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紙發明以前,古人是怎麼拜祭先人的?

2020-12-15 螞蟻歷史觀

清明節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很多人都要進行掃墓拜祭先人。中國人有這樣一種風俗,就是每逢清明節或者其他逝者的紀念日,人們都會燒紙錢給去世的親屬或朋友,因為人們相信焚燒紙錢就是給另一人世界親人或朋友送錢,燒的越多逝者得到的就越多,日子就越好過。

但是我們都知道「紙」是東漢時期由蔡倫發明的,在東漢以前是沒有「紙」可以使用的,那麼古人是怎麼拜祭先人的呢?

掃墓,又稱墓祭,是指到墓地拜祭先人表達拜祭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傳統文化。其習俗由來已久,《禮記·禮運》稱:「夫禮之始,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其意思是說:祭祀源於向神靈敬獻食物,把穀物、小豬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烤熟,挖個土坑當酒杯,用手捧起來喝,用土製成鼓槌,用土壘成臺子當鼓敲,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神靈的敬意。這就是古人最初祭祀的開始,而墓祭又是祭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人非常相信鬼神之說,他們相信死後的先人能在冥冥之中監視自己子孫的行為並加以保護和懲罰,他們深信經由祭祀的儀式和祭品的供奉可使祖先保護和賜福給自己。

