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種現場,農民頻說綠色種植「新詞彙」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減藥」「生物防控」「輪作休耕」……正值秋收時節,記者在農村走訪中發現,這些「新詞彙」頻頻從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嘴裡「冒」出來,綠色種植技術正在主要糧食作物生產中普及推廣。這些生態技術的運用,不僅大幅度減少化肥用量、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而且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和效益。

市農科院

示範推廣簡約化防控技術

市農科院擁有多塊試驗田,這兒也被列入全省稻麥綜合示範基地。這些基地正在試驗「簡約化防控技術」。

該院植保研究室主任束兆林介紹,基地主要是通過種子的處理來達到綠色防控的目的。「水稻破口期在中等發生情況下,只要一次用藥即可防治包括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蝨、稻縱卷葉螟等在內的病蟲害。這樣一來,我們藥水用量可以減少三成,用藥次數減少兩三次,同時施藥用工成本每畝可以減少35塊錢左右。」

這套防控技術去年已被列入了江蘇省重大技術推廣目錄,目前在全省各市縣開始推廣。「我市『近水樓臺先得月』,此技術今年在句容、丹陽、丹徒等地推廣實施1萬多畝。」

至於這項防控技術推廣計劃安排,束兆林還表示,為了擴大示範推廣範圍,市農科院已經制定「簡化管控水稻穗前病蟲害防控技術規程」,已經在省裡立項了,這個江蘇省地方標準預計不久發布。

寶堰基地

誘捕器、香根草和大豆防蟲防病

在丹徒區寶堰村上橋,設有一處全省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示範區,它的面積為1000畝。

這塊基地與它處農田不太一樣。記者見到它的田間安裝有成排的「誘捕器」,田裡種有香根草,田邊則種了大豆。對於這些疑問,寶堰鎮農家衛士植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施志群介紹,我們基地主要試驗推廣綠色防控技術,誘捕器是用來誘殺稻縱卷葉螟等水稻害蟲的;種的香根草和大豆,則可以引蟲「上身」,讓它們不要為害水稻。

「我們在綠色種植方面,還採取的措施有噴打生物藥水為主,治稻瘟病的是赤勒黴素,紋枯病是金勒黴素,再加上一點引蟲灰。」施志群表示,「我們在寶堰全鎮今年推廣統防統治面積6000畝田,一年只打3次藥,與以往相比減少兩三次,農藥化肥減了量,既節省了買藥的錢、人工成本也省了下來了。據測算,統防統治原來每畝120元,今年則節省45元。」

他還說,這些綠色防控技術明年將繼續擴大範圍,準備向前隍、團結等村延伸發展,輻射面積計劃擴展到1.1萬畝。

市耕保站

打造10個水肥一體化精品示範園

「圍繞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全市今年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械化施肥、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工作。」在全市秋收秋種現場會上,市耕保站高級農藝師狄霖說,「今年1至9月,調查的水稻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4%,並且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願意按方施肥、施配方肥,科學施肥程度越來越高。」

市耕保站在機械施肥方面,通過施肥、機械和農藝相結合,在句容倉頭村開展了機械化側深施肥示範工作,獲取了實用參數。狄霖表示,在水肥一體化推廣方面,全市已打造10個水肥一體化精品示範園,主要包括草莓、葡萄,茶葉等經濟作物,引領示範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節肥增效提質增收效果。還有在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方面,句容、丹陽等地出臺政策補貼項目資金130萬元,共補貼6500噸有機肥,主要用於在果、菜、茶種植中的化肥替代方面。金山網 幹光磊

