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帶齊白石畫鑑寶,專家斷定是贗品,女子:齊白石是我親爺爺

2020-12-20 老杜通文史

齊白石出生於1864年,他是著名畫家,早年以木匠為生,到了後半生就靠賣畫生活,他最擅長畫各種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畫等。畫筆在他的手上就像富有了魔法一樣,每一幅出自他手的畫都栩栩如生,讓人不免陷入意境之中,他的代表作有《古樹歸鴉》、《逋蝶》、《羅浮覓句圖》 、《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看過這些真跡的人無疑不拍案稱絕。

據百科記載2017年12月17日晚,齊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條屏》亮相拍場,最終以9.315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目前最貴的中國藝術品

可見他的畫有多麼珍貴,如果家裡有齊白石真跡,必然會當作傳家寶來傳承,就是因為他的真跡少之又少,所以市面上齊白石的贗品層出不窮,有些人賣房子賣地也要買齊白石真跡,可大多數的人都被贗品給蒙住雙眼,不少人不知道自己寶貝是不是真跡,一般這種情況都會上節目找專家來鑑定。

下面我們要說的故事就和齊白石老先生有關,而且關係還不一般!

這件事發生在鑑寶節目裡,一位女子自稱自己手裡的畫是齊白石老先生的真跡,想讓專家來分析一下。

其實每當專家在鑑寶節目裡聽到齊白石老先生的作品時,都會將信將疑的鑑定,因為他的真跡收藏價值極高,一些商販看中這一點瘋狂印刷盜版貨,不少人都是帶著齊白石老先生的印刷品來鑑寶,所以專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且確實是真跡,就完全沒必要來鑑寶,正常人都會直接拿去拍賣行。

此女子帶來的畫,專家分析認為這是齊白石老先生晚年作品《楓葉秋蟬圖》。傳聞他畫完這幅畫以後,直接贈送給自己的徒弟,根本沒流傳到市面上去的可能。

專家們仔細端詳並確信這幅畫有印刷痕跡,因此他們得出結論這幅畫是贗品。

當專家說出鑑定結果之後。女子倍感遺憾,再三向專家確認鑑定結果是否準確。

專家被問得有些不耐煩,並示意她可以拿著畫走人了。可誰也沒想到她接下來說的話瞬間打臉專家她稱:「齊白石是我爺爺」。

不知道的以為她在開玩笑,但是她的真實身份是齊白石最小的孫女,名叫齊慧娟。從小受爺爺的薰陶,三歲便學起繪畫,她十分努力,在繪畫方面造詣頗深。

更是將齊派繪畫全面繼承,是齊老後代中最傑出的一位女畫家。這樣看來她帶的這幅畫肯定是齊老的真跡了!

