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當網紅?專家:別讓「曬娃」透支孩子的童年

2020-12-11 江西都市現場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中國教育臺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拍視頻、做直播可以賺錢,一些家長就開始為流量「啃小」。現如今,大家經常能看到很多萌娃博主的視頻,而背後往往是用來吸金賺錢的一場場精心策劃。

近日,一則家長打造未成年網紅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韓大鵬是一名全職視頻博主,他給兩個女兒開通了短視頻帳號,主要拍攝兒童短劇,才一年多的時間就已月入15萬起,其中主要是廣告收入。

在各類視頻平臺上,萌娃類帳號已經成為主要類別,而這類博主的吸金能力也早已超過其他博主。對於這些未成年網紅是否應該被毫無保留地曝光在鏡頭前、家長拍娃賺錢成為啃小族、把孩子當做工具人的現象也引發熱議。

有市民認為,如果是單純展示才藝的還好,搞怪或其他的就不是很合適。還有市民覺得不太認同這種行為,因為小孩是未成年,有很多事情他是無法自己決定的,不一定知道對自己的未來有怎樣的影響;家長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不應該為了一時的娛樂效應,犧牲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可能對未來造成不良影響的採訪。

作為與「啃老族」相對應的一個詞語,「啃小族」指的就是這類在平臺依靠分享子女視頻吸引粉絲,進而通過帶貨等方式實現流量變現、獲利的人群。

這類家長一般是全職視頻博主,拍攝內容不再是單純欣賞、分享孩子的童真之趣和成長之樂,而是利用直播視頻平臺等進行包裝操作和生產,形成一條龍式的「小網紅」生產線,孩子也一度成為工具人。更有父母為了讓孩子錄吃播視頻,把三歲的女兒餵到70斤。

專家認為,為了能夠掙點外快,不惜把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隱私曝光在網上,首先家長就缺乏保護孩子的的安全意識;其次,他們只看到了短期的和近期的利益;長遠來看,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應該去呵護,並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進行一系列的引導。而不是快速地用孩子去掙錢,因為這種價值觀本身對孩子就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負面示範。

事實上,專家認為, 「打造小網紅月入幾萬」讓孩子成為「有商業價值的工具」,從法律上講也很難站住腳。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何永萍表示,近年來,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安全用網,國家一直在推進相關的政策法規出臺,部分地市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法律規範,比如2016年,北京市網絡文化協會與多家從事網絡表演的企業,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2018年武漢新修訂的《武漢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也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童工,如果利用孩子直播賺錢,有使用童工之嫌,家長不僅失責,還會導致孩子價值觀的偏差。

而對於未成年網紅、兒童直播等現象,有關部門早有針對性的法律限制。今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布通知,嚴厲打擊直播、短視頻網站平臺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嚴格排查後臺「實名」認證制度,嚴禁未成年人擔任主播上線直播。

專家表示,在這種語境下,仍需要平臺發力,利用科學有效的甄別手段,及時識別利用兒童視頻進而獲利的帳號,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從埠堵上「啃小族」、「小網紅」現象存在的漏洞。而家長也應該端正態度,切實負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監護責任,正確對待未成年「小網紅」,允許展示法律範圍內的視頻內容,但不可以過度消費 「小網紅」,特別是不能將其作為賺錢工具。

專家建議,首先家長應該考慮孩子個人的隱私,做到尊重孩子;其次,儘量的保護好孩子的隱私,應該認真反思一下:如何正確去教育孩子,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和義務,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教育環境,讓孩子能夠長期的成為一個社會的棟梁之才。作為家長,應該做到從這些角度去考慮教育孩子的初衷和目的和手段。

