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兜,祭祖先,拜天公.

2021-01-21 泉州府

點擊上方「泉州府」→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戊戌年的除夕遇上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

舊年的結束,新春的開始




年的起源

本是古人在歲末穀物成熟之際

酬謝神明、祖先的儀式

逐漸衍化成人神共享的節日慶典


閩南人年兜前的忙碌

為的就是這日的儀式感



在閩南,除夕除了年夜飯圍爐

更有至關重要的「敬天」「敬神」「祭祖」三大習俗

清《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就提及

「除夕……至夕,祭先及神,謂之辭年。」



我們總是熱衷於集「福」,懷有「五福臨門」的期許

但,「福」怎麼集?

我想你應當先從除夕的習俗了解


「福」字在甲骨文裡,是「雙手舉酒祭天」的象形文字

《說文解字》中也提及:「福,祐也」

「畐」有「滿」之意

《說文》則謂其「從示聲」,與鬼神、與祈禱有關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福」,有盛滿貢品供奉祖先或神靈,祈求得到庇護之意

除夕拜天公、祭祖先、貼福字

就是一個「福」字





除夕這一天的儀式

要從小年廿八或大年廿九晚上開始


拜天公,答謝禮

從今晚11:00至凌晨1:00之間開始


「天公」即天界最高神明玉皇大帝

閩南人會以隆重的儀式

感謝天公和神明一年來的庇佑

這是年終歲盡時對神明答謝禮

*小年已將家中神明送回天庭過年《小年,送神。》


出於對「天公」的敬畏人們認為越早敬越好

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得在除夕子時前準備好

各自家中早已有約定俗成的做法

除夕子時沒拜,而是合併至新正子時拜,也是有的

還有的是除夕子時供奉葷食祭品,新正子時供奉素齋

總之,按自家傳統便是





祭祖先,得祖蔭

正午12點前


閩南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

這天醒來首要事情就是去祭祖

這是我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通過供奉食物、燒香燒金紙的形式以表心意

這是閩南人普遍採用的形式

或許也因宗教信仰而不同

但紀念祖先的意義是相同的


家家戶戶會在宗族共有的家廟公祭

或各自家中獨祭

擺上五果、六齋、三牲、甜料、紅龜粿等祭品

再點燃香燭紙火致敬先人

表達對先人的孝敬與感恩之意,祈求來年康寧

即便是貧寒之家也是盡力而為


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就有了以「香火」代表子孫不斷的含義






貼春聯,福氣到

上午6點到正午12點之間


起先的春聯是懸掛與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直到宋朝紙的發明才有了「春貼紙」「春聯」這一概念

