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網紅火熱背後:孩子身心健康憂患如何解決?

2020-10-11 中國青年報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

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應避免讓短視頻掙錢等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怪象!

娃娃網紅熱舞又吃播

「今天我在小橋上唱一首《萬愛千恩》,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能不能幫我點點小紅心,順便用你們發財的手,幫我點點關注,謝謝你們啦!」今年6歲的真真在快手上已有近74萬粉絲,每晚7點半到9點半都會進行娛樂直播,濾鏡裡的她有著誇張的大眼睛和與年齡略不符的小尖臉。除了唱歌外,她還會身穿露臍裝對著鏡頭跳起隔岸扭胯舞、韓國街舞、恰恰舞等。

另一個平臺上,不到3歲的小又又套上黃色圍嘴,將小半個包子熟練地塞進嘴裡,對著鏡頭一口一口吃著餛飩,再喝上一盒某品牌的牛奶。這一條僅1分44秒的短視頻迅速在抖音上獲得了2.6萬點讚,近三千條評論。「好大的碗」「如今又又吃餛飩都得用盆了」「看又又吃飯是一種高級享受」,在評論區,網友對又又的吃播表示出很強的關注熱情。

同樣因「吃得香」而受到追捧的,還有快手上的「王朵朵小吃貨吖」。「吃麵條給自己嚇一跳」「戶外漢堡吃出新高度」「你說咋回事,這肉咋就吃不膩呢」——今年5歲的朵朵一邊用相當成人化的語言跟鏡頭前的觀眾「嘮嗑」,一邊用手往嘴裡塞著各種分量驚人的高熱量食物,如一大盒奶油泡芙、紅豆夾心蛋糕、奶油雪糕、紅燒肉等。

這些萌娃們在鏡頭面前或吃播或唱歌跳舞或搞怪聊天,讓許多觀眾直呼「太可愛」。「8月份抖音萌娃top10火力排行榜」、「萌娃類抖音KOL排行榜前10」不少機構、營銷號也發布各類榜單,為兒童網紅推波助瀾。

痛心!

平臺推波家長「啃小」牟利

漢堡、炸雞、可樂……在一個視頻中,大人不斷給3歲的小佩琪添加食物。「別弄了,別弄了,別弄了……」小佩琪反覆對父母央求,她父母一邊答應,一邊把她剛吃空的盤子加滿。近日,「3歲女孩被父母餵到70斤」的新聞引發輿論熱議,眾多網友指責女孩的父母讓孩子當「吃播」賺錢的同時,也讓「啃小族」這個詞受到關注。

所謂「啃小族」,一方面是指沒有退休金、沒有養老保險,全靠兒女奉養的老人,另一方面則是指依靠子女成為童星獲得高關注度的父母。看到長成70斤,日常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的佩琪,網友質疑佩琪媽媽是拿孩子當賺錢工具。佩琪媽媽在面對網友們質疑時,卻表示:「這是因為佩琪爸爸不會賺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平臺的強勢崛起,「短視頻+兒童領域」也迅速升溫,成為新的商業增長點。「兒童領域是我們相當看好的投資領域,短視頻生產流程簡單、製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非常適合用來作為帶貨營銷渠道,我們也在撮合一些廠商、直播平臺和中小經紀方合作。」社媒營銷投資人李妮表示。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已接近4.5萬億元,其中兒童娛樂消費市場的規模突破4600億元。

在短視頻流量和商業盈利的雙重誘惑下,記者注意到,部分父母在直播短視頻上的曬娃也與帶貨做了強綁定,與普通父母有著明顯不同。以又又為例,該短視頻帳號主要由又又的媽媽運營,如今已有430多萬粉絲,700多條短視頻共獲得了9000多萬點讚。今年32歲的又又媽媽將自己的帳號簡介直接改為與帶貨相關。在該帳號主頁置頂的商品櫥窗內,展示著近200種又又在短視頻中吃過、用過的商品。

堪憂!