相關焦點

  • 兒童網紅產業興起「啃小族」正啃食著孩子的人生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曾令統讓孩子直播賣衣服,讓孩子在鏡頭前不斷進食……兒童走到鏡頭前成為網紅,家長變成了「啃小族」。一些家長稱,賺錢並非主要目的,培養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才是主要的,一切還是為了孩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引發的爭議已成事實。
  • 兒童網紅火熱背後:孩子身心健康憂患如何解決?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應避免讓短視頻掙錢等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 別讓「網紅」平衡車成傷娃「利器」
    因為能鍛鍊小朋友的平衡能力,吸引了不少家長孩子,不少地方甚至還有兒童平衡車的比賽。而商家對平衡車的宣傳,都突出在材料環保上,有的宣稱經過了歐盟監測,有的還強調「為寶寶的健康護航」。實際上,這些兒童平衡車真的安全可靠嗎?(12月7日央視新聞客戶端)  兒童玩具的質量好壞,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健康安全。大凡一些兒童玩具被貼上「網紅」的標籤,都會引來消費者趨之若鶩。
  • 曬娃想過娃的感受嗎 10歲女童吐槽被逼拍照發朋友圈
    網上曬娃,怕是除了曬吃之外最流行的「常規動作」了。然而,曬娃的人們,你們想過娃的感受嗎?不要以為孩子小好欺負,這不,不久前就有10歲的樂山小姑娘小桃跳出來反對了。網上曬娃,一方面涉及孩子的隱私問題,而更嚴重的是,曬娃會將孩子的具體信息、行蹤和隱私完全暴露,可能招來不法分子,將孩子置於險境。據《成都商報》今年10歲的小桃是樂山市區某小學五年級學生。
  • 父母「啃小」牟利實不該|短視頻|網紅|家庭教育|萌寶|孫雲曉_網易...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
  • 雪梨曬娃胖出雙下巴,網友:培養網紅要從娃娃抓起
    雪梨又雙叒曬娃了!作為網紅出身的雪梨自從有了娃之後就一曬娃不可收,頻頻曝出自己和娃娃小土豆的照片,看來培養網紅要從娃娃抓起了。母子兩帶著帽子,小土豆嘟嘟的小嘴和張衍(雪梨老公)真的是太像了,而雪梨也是一改之前的拍照作風(拍照必精修圖),竟然把自己的雙下巴放出來了,看來有了孩子後,網紅的擔子放下了不少。看圖中生完兒子還保持年輕貌美的雪梨可謂人生贏家。
  • 萌娃熱舞做吃播,兒童網紅令人堪憂,短視頻直播請放過孩子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 「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
  • 未成年人首次可辦透支信用卡
    春節將至,孩子們的口袋裡又有壓歲錢了,記者獲悉工商銀行煙臺市分行推出了「豬福」兒童信用卡,每張卡最高透支額度可達到10元。針對這一未成年人信用卡,社會上褒貶不一。和成年人使用的信用卡一樣,兒童信用卡不能提出現金,只能進行消費透支。  對於這種未成年人可透支信用卡,記者在採訪幾個中小學生時,他們都表示出好奇,辦理這種卡後,持卡就可以免去了帶現金的麻煩,也可以像大人一樣過把「卡癮」。  家長和老師大多不認同此卡,表示不會給孩子辦理。
  • 女童抖音直播母親火葬 廈媒:當網紅毀了孩子的理想
    抖音「直播死媽」小孩  當網紅毀了孩子的理想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 柯小嬌)「  更可怕的是,有很多小孩對這個視頻進行了模仿,甚至一些孩子把這個當成了「口頭禪」,稱媽媽火化了,希望網友們可以點讚。  一個個視頻都在刷新觀眾的三觀。以前,孩子們的夢想是當科學家、醫生、警察。現在,這些幼小的孩子,人生理想卻是成為網紅,一心想靠著「眼球經濟」賺錢。
  • 如何看待網紅經濟
    粉絲經濟的核心就是粉絲,在網際網路時代,只要擁有一定量的粉絲,網紅就會隨之崛起。很多成名的網紅會以接廣告,開網店,做直播的方式獲得利益。網紅利用自己的名氣賺錢其實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方式太沒底線,還是會令人難以理解。
  • 平臺熱捧早孕網紅 "全網最小二胎媽媽"點擊量驚人
    戀愛、懷孕、生子……這些現實生活中的未成年人禁忌,都被輕易打破。其中許多行為,不僅是對倫理道德的無視,甚至觸碰了法律的底線。其參與者數量之龐大、年齡之低,都遠超人們的想像。有人在曬自家可愛的小兒女。你錯了,這兩個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位媽媽,還不到16歲。我們能看到,牆上貼滿了獎狀。
  • 3歲小吃播體重70斤,6歲孩子蒙眼走鋼絲,高風險網紅不只這些