延續著紅色桃符闢邪之寓意

春聯大抵也都是紅紙


把舊春聯撕破,有除舊布新之意

貼「福」字,即福氣到

是中國吉祥文化祈吉觀念的樸素反映

總是有企盼「五福臨門」之意





年夜飯,圍爐宴

下午至晚上


正午之前的大事已辦妥

接下來就是忙碌這農曆年最後一餐了

也是一年中人最齊、吃得最久的一頓飯

在閩南稱為「圍爐」,一家人團坐著圍爐燙火鍋


鍋中所煮的含有早晨祭祖後的食物

現今生活水平提高,圍爐宴上的好料繁多

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

但這吃個好意頭

或多或少傳遞著一種辭舊迎新的「使命感」

如長年菜,寓意長壽健康

魚,寓意年年有餘

血蚶,寓意財源廣進

芋頭,寓意富裕平安

菜頭,寓意彩頭

……


圍爐是告別,也是迎接,是總結,也是憧憬

一家子共敘天倫,就是幸福感





發紅包,壓歲錢

一整天


「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古時候的壓歲錢是專門製作的

形狀大小跟銅錢相似,多是與壽命有關的圖案


本就是長輩為幫助孩童闢邪、壓歲而發

後來逐漸演變成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

用紅紙袋裝現鈔作為壓歲錢的紅包

有著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紅包的數目視場合和對象而定

不過最重要的原則是雙數,代表好事成雙


那句「豬鯉發財,紅包拿來」

成了這幾代人過年最是經典的話術





跳火群,紅紅火火

圍爐後,新正子時前


圍完爐,一家人會齊聚在厝埕前

將稻草和地瓜藤燒起小火堆

家中大小男丁成員逐一依此由外朝裡跳躍過去

邊跳嘴上還要喊著「旺哦」「添丁又發財哦」

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

還會在往火堆裡加鹽,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


女人們則會把未熄的餘灰添於炭爐中帶回家

盛燒完的稻草灰時會念著

「擔金擔銀哦,擔到我們家,擔到放不下…」

寓意「添旺」、「挑金挑銀」火紅興旺

放在灶骹,有好運帶回家之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拜天公,祈福庇佑

從除夕夜11:00至凌晨1:00之間開始


跳完火群後就是關上大門

等待新年子時一到開門迎春

俗稱「開正」「開春」,有開財門之意


人們要準備好正月初一子時拜天公的供品

這是閩南人新年之始至關重要的習俗

以祈求新的一年神明的庇佑


祭拜天公必須隆重

供品也比較講究

頂桌(幾桌)以五果/六齋清齋素食為主

下桌(八仙桌)則擺三牲/五牲等葷食供品

也有全素的講究

這時的朋友圈齊刷刷的供桌圖就會分出各家「禮數」的大小


禮數足的人家會要求每人淨身沐浴

新正之時一到就點燭、燃三炷清香

一家人依長幼順序上香

行三跪九叩禮恭拜天公


圖片來源於網絡




開正,燃爆竹

圍爐後,一直到新正到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過年當然要放鞭炮啦


隨著春晚的倒計時,新正到來了

人們開門迎春納祥

在厝埕燃放爆竹,在天台放煙花

一時間屋外煙花爆竹聲噼裡啪啦響成一片

將過年氣氛推向高潮





燒頭香,祈善福

新正子時開始


還有的人家會來到寺廟

等待子時的到來

為自己和家人向神明焚燒新年第一支香

以期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吉利


燒頭香從形成到現今一直傳承不衰

在中國已成為一個特定習俗

正月初一開始泉州各大廟宇

都會是人頭攢動、香客眾多的景象





坐年,守歲

新正子時開始


清《泉州府志·卷20·風俗》:

「除夕……至夕……設酒食聚飲,達旦不寢,謂之守歲。」


新舊年交替的一切儀式結束後

一家人團坐著「坐年守歲」

有的會在寺廟進行

有的由年輕人代為進行

一來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

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二來有為家中長輩增福祈壽的說法


因此撲克、四色牌等棋牌活動

是守歲時消磨時光的傳統玩意






年初一,穿新衣

正月初一


早在南北朝時期

就有了大年初一「長幼悉正衣冠」的記載

人們認為萬象初新之時

新衣能讓人有從裡到外的新氣象

有著驅邪降吉祥的寓意

泉州府的鯉物」年兜衫有福氣「

希望你新的一年能好運連綿,福氣滿貫





「現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

將來之福,貽於子孫者,不可不培「

闔家幸福就是彼此最好的福氣



年兜了

你回家了嗎?