此事一出,無異是打專家的臉,現場也一度陷入尷尬,這對專家的信譽度有很大的影響,後專家又仔細端詳起這幅畫便改口說這是真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人們相信專家才會來鑑寶,但是誰都沒想過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這件事有失威望,節目組也感到十分尷尬,這讓以後想來鑑寶的人都不知該不該相信專家,如此不專業的行為,也紛紛迎來了四面八方收藏愛好者的批鬥。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女子拿一幅畫鑑寶,專家:假的,女子: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三、正統傳承,卻被誤判「贗品」在一次鑑寶節目中,一個不知名女子就來到了鑑寶現場,手中拿著齊白石的《楓葉秋蟬圖》,她聲稱這是齊白石的真跡,來這裡的目的只是讓專家評估一下這幅畫的市場價格。隨後,專家對這幅畫經營了全面的分析和觀察,可以肯定的是這幅畫就是齊白石的真跡。
  • 女子拿一幅畫鑑寶,專家說是假的,女子:你們可知道我是誰?
    在北京保利2017年秋季拍賣會上,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拍出了9.315億元的價格,一躍成為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齊白石的作品這麼值錢,很多人紛紛開始動起了歪腦筋,一些人還打著齊白石的名號到處招搖撞騙,一些不懂的收藏家很容易買到贗品。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我的師叔與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事
    下午我只是去齊白石老頭那兒玩,因為我喜歡這個很怪的老頭,那鬍鬚更有味道,比我爺爺的還長,年齡比我爺爺小多了,而且我爺爺的白鬍子很漂亮,齊白石的糊裡糊塗不修邊幅。齊白石那裡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夾心糖果和餅乾,我很喜歡吃,我們這條街上的小孩每天放學後都要進去偷點糖吃。後來我們的家長知道了,和學校吵了一架,說管理不嚴,其他人就不敢再去了。就剩我還進去玩,順便吃點糖果。
  • 齊白石娶入18歲女子,女子婚後迷上畫畫,齊白石卻愁得睡不著覺
    齊白石的第一任妻子叫做陳春君,她是個賢良淑德的中國傳統女性。15歲那年,陳春君就嫁給了齊白石。從此之後,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丈夫。後來齊白石選擇在北京定居,為了照顧齊白石的家人,陳春君主動提出留居老家。並且非常大度的為齊白石納了一個小妾,來照顧他的生活,這個小妾就是胡寶珠。
  • 圖畫心理解析齊白石《芙蓉遊魚》,換個角度看看齊白石的自信
    ,仍然追隨清初著名畫家八大「簡約高逸」的風格,根據書法的特點也基本可以斷定作品的創作年代為上世紀20年代初期。此時的齊白石,為了躲避家鄉的軍閥戰爭,在好友的勸說下剛剛定居北京,一切都毫無著落。陳師曾勸他改變繪畫風格,由此開始了他的「十年變法」(1919-1929),成就了後來一鳴驚人的齊白石。但是齊白石剛到北京時,北京畫壇流行的是自清朝宮廷流傳百年下來的「正統」繪畫,齊白石所推崇的八大山人畫風,被當時的北京畫家譏諷為「野狐禪」,足見齊白石來京所面臨的是多麼大的一個挑戰。
  • 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談:齊白石最擅長於畫的是什麼?是蝦還是工筆...
    那種一提起這位大畫家-齊白石,大家首先會想起來的作品。在本期的文章中,齊白石草蟲技法傳承人、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將為大家介紹齊白石最擅長於畫的是什麼?是蝦還是工筆草蟲?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湯發周趣談:張德文與齊白石的師生情緣!
    這時,潘天壽笑眯眯地對張德文說:「孩子啊,這就是你常問起的那位齊白石老先生啊。」張德文頓時就驚愕住了,原來眼前的這位白鬍子老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齊白石先生!潘天壽走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德文,你不是常對我說,如果能有齊白石先生教你畫蝦,此生足矣。今天,他老人家想收你做徒弟了,還不快磕頭拜師?」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湯發周解析北京榮寶拍賣的齊白石書畫作品!
    北京榮寶19秋拍「榮名為寶 · 齊白石書畫作品專題 」 共9件精品,題材涉及人物、花鳥、瓜果、草蟲。齊白石的繪畫生涯是從畫人物開始的。自言:餘數歲學畫人物,三十歲後學畫山水,四十歲後專畫花卉蟲鳥。齊白石年輕時就以畫人物為生,尤其是寫實的美人圖,在當地頗有名氣,當地人都叫他「齊美人。
  • 大器晚成齊白石
    小齊白石體弱多病,母親和祖母為此不少燒香求神保佑他健康成長。《白石自狀略》云:「王母曰:汝小時善病,巫醫無功。吾與汝母祈於神祗,叩頭作聲,額腫墳起,常忘其痛苦。醫謂食母乳,母宜禁油膩。汝母過年節常不知肉味。吾播谷,負汝於背,如影不離身。」但小齊白石天資聰穎,開蒙較早四歲時,其祖父便開始教他識字。白石晚年層題詩云:「我亦兒時憐愛來,題詩述德愧無才。雪風辜負先人意,柴火爐鉗夜畫灰。」
  • 齊白石的畫與詩
