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裡」話民俗 首都博物館推出七夕晚場主題活動

2020-12-22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8月25日晚,首都博物館裡舉辦了「七夕」晚場主題特別活動。活動以傳統四合院文化中的「情」為背景,邀請30對情侶夫妻參加,在現場協力動手拼插「垂花門」模型;講述關於「家」的故事,並邀請觀眾到民俗展廳去尋找一起搭建的四合院建築,讓情侶夫妻們在活動中體味民俗、交流情感。

據了解,現場的「垂花門」模型為機械工業出版社最新推出的文創產品。機械工業出版社文創產品創作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出版社陸續推出了「圓夢」系列古建築拼裝模型,模型零部件多為異型結構,通過無釘無膠搭建,還原了傳統建築中的榫卯結構。

北京出版集團也活動現場展示了體現老北京文化和習俗的趣味書籍,包括《北京四合院》《口福老北京》《花貓三丫上房了》《胡同裡的江湖》《小姥爺給孩子說北京》等。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刊物《十月少年文學》的文創產品也在活動現場展出。據《十月少年文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多類文創衍生品的外觀設計中也呈現了諸多刊物中插畫作者的作品,受到了各年齡段消費者的喜愛。

首都博物館的講解員還帶領觀眾走進「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展廳,介紹了獨居京味的婚俗場景。這場首博「七夕」晚場活動從下午6點開始,持續至晚9點。

