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文化紀事系列之九:除夕之夜敬先人

2020-12-24 讀寫人家

除夕之夜敬先人

讀寫人家專欄作者:趙正祿 原創作品

在我們老家,過年敬先人是件非常隆重的事。一般情況除夕的酉時一到就開始淨手、坐紙、擺獻飯、上供茶、供酒、烽香、點蠟、燒裱和冥票、放鞭炮等。大多為家中的幾個男丁一起完成,以父親或長子為主。

老家雖處偏遠山野之地,但也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遺存,文化底蘊深厚。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平頭百姓,也不管是書香門第還是世代農家,都有在廳堂朝門的正牆(俗稱上坡裡)懸掛字畫中堂的習慣,只有在上世紀六、七年代,曾用毛主席像代替過。

廳堂的擺設也非常講究。正中靠牆的是供桌,約兩米長、五十公分寬、九十公分高,供桌前是八仙桌,約一米見方、八十公分高,八仙桌兩側放有兩把太師椅。這些家具大部分為硬木雕刻,以梨木、石棗木為多,也有核桃木、椴木、桃木等材料的。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在我們的古城裡,傳統的古家具已經由現代家具所代替,八仙桌、供桌還有,太師椅已經找不到幾對了。雕刻的木盒子也幾乎沒有了,專用獻飯還有,但相當一部分人家已經不做了。傳統的東西正在逐步消失。

供桌上一般置有先人案(先人神龕),前面立一排坐紙(包有冥票或冥錢冥國信封),坐紙正中間為三代,然後按輩分一左一右立式擺放,八仙桌上則放置獻飯、獻果、香桶、蠟桶、香盤、香爐等祭祀用具的。香桶、蠟桶、香盤、香爐等祭祀用具,一般都是紅木和黃銅質地的。我家遺留下來的一個香盤還是天水雕漆的。獻飯也有講究,一般為四碗--擺放整齊有序且冒尖的五花肉塊和搭配色調的專門獻飯,供果除時下稀少的水果之外,還有用木雕盒子裝的排列有序、花色品種繁多的油炸盒子(一般情況是女兒和外甥女做好帶來的),當然根據自己家裡的情況還有增加其它供品的。

八仙桌前面綁有和八仙桌高低、寬窄一致的繡花桌裙。桌裙前面空出一片地面跪拜燒冥票。我家至今保存著一件蘇繡的桌裙。

包的冥紙從外表上有三年之內(新靈)和三年之外的區別,新靈的冥紙外包裝是白紙,三年祭日已過的用黃色紙,且正面有一公分左右寬的箋子(用於寫牌位--即收件人)。

過年供奉先人一般情況為三天,初三下午送靈。但也有除夕夜直接燒了的(三年過了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一度被禁止,但我家一直沒有間斷過。

在供奉的三天內,香、蠟、茶、酒一般都不能有間斷,有新靈的每晚七點左右都要在大門外舉行接紙的儀式,在大門外用灰撒一個留有一個小出口的圓圈,在圓圈內孝子們下跪,燒冥票、香裱等,哭到廳堂,再在廳堂跪燒香裱、冥票等。到初三未時之後,開始送紙,一般情況都先去新墳和最親近的先人墳上去燒紙。有新靈的去的路上和墳上一般孝子戴麻戴孝且有哭聲。燒紙也有規程,先要祭土地神,然後燒紙。點蠟燭、上香、燒紙、祭酒、祭茶、叩頭、放炮等。返回家的路上新靈不允許有哭聲。

