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啃小」牟利實不該|短視頻|網紅|家庭教育|萌寶|孫雲曉_網易...

2021-01-21 網易親子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

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應避免讓短視頻掙錢等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怪象!

娃娃網紅熱舞又吃播

「今天我在小橋上唱一首《萬愛千恩》,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能不能幫我點點小紅心,順便用你們發財的手,幫我點點關注,謝謝你們啦!」今年6歲的真真在快手上已有近74萬粉絲,每晚7點半到9點半都會進行娛樂直播,濾鏡裡的她有著誇張的大眼睛和與年齡略不符的小尖臉。除了唱歌外,她還會身穿露臍裝對著鏡頭跳起隔岸扭胯舞、韓國街舞、恰恰舞等。

另一個平臺上,不到3歲的小又又套上黃色圍嘴,將小半個包子熟練地塞進嘴裡,對著鏡頭一口一口吃著餛飩,再喝上一盒某品牌的牛奶。這一條僅1分44秒的短視頻迅速在抖音上獲得了2.6萬點讚,近三千條評論。「好大的碗」「如今又又吃餛飩都得用盆了」「看又又吃飯是一種高級享受」,在評論區,網友對又又的吃播表示出很強的關注熱情。

同樣因「吃得香」而受到追捧的,還有快手上的「王朵朵小吃貨吖」。「吃麵條給自己嚇一跳」「戶外漢堡吃出新高度」「你說咋回事,這肉咋就吃不膩呢」——今年5歲的朵朵一邊用相當成人化的語言跟鏡頭前的觀眾「嘮嗑」,一邊用手往嘴裡塞著各種分量驚人的高熱量食物,如一大盒奶油泡芙、紅豆夾心蛋糕、奶油雪糕、紅燒肉等。

這些萌娃們在鏡頭面前或吃播或唱歌跳舞或搞怪聊天,讓許多觀眾直呼「太可愛」。「8月份抖音萌娃top10火力排行榜」、「萌娃類抖音KOL排行榜前10」不少機構、營銷號也發布各類榜單,為兒童網紅推波助瀾。

痛心!

平臺推波家長「啃小」牟利

漢堡、炸雞、可樂……在一個視頻中,大人不斷給3歲的小佩琪添加食物。「別弄了,別弄了,別弄了……」小佩琪反覆對父母央求,她父母一邊答應,一邊把她剛吃空的盤子加滿。近日,「3歲女孩被父母餵到70斤」的新聞引發輿論熱議,眾多網友指責女孩的父母讓孩子當「吃播」賺錢的同時,也讓「啃小族」這個詞受到關注。

所謂「啃小族」,一方面是指沒有退休金、沒有養老保險,全靠兒女奉養的老人,另一方面則是指依靠子女成為童星獲得高關注度的父母。看到長成70斤,日常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的佩琪,網友質疑佩琪媽媽是拿孩子當賺錢工具。佩琪媽媽在面對網友們質疑時,卻表示:「這是因為佩琪爸爸不會賺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平臺的強勢崛起,「短視頻+兒童領域」也迅速升溫,成為新的商業增長點。「兒童領域是我們相當看好的投資領域,短視頻生產流程簡單、製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非常適合用來作為帶貨營銷渠道,我們也在撮合一些廠商、直播平臺和中小經紀方合作。」社媒營銷投資人李妮表示。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已接近4.5萬億元,其中兒童娛樂消費市場的規模突破4600億元。

在短視頻流量和商業盈利的雙重誘惑下,記者注意到,部分父母在直播短視頻上的曬娃也與帶貨做了強綁定,與普通父母有著明顯不同。以又又為例,該短視頻帳號主要由又又的媽媽運營,如今已有430多萬粉絲,700多條短視頻共獲得了9000多萬點讚。今年32歲的又又媽媽將自己的帳號簡介直接改為與帶貨相關。在該帳號主頁置頂的商品櫥窗內,展示著近200種又又在短視頻中吃過、用過的商品。

堪憂!

兒童網紅身心俱疲

「和兒童模特一樣,兒童偶爾在短視頻裡做吃播、表演唱歌等,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我擔心的是,在金錢和流量面前,作為監護人的父母能否抵制住誘惑,而不是放縱自己的私慾,讓孩子過度參與網絡社交,甚至讓身心俱疲的孩子『被迫營業』,過早賺快錢。」今年女兒剛滿5歲的可可媽媽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3歲的小佩琪被餵成70斤之前,童模妞妞也曾引起全網對「童工」的熱議。2018年4月,一段女童被踢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顯示,女童背對畫面,突然遭到白衣女士後面起腳踢踹,網友認為此舉有虐待兒童的嫌疑。隨後,女童的童模身份被曝出,年齡只有3歲,女童媽媽的道歉聲明表示,踢孩子是因為拍了一天照,脾氣沒控制好。

「『童模圈』賺錢雖然容易但很辛苦,一個小孩從早上九點多開始拍攝,效率高的話一天可以拍100多套衣服,日收入五六千元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童模」,兒童網紅的變現方式更加多元,「錢景」也更為可觀,「可以吃播帶貨,讓商家贊助,也可以直播求打賞,一個月下來也能有不少錢。更重要的是,比起『童模』,兒童網紅更不容易讓人直觀感受到他們的工作強度。」

