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小小年紀便成為網紅。
100年前,魯迅在《狂人日記》裡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而100年後的今天,部分父母淪為「啃小族」,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利。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應避免讓短視頻掙錢等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怪象!
娃娃網紅熱舞又吃播
「今天我在小橋上唱一首《萬愛千恩》,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能不能幫我點點小紅心,順便用你們發財的手,幫我點點關注,謝謝你們啦!」今年6歲的真真在快手上已有近74萬粉絲,每晚7點半到9點半都會進行娛樂直播,濾鏡裡的她有著誇張的大眼睛和與年齡略不符的小尖臉。除了唱歌外,她還會身穿露臍裝對著鏡頭跳起隔岸扭胯舞、韓國街舞、恰恰舞等。
另一個平臺上,不到3歲的小又又套上黃色圍嘴,將小半個包子熟練地塞進嘴裡,對著鏡頭一口一口吃著餛飩,再喝上一盒某品牌的牛奶。這一條僅1分44秒的短視頻迅速在抖音上獲得了2.6萬點讚,近三千條評論。「好大的碗」「如今又又吃餛飩都得用盆了」「看又又吃飯是一種高級享受」,在評論區,網友對又又的吃播表示出很強的關注熱情。
同樣因「吃得香」而受到追捧的,還有快手上的「王朵朵小吃貨吖」。「吃麵條給自己嚇一跳」「戶外漢堡吃出新高度」「你說咋回事,這肉咋就吃不膩呢」——今年5歲的朵朵一邊用相當成人化的語言跟鏡頭前的觀眾「嘮嗑」,一邊用手往嘴裡塞著各種分量驚人的高熱量食物,如一大盒奶油泡芙、紅豆夾心蛋糕、奶油雪糕、紅燒肉等。
這些萌娃們在鏡頭面前或吃播或唱歌跳舞或搞怪聊天,讓許多觀眾直呼「太可愛」。「8月份抖音萌娃top10火力排行榜」、「萌娃類抖音KOL排行榜前10」不少機構、營銷號也發布各類榜單,為兒童網紅推波助瀾。
痛心!
平臺推波家長「啃小」牟利
漢堡、炸雞、可樂……在一個視頻中,大人不斷給3歲的小佩琪添加食物。「別弄了,別弄了,別弄了……」小佩琪反覆對父母央求,她父母一邊答應,一邊把她剛吃空的盤子加滿。近日,「3歲女孩被父母餵到70斤」的新聞引發輿論熱議,眾多網友指責女孩的父母讓孩子當「吃播」賺錢的同時,也讓「啃小族」這個詞受到關注。
所謂「啃小族」,一方面是指沒有退休金、沒有養老保險,全靠兒女奉養的老人,另一方面則是指依靠子女成為童星獲得高關注度的父母。看到長成70斤,日常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的佩琪,網友質疑佩琪媽媽是拿孩子當賺錢工具。佩琪媽媽在面對網友們質疑時,卻表示:「這是因為佩琪爸爸不會賺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直播短視頻平臺的強勢崛起,「短視頻+兒童領域」也迅速升溫,成為新的商業增長點。「兒童領域是我們相當看好的投資領域,短視頻生產流程簡單、製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非常適合用來作為帶貨營銷渠道,我們也在撮合一些廠商、直播平臺和中小經紀方合作。」社媒營銷投資人李妮表示。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已接近4.5萬億元,其中兒童娛樂消費市場的規模突破4600億元。
在短視頻流量和商業盈利的雙重誘惑下,記者注意到,部分父母在直播短視頻上的曬娃也與帶貨做了強綁定,與普通父母有著明顯不同。以又又為例,該短視頻帳號主要由又又的媽媽運營,如今已有430多萬粉絲,700多條短視頻共獲得了9000多萬點讚。今年32歲的又又媽媽將自己的帳號簡介直接改為與帶貨相關。在該帳號主頁置頂的商品櫥窗內,展示著近200種又又在短視頻中吃過、用過的商品。
堪憂!
