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公安部:失蹤兒童過半數系離家出走導致 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圖說:6月1日上午,國務院反拐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安部刑事偵查局聯合主辦「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六一主題活動。 魯明 攝
今年3月18日深夜,北京朝陽區管莊派出所接到群眾報案,13歲男孩小彬離家出走未歸,直到第二天下午,孩子才被發現找到,經調查發現,其離家原因系與父母賭氣。同樣在北京,去年11月17日,小學生小聰因與老師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5天後才在離家30公裡之外的某超市被找到。
在今天(6月1日)上午國務院反拐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安部刑事偵查局聯合主辦的「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六一主題活動上,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稱,離家出走兒童雖未被拐,但客觀上增加了被拐的機率,應當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重視。來自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教育部、全國婦聯、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教委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也都在發言中表達了相同觀點: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
打拐:兒童離家出走增加被拐機率
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刑偵支隊打拐民警唐遠向記者介紹稱,在從警數年工作中所接到的兒童失蹤報案,90%左右都是離家出走。
5月17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3.0上線時,就公布了一組數據:「團圓」系統上線運行一年來,平臺共推送信息1100億條,超過7億人次接受過推送信息,發布失蹤兒童信息1317條,找回1274人,找回率96.74%。其中溺水75人,遇害29人,離家出走750人,解救40人,迷路192人,外出到同學家玩耍67人,其他114人,其他意外身亡7人,未找回43人。
找回1274人,其中離家出走人數為750人,這組數據不難看出,失蹤兒童有過半數都是離家出走。從貴州、四川、福建、河南等地打拐民警反饋的情況也表明,兒童因離家出走走失,正成為一種新趨勢。
防拐:孩子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兒童心理學家宗春山表示,網絡時代家庭關係容易變弱,而孩子是在整個親情關係鏈條中最弱勢的環節,一旦整個親情關係變弱,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小孩。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表現是逆反想獨立,父母不能過度控制,可以適度帶領孩子一起外出旅遊,輔助孩子去探索世界,滿足他要獨立的需求。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認為,社會環境同樣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產生影響。目前沒有相關的社會服務為兒童託底,除了學校,很少看到有其他機構服務於孩子。顧駿呼籲應該從國家層面重視兒童離家出走問題。行政和財力資源適當向關心兒童身心健康領域傾斜,發動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各種兒童公共社會機構,營造適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外部環境。
作為「團圓」系統的技術支持方,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劉振飛表示,阿里巴巴將會持續對「團圓」系統進行人力和財力上的投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新技術能力也將武裝「團圓」系統,他和他的團隊正在探索在幫助找回離家出走兒童之後,對兒童及其家庭成員的心理輔導是否可以通過「團圓」系統跟進,從而徹底根治兒童離家出走的深層次原因。