·END·


原創版權

圖片 | 泉州影像-好攝咖;部分來源網絡

整編|泉州府-肉倩

出品|泉州府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後臺或微信qzdabing。歡迎微信用戶直接轉發本文到朋友圈或給朋友,以上行為不構成侵權,文中內容如有涉及侵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分享從這裡開始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基督徒可不可以拜祖先呢
    基督徒拜祖先,是跟拜上帝是不一樣的對象。神是獨一可敬拜的創造者,而祖先是神籍著他們把我們生下來的人,所以,位分是完全不一樣的。當耶穌在世上的時候,魔鬼就對耶穌說你拜我,我把萬國的榮華都給你。耶穌說,撒旦退我後邊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單要敬拜主,就是獨一的上帝,單單要侍奉上帝。所以,耶穌是不會向魔鬼敬拜的。所以,信神的人是不應當敬拜祖先的,那麼,這樣是不孝嗎?你不要這樣誹謗。
  • 許石林:過年,你如何拜祖先?
    答某生:過年如何拜祖先 今日有某生(大連人)於微博私信諮詢過年拜祖事,勉為答覆。
  • 中國人為什麼要拜祖先
    原始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不滅,靈魂具有自然精靈那樣的超自然力量,能夠保護本氏族成員,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就出現了祖先崇拜。直到今天,祖先崇拜仍是重要的民間信仰,每逢歲末、清明、中元,人們都要舉行祠祭、墓祭、家祭來祭祀祖先,以表達對祖先養育之恩的緬懷,同時又祈望祖先能庇佑子孫,福蔭後代。
  • 國人為什麼要拜祖先
    原始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不滅,靈魂具有自然精靈那樣的超自然力量,能夠保護本氏族成員,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就出現了祖先崇拜。直到今天,祖先崇拜仍是重要的民間信仰,每逢歲末、清明、中元,人們都要舉行祠祭、墓祭、家祭來祭祀祖先,以表達對祖先養育之恩的緬懷,同時又祈望祖先能庇佑子孫,福蔭後代。
  • 【新年好兒歌】祭祖先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新年好兒歌】祭祖先2013-12-31 09:17:5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除夕的晚上呀一家大團圓  在外的遊子 歸心呀心似箭  一家大小祭祖先 跪在神桌前呀  祭祖先呀祭祖先 孝思莫等閒  三拜又九叩 來祭呀祭祖先  祖先們留下 金玉和良言  奠基創業靠祖先 流傳到今天呀  祭祖先呀祭祖先 除夕大團圓  有菜又有肉呀 有酒也有煙  祭祖先呀祭祖先 快樂大團圓
  • 閩臺共祭「天公」祈福兩岸幸福安康
    閩臺共祭「天公」祈福兩岸幸福安康 2015-02-27 10:09:01責任編輯:   中新社漳州2月27日電 (餘丹 黃丹)27日凌晨(農曆正月初九),福建漳州天寶玉尊宮,來自海峽兩岸的逾3000信眾參加「天公誕
  • 拜天公念什麼吉祥語 拜天公時怎麼說臨沂人聽說過嗎
    拜天公是臺灣地區每年正月初九都會隆重舉行的一個盛大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用各種儀式各種食物來祭拜天公,祈禱天公保佑人們,在拜天公的時候要說哪些話呢?下面小編就整理了一些。   通用篇:       今天是×月×日,×××地方×××弟子×××信女來天公誠心犒勞,添平安財氣油。拜請三清道祖、玉皇大帝(天公祖)、鬥姥元君、南鬥星君、北鬥星君,諸位神明相保庇,保庇弟子、信女:子孫孝順、合家迪吉、男增百福、女納千祥。福運亨通、仕路高升、財源廣進、萬事如意。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大小平安、出入平安。
  •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先祭谷公,後拜祖宗」
    幾十年來,東山人民逢年過節,都「先祭谷公,後拜祖宗」。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提到過谷文昌的故事。谷文昌究竟為當地百姓做了什麼?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我們重溫共產黨員谷文昌的故事,又能獲得哪些啟示?本期《習近平講述的故事》為您娓娓道來。谷文昌1915年出生於河南林州的南灣村。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拜天公 漳州有哪些考究習俗?
    正月初九,在閩南地區是一個極重要的祭祀活動,即拜天公(閩南地區將神話中的玉皇大帝稱為「天公」)。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為此,當地人們會製作龜粿、發粿等作為供品,供奉「天公」,進行祭祀活動,紅龜粿呈龜紅色,打龜甲印,象徵長壽。
  • 清明節不拜祖先≠不要祖先了!
