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清明拜山人氣旺:供品紙紮漲價 祭先人不吝嗇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香港清明拜山人氣旺:供品紙紮漲價 祭先人不吝嗇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香港民眾於昨日清明節大清早便已登山拜祭祖先,因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加上內地工資及手工費增加,今年紙紮品來貨價均增加近一成,但零售價卻沒有大幅增加。有紙紮鋪負責人表示,希望薄利多銷。此外,紙紮鋪今年亦推出多款新紙紮品,包括保健產品、3D立體蛋糕及平民食品等,廣受市民歡迎。

  上環皇后大道西一帶的紙紮鋪,昨日不斷有市民前往購買紙紮品。天就行採購部經理伍淑芬指,今年受人民幣升值影響,紙紮品的來貨價增加5%至10%,導致零售價有輕微上升。她又指,除了以往的高檔紙紮補品如鮑參翅肚外,今年特別推出多款平民食品,包括吉列豬扒、腸仔公仔麵、羅漢齋煲及煲仔飯等,當中雜菜齋煲最受歡迎,最多人選購。

  伍淑芬說,內地的工資上漲及原材料加價,令手工製品的成本增加。她表示,價格加幅主要集中於紙紮製品,相對香燭、金銀衣紙的售價則維持不變,但加價並沒有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欲。她認為,市民能直接於先人的墓前焚燒祭品,故捨得花錢購買各樣祭品。

  俊城行負責人杜千送亦稱,紙紮品的來貨價增加約5%,但零售價沒有增加,期望薄利多銷。他表示,今年推出多款新興產品,例如盒裝保健品,當中包括靈芝、深海魚油、維生素片等。他說,該店亦有推出電子產品的紙紮品,潮流紙紮品主要多年輕人選購。杜千送認為,每年均有家庭有親人離世,預計今年的 銷售額仍然會有10%的增長。

  除了紙紮品外,市民亦有帶同乳豬前往掃墓。上環多間燒味店均表示,乳豬近年的來貨價沒有太大波幅,今年售價亦與往年相若;相反,由於內地活雞尚未恢復供港,本地雞隻的批發價上升,零售價升至每斤港幣60至7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五成。

  大批市民昨日帶備燒豬、鮮花等祭品前往各區的墳場掃墓。其中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實施封路措施,市民需步行上山。有市民表示,今年的祭品較往年貴;亦有市民認為,一年一次拜祭先人,即使加價都不介意。

  截至昨晚10時,全港共接獲53宗山火報告,主要集中在新界地區,包括元朗、大埔、粉嶺、天水圍及流浮山等。當中上水洲頭發生的山火,火舌 一度長達200米。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7架次直升機協助撲救。另外,一名老婦昨午於長洲山頂道西白鰽灣掃幕時,意外失足墮進一個2米半深洞中受傷,幸獲救時清醒,被送往長洲醫院治理。