    齊白石   西瓜(《小品冊頁》之五) 22×31.5cm齊白石  蘑菇竹筍《小品冊頁》之四   22×31.5cm齊白石最早接觸詩,是8歲(同治九年,1870年)在外祖父周雨若開的蒙館。據《白石老人自傳》記載:「我上學之後,外祖父先教我學了一本《四言雜字》,隨後又讀了《三字經》《百家姓》,我在家裡,本已識得三百來個字了,讀起這些書來,一點不覺得費力,就讀得爛熟了。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婁師白回憶齊白石用墨著色技巧
    婁師白與齊白石婁師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婁紹懷,曾用名婁少懷,字亦鳴,齋號老安館;湖南瀏陽人,14歲師從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學藝,在齊白石先生身邊長達25年。他全面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並有所創新。婁師白為齊派藝術重要傳人,他長期致力於齊白石藝術的研究及技法傳授。齊白石作品《葡萄松鼠圖》齊白石師選墨是比較講究的,卻並不十分苛刻。他不注重墨的名氣、年代的久遠和價格的貴賤,而是從實際出發,根據使用效果來選擇。他說,墨都是由煙黑所制,只要墨的煙子細、膠輕,就可用。
  • 齊白石2幅櫻桃,這幅賣805萬!網友費解,專家:放大12倍看,絕了
    陳洪標 | 文齊白石2幅櫻桃,這幅賣805萬!網友費解,專家:放大12倍看,絕了!齊白石喜歡吃櫻桃,也愛畫櫻桃。弟子知道他好這口,一到端午前後,就給他送一籃櫻桃去。齊白石自然很高興,一時興起就會畫幅櫻桃圖相贈。齊白石究竟有多少喜愛櫻桃?可能常人不知,但是從他的畫裡,可以略知一二。他把櫻桃看成比美人還可愛的尤物,超級喜歡。連畫櫻桃,也會由櫻桃的顏色而聯想到佳人的小嘴,令人清魂斷腸,他會在畫上題上」寫真點點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這類的詩句。他還時常把櫻桃比喻成佳人,比如下面這幅扇面上的題款,吃櫻桃也成為「佳人常在口頭香」。
  • 齊白石紀念館特邀畫家-湯發周分享:齊白石後人齊由來《百蝦圖》
    目前,齊由來雖年事已高,但仍擔任國際文人畫家總會常務理事、齊白石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美術館畫師,多次在廣東、山東、遼寧、吉林等地舉辦個人畫展。齊由來鍾情南粵山水,常來廣東作畫,並希望在廣東成立齊白石研究會。
  • 白石傳人、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揭秘:齊白石布繪本八仙圖雙...
    同時,從布帛與布帛接縫處的明暗色差也可以斷定,八小條畫面是在使用多年後豎向拼接成兩長條畫面的,而且在重新拼接時對八仙的排列順序做了變換。這一年齊白石家裡發生了一件極其不幸的大事——1913年10月,齊白石以打獵為生剛滿20歲的次子良芾意外死亡。由此可以推斷,齊白石早期的這一套竹布八仙圖,是齊白石紀念剛滿20歲的次子良芾不幸辭世而畫,襯布則是胡氏兄弟贈送的祭帳。
  • 我愛北海的近現代文客齊白石
    我愛北海(151):我愛北海的近現代文客齊白石 東思寧 在廣西北海,近現代文化名人齊白石曾經來到這裡做客!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 齊白石55歲畫一畫喜結良緣,娶18歲丫鬟,相愛25年生下5子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男女的社會地位不平等,女子需要依靠男子生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男子三妻四妾成為了常態。在這段歲月中,看到一個年邁無比的老人迎娶嬌妻,是屬於比較正常的事情。
  • 半世無名半世顯,墨葉紅花齊白石
    齊白石用一生的實踐告訴我們:「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靜靜地做自己,讓世界發現你很快,齊白石這塊金子就被一個叫陳師曾的人發現了。這年春天,貴人陳師曾又來找齊白石,說日本有畫家邀自己去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他想順便也帶幾張齊白石的畫去日本參展售賣,國內市場不景氣,咱就發展發展國外市場。
  • 知己有恩 齊白石與他的最強朋友圈
    拜入王門後,木匠出身的齊白石和鐵匠張仲颺、銅匠曾招吉成為王闓運向旁人誇耀的「王門三匠」,但王闓運似乎對齊白石更加厚愛,常常帶他參加雅集聚會,並藉機推介他的畫藝。可能是看出齊白石骨子裡的孤傲,王闓運還在信札裡勸誡他「見一人增一閱歷,不必效孤僻一派」。
  • 齊白石的詩、印、書、畫
    齊白石   西瓜(《小品冊頁》之五) 22×31.5cm齊白石  蘑菇竹筍《小品冊頁》之四   22×31.5cm齊白石最早接觸詩,是8歲(同治九年,1870年)在外祖父周雨若開的蒙館。據《白石老人自傳》記載:「我上學之後,外祖父先教我學了一本《四言雜字》,隨後又讀了《三字經》《百家姓》,我在家裡,本已識得三百來個字了,讀起這些書來,一點不覺得費力,就讀得爛熟了。
  • 齊白石把老鷹畫成公雞,憑啥能賣4.2億?專家:看羽毛!
    引言:齊白石大師曾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他的繪畫道路之中,他用實際證明了雅俗共賞是可以實現的,也一度憎恨模仿別人畫風的人,在晚年達到了「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巔峰造詣。齊白石很多人聽聞齊白石,都是從知道他是「畫蝦大師」開始,其實在畫壇之中,齊白石還是一位畫鷹大師,而在他的畫作拍賣紀錄之中,價值最高的作品也是畫鷹,二〇一一年春季拍賣會中,齊白石的畫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