    後來得知,原來是在「祭拜祖先」。於是,美國人率直的問臺灣人:「你的祖先真的會起來吃嗎?」臺灣人不假思索的回答:「你的祖先若會起來聞你的鮮花,我的祖先就會起來吃這些食物。」這看起來像是一則笑話,卻也真有其事,不僅看出中西方在祭祖與信仰的價值觀上非常不同,值得更深省思祭祀、拜拜背後的動機,究竟為了甚麼?
  • 祭神明、祭祖先、祭孤魂野鬼:人類如何在七月十五狂歡?
    (《禮記集解》卷十七《月令第六之三》,467頁)《春秋繁露》中也有對四祭的記載:「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熟,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烝。此言不失其時,以奉祭先祖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第十五卷《四祭第六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83頁)此時的秋嘗薦新祭祀儀式,時間為孟秋之月,但並未具體到七月十五日這天。
  • 傳統春節,如何正確拜祖先
    傳統的春節即將來臨,按我們世習的風俗,代代所傳下來的,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是拜祖先了,這些天媽媽也都在張羅這些事情。說到拜祖先,少不了燒上一桌子的菜餚,這些代代相傳下來的風俗中,拜祖先多數是用雞、鴨、豬肉、海鮮等等,還有祖先們生前愛吃的一些食物。因為祖先也是有經過世習的風俗,所以他們在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個念頭,死了要在家裡當祖先,而小時候媽媽告訴我的觀念中,逢年過節就是要多燒好吃的祖先,這樣祖先才會保佑我們。
  • 「到閩南拜祖先」——兩位臺胞的祭祖故事
    新華社福州4月3日電(記者許雪毅)上世紀90年代初來福州創業,臺灣宜蘭人張傳來想著,一定要抽空到閩南「拜拜祖先」,但祭祖的願望直到近20年後才得以完成。不著急也許是因為篤定。張傳來隨身攜帶著一本《張氏族譜》,上面清楚地顯示,祖籍地在福建漳州詔安縣,他是祖先遷臺的第17代。
  • 我們拜佛也拜祖先
    1 有不少同修家裡供祖先牌位,這是諸佛菩薩所讚嘆的!2 我們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兩旁,我們拜佛也拜祖先,我們敬佛也敬祖先。3 我們拜佛,跟拜祖先的意思完全相同——第一個意思是不忘本、報恩的意思;第二個意思是最重要的,比前面這個還要重要,是「見賢思齊」。
  • 漢人祭祀是拜祖先,清皇帝不拜祖先,是拜一根杆子
    我們漢人祭祀,會祭拜祖先。但清朝皇帝不拜祖先,而是拜一根杆子,稱為「索倫杆」。這根杆子有什麼好拜的?經過閻崇年先生考察,這跟滿族人的「森林文化」有關。等等,滿族人不是遊牧民族嗎?他們在馬上打的天下呀,怎麼改森林文化了?
  • 「先祭谷公,後拜祖宗」的民俗因何而來?一起看東山……
    我經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東山縣縣委書記谷文昌,他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事,當地老百姓逢年過節是「先祭谷公,後拜祖宗」。一起踏上谷文昌精神現場體驗教育專線吧參觀路線:第一站:谷文昌紀念園谷文昌紀念園位於福建東山國家森林公園赤山林場內,始建於1990年,1999年修建谷文昌陵園;2003年建設谷文昌紀念館並於2004年2月建成開館,2013年進行完善提升。
  • 中國古代祭祀之吉禮:祭天、祭地、祭祖、祭聖賢
    廣義上來講,就是祭天,祭地,祭祖以及祭聖賢。祭天因受黃帝思想的延續,古人向來信奉鬼神之說。而這其中,便以天為尊。古人認為天乃是萬物之主,有主宰一切的權利。故而,幾千年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常百姓,無不是信天,敬天以及拜天。
  • 人家忙著拜天公 他卻跑來龍海偷香爐
    6月19日訊 農曆正月初八(2月23日),是家家戶戶拜天公的日子,可是當龍海石碼的陳某準備拜天公時,卻發現家裡的香爐不見了。  原來,當天晚上11時許,高某冰駕駛摩託車來到陳某家,趁著陳某一家人進進出出忙於祭祀之際,將其正用於拜天公的青瓷筒式香爐抱走,並駕駛摩託車逃離現場。等陳某發現時,高某冰早已逃之夭夭。這個香爐可是他家祖傳下來的,有著100多年的歷史,陳某趕緊報警。  很快,高某冰被龍海警方抓獲。
  • 鹿港鎮民俗:大年初九凳座拜天公 牽仔條求財(圖)
    記者林宛諭/攝影(聯合報)華夏經緯網2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年初九是天公生,鹿港鎮許多民眾拜天公還會準備最傳統的凳座(神座,又稱燈座)祭拜,供品中也有一串錢樣貌的「牽仔條」祈求天公保佑月月有進帳、生計無虞。據報導,「天公生」是拜玉皇大帝的重要日子,通常在初八深夜子時過後開始祭拜,以前習俗祭拜前得齋戒沐浴,初九不可曬衣服,尤其是女子內衣褲。
  • 漳州天寶鎮初八全民拜天公 400張桌椅擺方陣(圖)
    地道的漳州人都知道,是初八深夜至初九凌晨,絢爛煙花漫天,炮聲不絕於耳,全民出動,祭拜「天公」,熱鬧、隆重程度秒殺除夕夜和元宵夜。  為什麼要拜天公?傳說這一天是「天公」玉皇大帝的生日,漳州人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吉祥。除此之外,這背後還有一個具有民族大義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