不過,還是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些過早「觸網」的兒童網紅所面臨的身心健康問題。在一條播放近600萬的短視頻裡,剛上幼兒園沒多久的甜甜因發燒而嘴唇通紅,卻還在大人指引下對著鏡頭吃蛋黃派配一大杯飲料。記者看到,在4000多條評論裡,有網友憤怒地表示:「能不能不要這樣呀!」「一點當媽的樣子都沒有,孩子發燒還讓她吃零食喝飲料。」

「小小年紀說的全是大人話,希望小朋友能健康成長。」在王朵朵的一條短視頻下方,一位網友也無奈地提醒。在該視頻裡,王朵朵一邊推薦著豆乳威化餅乾、酸辣粉等食物,一邊說著成人主播的語言。當有網友提出她日常飲食基本是主食和肉,要注意營養均衡時,她媽媽則簡單以「她不愛吃蔬菜」一口回絕。

■專家說法

避免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兒童網紅背後暗藏的孩子身心健康憂患,該如何解決?「3歲小佩琪」事件引發眾怒後,涉事平臺西瓜視頻表示,已對其視頻和帳號進行了封禁。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很多直播、短視頻平臺在管理上仍存在明顯漏洞:雖然抖音、快手等平臺對主播年齡有著必須年滿十八歲的設定,但通常這些帳號的申請者均為成年人,鏡頭裡實際出現的卻是兒童網紅,很難直接監管。

「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家庭教育中承擔主體責任,特別要注意保護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密集的短視頻曝光會讓孩子隱私過度暴露,孩子過早借直播短視頻等參與商業活動也會造成價值觀扭曲,形成「賺快錢」、「出名要趁早」等錯誤觀念。

「父母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為一己私利,讓孩子過早利用網絡進入商業活動。」孫雲曉認為,孩子在未成年時期最需要的是學習、鍛鍊,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方式、遊戲方式、夥伴交往方式,不應該讓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童年。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全、清淨的環境,不讓孩子過早捲入成人生活,是所有明智的父母應做的。」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雪梅建議,我國儘快出臺專門立法,或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其他法律修訂中,儘快對兒童參與商業活動進行立法規範。「一方面應對兒童參與商業活動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範,體現兒童利益最大化和兒童參與的原則,使兒童參與商業活動的行為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應當對家長和商家作出規定,要尊重兒童的意願,加強對兒童人身、教育和財產權益的保護,以使兒童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王錦忱_NBJS12745