相關焦點

  • 秋收•秋種,在秋分——長興虹星橋幼兒園開展秋分系列活動
    「秋分」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了幫助孩子們了解「秋分」節氣的習俗,在豐收與耕種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9月21日虹星橋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了以「秋收.秋種,在秋分」為主題的秋分系列活動。接著,該園大班孩子為大家帶來了舞蹈《憫農》,通過舞蹈讓孩子們了解糧食來之不易,感受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不易,從珍惜一粒米開始愛惜糧食。舞蹈結束後,孩子們穿上小雨鞋,拿上小鋤頭來到農耕園裡,鬆土、播撒種子、澆水……整個農耕園裡一片熱鬧非凡的種植景象,所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植正當時」,通過種植體驗活動更近一步促使幼兒養成愛勞動、與同伴合作等品質,體會耕種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 淮南秋收大頭落地 秋種全面展開
    淮南網訊 記者從淮南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11月2日,淮南市秋糧已收穫441.33萬畝,佔應收面積的96%,全市秋收大頭落地。同時,按照任務要落實到地塊、措施要落實到主體、技術要落實到隊伍、訂單要落實到合同、病蟲害防治要落實好預案、秋種責任要落實到人頭的「六個落實」要求,我市秋種工作也已全面展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新縣:秋收農忙正當時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聶建武 陳恭波 焦漢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到一年秋收農忙時,稻穀熟了,田野處處可見一地金黃。新縣廣大種糧大戶和農戶們趁著天氣晴好,忙著搶收搶曬,收穫著豐收的喜悅。
  • 安徽農墾皖河農場公司今年秋種「有講究」
    今年入秋以來,安徽農墾皖河農場公司在抓好秋收工作的同時,按照「圍繞市場調結構、綠色發展提品質、強化科技促增產,訂單生產保增收」的總體思路,科學謀劃秋種工作,著力抓好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實。  因地制宜調優種植結構  皖河農場公司是墾區農業大場之一,耕地自然稟賦差異很大,農場公司農技部門通過實地勘察,並通過基層單位與種植戶談心算帳,積極引導職工家庭農場科學安排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
  • 都勻秋冬種基本結束 種植面積達到28.25萬畝
    都勻秋冬種基本結束 種植面積達到28.25萬畝 發布時間:2020-12-09 13:41:35      來源:都勻市融媒體中心 入秋以來,
  • 「歲稔年豐黍稷香·重農固本國運昌」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儀式
    為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展示耤田歷史風貌,提取其中文化精髓,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於9月5日舉辦以「歲稔年豐黍稷香·重農固本國運昌」為主題的秋收儀式,帶領公眾體驗豐收的喜悅,領會農耕文化內涵,增強生活體驗,感受農事快樂,引導公眾關注、重視農業。秋收儀式。攝影 王肇鵬活動分為秋收儀式和文化體驗互動兩大部分。舞蹈《慶豐收》。
  • 示範推廣機插側深施肥技術 促進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示範推廣機插側深施肥技術 促進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來源: 如東縣洋口鎮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農業服務科 陸森林 發布時間:2020-11-15 字體:[ 大 中 小 ] 11月12日,如東縣作物栽培指導站石佑華一行5人深入位于洋口鎮的如東溢香園家庭農場指導秋收秋種生產
  • 2018豐收節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秋分日」這天,將迎來我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中秋祝福語簡短10字20字]>  2018年9月23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定在秋分這一天)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時間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秋分」在每年的公曆9月23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在赤道上,即晝夜平分,故稱「秋分」。這是個農作物成熟、收穫的節氣。