兒童網紅身心俱疲

「和兒童模特一樣,兒童偶爾在短視頻裡做吃播、表演唱歌等,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我擔心的是,在金錢和流量面前,作為監護人的父母能否抵制住誘惑,而不是放縱自己的私慾,讓孩子過度參與網絡社交,甚至讓身心俱疲的孩子『被迫營業』,過早賺快錢。」今年女兒剛滿5歲的可可媽媽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3歲的小佩琪被餵成70斤之前,童模妞妞也曾引起全網對「童工」的熱議。2018年4月,一段女童被踢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顯示,女童背對畫面,突然遭到白衣女士後面起腳踢踹,網友認為此舉有虐待兒童的嫌疑。隨後,女童的童模身份被曝出,年齡只有3歲,女童媽媽的道歉聲明表示,踢孩子是因為拍了一天照,脾氣沒控制好。

「『童模圈』賺錢雖然容易但很辛苦,一個小孩從早上九點多開始拍攝,效率高的話一天可以拍100多套衣服,日收入五六千元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童模」,兒童網紅的變現方式更加多元,「錢景」也更為可觀,「可以吃播帶貨,讓商家贊助,也可以直播求打賞,一個月下來也能有不少錢。更重要的是,比起『童模』,兒童網紅更不容易讓人直觀感受到他們的工作強度。」

不過,還是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些過早「觸網」的兒童網紅所面臨的身心健康問題。在一條播放近600萬的短視頻裡,剛上幼兒園沒多久的甜甜因發燒而嘴唇通紅,卻還在大人指引下對著鏡頭吃蛋黃派配一大杯飲料。記者看到,在4000多條評論裡,有網友憤怒地表示:「能不能不要這樣呀!」「一點當媽的樣子都沒有,孩子發燒還讓她吃零食喝飲料。」

「小小年紀說的全是大人話,希望小朋友能健康成長。」在王朵朵的一條短視頻下方,一位網友也無奈地提醒。在該視頻裡,王朵朵一邊推薦著豆乳威化餅乾、酸辣粉等食物,一邊說著成人主播的語言。當有網友提出她日常飲食基本是主食和肉,要注意營養均衡時,她媽媽則簡單以「她不愛吃蔬菜」一口回絕。

■專家說法

避免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兒童網紅背後暗藏的孩子身心健康憂患,該如何解決?「3歲小佩琪」事件引發眾怒後,涉事平臺西瓜視頻表示,已對其視頻和帳號進行了封禁。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很多直播、短視頻平臺在管理上仍存在明顯漏洞:雖然抖音、快手等平臺對主播年齡有著必須年滿十八歲的設定,但通常這些帳號的申請者均為成年人,鏡頭裡實際出現的卻是兒童網紅,很難直接監管。

「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家庭教育中承擔主體責任,特別要注意保護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密集的短視頻曝光會讓孩子隱私過度暴露,孩子過早借直播短視頻等參與商業活動也會造成價值觀扭曲,形成「賺快錢」、「出名要趁早」等錯誤觀念。