相關焦點

  • 香港市民燒大額冥紙 讓先人「自己」抗通脹(圖)
    紙紮祭品今年來貨價勁升,個別產品價格飆升5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4月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5日是清明節。為免擠迫,大批市民提早前往香港各墳場掃墓。而掃墓不能缺少的祭品,在通脹加劇及人民幣升值下,售價按年上升,部分更達40%。
  • 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上墳有哪些禁忌?
    導讀:清明節掃墓的時候,不少人都會手拿鮮花、錢紙、蠟燭、食物等。那麼有人困惑了,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呢?關於,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清明節上墳用什麼供品?5號網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掃墓上墳時祭祀先祖準備的祭品一般是單數,三樣或是五樣;每樣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
  • 深圳清明拜山的民俗文化
    廖虹雷清明拜山是傳統的心理文化    老深圳人清明節上山掃墓祭祖,非常形象地稱作「拜山」。《寶安縣誌》云:「清明是春祭日,本縣多在這一天上山掃墓,俗稱『拜山』,先除草,後用三牲、飯、菜、果品、茶酒等拜祭。」
  • 每日新報:天津人搶「供尖兒」 為祈求先人祝福
    古人在祭祀先人時講究「墓祭」、「家祭」、「祠祭」,清明要進行「墓祭」。「其實在唐朝,墓祭不太符合當時的禮法,但符合老百姓的感情意願,貞觀後這種『合情不合禮』的方式逐漸被官方認同。」宋代後,由於對農業生產越來越重視,加之「墓祭」愈發普遍,清明前後的「寒食節」就和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合二為一,成為現在的清明節。  康熙年間的天津地方志中就有對當時天津居民在清明這天祭祀的記載。
  • 在紙發明以前,古人是怎麼拜祭先人的?
    清明節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很多人都要進行掃墓拜祭先人。中國人有這樣一種風俗,就是每逢清明節或者其他逝者的紀念日,人們都會燒紙錢給去世的親屬或朋友,因為人們相信焚燒紙錢就是給另一人世界親人或朋友送錢,燒的越多逝者得到的就越多,日子就越好過。
  • 《先人祭》中的波蘭反抗精神
    「先人祭」與波蘭精神通俗地說,「先人祭」是祭祀故去的人的一種儀式。「先人祭」就是祭先人,這是在古代波蘭-立陶宛非常流行的一種民間祭祀的宗教形式,每年的11月1日(萬靈節前後),鄉民們要給死去的親人上供(食物、水果等),並通過對親人的喊魂、歌唱與亡靈對話,安慰亡靈,解除其在人間和地獄中的痛苦,幫助他們升入天堂。
  • 年兜,祭祖先,拜天公.
    祭祖先,得祖蔭正午12點前閩南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這天醒來首要事情就是去祭祖這是我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通過供奉食物、燒香燒金紙的形式以表心意這是閩南人普遍採用的形式或許也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是相同的家家戶戶會在宗族共有的家廟公祭或各自家中獨祭擺上五果、六齋、三牲、甜料、紅龜粿等祭品再點燃香燭紙火致敬先人
  • 祭祀供品是雙數還是單數?哪些水果不能選做供品?
    全豬羊:用於大型祭典、還願、冠婚、喪祭。殺好但未烹煮過的全豬、全羊。五齊:用於拜天公、大型祭典。冬粉、木耳、香菇、筍乾、金針、桂圓、姜、糖、紫菜、豌豆、菜心、蠶豆、豆苗、海帶、麵筋,選取其中六樣。山珍:用於拜神、天公、佛。香菇、金針、木耳、桂圓、姜、糖、曬乾素食品,一般和海味合用。海味:用於拜神、天公、佛。
  • 清明節紙紮祭品熱賣 香港紙紮名牌憂心被告侵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近年香港的紙紮祭品越來越潮,iPhone、LV包形的紙紮品頗受歡迎。不過,據香港《成報》3月31日報導,LV早前一度控告部分小商戶侵權,所以今年紙紮店鋪怕惹上官司,不敢將仿LV紙紮祭品放在顯眼處賣。
  • 評:波蘭經典《先人祭》如何在中國復活?
    原標題:波蘭經典《先人祭》如何在中國復活?   【漲姿勢】   密茨凱維奇與他的詩劇巨著   波蘭詩人、劇作家、政治活動家亞當·密茨凱維奇被認為是波蘭最偉大的國家詩人,開創了波蘭浪漫主義詩學,在歐洲的文學傳統中堪比拜倫和歌德。他的詩劇巨著《先人祭》深刻地影響了波蘭的文學與文化發展。
  • 春節文化紀事系列之九:除夕之夜敬先人
    雕刻的木盒子也幾乎沒有了,專用獻飯還有,但相當一部分人家已經不做了。傳統的東西正在逐步消失。供桌上一般置有先人案(先人神龕),前面立一排坐紙(包有冥票或冥錢冥國信封),坐紙正中間為三代,然後按輩分一左一右立式擺放,八仙桌上則放置獻飯、獻果、香桶、蠟桶、香盤、香爐等祭祀用具的。
  • 漳州數千人齊聚玉尊宮 500桌供品祭「天公生」
    每到這一天,漳州家家戶戶都會擺上各色供品,燃放煙花爆竹祭拜,而最盛大的要數薌城區天寶鎮珠裡村玉尊宮舉辦的祭拜活動。 【《光陰福建》:正月初九漳州為何戶戶拜天公】玉尊宮管委會主任林寶山說,近年來,玉尊宮拜天公活動參與人數逐年遞增,每次都有幾千人參加,常常造成車輛擁堵,因此每年他們都要向有關部門提交活動申請。
  • 清明節:寄託哀思,祭拜先人
    清明節:寄託哀思,祭拜先人趙剛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或前後。清明掃墓,祭祀先人。掃墓是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掃墓時間各地均有不同,過去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說法,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兩周都可以進行。在我老家清明掃墓在清明這天的清晨、上午,人們通常攜帶果食供品、紙錢等物品到先祖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並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