這樣先人也送了,三天年也算快結束了。當然,初三過了還有許多節慶的傳統活動仍在繼續,一直到元宵節基本才算結束。

相關焦點

  • 春節祭祖的文化傳承
    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陝西關中的春節祭祖有著與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在陝西扶風、岐山、鳳翔周原遺址附近,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由健在的長者召集一家大小共赴墓地,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 除夕和春節年節故事多
    對於除夕,有說法認為最早的慶祝活動從夏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據《大中華文化知識寶庫》等史料記載,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先民在新年的前一天,會以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頒行的《太初曆》,正式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直到西晉,在周處所撰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中,才提到「除夕」這一名稱。
  • 專家:春節是生活之樹上迎春的花朵
    春節是生活之樹上迎春的花朵   【春節】   春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新年指夏曆(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漢、壯、布依、侗、朝鮮、仡佬、瑤、畲、京、達斡爾等民族都過這個節日。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活動。
  • 「春節之源,洛陽過年」2020洛陽春節文化旅遊系列活動發布
    以「春節之源 洛陽過年」為主題春節文化旅遊系列活動發布,圍繞民俗、文化、冬景三個熱點,為廣大市民群眾和來洛遊客帶來精彩難忘的新春文化盛宴。 為豐富全市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旅遊產品供給質量和活動水平,促增文旅消費,讓人們過一個歡樂、祥和、充實、難忘的新春佳節,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精心策劃,整合資源,聯合有關部門和縣(市、區),以「春節之源 洛陽過年」為主題,圍繞民俗、文化、冬景三個熱點,策劃開展8大系列、30個主題、398項文旅活動,9883場次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為廣大市民群眾和來洛遊客帶來精彩難忘的新春文化盛宴。
  • 春節英語習俗之祭財神、拜年和除夕(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春節英語習俗之祭財神、拜年和除夕(雙語) 2012-01-16 14:51 來源:閱讀網 作者:
  • 除夕守歲,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樣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除夕這天都有哪些習俗呢?
  •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春節
    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新一年的起始春節是傳統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
  • 除了磕頭、燒紙、上香,除夕祭祀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除夕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上墳祭祖。每年的除夕下午,我都會和伯父、父親、叔叔們一起去上墳,陵地在村子的東南,那裡長眠著我的爺爺奶奶等已故的祖先們。燒紙、放鞭炮、依次磕頭,把祖先的在天之靈請回家去一起過年。意思是在春節闔家團圓之際,不敢忘記已故的先人,所以在除夕這天請回來一起過年。小的時候,我一直相信真的有在天之靈一說,雖然不可能看到,但以為和已故的人真的可以通過某一種方式得以交流。後來我意識到,人死如燈滅,是沒有魂靈的。千百年的傳承,時至今日,這種行為似乎應該有更深的初衷。
  • 歸心之處,即是吾鄉!先來預習~讓揭陽春節習俗2021陪您「雲過年」
    破門樓鄭翁仔燈是揭陽春節習俗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行彩橋」、「揭陽獅舞」,都是這個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揭陽的年文化其實還有很多。2007年6月,「揭陽春節習俗」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春節文化民俗系列之十五:孩提時代過初一