「父母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為一己私利,讓孩子過早利用網絡進入商業活動。」孫雲曉認為,孩子在未成年時期最需要的是學習、鍛鍊,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方式、遊戲方式、夥伴交往方式,不應該讓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童年。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全、清淨的環境,不讓孩子過早捲入成人生活,是所有明智的父母應做的。」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雪梅建議,我國儘快出臺專門立法,或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其他法律修訂中,儘快對兒童參與商業活動進行立法規範。「一方面應對兒童參與商業活動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範,體現兒童利益最大化和兒童參與的原則,使兒童參與商業活動的行為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應當對家長和商家作出規定,要尊重兒童的意願,加強對兒童人身、教育和財產權益的保護,以使兒童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奔飛兒童書包成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者」
    不過,幸好有像奔飛兒童書包一樣的品牌,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以高品質的兒童書包,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並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者。  (奔飛兒童書包產品展示圖)   為了打造出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兒童書包,奔飛兒童書包在成立之初,就組建了一支市場調研隊伍
  • 萌娃熱舞做吃播,兒童網紅令人堪憂,短視頻直播請放過孩子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 「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
  • 公益課|雅迪幼兒園兒童身心健康講座
    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各年齡段的身心特徵,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近期玉柳復甦老師受雅迪幼兒園邀請為60多名家長上了一堂乾貨滿滿的《怎樣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課程。活動現場本次講座主要為家長們講解如何應對幼兒的分離焦慮,老師先通過案例讓家長思考大齡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如何解決
  • 我們需要如何關注兒童身心健康的成長
    看到這個消息,真是驚呆了,一方面驚訝於孩子的心理如此脆弱,行為如此極端,想必孩子在與母親日常相處中對母親早已心生怨恨。來自多方的壓力,家庭,工作,婆媳關係,夫妻關係,鄰裡關係(農村較多),這些因素產生的壓力和不良情緒逐漸積累,母親本身沒有自我解壓的合適方式,很少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支持,很多時候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非常粗暴的把「氣「(壓力和情緒)通過打罵侮辱任意的撒在孩子身上。孩子變成母親甚至家庭的出氣筒。長此以往,孩子在強勢的粗暴的教育下,敏感,懦弱,自卑,少言寡語,不合群,學習成績不好。
  • 如何關注孩子身心健康?三位校、園長來支招啦~
    面對孩子的暑假作業、家庭作業以及孩子的升學問題你是不是抓耳撓腮了如何傾聽孩子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三位校、園長來支招啦~8月12日下午,康健街道人大工委聯合街道婦聯、團工委共同組織開展 「家庭教育指導」系列主題活動之「傾聽——關注孩子身心健康」講座。
  • 如何關注孩子身心健康?三位校、園長來支招啦
    面對孩子的暑假作業、家庭作業以及孩子的升學問題你是不是抓耳撓腮了如何傾聽孩子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三位校、園長來支招啦~別急小編早已把要點整理好等你來「取經」啦~8月12日下午,康健街道人大工委聯合街道婦聯、團工委共同組織開展 「家庭教育指導」系列主題活動之「傾聽——關注孩子身心健康」講座。
  • 「早教」是否有利兒童身心健康?
    從「早教」到「早早教」,到「早早早教」,是否真的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日趨低齡化的早教產品,更尊重教育規律,還是背離了教育本原?各類在線早教產品的宣傳口號,並不複雜。有的強調智力開發,如「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別錯過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敏感期」,有的則從消費心理入手,如「在家早教已成剛性需求」「讓自己的小孩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知識講座進校園
    ,分別走進東興區奮發小學、東興區博雅幼兒園、隆昌市普照小學及隆昌市第七中學,由成都故事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兩位專業講師,為約400名兒童及其家長開展了8場「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自我保護」宣講。針對學前階段兒童,講師通過《我們的身體》等繪本故事,幫助兒童建立性別意識,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部位,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外人不能碰;針對小學階段兒童,則通過《人體》繪本故事,讓兒童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身體,建立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更多人的意識。
  • 「兒童主任」化身「免費私教」,上門解決「網課難」
    上門解決「網課難」「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近日,9歲的小穆(化名)家裡傳出了琅琅讀書聲,這是她的「免費私教」李孔明正在教她用手機上網預習功課。李孔明是龍興鎮同樂社區副書記,也是一名兒童主任。
  • 關注兒童身心健康,vipJr與風速BuddyPhones達成合作