因此可知,在漢朝以前大家拜祭先人的主要物品就是食物,把自己最好的肉食、穀物和酒水通過儀式進獻給祖先,表達自己對祖先的哀思並期望得到祖先的保佑。

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裡,如有問題請你關注「螞蟻歷史觀」,我會詳細為你解答。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你及時聯繫我,我會及時給與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明遇上新冠肺炎 廣州街坊:「冒險拜祭,非先人所期」
    市民:緬懷先人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記者發現,有部分機構和場所發布通知呼籲市民延期祭掃或採取替代方式祭掃,避免扎堆。一位相關機構的負責人透露,早在幾周前,已陸續有市民提前祭掃拜祭,「後來人還較多,附近道路因前往祭掃的車多而有一點點擁堵,大家提前來拜祭了。」
  • 眾多澳門市民重陽節湧至各墓園拜祭先人(組圖)
    眾多澳門市民重陽節湧至各墓園拜祭先人(組圖) 2008年10月08日 11: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居民帶備鮮花到舊西洋墳場拜祭先人。(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 香港清明拜山人氣旺:供品紙紮漲價 祭先人不吝嗇
    香港清明拜山人氣旺:供品紙紮漲價 祭先人不吝嗇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香港民眾於昨日清明節大清早便已登山拜祭祖先,因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加上內地工資及手工費增加,今年紙紮品來貨價均增加近一成,但零售價卻沒有大幅增加。
  • 書信寄哀思 視頻雲拜祭
    市民可撰寫紀念文章緬懷先人。清明祭掃拜祭祖先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民俗,每年清明期間,廣州有近600萬人次參與現場拜祭。今年,廣州全市暫停實地祭掃及群體性活動,同時推出了多種「雲祭掃」方式。網上祭祀、居家追思、信郵哀思、工作人員集中獻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有的市民通過書信寄語寫下思念之語,也有家族開視頻會議進行雲拜祭。不少街坊認為,「冒險拜祭非先人所期,線上拜祭也很有儀式感。」
  • 在紙出現之前,古人的主要書寫用品是什麼?
    紙出現前,古人的主要書寫用品是什麼?在文字發明以前,人們是用結繩方法來記事的。到商朝中後期,發明了甲骨文,就是把字刻在甲骨上,由於甲骨不易得到並且笨重.所以使用範圍不廣,主要用於記錄佔卜的卜辭。儘管如此,簡牘的確是在紙發明以前主要的書寫用具,像雲夢出土的秦簡,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筒,都說明簡牘曾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古人書寫的主要用具。但是簡牘實在太笨重了,為了方便寫作,人們又採用一種新的書寫材料——絹帛。絹帛,是按書寫要求裁好長短的絲織品,戰國初期就有人用它書寫。它比簡牘輕便多了,但太昂貴,一般人用不起,所以使用不廣。後來又出現一種很薄的絲棉紙。
  • 2020庚子年清明節掃墓拜祭禁忌注意事項
    2020庚子年清明節掃墓拜祭禁忌注意事項羅李華/文----掃祭吉日----明天農曆三月十二日(陽曆4月4日)就是清明節了,而今年清明節掃墓拜祭的吉日有如下幾天:分別是農曆三月十四己卯日(忌屬雞的人上山)、三月十七壬午日
  • 書信寄哀思 視頻雲拜祭 -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網上祭祀、居家追思、信郵哀思、工作人員集中獻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有的市民通過書信寄語寫下思念之語,也有家族開視頻會議進行雲拜祭。不少街坊認為,「冒險拜祭非先人所期,線上拜祭也很有儀式感。」  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市民政局推出「信郵哀思」服務,市民可將對先人的緬懷之情寫成一封信,郵寄到廣州市殯葬管理處(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燕嶺路394號),將由工作人員分發到先人骨灰存放的墓園(骨灰樓),將其擺放到墓地或骨灰盒前。不少市民對信郵哀思活動有更多的期待。
  • 清明將至 惠州市殯儀館倡導錯峰掃墓無煙拜祭
    這周五就是清明節了,這個周末天氣晴好,清明拜祭迎來小高峰,市殯儀館工作人員就特別提醒,街坊們要記得綠色無煙拜祭 。上周六上午,豔陽高照,不少市民提前來到市殯儀館拜祭先人,在拜祭區,劉先生一家十多口人帶來鮮花和水果,擺放在先人的遺像前,大家輪候一一上前,三鞠躬後靜靜默哀數分鐘。
  • 重陽拜祭迎小高峰,民政部門倡導「雲祭掃」
    信息時報訊(記者 溫倩茵 崔小遠 通訊員 林春萍) 重陽節不僅有敬老愛老的傳統,也有追憶故人、拜祭祖先的習俗。今年清明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州暫停現場祭掃,有部分市民選擇在重陽節祭奠逝者。重陽臨近,民政部門倡導市民群眾選擇綠色、文明、簡約的祭掃方式。
  • 重陽文明拜祭 防疫也要防火
    信息時報訊(記者 溫倩茵 通訊員 謝崇來)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期間廣州暫停現場祭掃,不少市民趁著重陽節慎終追遠、拜祭先人。重陽祭掃,風乾物燥,記者了解到,市內墓園在做好防疫措施以外,也非常重視防火,呼籲市民文明拜祭,提高森林防火意識。
  • 中國古人是怎麼發明指南針的
    以前,人們一度將磁偏角的發現歸功於沈括,因為他在《夢溪筆談》中提到「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也」。此條記載已比哥倫布在1492年橫渡大西洋時發現磁偏角要早四百餘年。自嚴敦傑先生在《中國史稿》第五冊》「宋代科技史部分」引入《塋原總錄》的史料,才將這一世界紀錄又向前推進了約半個世紀。
  • 香港市民燒大額冥紙 讓先人「自己」抗通脹(圖)
    紙紮祭品今年來貨價勁升,個別產品價格飆升5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4月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5日是清明節。為免擠迫,大批市民提早前往香港各墳場掃墓。而掃墓不能缺少的祭品,在通脹加劇及人民幣升值下,售價按年上升,部分更達40%。
  • 重陽節港人出手闊綽祭祀先人 祭品生意額升三成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隨著香港經濟好轉,大批孝子賢孫十一日趁重陽節前往掃墓,普遍出手闊綽,願意花更多金錢購買祭品祭祀先人,單是購買冥鏹已花逾千元。有燒臘檔及鮮花檔負責人表示,生意額較去年增加兩至三成。  十一日是重陽節,港九新界多個墳場上午開始陸續有掃墓人士祭祀先人。
  • 為啥有人擦屁股特費紙?古人用啥擦?
    人生中最尷尬的事,莫過於便便的時候沒帶夠紙了~不過,有位朋友,可以說是很「巧妙」地化解了沒有紙的尷尬——他用手機點了個外賣,讓外賣小哥把紙送到廁所裡。接下來和大家探討一下,怎麼擦屁屁省力、省時又省紙!擦屁股的正確姿勢總結來說,就是「一蘸二擦三轉」:一蘸:把衛生紙摺疊好後,輕輕壓到肛門上。
  • 我們熟悉的「四大發明」都是誰發明的?
    四大發明一造紙術 發明人——蔡倫 其實最早發明造紙術的並不是蔡倫,他只是在原來先人的基礎上改進了一下。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
    據統計,中國古人曾發明了5萬個成語,其中有96%是四字成語,可現代卻很少發明新成語,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大概有3點。第一,在古代,由於條件受限制,那些出口成章的人不是名門望族,就是滿腹經綸之人。而這些人非常集中,在古代社會非常少,所以,成語在這些人中的使用率非常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普遍都會讀書識字,文化也趨向平民化,自然成語發明就少很多。
  • 【三年級微課堂】第10課 紙的發明(一)
    【知識要點】1.主要內容《紙的發明》敘述了沒有紙之前人們把文字記錄在龜甲獸骨、竹片、麻紙上的不便以及紙的發明過程,說明中國的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 在沒有紙的年代裡,古人用什麼來上廁所?廁所紙原來也大有來頭!
    可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紙的,造紙術的發明與推廣,還要追溯到東漢時期。史料記載:「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先搗製成漿,取膜而去水,後晾乾,而製成紙。」但即便是有了紙,也不會有人拿它去擦屁股。因為紙張是一種「稀缺品」,它被用來書寫,成為文化的載體。
  • 古人清明節去給先人掃墓,有哪些習俗?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產生於周朝的清明節流傳至今,已成人們祭祀先人,追思聖賢的傳統節日。古人把菊花當作寄託哀思之用。白色菊花最適合,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康乃馨等。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3.宜禁食動身開始掃墓前,最好不吃食物了,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 YouTube直播拜祭服務 清明掃墓不用親自去?
    (原標題:YouTube直播拜祭服務 清明掃墓不用親自去?) 第1頁YouTube直播拜祭服務 清明掃墓不用親自去?臨近清明,相信很多人要忙著準備祭祖。日本現在就流行代掃墓服務,但以往此類服務是由和尚舉行法事後,才向你寄出報告,親人在留言板上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