兒童網紅身心俱疲
「和兒童模特一樣,兒童偶爾在短視頻裡做吃播、表演唱歌等,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我擔心的是,在金錢和流量面前,作為監護人的父母能否抵制住誘惑,而不是放縱自己的私慾,讓孩子過度參與網絡社交,甚至讓身心俱疲的孩子『被迫營業』,過早賺快錢。」今年女兒剛滿5歲的可可媽媽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3歲的小佩琪被餵成70斤之前,童模妞妞也曾引起全網對「童工」的熱議。2018年4月,一段女童被踢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顯示,女童背對畫面,突然遭到白衣女士後面起腳踢踹,網友認為此舉有虐待兒童的嫌疑。隨後,女童的童模身份被曝出,年齡只有3歲,女童媽媽的道歉聲明表示,踢孩子是因為拍了一天照,脾氣沒控制好。
「『童模圈』賺錢雖然容易但很辛苦,一個小孩從早上九點多開始拍攝,效率高的話一天可以拍100多套衣服,日收入五六千元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童模」,兒童網紅的變現方式更加多元,「錢景」也更為可觀,「可以吃播帶貨,讓商家贊助,也可以直播求打賞,一個月下來也能有不少錢。更重要的是,比起『童模』,兒童網紅更不容易讓人直觀感受到他們的工作強度。」
不過,還是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些過早「觸網」的兒童網紅所面臨的身心健康問題。在一條播放近600萬的短視頻裡,剛上幼兒園沒多久的甜甜因發燒而嘴唇通紅,卻還在大人指引下對著鏡頭吃蛋黃派配一大杯飲料。記者看到,在4000多條評論裡,有網友憤怒地表示:「能不能不要這樣呀!」「一點當媽的樣子都沒有,孩子發燒還讓她吃零食喝飲料。」
「小小年紀說的全是大人話,希望小朋友能健康成長。」在王朵朵的一條短視頻下方,一位網友也無奈地提醒。在該視頻裡,王朵朵一邊推薦著豆乳威化餅乾、酸辣粉等食物,一邊說著成人主播的語言。當有網友提出她日常飲食基本是主食和肉,要注意營養均衡時,她媽媽則簡單以「她不愛吃蔬菜」一口回絕。
■專家說法
避免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孩子童年
兒童網紅背後暗藏的孩子身心健康憂患,該如何解決?「3歲小佩琪」事件引發眾怒後,涉事平臺西瓜視頻表示,已對其視頻和帳號進行了封禁。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很多直播、短視頻平臺在管理上仍存在明顯漏洞:雖然抖音、快手等平臺對主播年齡有著必須年滿十八歲的設定,但通常這些帳號的申請者均為成年人,鏡頭裡實際出現的卻是兒童網紅,很難直接監管。
「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家庭教育中承擔主體責任,特別要注意保護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密集的短視頻曝光會讓孩子隱私過度暴露,孩子過早借直播短視頻等參與商業活動也會造成價值觀扭曲,形成「賺快錢」、「出名要趁早」等錯誤觀念。
「父母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為一己私利,讓孩子過早利用網絡進入商業活動。」孫雲曉認為,孩子在未成年時期最需要的是學習、鍛鍊,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方式、遊戲方式、夥伴交往方式,不應該讓成人式生活過早介入童年。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全、清淨的環境,不讓孩子過早捲入成人生活,是所有明智的父母應做的。」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雪梅建議,我國儘快出臺專門立法,或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其他法律修訂中,儘快對兒童參與商業活動進行立法規範。「一方面應對兒童參與商業活動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範,體現兒童利益最大化和兒童參與的原則,使兒童參與商業活動的行為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應當對家長和商家作出規定,要尊重兒童的意願,加強對兒童人身、教育和財產權益的保護,以使兒童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