    孩提時代過初一讀寫人家專欄作者:趙正祿我的孩提時代老家沒有通電(通電是1979年底),經濟非常困難,為了節省煤油,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除夕之夜儘管比平時睡得晚很多洗完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先人看香、燒紙、放一串鞭炮。然後清理陶瓷茶罐罐熬茶,第一盅茶要敬給先人。說起新衣服,也非常簡單,就是一件蘭卡機的學生裝外套,一般都由會裁縫的親朋做,也由會裁縫的人家家裡做,做一件衣服也就幾毛錢。
  • 2019豬年大年三十除夕最新最早的動態表情祝福圖片,2019春節除夕拜年祝福語
    大家最期盼的除夕就要到來了,辛苦了一年了,不管怎麼樣,一定要過個開心的年,2019豬年祝大家除夕快樂!除夕到,放鞭炮,家家戶戶好熱鬧;舞龍燈,踩高蹺,合家歡樂步步高!眼看大年初一快來到,人人開心齊歡笑,提前祝你春節好,豬年祝福我最早!
  • 春節祭祖有什麼講究?磕頭還有規矩?如果你在外地回不去,又該怎麼辦?
    在我們源遠流長的甘氏家族文化中,除夕前後一般會舉辦祭祖儀式。春節祭祖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重之情,也是為了讓先人保佑自己的子孫後代繁衍生息、順順利利、富貴發達。 春節祭祖有講究 祭祖也是要講究規矩的。
  • 「除夕」、「春節」原來是這樣由來的
    除夕中國農曆的除夕就是一年後最後一天的夜晚,「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即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癆之鬼」。這就是除夕的由來,它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是西晉處的《風土記》等書。在我國民間,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等。
  • 「網信文化」歷代紀事本末合編
    【《歷代紀事本末合編》書影】紀事本末體之所以能成為一種獨立的史書體裁,得益於其「一書備諸事之本末」的特徵。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自序》中說:「《通鑑紀事本末》者,創自建安袁樞,而北海馮琦繼之。其法以事類相比附,使讀者審理亂之大趨,跡政治之得失。
  • 2020春節是幾月幾號?2020年除夕是幾月幾號?
    2020年1月24日 除夕 臘月三十 星期一  2020春節是幾月幾號?除夕)-1月30日(正月初六)放假調休,共7天。  拼假建議:2020年1月31日(周五)-2020年2月1日(周六)請假2天,可拼10天春節小長假。      除夕  除夕,原意為「歲除」,指歲末除舊布新。「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 最有創意的除夕祝福語,祝您春節快樂,鼠年吉祥!
    八、在除夕的這一天,讓我的祝福像雪花飄送,讓我的問候像綿綿春雨,片片花香,默默祝福,句句心語,聲聲關懷,連綴著滿心愉快,將快樂的音符送給你!九、鞭炮響,驅散煩惱。禮花開,降落如意。喜氣濃,凝聚快樂。祝福忙,頻送吉祥。好日子,和美甜蜜。今日始,幸福綿延。好運伴,平安康泰。
  • 海南省圖書館開展春節系列文化活動
    春節期間海南省圖書館除正常開館為讀者服務之外,將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迎新春 書香進萬家」春節系列文化活動。日至2月3日     (臘月廿四至廿九)  海南省圖書館北一樓展廳  2、「福」字石刻拓印體驗活動 1月29日至2月7日(臘月廿四至大年初三)    3、「共讀中華經典 同度傳統新年」 楹聯展  1月29日至2月19日(臘月廿四至元宵)  海南省圖書館北一樓展廳  音樂/影視/戲劇  1、《百年經典》系列電影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傳說怪獸「夕」最怕爆竹的響聲,我們的先人就是用爆竹驅走了怪獸的。如今,冉犯爆竹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它還有驅散窮氣和晦氣的作用,響聲也代表了在新的一年裡生活有聲有色,紅紅火火。因此,在除夕這天是一定要點爆竹的。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 春節天氣偏暖 除夕至初二多陰雨
    摘要:昨天,溫州市氣象局召開2020年溫州春節天氣發布會。春節期間天氣涇渭分明,除夕至初二多陰雨天氣,初三開始天氣逐漸轉好,到初五會是大晴天。今年春節期間氣溫整體偏暖,出現冰凍和降雪的可能性小…… 溫商網訊(記者 董吉妮)昨天,溫州市氣象局召開2020年溫州春節天氣發布會。春節期間天氣涇渭分明,除夕至初二多陰雨天氣,初三開始天氣逐漸轉好,到初五會是大晴天。今年春節期間氣溫整體偏暖,出現冰凍和降雪的可能性小。
  • 傳統民俗臘月除夕祭祖——文/王啟珍
    傳統民俗臘月除夕祭祖——文/王啟珍我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象徵了團圓、喜慶、新生和希望,而過年祭祖也是春節的重要內容。祭祖之習俗,也有由來。據二叔講,一是先敬門神,晚上接來的先人就讓進院。二是恐嚇年獸。上古時期兇猛野獸「年」最怕紅色和炸響,年聽到炸響後就不敢到村裡來禍害人畜了。三是代表喜氣。爆竹一響,喧鬧景象和歡樂氣氛隨之而來。大有「喜氣洋洋財旺旺,好運多多福連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