    BuddyPhones由歐洲冰島onanoff公司研製,是一款專門面向全年齡段兒童的耳套式耳機。對於兒童來說,暴露於過高的聲音水平中,會對身心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針對該問題,BuddyPhones內置了限音量電路,將聲音自動限定在85分貝,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兒童推薦的水平。
  • 中科院入股多特專注力,倡議家長提前重視兒童身心健康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家長常常錯誤的認為是孩子不認真、不努力,態度有問題……  12月23日,2018中國兒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建設高峰論壇暨中科多特專題研討會在閩盛大舉行。會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此進行了科學論證:孩子出現這些表現的核心原因,其實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不足的表現。
  • 公安部:失蹤兒童過半數系離家出走導致 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原標題: 公安部:失蹤兒童過半數系離家出走導致 身心健康不容忽視魯明 攝今年3月18日深夜,北京朝陽區管莊派出所接到群眾報案,13歲男孩小彬離家出走未歸,直到第二天下午,孩子才被發現找到,經調查發現,其離家原因系與父母賭氣。同樣在北京,去年11月17日,小學生小聰因與老師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5天後才在離家30公裡之外的某超市被找到。
  • 【暑期兒童關愛活動】孩子安全上網,這些你要知道
    對此,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有關部門通過開展專項整治、完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構建系統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等,切實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有效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是家長的義務和責任。
  • 網絡社交風靡背後,如何保護好孩子?
    以下文章來源於網絡傳播雜誌 ,作者蔣俏蕾 網絡傳播雜誌《網絡傳播》雜誌是由中央網信辦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的全國網信工作指導性刊物。近日,韓國「N號房」事件70多名收費會員信息被確認,其中竟包括10多歲的青少年。
  • 孩子的問題源自父母《成長不煩惱》幫你解決兒童的負面情緒
    雖然孩子偶爾的一些行為也許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嚴重,但卻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這信號一定是在警示父母:請反思過往的教養行為,請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請思考如何幫助和引導。當然,您也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情緒管理的繪本,比如由美國心理學會兒童心理學專家為3-6歲兒童量身打造的繪本《成長不煩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煩惱,如上學焦慮、告狀、不敢嘗試、亂發脾氣、恐懼、妒忌等,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孩子精神太脆弱,背後的原因家長卻不自知,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別怕有我###世界兒童日#01如今孩子學業壓力大,而焦慮的家長也情不自禁的捲入「分數論天下」的怪圈。因為不堪重負,很多還處在花季的孩子就患上了抑鬱症,因為抑鬱走上絕路也不在少數。曾經心理健康專家們認為,孩子可能會因為打擊和而挫折產生失望和低落的情緒,但他們的情緒還沒有成熟到會發生抑鬱的可能。但如今,隨著研究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相信,低齡兒童同樣也會患上抑鬱症。根據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
  • 北京軍海醫院癲癇專家教你如何辨別兒童假性癲癇
    核心提示:癲癇的反覆發作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甚至可能影響患者智力的正常發育。及時識別癲癇症狀,並進行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癲癇的不良影響,癲癇是大腦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但是由於兒童尚處於生長發育期,腦部功能還未發育成熟,在受到刺激或者心理問題時也會出現類似於癲癇病症的一些症狀,但有些時候兒童的一些表現常被當作癲癇發作,導致兩種疾病都未能得到有效治療。
  • 兒童樂園廠家,史洛比兒童樂園深受家長及孩子的歡迎
    本網11月27日訊 孩子的教育從小就備受人們的關注,現在的家長也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孩子的衣食住行都備受大家的關注,兒童娛樂方面就屬兒童樂園最好,寓教於樂多方位發展,史洛比兒童樂園,趣味、娛樂、健身、益智,為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創造,色彩斑斕,奇趣無窮,深受家長及孩子的歡迎。
  • 兒童體能訓練設備產品,首推青少年智能化運動教育解決方案
    據《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18歲以下的肥胖人群已達1800萬,截至2030年,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5000萬人。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亟需得到關注及解決。新法教育近日推出「青少年智能化運動教育解決方案」,寓「運動」於「遊戲」,讓遊戲結合運動,順應孩子的天天性,讓孩子們更熱衷於運動,幫助孩子提升身體素質。
  • 身心健康的孩子,才不缺優秀
    近期,多起兒童傷害事件在各網絡媒體的熱榜滾動,看著讓人心痛。洗車工騙幼童喝「飲料」,實為清洗劑,導致孩子嘔吐不止。12歲男童殺害10歲女童,藏屍於灌木叢……孩子是弱勢群體,還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容易受傷或者成為別人發洩的對象。這些不法分子多是心理出現問題,而心理問題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影子。那麼,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先進,為何心理問題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