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藥」「生物防控」「輪作休耕」……正值秋收時節,記者在農村走訪中發現,這些「新詞彙」頻頻從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嘴裡「冒」出來,綠色種植技術正在主要糧食作物生產中普及推廣。這些生態技術的運用,不僅大幅度減少化肥用量、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而且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和效益。
市農科院
示範推廣簡約化防控技術
市農科院擁有多塊試驗田,這兒也被列入全省稻麥綜合示範基地。這些基地正在試驗「簡約化防控技術」。
該院植保研究室主任束兆林介紹,基地主要是通過種子的處理來達到綠色防控的目的。「水稻破口期在中等發生情況下,只要一次用藥即可防治包括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蝨、稻縱卷葉螟等在內的病蟲害。這樣一來,我們藥水用量可以減少三成,用藥次數減少兩三次,同時施藥用工成本每畝可以減少35塊錢左右。」
這套防控技術去年已被列入了江蘇省重大技術推廣目錄,目前在全省各市縣開始推廣。「我市『近水樓臺先得月』,此技術今年在句容、丹陽、丹徒等地推廣實施1萬多畝。」
至於這項防控技術推廣計劃安排,束兆林還表示,為了擴大示範推廣範圍,市農科院已經制定「簡化管控水稻穗前病蟲害防控技術規程」,已經在省裡立項了,這個江蘇省地方標準預計不久發布。
寶堰基地
誘捕器、香根草和大豆防蟲防病
在丹徒區寶堰村上橋,設有一處全省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示範區,它的面積為1000畝。
這塊基地與它處農田不太一樣。記者見到它的田間安裝有成排的「誘捕器」,田裡種有香根草,田邊則種了大豆。對於這些疑問,寶堰鎮農家衛士植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施志群介紹,我們基地主要試驗推廣綠色防控技術,誘捕器是用來誘殺稻縱卷葉螟等水稻害蟲的;種的香根草和大豆,則可以引蟲「上身」,讓它們不要為害水稻。
「我們在綠色種植方面,還採取的措施有噴打生物藥水為主,治稻瘟病的是赤勒黴素,紋枯病是金勒黴素,再加上一點引蟲灰。」施志群表示,「我們在寶堰全鎮今年推廣統防統治面積6000畝田,一年只打3次藥,與以往相比減少兩三次,農藥化肥減了量,既節省了買藥的錢、人工成本也省了下來了。據測算,統防統治原來每畝120元,今年則節省45元。」
他還說,這些綠色防控技術明年將繼續擴大範圍,準備向前隍、團結等村延伸發展,輻射面積計劃擴展到1.1萬畝。
市耕保站
打造10個水肥一體化精品示範園
「圍繞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全市今年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械化施肥、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工作。」在全市秋收秋種現場會上,市耕保站高級農藝師狄霖說,「今年1至9月,調查的水稻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4%,並且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願意按方施肥、施配方肥,科學施肥程度越來越高。」
市耕保站在機械施肥方面,通過施肥、機械和農藝相結合,在句容倉頭村開展了機械化側深施肥示範工作,獲取了實用參數。狄霖表示,在水肥一體化推廣方面,全市已打造10個水肥一體化精品示範園,主要包括草莓、葡萄,茶葉等經濟作物,引領示範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節肥增效提質增收效果。還有在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方面,句容、丹陽等地出臺政策補貼項目資金130萬元,共補貼6500噸有機肥,主要用於在果、菜、茶種植中的化肥替代方面。金山網 幹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