相關焦點

  • 北京:博物館裡的七夕夜
    「七夕」情滿四合院民俗展中浪漫談活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羅鑫 攝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強力靜 羅鑫)初秋夜晚,微風習習。北京地區博物館在今年七夕節期間推出50餘項文化活動,其中近20項活動將在「雲端」開展,還有8家博物館將延時開放或舉辦夜場文化活動。北京民俗文化專家劉康達表示,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重視七夕晚上的活動。在疫情之後,博物館設「夜場」活動彰顯社會復甦活力。中華世紀壇七夕夜場活動現場。
  • 如皋市圖書館推出「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系列活動
    新如皋報訊 七夕始於上古,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並列為我國六大傳統節日。為迎接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的到來,如皋市圖書館在做好常態化防疫工作的基礎上,線上線下推出「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系列活動,進一步向市民讀者弘揚國之傳統文化魅力,重拾七夕美善高雅情懷。
  • 結婚領證小高峰 北京市993對新人七夕當天領結婚證
    昨日,首都博物館,講解員給晚場觀眾講解婚俗傳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8月7日,首都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參加七夕活動的情侶在合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我在頤和園等你」七夕之夜特別活動、「相約七夕 情定摩天輪」等多場活動舉行。首都博物館延長開館至20時,舉辦讓100對情侶夫妻協力創作「鴛鴦和合」彩沙繪畫等活動。中華世紀壇舉辦七夕文化市集系列活動。七夕節是一個集中辦理結婚登記的日子,據統計,昨日全市共有993對新人領證。
  • 「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下周二是農曆七月初七,本市博物館將推出50餘項豐富多彩的活動。首都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屆時將開「夜場」。資料圖 安旭東 攝除各種展覽外,北京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北京天文館等還針對「七夕」專門打造了系列活動,比如《博物館裡過七夕——「金鼠有你」活動》、《「夜空中最亮的星」系列活動》等。
  • 各地開展「七夕」主題活動 精彩民俗傳承節日文化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馬上就要到了,為了慶祝牛郎織女相會日,各地相繼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精彩活動,除了帶讀者感受平凡夫妻、老兵等的愛情故事,更重要的是通過舉辦各類民俗文化活動,讓大家身臨其境,就像穿越到古代一樣,體味了一把七夕節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
  • 博物館裡過大年 春節活動精彩紛呈
    首都博物館「家和年豐——豬年生肖文化展」、正陽門管理處「灶福桑梓 蔭澤一方——京津冀系列民俗文化展」、北京西山大覺寺管理處「春節民俗文化展」、觀復博物館「2019己亥豬年吉祥物——「金豬拱財」、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北京民俗文化節」等展覽和活動展示了民俗風情。
  • 首都博物館舉辦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覽
    清幽的胡同與溫馨的四合院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反映出北京人特有的居住理念與審美觀念,更體現了古都的歷史韻味與文化內涵。首都博物館近日聯合北京市檔案館共同舉辦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展覽將持續至10月21日。
  • 北京民俗博物館七夕節投針乞巧憶傳統
    昨天,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系列文化活動,通過線上直播與線下觀眾體驗傳統民俗場景復原、乞巧遊藝會、詩情七夕等,讓人們沉浸在這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裡,品味精巧別致的傳統節俗。七夕當天,關閉多時的月老殿重新開放。但見「來廟前獨一無二,進殿後無獨有偶」楹聯懸於殿前,豔麗的紅線置於案上。一些期盼兒女能有幸福姻緣的老人紛紛前來求取紅線,圖個好彩頭。七夕夜拜織女場景也現場復原。只見牛郎織女掛像前的香案上,擺放著茶酒、瓜果、鮮花、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供品,呈現出舊時過七夕的場景。
  • 「七夕」到博物館裡文化約會,聽金婚夫婦講愛情故事
    愛滿京城、相約幸福……8月25日,北京市民用各種浪漫的方式度過傳統七夕佳節。民俗博物館裡感受傳統七夕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愛滿京城·相約幸福」系列文化活動,通過線上直播與線下觀眾體驗,展現獨特的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和手工技藝。
  • 大連市博物館聯盟成立!將推出「博物館環遊記」系列主題活動
    將推出「博物館環遊記」系列主題活動 2020-11-11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團扇畫裡「話」七夕 德州市博物館開展傳統文化手工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 見習記者 李思羽 通訊員 宮凱 德州報導國家閱讀規劃師常梅寶正在講解七夕傳統文化為讓青少年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8月25日上午,「七夕」之際,德州市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七夕傳統文化手工活動,國家閱讀規劃師常梅寶與30餘名青少年一起開展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手工課程。
  • 最美北京網紅打卡地|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外觀 楊曉君/攝首都博物館以展示北京五十萬年人居史、三千年城市史、八百年京都史及其無比豐厚的文化遺存為主業,兼及收集、整理、修復、研究、保管北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任,同時也是新北京與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首都博物館 楊曉君/攝1953年,首都博物館開始籌備,館址位於國子監街孔廟內。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
  • 你對一座首都博物館有什麼期待?
    2015年,首都博物館做了一場展覽名為「清溪川的變遷」,講述的是貫穿韓國首爾的一條歷史河流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改變的歷史命運。從合作方韓國首爾歷史博物館提供的多個展覽主題中,中方策展人、首都博物館的張杰第一反應就選擇了「清溪川」。
  • 傳播傳統民俗文化 青島公交線打造「七夕」主題公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七夕節,以公交車這一流動的宣傳載體傳播傳統民俗文化,青島369路、371路兩條公交線打造「七夕」主題公交,車內張貼主題圖片、布置民俗文化知識和主題詩詞展板,並設置猜謎遊戲,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
  • 博物館日開展94項主題活動 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
    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北京地區博物館將有94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其中包括博物館全景展示、數字展廳等50項「雲展覽」,以及科普講座、雲遊博物館、文物觀賞等15項直播活動。北京博物館學會將組織博物館之城建設初探論壇,推出三場「對話式」研討,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博物館館長、教育及媒體工作者等,分別從學術理論、政策法規、實踐經驗、工作難點等多個層面,圍繞博物館日主題闡釋、社區博物館建設與運營、博物館之城建設謀劃等主題進行探討。
  • 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即將精彩亮相
    白銀區終於有自己的博物館啦 位於白銀區全民健身廣場的 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 遠山如黛 河帆遠影 黃河之畔 鍾靈毓秀 白銀區民俗文化博物館
  • 羅源建畲族主題公園和民俗博物館 展示民俗風情
    記者15日從羅源縣獲悉,福州首家畲族主題公園和畲族民俗博物館已落戶羅源福湖。目前,畲族主題公園已完成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下半年將全面興建。  羅源縣是全國有名的畲族聚居區,還保留對歌會客、祭祀祖先等傳統文化習俗,畲家拳法和畲醫藥更是聲名遠播。這裡的畲族傳統服飾、山歌,被列為全國畲族代表性服飾和曲調。
  • 「中國七夕文化之鄉」溫州洞頭七夕民俗風情節開幕
    央廣網溫州8月26日消息(謝夢潔 魏煒 通訊員邵康妍王從華莊海文金向春)8月25日,「民間民俗·多彩浙江」2020中國·洞頭第十三屆七夕民俗風情節在溫州洞頭舉行。這次活動以「祈福 感恩 快樂成長」為主題,設置成人禮儀式、民俗風情晚會、感恩福宴、七夕狂歡節等活動項目,將傳統民間民俗與海島夜遊體驗相結合,進一步凸顯「中國七夕文化之鄉」內涵,展現洞頭七夕特色,傳承保護優秀民俗文化。
  • 天津濱海新區推出系列活動預熱「國際博物館日」
    記者從濱海新區博物館了解到,為了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博物館正抓緊進行相關活動的策劃與準備,接連推出「博觀濱海——雲遊博物館」「有故事的博物館」兩個系列活動,並面向社會發布「濱博微課堂」作品徵集,以吸引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愛好市民的關注。
  • 首都博物館
    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於1999年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2001年經國家發改委報國務院批准實施,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    首都博物館新館於2005年12月開始試運行,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