    實際上,除了佩琪,網絡上還有非常多的未成年網紅。6歲練習蒙眼走鋼絲的小男孩、靠搞笑段子吸粉百萬的12歲男孩、以童模身份走紅的男童等等。這些還只是孩子的小網紅,當其他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們已經通過網絡開始掙錢了。看到這些小孩子為家裡帶來的經濟利益,不少父母也動了心思,想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培養成一個網紅。
  • 「朋友圈曬娃」遭人恨的背後是什麼在作怪? 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一個曬兒子彈琴過6級的視頻,另一個就曬出女兒在新加坡舞蹈比賽拿獎的場景;一個曬出女兒發著燒還在床上讀埃隆·馬斯克的傳記,另一個就曬出兒子剛解出的奧數題……大概是作息時間相仿,任敏發現,越是自己剛為輔導兒子筋疲力盡而想上網放鬆一下時,就越能看到這兩個朋友「曬娃」「比娃」。翻開朋友圈,我們發現,身邊有不少家長都在曬娃,有人曬「跳舞」、有人曬比賽、有人曬閱讀、有人曬學習。
  • 杭州媽媽曬娃遭懟、薛之謙曬娃挨批,孩子:我只想安靜的當個寶寶
    關於寶媽曬娃,之前網上有這麼一條帖子:「寶媽刷屏曬娃遭好友怒懟:誰給你的勇氣發這麼多照片,孩子醜成那樣,還要天天曬。我曬娃錯了嗎?」這條帖子是一名寶媽發在網上的,事情起因是因為這名寶媽天天在朋友圈刷屏曬娃,結果有一天呢她就被一名前任同事罵了。
  • 「別曬你家醜八怪了」,朋友圈曬娃遭「嘲諷」,寶媽曬娃有錯嗎?
    然而,同學乙卻對同學甲的刷屏曬娃娃有了另一番見解,她在同學甲的朋友圈下留言,並且是每一個動態都留了一樣的評論:「別再曬醜八怪了,謝謝!」其實,在朋友圈曬娃無可厚非,誰都有個感慨和驕傲的時候,然而,過於頻繁的刷屏曬娃,就很讓人難以接受了。其實,仔細想來同學甲曬娃的初衷或許只是想留下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精彩片段,然而,她卻沒有顧及到他人的感受,觸及了他人的底線。
  • 如何看待當今的「網紅」現象?
    答|百度派 @Chandler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催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名詞——網紅。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當網紅,受眾人追捧。談及「網紅」,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靠顏值、靠身材、靠金錢而出名的年輕女性,她們曬美食、曬旅行、曬生活,甚至一張自拍在網絡上都有重磅炸彈的威力。然而,在這些簡簡單單的信息發布過程中,暗含了聚合受眾的共鳴連結。網際網路的交流不是面對面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空間上被拉大,要想與受眾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就必須打通情感上的共鳴。
  • 寶媽曬娃遭痛批,如何在朋友圈曬娃不遭厭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腸胃有些不好,小月又心疼又著急,每隔一會兒就觀察寶寶有什麼變化,觀察了孩子幾天以後發現孩子的粑粑變成了正常的黃色。小月高興不得了,於是趕緊把孩子的粑粑照片發了一條朋友圈,同時配上文字「孩子終於拉出健康的粑粑了」。
  • 丁真才是網紅最好的打開方式——熱點題:如何看待網紅經濟
    丁真的招牌微笑【如何看待網紅經濟】——流量經濟的產物被官媒一手捧紅丁真成了年度現象級「網紅」在滿屏的丁真背後是網紅經濟最好的打開方式網紅正面例子:李子柒(講好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丁真(助力家鄉旅遊業)網紅負面例子:馬保國(抹黑中華武術形象,兜售文化垃圾)、「小馬雲」(淪為資本牟利
  • 看了這位媽媽給孩子的曬照,網友:驚豔了整個「童年」
    看了這位媽媽給孩子的曬照,網友:驚豔了整個「童年」!總所周知,童年只有一次,每個人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快樂,能夠成為一生的能量,滋潤長大後的世界。如圖所示,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看了這位媽媽給孩子的曬照,網友紛紛直呼:驚豔了整個「童年」!
  • 「娃娃網紅」禁不起過度消費
    孩子們在鏡頭下的各種表演吸引了大批「雲養娃」網友。與此同時,這些孩子的家長也賺得盆滿缽盈——有的博主通過發布孩子的短視頻,月收入超過15萬元,「啃小族」正悄然流行。關於「娃娃網紅」的爭議早已不算新鮮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