父母,尤其是在兒子和女兒成年之後,區別對待就比較明顯了,會直接說女兒遲早不是一家人,只有兒子才能傳宗接代,給父母養老。在錢財付出上面,就表現為可以為兒子砸鍋賣鐵,絕不給女兒多出一針一線,父母行為讓人心涼。
傾盡積蓄為兒買房,對女兒卻一分錢不想掏
笑笑是遠方表親家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外地工作,如今攢了幾年的積蓄,在當地看中了一個小戶型的二手房,可以分期付。但是首付還差五萬塊錢,笑笑就想著找父母先墊一下,結果很乾脆地被拒絕了。父母說養兒育女這麼多年,沒有錢,當閨女自己想辦法。可是這事才過去一年時間,笑笑就聽說弟弟買房的錢都是父母掏的。
笑笑覺得很不公平,自己像是被隔離在了家庭之外,父母的說法是這次為了兒子是真沒錢了,並且女兒家的遲早要嫁人,不用買房。說白了就是不想在女兒身上花錢,哪怕是兒子一門心思依靠在父母身上,自己傾家蕩產也覺得心甘情願。這種行為根源在於老人的觀念,打心眼裡認為給女兒付出就是往外賠錢。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認為女兒遲早要嫁人,那付出再多也只是為婆家做嫁衣,很多父母都是這麼想的。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邁出了家門就不再是自家人,根本沒有真正為女兒考慮過,想的都是利益。
曾經見過一位老人更過分,家裡老房子拆遷,本身資產可能就比較多,最後分了七套房子。儘管有這麼好的條件,去過戶的時候老人依舊沒給女兒留一套,說是結婚了就是外人了,給她一套便宜了她們家人。
就算是嫁人了也是自己的親女兒,說出這話可真是傷人,心裡沒有感情只有利益計較。
重男輕女,只因兒子是「自家人」
女兒是嫁出去的,兒子是把媳婦娶回家的,所以很多父母都覺得只有兒子才是自家人,為家族開枝散葉,延續香火。可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兒子,將來成家之後也是單獨過自己的小日子,很少有跟爸媽住一起的。所以相比起來,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對父母來說,都將只是定期回來看望的親人。
因為這些舊觀念,就對子女不公平,大家覺得這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