相關焦點

  • 父母「啃小」牟利實不該,短視頻直播請放過孩子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
  • 萌娃熱舞做吃播,兒童網紅令人堪憂,短視頻直播請放過孩子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 「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
  • 靠孩子拍視頻養家?看看不工作的這3個弊端,不做「啃小黨」
    靠孩子拍視頻養家?看看不工作的這3個弊端,不做「啃小黨」最近這幾年,短視頻的迅速發展,滋生出了粉絲經濟。於是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各種各樣的視頻,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拍不出來的。尤其那些走紅之後的視頻博主,更是憑藉粉絲經濟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即使不用正常的上班也能夠滿足生活的需求。
  • 兒童網紅火熱背後:孩子身心健康憂患如何解決?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應避免讓短視頻掙錢等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 東方快評丨 傷害兒童權益 父母「啃小」行為亟需糾正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短視頻、直播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淪為大人的牟利工具。(燕趙都市報9月18日)時下,視頻直播流量當道、變現便利,確有一些成年人將賺錢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家長心存「出名要趁早」的價值觀,將孩子作為牟利工具,成為「啃小族」。令人吃驚,更令人擔憂。今年8月,「3歲女童被餵到70斤」的新聞引發關注。
  • 傷害兒童權益 父母「啃小」行為亟需糾正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短視頻、直播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淪為大人的牟利工具。(燕趙都市報9月18日)時下,視頻直播流量當道、變現便利,確有一些成年人將賺錢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家長心存「出名要趁早」的價值觀,將孩子作為牟利工具,成為「啃小族」。令人吃驚,更令人擔憂。今年8月,「3歲女童被餵到70斤」的新聞引發關注。
  • 兒童網紅產業興起「啃小族」正啃食著孩子的人生
    兒童網紅走到鏡頭前,能歌善舞還做起了吃播隨著短視頻行業的發展,不少孩子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粉絲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網紅。隨著動感的音樂,在短視頻平臺擁有404萬粉絲的豆豆,在鏡頭前盡情展示舞姿,有模有樣地學起了「逮雞舞」。
  • 過度消費「小網紅」 成年人「啃小」屢鑽法律空子
    「小網紅」的出現給網絡視頻平臺增添了新的活力,雖然有偶然走紅和人為走紅的不同,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視頻行業的滲透,「小網紅」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去年兩會上,全國政協青聯界別建議儘快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對未成年人擔任網絡主播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
  • 兒童網紅生意火熱,有家長每天直播孩子學習引質疑,家長:賺錢不是...
    【線上:娃娃網紅走到鏡頭前,能歌善舞又要吃】 隨著短視頻行業的發展,不少孩子被自己的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粉絲網紅。 這裡邊,很多孩子因為童真可愛而獲得觀眾喜愛,但一些也因為過度商業化和行為怪異,而惹來爭議。
  • 短視頻正進入小時代:兒童網紅背後是一樁大生意
    短視頻爆發以來,媒體和業界討論最多的是papi醬、辦公室小野等爆款節目,但是在這其中,有一批帳號雖然沒有進入媒體關注的視線內,但是人氣和受歡迎程度並不低。這就是2000後甚至2010後的新興小網紅。YouTube上最火的5歲男孩Ryan、美拍上4歲半的小山竹、愛吃飯的小蠻等00、10後網紅,他們正在異軍突起,短視頻正在進入小時代。
  • 6歲萌娃淪為父母賺錢機器,網友:求你別啃小
    這名小網紅叫李寶藍,雖然年僅6歲,卻在YouTube上有3000萬粉絲,是韓國排名第一的流量網紅。  可是後來隨著粉絲越來越多,她的父母就動起了歪心思。  為了讓女兒在眾多網紅中脫穎而出賺到更多的錢,他們竟然策劃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騷操作:
  • 朱永新孫雲曉楊瀾來了!第四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雲上大會開幕
    本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由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婦聯聯合新家庭教育研究院、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湖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湖南教育出版社家校共育網、貝殼網承辦。主題為 " 對話親子關係 共塑多彩未來 "。本屆文化節將從 9 月 25 日持續至 10 月 25 日,我們在 " 雲 " 上期待您的到來。
  • 警惕童年恐慌,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解讀「家長焦慮」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兒童童年的恐慌背後,實則是父母的恐慌。」12月13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論壇會場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對「中國式焦慮」進行拆解,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童年恐慌」。
  • 暑假不忙學業忙「事業」,小網紅們被父母引上了一條邪門歪路
    最近,「網紅」一詞成為越來越多人茶餘飯後交流的密集詞彙。在這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年代,似乎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紅」,享受成千上萬的掌聲和鮮花,並且坐在家裡就能輕鬆賺錢。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家長讓自己的孩子也參與到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很多「小網紅」也逐漸引起廣泛的關注。
  • 《父母必讀》創刊40周年 專家再談家庭教育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創刊最早、影響力廣泛的家庭教育期刊《父母必讀》11日舉行創刊40周年慶祝活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
  • 孫雲曉推薦10本家庭教育優秀圖書 (轉載)
    孫雲曉 顯而易見,近年來在中國的圖書市場上,家庭教育類的圖書是異軍突起格外火爆。究其原因,自然是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而孩子卻越來越難教育所致。進入21世紀的近10年間,這種家教熱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這裡所談的家庭教育類圖書,並不包括教輔類圖書,也不包括一般談教育的理論書,而主要指給父母們看的較為通俗的書。
  • 孫雲曉:父教不可缺,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聯盟
    「父教的缺失為家庭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隱患。父教缺失的孩子可能終身『缺鈣』,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聯盟,父教缺失可能導致三代人的悲劇!,而在當今中國的很多家庭裡,家庭教育的責任往往是由母親及老人承擔,父親則主動或被動地處於「隱形」狀態。
  • 從論壇博客、微博到短視頻,網紅大本營變遷史
    直播短視頻起飛 但直播與短視頻風口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微博的地位,或者說,微博不再是孵化網紅的唯一產品。一來二去就造成了平臺入不敷出的狀況,熊貓直播今年宣告破產與直播行業最初的這種競爭脫不了關係。 而短視頻正是在這幾年極速增長,「社會搖中萬人迷,唯有男神牌牌琦」的快手早期網紅牌牌琦、鹽系少年費啟明、抖音初代男神張欣堯、停車場女神溫婉、甩臀舞的代表代古拉K以及摩登兄弟等抖音網紅,層出不窮各類各樣的網紅不斷出現,網紅也逐漸變成一種大眾化的物種。
  • 「啃小族」是在啃食孩子的未來
    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一些家長開始為流量「啃小」,有的靠娃月入15萬元。(據《中國青年報》)如果說「啃老族」啃的是父母辛苦積攢的血汗錢,那麼「啃小族」就是在啃食孩子的未來。雖然有人點讚「孩子聰明可愛」,有人說「是對孩子的鍛鍊」,但其實對孩子而言,這無異是一種糟糕的「家教」。
  • 被觀看的未成年網紅:「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去年,憑藉YouTube上的收入,她的父母在首爾「富人區」江南區購置了一棟價值95億韓元(約人民幣5600萬元)的五層豪宅。同樣是拍兒童短劇,來自山東的韓大鵬給兩個女兒開通短視頻帳號才一年多,月入就15萬元起,「還上帳後都不知道怎麼花」。如今,他是一名全職視頻博主。這樣的生產效率在同行中並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