  • 長滿刺的「糖罐子」,上市就賣30元,市場供不應求,但農民卻不種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長滿刺的「糖罐子」,上市就賣30元,市場供不應求,但農民卻不種眼下正是深秋時節,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秋種基本已經結束,而對於種植瓜果蔬菜的農民來說,秋收還沒有結束,近些年在農村種植經濟作物的越來越多,不管是中藥材還是瓜果蔬菜,這些經濟作物給農民也帶來了更可觀的收益,以前農村有些不起眼的野生植被也被很多農民開始推廣種植。
  • 秋收農忙時刻,「一注意,二不違反」要記牢,望農民朋友知悉!
    今天是2020年9月23日,農曆八月初七,河南農村地區已經進入秋收農忙季了,忙趁金秋時節「顆粒歸倉」是廣大農民朋友的唯一心事,忙活一季子,全靠當下一陣子,所以大家都想把辛苦一年的勞動成果儘快收回來,有些事情反而沒時間去想,也最容易忘記,鑑於此,我想農民朋友提個醒:以下這兩點,秋收時需要注意
  • 《天龍八部手遊》10月主題月再添新活動 霜降秋收忙
    又是一年豐收季,秋收秋種冬活忙,《天龍八部手遊》也在日前迎來了新一輪更新,10月主題月「秋高氣爽」再添新活動,霜降秋收需幫忙,重陽集字贏大獎,諸多活動等待玩家前來參與,一起收穫豐厚獎勵。霜降秋收忙 幫忙收糧獲贈獎勵霜降已至,作為秋天最後一個節氣,繁露成霜,萬物冬藏,洛陽的莊稼也已成熟亟待收成。但宋伯伯尚未收完自家的莊稼,需要各位玩家出手相助搶收莊稼。
  • 看過這些農民幹活之後,我只想說一句:勞動,才是最美的風景!
    隨著秋收秋種的結束,稻區農村的副業也開始漸漸興起,比如:打稻草包和織草珊子(冬天用來蓋蔬菜大棚,起保暖作用)。這些年,隨著磚瓦廠的沒落,打稻草包的副業也隨著日落直下,不少農村的村民,紛紛轉入織草珊子的行列。織好的草珊子,大多供應給蔬菜大棚的種植者,每一母蔬菜大棚,大概用一百多個這樣的草珊子。
  • 這些農事「鐘點工」成了秋收「香餑餑」
    這些農事「鐘點工」成了秋收「香餑餑」 2020-10-13 15: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為何定在秋分?
    文章配圖確切的說,並沒有所謂的「豐收節」,因為耕種五穀雜糧,多看天吃飯,旱澇災害不斷,所謂的「豐收」也不是年年都全國都有的。但對於80後來說,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一年兩次,每次半個月的「農忙假」。夏收夏種一次,秋收秋種一次。隨著機械化及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這個農忙假早已經消失不見了。
  • 如果你想在秋天種植花椰菜,你需要記住這些項目
    西蘭花主要吃綠色的花蕾,富含維生素,近年來,花椰菜逐漸流行多喜愛,許多減肥的人總是用水做飯西蘭花起源於地中海海岸,但在我國北方逐漸開始生長,由於品種較多,會根據當地氣候,在不同地區選擇不同的品種,在山東中主要種植在秋天,山東更適合西蘭花生長,所以這一時期的產量相對較高所以具體到秋種花椰菜的問題,我們總結以下內容,希望農民記住
  • 這裡的農民種植穀子畝產翻番,靠什麼?
    榆林市十大科技扶貧人物、佳縣農業科技推廣站站長尚武平說, 畝單產1357市斤得益於科技部佳縣科技扶貧團2017年從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引進的一項實用技術——滲水地膜旱地穴播技術。 當年我們在佳縣3個鄉鎮4個村試驗示範1000畝穀子,選用晉谷29等優良穀子品種,採用滲水地膜覆蓋和2MB-1/4專用穀子穴播機新技術組織實施。
  • 民權縣首屆農民豐收節現場會在雙塔鎮召開
    9月17日上午,民權縣首屆農民豐收節現場會在雙塔鎮大棚蘆筍產業園召開。   會議對在全鎮花生、蘆筍、果蔬、紫穗槐等產業種植高產獲得者雙塔鎮雙豐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張傳祥等22個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   最後,副縣長孟祥亮作了講話:我縣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發展、現代農業、農村改革、鄉村治理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
  • 唐山遷西:忙秋收 村民家中兩萬現金被盜
    然而這個季節也是農村盜竊案頻發之際,遷西警方提醒廣大群眾,在秋收農忙時節一定要做好安全防範。9月7日,遷西縣公安局接三屯營鎮某村高某報案稱,其家發生入室盜竊,家中兩萬餘元現金被盜。接報後,該局刑偵大隊民警迅速趕到現場開展調查工作。
  • 【文明實踐在行動】​秋收忙 鄰裡幫
    收運青貯、採摘秋果、整治河壩、清掃衛生、上門義剪……九月以來,隨著氣溫下降、陣雨頻發,農業生產進入秋季搶收的緊張階段,在農村牧區的園裡田間
  • 在綠色田野上書寫青春答卷——幾位「新農民」的返鄉創業故事
    新華社太原5月18日電題:在綠色田野上書寫青春答卷——幾位「新農民」的返鄉創業故事新華社記者陳忠華、王皓在山西晉中有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一群30歲上下的「新農民」,告別「海歸」、設計師和教師等身份,一頭扎進黃土高原,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奮鬥姿態,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